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还能改变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37:07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鹏

  “春晚”越来越像个难讨好的小媳妇,长得再漂亮、品性再贤惠,还是没办法赢来交口称赞。正如这个简单明了的缩写,春晚已经失去了“联欢”的深层意义;其实春晚不是不能更好看、不是不能更精彩,关键是如今的春晚似乎被二十多年的风格定位、价值取向牢牢地绑住了手脚。

  2007年春晚亮相在即,如果仍然缺少观众期待的创新和改变,我们还能找到爱它的理由吗?

  曾经动人的真诚

  最近在央视3套猛然看到1983年的首届春晚,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简陋怎么看都不嫌落伍,反倒具有今天的春晚远不能及的“先锋”意味——一帮当时走红的笑星、影星、歌星、体育明星随随便便围桌而坐,没有什么旋转舞台、梦幻灯光,更没有锦衣华服的奢靡和千篇一律的笑脸,只有几道粗糙的霓虹灯,几把土里土气的钢皮椅;每张圆桌上堆满零食,有一个特写令人惊讶:当年大约不满20岁的刘纯燕坐在台下,使劲啃着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弄得满脸糖末子。

  首届春晚的表演、串场、主持都简单极了,甚至到了“寒碜”的地步,比如姜昆张口就把刘晓庆给请出来了,牟玄甫不化妆就敢站在两张桌子之间唱天仙配,王景愚信手拈来的哑剧《吃鸡》距观众不过两米。有一个报幕环节换在今天更是无法想象:姜昆居然在不足五米的空间里来回跑三趟,帮着马季给刘晓庆传话,实在别出心裁、稚朴得可爱……显然,那台春晚在无意间竟然洋溢着浓浓的超越时间的亲切与真诚。

  亲切、真诚对于今天的春晚来说已经越来越稀缺,或者说,春晚正在一点点地远离它;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的春晚也想竭尽全力表现真诚和亲切,但往往越来越虚——在巨大的教化、娱乐的功利背负中,春晚的艺术步履已经很难回归1980年代那种轻盈和松快,于是这些年的春晚只能向保险(保守)的形式主义屈服;春晚可以捧出令人炫目的舞美和声光效果,可以请来一大批名星巨擘,但令人耳目一新、意境深刻和回味无穷的节目越来越少,春晚也乐于沉溺在远离观众内心的视听撞击之中。

  2007年春晚据说在节目编排上有一定创新,尤其在歌曲环节尽量体现包容求新的心态,导演也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目前已经获悉的其他几大类节目似乎还是让观众“不感冒”,还是有坠入窠臼的嫌疑。不知不觉,1983年的春晚早已远去,新的春晚还没有走来,今年除夕,形式至上的符号化春晚,恐怕仍然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一顿年夜饭。

  改变真的那么难吗

  但客观审视春晚,历经24年发展之后毕竟已经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春节民俗品牌,也是力求多方讨好、推陈出新、传承文化的一台不可或缺的国家级晚会。应该承认,以和谐、温暖、团圆、欢乐、祥和为主题的春晚,很难再容下过于尖刻的讽刺和直白的揭露,后者已经让位给新闻类节目和更多“草根”。因此,要把这锅大杂烩炖得众口称赞确实不容易,更不用说观众已今非昔比,其审美口味早就在各种娱乐形式的打磨下越来越挑剔。

  然而,春晚真的不能再把从前的亲切真诚找回来了吗?未必。很多观众认为,华美的技术形式与上乘的艺术内核并不矛盾,百花齐放和新意迭出也能在老骥伏枥和沉稳厚重之中充分彰显出来。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基础上,春晚可以通过“微调”更出色吧?锐意尝试,是如今春晚面临的急迫任务,也是它力所能及的某种妥协。

  改变之一:能否真正让“新人”涌现?不是大联唱,也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让各地有实力、有特点的各行各业的“年度人物”走向前台。比如易中天、于丹、网络小胖等等都能上,即使有争议也不怕。否则,年年都是老面孔,确实审美疲劳了。

  改变之二:能否实现南北统一?春晚一直北强南弱,尤其语言类节目几乎是北方独大。去年上了湖南、四川的小品就是积极尝试,但仍然给人隔靴搔痒之感。观众呼唤真正的南北调和,让春晚百花齐放、呈现更多的可能。比如,四川散打评书高手李伯清未尝不能上,火遍长沙的茶馆演出高手也可以亮亮像吗?

  改变之三:能否重拾相声的讽刺精神?扔掉讽刺的春晚相声犹如鸡肋,关键在于春晚相声不能针砭时弊的前提未必成立,当年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姜昆的《虎口脱险》无不是讽刺相声的杰作。干嘛不把传统捡回来?

  改变之四:能否真正实现观众互动?这不是被过度商业的“互动”,也不是打进多少电话、发了多少短信的“参与”,而是回归上世纪80年代那种随便把谁从椅子上拉起来都能入戏的轻松精彩,是发动现场观众感受演出,而不仅仅只指暗中命令他们使劲拍掌叫好。

  改变之五:能否纳入更多的艺术门类?比如电影、诗歌、小说、戏剧等等,目前春晚节目分语言类、戏曲类、音乐类和舞蹈类,其实包容度远远不够,节目类型越走越窄。

  改变之六:能否尝试更轻松的串场机制?现在的主持人、表演者、观众的三位一体实在太严肃刻板,既然是全国大联欢,干嘛不能更俏皮更松弛更诙谐,让主持人和表演者距离观众更近些?

  改变之七:舞美服装能否别太奢华浪费?朴素大气、质朴凝练无损春晚皮毛,同时也无损其商业利益,把令人咋舌的钱扔在衣服和道具上而不是节目内容本身,这种奢靡的春晚遗风该改了。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鹏

  “春晚”越来越像个难讨好的小媳妇,长得再漂亮、品性再贤惠,还是没办法赢来交口称赞。正如这个简单明了的缩写,春晚已经失去了“联欢”的深层意义;其实春晚不是不能更好看、不是不能更精彩,关键是如今的春晚似乎被二十多年的风格定位、价值取向牢牢地绑住了手脚。

  2007年春晚亮相在即,如果仍然缺少观众期待的创新和改变,我们还能找到爱它的理由吗?

  曾经动人的真诚

  最近在央视3套猛然看到1983年的首届春晚,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简陋怎么看都不嫌落伍,反倒具有今天的春晚远不能及的“先锋”意味——一帮当时走红的笑星、影星、歌星、体育明星随随便便围桌而坐,没有什么旋转舞台、梦幻灯光,更没有锦衣华服的奢靡和千篇一律的笑脸,只有几道粗糙的霓虹灯,几把土里土气的钢皮椅;每张圆桌上堆满零食,有一个特写令人惊讶:当年大约不满20岁的刘纯燕坐在台下,使劲啃着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弄得满脸糖末子。

  首届春晚的表演、串场、主持都简单极了,甚至到了“寒碜”的地步,比如姜昆张口就把刘晓庆给请出来了,牟玄甫不化妆就敢站在两张桌子之间唱天仙配,王景愚信手拈来的哑剧《吃鸡》距观众不过两米。有一个报幕环节换在今天更是无法想象:姜昆居然在不足五米的空间里来回跑三趟,帮着马季给刘晓庆传话,实在别出心裁、稚朴得可爱……显然,那台春晚在无意间竟然洋溢着浓浓的超越时间的亲切与真诚。

  亲切、真诚对于今天的春晚来说已经越来越稀缺,或者说,春晚正在一点点地远离它;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的春晚也想竭尽全力表现真诚和亲切,但往往越来越虚——在巨大的教化、娱乐的功利背负中,春晚的艺术步履已经很难回归1980年代那种轻盈和松快,于是这些年的春晚只能向保险(保守)的形式主义屈服;春晚可以捧出令人炫目的舞美和声光效果,可以请来一大批名星巨擘,但令人耳目一新、意境深刻和回味无穷的节目越来越少,春晚也乐于沉溺在远离观众内心的视听撞击之中。

  2007年春晚据说在节目编排上有一定创新,尤其在歌曲环节尽量体现包容求新的心态,导演也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目前已经获悉的其他几大类节目似乎还是让观众“不感冒”,还是有坠入窠臼的嫌疑。不知不觉,1983年的春晚早已远去,新的春晚还没有走来,今年除夕,形式至上的符号化春晚,恐怕仍然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一顿年夜饭。

  改变真的那么难吗

  但客观审视春晚,历经24年发展之后毕竟已经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春节民俗品牌,也是力求多方讨好、推陈出新、传承文化的一台不可或缺的国家级晚会。应该承认,以和谐、温暖、团圆、欢乐、祥和为主题的春晚,很难再容下过于尖刻的讽刺和直白的揭露,后者已经让位给新闻类节目和更多“草根”。因此,要把这锅大杂烩炖得众口称赞确实不容易,更不用说观众已今非昔比,其审美口味早就在各种娱乐形式的打磨下越来越挑剔。

  然而,春晚真的不能再把从前的亲切真诚找回来了吗?未必。很多观众认为,华美的技术形式与上乘的艺术内核并不矛盾,百花齐放和新意迭出也能在老骥伏枥和沉稳厚重之中充分彰显出来。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基础上,春晚可以通过“微调”更出色吧?锐意尝试,是如今春晚面临的急迫任务,也是它力所能及的某种妥协。

  改变之一:能否真正让“新人”涌现?不是大联唱,也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让各地有实力、有特点的各行各业的“年度人物”走向前台。比如易中天、于丹、网络小胖等等都能上,即使有争议也不怕。否则,年年都是老面孔,确实审美疲劳了。

  改变之二:能否实现南北统一?春晚一直北强南弱,尤其语言类节目几乎是北方独大。去年上了湖南、四川的小品就是积极尝试,但仍然给人隔靴搔痒之感。观众呼唤真正的南北调和,让春晚百花齐放、呈现更多的可能。比如,四川散打评书高手李伯清未尝不能上,火遍长沙的茶馆演出高手也可以亮亮像吗?

  改变之三:能否重拾相声的讽刺精神?扔掉讽刺的春晚相声犹如鸡肋,关键在于春晚相声不能针砭时弊的前提未必成立,当年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姜昆的《虎口脱险》无不是讽刺相声的杰作。干嘛不把传统捡回来?

  改变之四:能否真正实现观众互动?这不是被过度商业的“互动”,也不是打进多少电话、发了多少短信的“参与”,而是回归上世纪80年代那种随便把谁从椅子上拉起来都能入戏的轻松精彩,是发动现场观众感受演出,而不仅仅只指暗中命令他们使劲拍掌叫好。

  改变之五:能否纳入更多的艺术门类?比如电影、诗歌、小说、戏剧等等,目前春晚节目分语言类、戏曲类、音乐类和舞蹈类,其实包容度远远不够,节目类型越走越窄。

  改变之六:能否尝试更轻松的串场机制?现在的主持人、表演者、观众的三位一体实在太严肃刻板,既然是全国大联欢,干嘛不能更俏皮更松弛更诙谐,让主持人和表演者距离观众更近些?

  改变之七:舞美服装能否别太奢华浪费?朴素大气、质朴凝练无损春晚皮毛,同时也无损其商业利益,把令人咋舌的钱扔在衣服和道具上而不是节目内容本身,这种奢靡的春晚遗风该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