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壳弹(我是从西文直译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1:15:18
上世纪一开始,军火商就对无壳弹十分感兴趣。因为不但减低成本,还可以减少运输时的重量。反正有充足的理由开发这一项目。
但它第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受潮而使枪弹不能正常发射,开发其防潮外层(防水纸,防水蜡衣)成为第一课题。
一开始就出现4种式样,但没一种被真正采用。
火山型
用铅制半空的弹头,洞中添入可发火和燃烧推进两种功能的材料,就好象Berdan模式。但功率被枪弹的体积所局限,因为弹头同时起了弹壳的作用。
1860年,该种弹装备了一种左轮手枪和springfield 步枪,但由于性能低于普通弹太多而被淘汰。

可燃弹壳



这是在火山型的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将弹头安入以防水纸做燃烧部外壳之中。发火帽则置于弹头底部。这种设计只能起到点燃,但起不到推进的功能。其原理只不过是起到封住燃药的作用。
撞针必须穿过燃烧部,才能击发弹头底部的发火帽。在射击的同时,纸壳部分的碎片同弹头一齐射出燃烧。由于使用易燃材料,使射击时的火焰过亮。
该设计有两种重要的缺点,撞针必须细长,这样才能穿过枪弹的后部;而且纸壳必须薄而易破,如果弹头过重,不小心会撕破纸壳,折断弹身。解决的方法是用轻薄而比纸耐用的丝绸。上世纪一开始,军火商就对无壳弹十分感兴趣。因为不但减低成本,还可以减少运输时的重量。反正有充足的理由开发这一项目。
但它第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受潮而使枪弹不能正常发射,开发其防潮外层(防水纸,防水蜡衣)成为第一课题。
一开始就出现4种式样,但没一种被真正采用。
火山型
用铅制半空的弹头,洞中添入可发火和燃烧推进两种功能的材料,就好象Berdan模式。但功率被枪弹的体积所局限,因为弹头同时起了弹壳的作用。
1860年,该种弹装备了一种左轮手枪和springfield 步枪,但由于性能低于普通弹太多而被淘汰。

可燃弹壳



这是在火山型的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将弹头安入以防水纸做燃烧部外壳之中。发火帽则置于弹头底部。这种设计只能起到点燃,但起不到推进的功能。其原理只不过是起到封住燃药的作用。
撞针必须穿过燃烧部,才能击发弹头底部的发火帽。在射击的同时,纸壳部分的碎片同弹头一齐射出燃烧。由于使用易燃材料,使射击时的火焰过亮。
该设计有两种重要的缺点,撞针必须细长,这样才能穿过枪弹的后部;而且纸壳必须薄而易破,如果弹头过重,不小心会撕破纸壳,折断弹身。解决的方法是用轻薄而比纸耐用的丝绸。
实际上没有正确的题名,因为事实上这种枪弹是有弹壳的。是和第一种相似的设计,只不过是普通有壳弹取掉底火,用一种蜡制封住下部。中间用一根类似撞针的部件,贯穿弹体。其发火原理很简单,枪的撞针撞击弹后部,弹体内的撞针撞击弹头后部的底火,造成燃烧部燃烧而使整个弹身射出。
这种设计实际上是第一种设计的加长型。
无壳型
最新的设计,用一种特种化工材料(BARNIZ)密封火药,一旦发射。完全燃烧。
其实想法并不是最新的,实际上是可燃弹壳用了新的材料。
这是HECKLER&COCH 同 DINAMIT NOBEL 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提供给HK G-11 步枪的4.7x33mm 口径实验弹。弹头基本上埋在火药中,这样在使用和运输中不易折断。



这是60年代的一种.22实验弹,其性能世人所知不多。



这幅图是VOERE枪弹,无壳,没有发火帽。底部装电发火系统,要用装有电池的步枪射击。

第一个
呵呵
搂住知道得还挺多
我是直译的,没有考证,也没有修改。有兴趣的话,请大家指出错误。
支持
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