运10集中讨论贴:中国人要造自己的大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3:39
]]
运10 万塞
顺着形势走 拣好话说是报纸文章的一大特色
这东西为大飞造势是肯定的
但说平反运十有充分发挥联想的嫌疑。。。
大飞机是烧钱的项目。
80年代初中国可没有烧钱的资格
说给运十“平反”似乎有点过了,应该是正名吧,所谓“名不正言不顺”,首先就要解决大飞“该不该上马”的问题。

:D :D :D
说平反是过了,那个年代有限资金要放在刀刃上,例如航天、铁路、机械。项目的生存与否在当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大运和航母的战略价值相当,那个年代没这个需求。现在一起提出来难道只是巧合吗?
运10的下马也算是80年代的时代背景造成的,那个年代下马的项目和关闭的企业可使不少啊:L
      现在是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要人有人,就是技术差点。不过大环境的改善,对于今后像运10这样的大项目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胡温的振兴重大装备制造业还是很对头。
我在运十里面坐过啊。有想去的吗?我带你们去
收费
以当今天中国的国力(技术、经济)和本土巨大的市场,发展大飞机正当时
应该吧沈图这个名字,永远钉在耻辱的柱子上。
沈秃算个鸟,286干的.
运10有什么可平反的,完全失败的项目。

民航不用运10完全正确,今天说遗憾,说的也不是运10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民航机型。
上大型飞机项目==给运10平反?
=====就一个机型来说,当时把Y10放弃是明智的,但没有
系统的保留当时的实践资料和尽可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确实
可惜。

现在国家要搞大飞机,并不意味着是为Y10平反。
原帖由 dula 于 2007-3-21 15:49 发表
=====就一个机型来说,当时把Y10放弃是明智的,但没有
系统的保留当时的实践资料和尽可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确实
可惜。

现在国家要搞大飞机,并不意味着是为Y10平反。

可惜的就是没有系统的保留当时的实践资料和尽可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不然重新拿起来就方便多了
原帖由 hsg0112 于 2007-3-21 16:01 发表

可惜的就是没有系统的保留当时的实践资料和尽可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不然重新拿起来就方便多了

资料肯定在,就是落满了灰。至于这方面的人才肯定是没很好的衔接上,估计2015年以前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
没有冤案,何来平反?

运十是运十,新搞的是新搞的,干嘛老往一起撤呢?
此一时,彼一时,情况不一样了!!!

TG真正争气的东西都是给敌人刀子架在脖子上逼出来的。。。:') :')
原帖由 dula 于 2007-3-21 15:49 发表
=====就一个机型来说,当时把Y10放弃是明智的,但没有
系统的保留当时的实践资料和尽可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确实
可惜。


我实在想不出来在没有项目牵引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维持技术人才队伍?
]]
]]
原帖由 Feddy 于 2007-3-21 16:17 发表


这就是问题,当时就算把运10废了,国家也应该在类似H6/Y8/Y7改进的项目上做些投入,有事做队伍就不会完全散掉。

但当时我们的确是缺钱,这也没办法。。。。


那些都是西飞和陕飞的东西,在那个“军工要忍耐”的时代,自己的人还养不活,怎么可能还去接收运10的队伍?

因此,在当初确定项目下马的时候,就相当于同时宣布队伍的解散。

既然运10的下马不可惜,那作为运10下马的附带必然结果的队伍解散又怎么值得可惜起来?既然队伍的解散值得可惜,那导致队伍解散的运10的下马又怎么能不可惜呢?

所以说呀,要么都可惜,要么都不可惜,那些折中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
原帖由 还是不会起名 于 2007-3-21 16:34 发表


那些都是西飞和陕飞的东西,在那个“军工要忍耐”的时代,自己的人还养不活,怎么可能还去接收运10的队伍?

因此,在当初确定项目下马的时候,就相当于同时宣布队伍的解散。

既然运10的下马不可惜,那 ...


当年的”忍耐“时期我是亲眼看到过的,十万人的集团每年才造8台发动机,不一样忍到了柳暗花明。养活并不是根本的问题。接收也不是根本问题。

关键是在决策上要有长远的规划,往往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丢掉有些东西太可惜了。

成飞和沈飞都有困难时期,但处理的方式完全不同。这也是后期,沈飞消化筷子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

你的说法也有道理。但就算是当时的情况,给个随便什么项目,把技术骨干保留下来还是做的到的。关键是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决策人员都觉得我们不可能再上任何大飞机的项目了。这是根本原因!!
我也坐过运10``

只不过是报废的在地上的时候`

心里真不是滋味``
原帖由 Feddy 于 2007-3-21 16:50 发表


当年的”忍耐“时期我是亲眼看到过的,十万人的集团每年才造8台发动机,不一样忍到了柳暗花明。养活并不是根本的问题。接收也不是根本问题。

关键是在决策上要有长远的规划,往往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 ...

怎么没有保留人员?很多人本来就是从外单位借调的,不回本单位,上飞养?留在上海的,也基本上没挪窝。问题是谁没有保存资料和队伍,半成品谁废掉的,生产线谁拆掉的?
这个叫平反?我倒,30年前要造J9最后下马,现在J10出来了,高呼:J9平反了:L
原帖由 gundamzaku 于 2007-3-21 16:56 发表

怎么没有保留人员?很多人本来就是从外单位借调的,不回本单位,上飞养?留在上海的,也基本上没挪窝。问题是谁没有保存资料和队伍,半成品谁废掉的,生产线谁拆掉的?


我们说的不是一样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完全可以把每个子系统的骨干组织在一起,拿个改进项目的预研制给他们,让他们继续研究一直在研究的东西。可以整个团队调去西飞,或者干脆就留在上海,上海这点人员场地还是有能力解决的。

资料在,人在,恢复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但当时的情况下,半成品和生产线的确没什么办法:L :L :L

我还是认为,还是决策层看的不够远造成的。
高层决策也有失误的时候,那些正天叫着说运10没钱没钱的人就别替人遮丑了.
原帖由 yh868 于 2007-3-21 17:04 发表
高层决策也有失误的时候,那些正天叫着说运10没钱没钱的人就别替人遮丑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但这个问题就不要引申开来去说了!!!!

向前看吧,都是为了国家更好。。。。
原帖由 Feddy 于 2007-3-21 16:50 发表


当年的”忍耐“时期我是亲眼看到过的,十万人的集团每年才造8台发动机,不一样忍到了柳暗花明。养活并不是根本的问题。接收也不是根本问题。

关键是在决策上要有长远的规划,往往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 ...


忍到了吗?但凡有点能力的都跑了,现在绝大部分军工单位里四十多岁的人,除了领导还剩几个业务骨干?你就算把上飞的人打包给了别的单位,也只能造成接收单位原来的人更加吃不饱,最后大家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头来就不是一个队伍的散了的问题,而是两个。
不管怎么样冬天已经过去了,还是那句话有钱好办事,有钱就是牛B。看看美帝挥金如土的架势,就知道啥叫超级强国。
原帖由 北狂西毒狼 于 2007-3-21 15:16 发表
我在运十里面坐过啊。有想去的吗?我带你们去
收费

嗨朋友 怎么不早说呀 春节的时候我到处找人带我去看运十  愿出大价钱  结果没能如愿  最后只能去航博了  那会要是能认识你就好了
原帖由 还是不会起名 于 2007-3-21 17:12 发表


忍到了吗?但凡有点能力的都跑了,现在绝大部分军工单位里四十多岁的人,除了领导还剩几个业务骨干?你就算把上飞的人打包给了别的单位,也只能造成接收单位原来的人更加吃不饱,最后大家还是“八仙过海,各 ...


你说的问题用在沈飞我同意,用在成飞我不完全同意,我本人亲眼看到的东西。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当时很多领导还是想了很多办法的,包括现在的民品路线(暂时不去说它是否成功)。人还是留了不少的。还有就是通过这么一段时间,让我们的军工多少改变了一些以前的坏习惯。

不能用现在的情况去比对那个时候的,这不公平也不必要。

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了。。。。”

我父母是011的,几十年的青春都给了大三线,用现在的想法去衡量他们那时候做的事,不太公平。。。。。。
]]
那就只能说 做不下去。。。
Feddy 网友说的“关键是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决策人员都觉得我们不可能再上任何大飞机的项目了。这是根本原因!!”

恐怕不尽然吧,从组装MD,到AE100,搞还是想搞的。但怎么搞也确实吃了亏,走了弯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Y-10本身也是一段弯路。如果当时踏踏实实的搞一个100座级的,现在恐怕大运的二代都出来了
当时(后期)已经有了引进CFM56的计划,
运十缩短机身双发型不是没有可能,出来就是737级的飞机。

是的,本没有反,何来平反,但是看起来,有的思潮对运十之恨,
就如同当年青年人对没有一点威胁的佛像们的恨,某人看到南京栖霞寺
被砸掉的石像,问为什么人对自己的文化这么恨。如果认为一种文化,或者
一类人是阻碍自己生存的敌人,由恨导致狠也许有道理。但是世界上对知识分子,对书,对文化产品,有过焚,坑,杀的狠,但是对一个技术系统,好像很少有一个民族会象我们一些人对运十那样咬牙切齿,跳着脚,蹦着高,拍着地那么仇恨地破口大骂,从当年舰船的“华夏英雄”,到现在的一些人,八年过去了。我是相对超然和对他们最理解的,但是无理由的恨不是好东西。
个人认为如果运10继续下去,并且坚持自主研发,那么WS6甲也许就有了一线生机,甚至整个WS6都有可能起死回生。
就算不能成为成功的民航机,也可以考虑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军用运输机、预警机、大型反潜巡逻机呢、空中加油机……还可以用这个平台来试验很多发动机。
运10继续下去,现在起码也改出两代了。说不定波音747级别的大飞都开始试飞了。
中国买飞机已经花了几千亿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