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44年前的深圳“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40:51
解密44年前的深圳“开放”




尹安学 文 发布时间: 2007-02-20  文摘报


  早在1961年,深圳已经尝试开放,不过,那时的深圳叫宝安县。

“神枪手”组织村民逃港

  历史上,宝安、香港两地群众往来密切。宝安县有4000多亩耕地在香港新界,村民到这块“插花地”耕作时,顺便可以到香港买些东西补充家用。对过界生产的农民,港英当局没有加以限制。
但由于1956年边境封锁,宝安群众的对港贸易几乎停止。时任宝安县委第一书记的李富林回忆说:“1956年封锁边境后,不准群众下海捕鱼,给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大鹏公社鹿咀生产队队长蔡兴,过去一面下海生产,一面组织群众保卫边防,工作搞得很出色,曾被誉为“反特神枪手”,但1960年3月,他却组织本队70多人逃港。蔡兴接受调查时说,当时的政策没有尊重他们的生产权利和传统习惯,为了活命,只好带领群众集体逃港。1957年,全县逃港18800多人,不少边防村庄成了“女儿国”、“老幼院”。

  宝安的困惑引起广东省委的关注。1959年至1964年之间,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六下宝安,以极大的魄力为宝安县的发展“支招”:“香港和宝安是城乡关系,香港是宝安的城市,宝安是香港的郊区。在宝安要建立游览区,让香港人到宝安游览。”

开放带来甜头

  有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支持,1961年6月开始,宝安县开始大规模地运出稻草,到香港换取化肥,与此同时,偷偷运出一些价值较高的农副产品,与香港发展小额贸易。很快,群众生活好了。尝到甜头的宝安县委决定更大规模对香港开放。

  李富林回忆:对外开放后,宝安群众到香港不需要县公安局同意了,只需写个简单申请,盖大队公章即可自由到香港耕地,同时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多数群众都可以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到香港去卖,从香港换取生活必需品。以前被视为走私的物资,都变得公开、合法了!

  宝安县自8月28日全面放宽边防管理后,对港贸易发展很快。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宝安基本上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还借粮给博罗、海丰等地。过去逃港的大批劳动力也回到宝安。

顶住压力再次开放

  但宝安的开放一波三折。11月3日,当时的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致信宝安县委,指出边防生产队自行运出的产品品种过多,要求收缩“小额贸易”政策。信中指示,该政策只限于港九交界的边境线起20华里以内地区的居民;每人每次出入境携带的物品,以不超过2.5公斤和价值人民币5元为限;准许运出的物品只限于禾草、烧柴、山草、木炭、糠头、牙灰、海沙、草绳等8种……

  1963年初,广东省委全面布置打击“投机倒把”运动,宝安县大规模的对港贸易活动基本被叫停了下来。

  开放实践使宝安人认识到,只有开放才有出路。1976年秋,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到罗芳等边境农村参加劳动,罗芳生产队长陈天乐对“封闭”政策十分不满。他说,新界农民养鱼养鸡种菜,在香港市场自由销售,一户年收入可达20万至30万元;我们在香港农田种水稻,还要运回宝安交售公购粮,所得无几,劳动比他们繁重,收入却比他们少得多。

  方苞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陈天乐说,要开放,恢复1961年“对外开放”的边境经济政策。

  后来,宝安县委多次向前来检查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等领导人反映边境群众的强烈愿望,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中央、省委不断派人前来调研。终于,在上级领导的口头答允下,1978年冬恢复了农民过境耕作和边贸活动。随后,深圳开始对外开放。(《羊城晚报》12.17)解密44年前的深圳“开放”




尹安学 文 发布时间: 2007-02-20  文摘报


  早在1961年,深圳已经尝试开放,不过,那时的深圳叫宝安县。

“神枪手”组织村民逃港

  历史上,宝安、香港两地群众往来密切。宝安县有4000多亩耕地在香港新界,村民到这块“插花地”耕作时,顺便可以到香港买些东西补充家用。对过界生产的农民,港英当局没有加以限制。
但由于1956年边境封锁,宝安群众的对港贸易几乎停止。时任宝安县委第一书记的李富林回忆说:“1956年封锁边境后,不准群众下海捕鱼,给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大鹏公社鹿咀生产队队长蔡兴,过去一面下海生产,一面组织群众保卫边防,工作搞得很出色,曾被誉为“反特神枪手”,但1960年3月,他却组织本队70多人逃港。蔡兴接受调查时说,当时的政策没有尊重他们的生产权利和传统习惯,为了活命,只好带领群众集体逃港。1957年,全县逃港18800多人,不少边防村庄成了“女儿国”、“老幼院”。

  宝安的困惑引起广东省委的关注。1959年至1964年之间,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六下宝安,以极大的魄力为宝安县的发展“支招”:“香港和宝安是城乡关系,香港是宝安的城市,宝安是香港的郊区。在宝安要建立游览区,让香港人到宝安游览。”

开放带来甜头

  有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支持,1961年6月开始,宝安县开始大规模地运出稻草,到香港换取化肥,与此同时,偷偷运出一些价值较高的农副产品,与香港发展小额贸易。很快,群众生活好了。尝到甜头的宝安县委决定更大规模对香港开放。

  李富林回忆:对外开放后,宝安群众到香港不需要县公安局同意了,只需写个简单申请,盖大队公章即可自由到香港耕地,同时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多数群众都可以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到香港去卖,从香港换取生活必需品。以前被视为走私的物资,都变得公开、合法了!

  宝安县自8月28日全面放宽边防管理后,对港贸易发展很快。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宝安基本上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还借粮给博罗、海丰等地。过去逃港的大批劳动力也回到宝安。

顶住压力再次开放

  但宝安的开放一波三折。11月3日,当时的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致信宝安县委,指出边防生产队自行运出的产品品种过多,要求收缩“小额贸易”政策。信中指示,该政策只限于港九交界的边境线起20华里以内地区的居民;每人每次出入境携带的物品,以不超过2.5公斤和价值人民币5元为限;准许运出的物品只限于禾草、烧柴、山草、木炭、糠头、牙灰、海沙、草绳等8种……

  1963年初,广东省委全面布置打击“投机倒把”运动,宝安县大规模的对港贸易活动基本被叫停了下来。

  开放实践使宝安人认识到,只有开放才有出路。1976年秋,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到罗芳等边境农村参加劳动,罗芳生产队长陈天乐对“封闭”政策十分不满。他说,新界农民养鱼养鸡种菜,在香港市场自由销售,一户年收入可达20万至30万元;我们在香港农田种水稻,还要运回宝安交售公购粮,所得无几,劳动比他们繁重,收入却比他们少得多。

  方苞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陈天乐说,要开放,恢复1961年“对外开放”的边境经济政策。

  后来,宝安县委多次向前来检查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等领导人反映边境群众的强烈愿望,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中央、省委不断派人前来调研。终于,在上级领导的口头答允下,1978年冬恢复了农民过境耕作和边贸活动。随后,深圳开始对外开放。(《羊城晚报》12.17)
  好好的政策,居然当时左派故意破坏人民幸福。还好拨乱反正了。
所以说左倾主义对中国的伤害远大于右倾主义对中国的伤害。左倾有好几次比较严重的错误,差点葬送中共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