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回想饥荒年代的春节 我由衷感谢改革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6:20:17
 文/摩天岭岭之鹰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听着大院里孩子们零星的爆竹声——这是传统文化和习俗与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令的变相对抗。我哑然失笑了。政令归政令,春节,孩子们也就只剩下这么点乐趣,如果被大人们都剥夺了,这春节无非是多了点年钱,能够和四处奔波了一年,如今回来过年的亲人们在一起而已,别无任何乐趣和特别意义。因为,市场饱满了,物质充裕了,孩子们再也不必伸长脖子,扳着指头等过年。在缺衣少食的时代,也只有过年,家里才能够大大的奢侈一下,按供应量买点肉食,扯几尺布,给周身补丁的孩子做身新衣服穿。而现在,不管怎样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公正,人们只要有专业技能,有特长,肯吃苦,只要能挣来钱,总会买来世界上存在的物质,也用不着特别稀奇吃喝和穿戴了。

  眼前是物阜人丰的春节,孩子们,年轻人老感到不满足,没意思。而三十年前,我们的孩提时代,那春节是多么的寒碜,惨淡,甚至有点悲凉。但,我们总是那样企盼它,留恋它,赞美它,吃饱穿暖的这代不担责任的独生儿女们,不经沧海难为水,不知世事艰难,人生旅途多舛啊!

  在那伟人高歌“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楼入云端”的非常时代,“东风劲吹,凯歌频传”的盛世景象不断地出现在纸上和新贵及爆发者的梦呓里。但八亿中国人,起码有七亿半生活在紧巴巴的困难境地里。从城市到乡村,从高等院校,事业机关到贫民茅棚,到处可以看见疲惫的神色,营养不良的人群,菜色的脸,补丁摞补丁的孩子和大人。

  那是林彪发起一号战备令的1970年春节,在城市疏散人口,有限的国民收入近三分之一被拿出来大搞人防工事和现在早已坍塌的无用的坑道、岩洞和防空壕洞后的那个春节。我从插队地去西安看望文化革命劫后余生的大舅。满以为十朝古都,人文辐辏之地,有八百里渭水沃野,春节的供应该会好一点。怀着这样的揣想,夹杂在纷纷扰扰的人流中挤出西安火车站,从解放门一直到钟楼——这儿差不多集中了当时西安几家最大的商场和百货公司。一家家逛过去,货架并不丰满,买盒火柴要票;买支牙膏,要用旧牙膏皮来换;衣服想都不用想,没有西安布票,糕点吗?请拿西安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来。根本没有什么农贸市场,别说海鲜,时令蔬菜,温室绿色食品,就连肉食柜台基本上都是空的。西北有多少地方能比得上关中富庶,全国有多少地方比得上这块帝王建都的人杰地灵的土地?我的一腔喜悦都被眼前的萧条所荡涤,只剩下苦涩和悲凉。

  到了西北大学大舅家,舅舅,舅妈却为即将到来,阖家欢聚的春节的饭食发起愁来。低标准时,不管全国老百姓如何挨饿,国家还是特别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给教授们一月一斤鸡蛋,一天一块油饼。如今,能够在持续三年的斗批改后大难不死,苟延残喘地活着已是万幸,那里再敢奢望特殊补给。而这年,关中农业形势不佳,春节没有肉食供应,人们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位大知识分子,除了书本,外语,不谙庶务,抓耳挠腮,竟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起来。好在大年三十,插队在兴平的表弟回来了,从黑市上买回了半只狗。舅妈喜出望外,赶忙细细地洗了,找了些库存的黄豆,与狗肉一块放钢钟锅(铝合金锅)煮了,文火炖了半夜,也着实高兴了半夜。粉条,白菜,炖狗肉,便是那年春节,西北最有名的古典文学教授大年初一桌上唯一的美餐。

  这种寒碜的春节对我已是司空见惯。1968年春节,我从北京第二次串联回来,正好是大年初一。家里没有什么吃食,更甭想什么水果、糕点、副食。唯一的春节食品,就是父亲从黑市买回来的四斤猪蹄膀。爱好美食的父亲在灶火边把它们细细地烫了,将猪毛揪干净,放了把盐和花椒在水中,用沙锅炖了,这就是我们春节三天的的唯一美食。当然,那时吃得好,穿的暖的人家也不少,那是城市里的新贵和执掌物质、食品大权的干部;农村里大大小小以粮食、工分,未来子女出路要挟,鱼肉百姓的不叫保甲长的保甲长,绝不是普通的公民和农民。我们连温饱都不能满足,哪里敢奢望酒肉?

  再往前推,1960年,低标准还未过去,城市下放居民,我们被短期下放到青海互助县南门峡公社下卷槽生产队。平常生产队的食堂里,一天只供应两顿能照着人影子的大锅清水面汤,用盆盛了,稀里糊涂仰头喝下去,再伸出舌头把盆底舔光,唯恐剩下一粒粮食。我的刚会走路的小妹妹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天有一个比拳头小的用马铃薯和大豆杆磨制的草粉掺青稞面蒸的窝窝头,那就是她们的营养品。过春节了,大队部与村食堂门口贴出了对联,食堂大院飘出了肉香。几个村童零星地点燃着单个的鞭炮,马上给这偏僻的村庄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我们分到了一斤村里的汉子在森林里猎到的獐子肉,分到了一碗甜菜根熬的糖浆,吃到了面片儿汤。村子上下,无论汉藏,人人脸上露出了喜色。二姨到我家拜年,神秘地告诉母亲乡间流传的谶语:“今年人等饭,明年饭等人,后年馒头疙瘩绊倒人。”

  也许这是饥饿已久的人民企盼丰衣足食的心声。平心而论,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它成为现实。而它真正成为现实,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了。

  回忆过去总是心酸的,也许,中国人中有五千万属于那个时代的权贵,爆发户,他们不曾享受过这样清平苦难的生活,幸福对于他们是具体的。但是对于另七亿五千万来说,幸福只是一种许诺和宣传,一种纸上的热烈。

  所以在春节写这样沉重的话题。因为想到人真是贱,端着盆吃肉还要骂娘,还要粉饰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借亡灵诋毁改革开放,真该让他们回到低标准去,饿得上气不接下气,来真切地对比一下,再来说梦话!

  顺便说一句,我也并非是改革的得利者。我的工作,收入,地位和我的实际到如今也并不相称。并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没有社会背景,正直,不会钻营。玩权术,斗心眼,永远斗不过政客和爬虫。但是,我却坚信:改革开放并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就没有中华民族幸福未来的真正预期。社会弊病不是改革的衍生物,而是长期官僚政治的恶果。但有真正的灿烂的明天,总比纸上描绘的天国具体实在和可期。

 春节,中华民族说不尽幸福、苦难和奥秘的春节……文/摩天岭岭之鹰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听着大院里孩子们零星的爆竹声——这是传统文化和习俗与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令的变相对抗。我哑然失笑了。政令归政令,春节,孩子们也就只剩下这么点乐趣,如果被大人们都剥夺了,这春节无非是多了点年钱,能够和四处奔波了一年,如今回来过年的亲人们在一起而已,别无任何乐趣和特别意义。因为,市场饱满了,物质充裕了,孩子们再也不必伸长脖子,扳着指头等过年。在缺衣少食的时代,也只有过年,家里才能够大大的奢侈一下,按供应量买点肉食,扯几尺布,给周身补丁的孩子做身新衣服穿。而现在,不管怎样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公正,人们只要有专业技能,有特长,肯吃苦,只要能挣来钱,总会买来世界上存在的物质,也用不着特别稀奇吃喝和穿戴了。

  眼前是物阜人丰的春节,孩子们,年轻人老感到不满足,没意思。而三十年前,我们的孩提时代,那春节是多么的寒碜,惨淡,甚至有点悲凉。但,我们总是那样企盼它,留恋它,赞美它,吃饱穿暖的这代不担责任的独生儿女们,不经沧海难为水,不知世事艰难,人生旅途多舛啊!

  在那伟人高歌“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楼入云端”的非常时代,“东风劲吹,凯歌频传”的盛世景象不断地出现在纸上和新贵及爆发者的梦呓里。但八亿中国人,起码有七亿半生活在紧巴巴的困难境地里。从城市到乡村,从高等院校,事业机关到贫民茅棚,到处可以看见疲惫的神色,营养不良的人群,菜色的脸,补丁摞补丁的孩子和大人。

  那是林彪发起一号战备令的1970年春节,在城市疏散人口,有限的国民收入近三分之一被拿出来大搞人防工事和现在早已坍塌的无用的坑道、岩洞和防空壕洞后的那个春节。我从插队地去西安看望文化革命劫后余生的大舅。满以为十朝古都,人文辐辏之地,有八百里渭水沃野,春节的供应该会好一点。怀着这样的揣想,夹杂在纷纷扰扰的人流中挤出西安火车站,从解放门一直到钟楼——这儿差不多集中了当时西安几家最大的商场和百货公司。一家家逛过去,货架并不丰满,买盒火柴要票;买支牙膏,要用旧牙膏皮来换;衣服想都不用想,没有西安布票,糕点吗?请拿西安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来。根本没有什么农贸市场,别说海鲜,时令蔬菜,温室绿色食品,就连肉食柜台基本上都是空的。西北有多少地方能比得上关中富庶,全国有多少地方比得上这块帝王建都的人杰地灵的土地?我的一腔喜悦都被眼前的萧条所荡涤,只剩下苦涩和悲凉。

  到了西北大学大舅家,舅舅,舅妈却为即将到来,阖家欢聚的春节的饭食发起愁来。低标准时,不管全国老百姓如何挨饿,国家还是特别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给教授们一月一斤鸡蛋,一天一块油饼。如今,能够在持续三年的斗批改后大难不死,苟延残喘地活着已是万幸,那里再敢奢望特殊补给。而这年,关中农业形势不佳,春节没有肉食供应,人们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位大知识分子,除了书本,外语,不谙庶务,抓耳挠腮,竟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起来。好在大年三十,插队在兴平的表弟回来了,从黑市上买回了半只狗。舅妈喜出望外,赶忙细细地洗了,找了些库存的黄豆,与狗肉一块放钢钟锅(铝合金锅)煮了,文火炖了半夜,也着实高兴了半夜。粉条,白菜,炖狗肉,便是那年春节,西北最有名的古典文学教授大年初一桌上唯一的美餐。

  这种寒碜的春节对我已是司空见惯。1968年春节,我从北京第二次串联回来,正好是大年初一。家里没有什么吃食,更甭想什么水果、糕点、副食。唯一的春节食品,就是父亲从黑市买回来的四斤猪蹄膀。爱好美食的父亲在灶火边把它们细细地烫了,将猪毛揪干净,放了把盐和花椒在水中,用沙锅炖了,这就是我们春节三天的的唯一美食。当然,那时吃得好,穿的暖的人家也不少,那是城市里的新贵和执掌物质、食品大权的干部;农村里大大小小以粮食、工分,未来子女出路要挟,鱼肉百姓的不叫保甲长的保甲长,绝不是普通的公民和农民。我们连温饱都不能满足,哪里敢奢望酒肉?

  再往前推,1960年,低标准还未过去,城市下放居民,我们被短期下放到青海互助县南门峡公社下卷槽生产队。平常生产队的食堂里,一天只供应两顿能照着人影子的大锅清水面汤,用盆盛了,稀里糊涂仰头喝下去,再伸出舌头把盆底舔光,唯恐剩下一粒粮食。我的刚会走路的小妹妹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天有一个比拳头小的用马铃薯和大豆杆磨制的草粉掺青稞面蒸的窝窝头,那就是她们的营养品。过春节了,大队部与村食堂门口贴出了对联,食堂大院飘出了肉香。几个村童零星地点燃着单个的鞭炮,马上给这偏僻的村庄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我们分到了一斤村里的汉子在森林里猎到的獐子肉,分到了一碗甜菜根熬的糖浆,吃到了面片儿汤。村子上下,无论汉藏,人人脸上露出了喜色。二姨到我家拜年,神秘地告诉母亲乡间流传的谶语:“今年人等饭,明年饭等人,后年馒头疙瘩绊倒人。”

  也许这是饥饿已久的人民企盼丰衣足食的心声。平心而论,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它成为现实。而它真正成为现实,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了。

  回忆过去总是心酸的,也许,中国人中有五千万属于那个时代的权贵,爆发户,他们不曾享受过这样清平苦难的生活,幸福对于他们是具体的。但是对于另七亿五千万来说,幸福只是一种许诺和宣传,一种纸上的热烈。

  所以在春节写这样沉重的话题。因为想到人真是贱,端着盆吃肉还要骂娘,还要粉饰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借亡灵诋毁改革开放,真该让他们回到低标准去,饿得上气不接下气,来真切地对比一下,再来说梦话!

  顺便说一句,我也并非是改革的得利者。我的工作,收入,地位和我的实际到如今也并不相称。并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没有社会背景,正直,不会钻营。玩权术,斗心眼,永远斗不过政客和爬虫。但是,我却坚信:改革开放并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就没有中华民族幸福未来的真正预期。社会弊病不是改革的衍生物,而是长期官僚政治的恶果。但有真正的灿烂的明天,总比纸上描绘的天国具体实在和可期。

 春节,中华民族说不尽幸福、苦难和奥秘的春节……
回想过去的历史.我由衷的喜欢中华民国,讨厌中共.但历史变迁,现在中共正在使劲,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历史我决不会忘记中共的~~~~~~~~~~~~~~~~~~~.
民国给你什么好了,让你那么念念不忘?
估计那小子是民国遗老生的吧!
就像是清朝遗老那样..............
我就实在不明白了,哈啥子朝代或是年代不好,要哈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