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从非洲八国行谈胡式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10 21:13:51
BBC中文网

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张家文

     中国农历新年前胡锦涛给自己布置了一项工作用10多天的时间访问非洲的八个国家的工作。

     正如他在内政问题上所展示出来的那样,这位看上去有些过于严肃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上也展示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风格和灵活手腕。

     和高举新保守主义大旗的美国总统布什相比,你会发现现在最为"教条主义"的领导人根本不在中国。很难用什么学术理念去概括胡的外交原则,但是基本原则是清晰的:首先,利益高于一切;其次,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

寻找战略空间

     胡锦涛刚刚上任的时候便频繁出访那些产油大国,中国的媒体将其概括为"能源外交"。这在中国领导人的外交中确实是一个非常新鲜的现象。

     如果能够体会中国今天这种高速膨胀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能很切实的体会到中国领导人对于能源的渴求。除去战乱、美国等因素外,非洲无疑是能源饥渴的中国最好的餐桌。

     但是仅仅把非洲看成是中国的油田恐怕太低估其意义了。 价格低廉的中国货不仅仅适合沃尔玛的口味,也适合非洲沙漠里的小镇子。

     十九世纪,英国人依靠炮舰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21世纪,中国人依靠低廉的价格寻求市场,都是为了给自己那日益膨胀的制造能力寻找发泄的平台。

     设想一下,如果欧美对中国衬衫设置贸易壁垒,面对人口稀少的俄罗斯、陌生的南美,还有那些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失去非洲,多少中国工人将变得无事可做,而这显然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

     此外,尽管中国早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但是每年它仍然受到人权、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的折磨。

      在应对这些麻烦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曾经选择与欧美合作,但是对中国人来说,那些没有战略利益冲突,也没有人权"偏见",但是在联合国仍然有投票权的非洲兄弟更值得信任,就像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那样。

      这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胡锦涛会在2006年花那么大的力气举办中非论坛,而2007年一开始又迫不及待地出访非洲。

     打开世界地图,除了寒冷的南极,唯一一片还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土地恐怕就是非洲大陆了,如果中国人在这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至少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现实主义外交

      如果两国的国家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那么把几十年前的战争拿出来当作互相遏制的理由也确实是国际政治中比较常见的做法。

     但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完全不是这样,相反,他们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日本,能够在走出10年衰退的阴影,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因素。

      在领导人5年不相互往来的紧张氛围下,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到了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对于统治者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2004年中国的反日游行就是一个警示。

      胡锦涛显然知道比起历史问题的争论,现实中的生意显然更加重要,维护自己周边的稳定显然更加重要,而且中国显然也没有到那种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来维护自己统治的时候。

      在没有得到不参拜的明确保证的时候便接纳安倍晋三的访问,这明显突破了以前中国领导人头脑中的底线,也显示出了胡锦涛现实主义的一面。

     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让中国在外交上还突破了过去的很多困难,比如它迅速解决了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与梵蒂冈谈论建交问题等等。

     今天中国领导人的外交反倒是很符合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的,在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者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学跳"大国舞"

       邓小平曾经给中国的外交定了个原则:"韬光养晦",但是现在看来,中国已经很难继续坚持这样做。

     比如国际上对于达尔富尔人道危机的关注,已经使得中国无法继续一声不吭地在那里挖石油。

     和邓的时代相比,中国已经更加强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它的做事原则也不得不有所改变。胡锦涛曾经希望能用"和平崛起"作为自己的外交原则,后来又小心谨慎地改成"和平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不得不学会一个大国应该具备的外交技巧。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这方面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自信。比如对于美国的态度,他可以在美国亲口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可以花费上百亿元购买美国商品以平息国会的愤怒,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主持中非论坛,邀请美国特别不喜欢的内贾德。中国明显处于领导地位的上海合作组织也让美国人万般难受,也基本上打破了美国人在中亚的战略部署。

      中国领导人已经认同了现在的国际体系,胡锦涛显然不会像毛泽东那样要成立另外一个"第三世界",当朝鲜不听劝告试射导弹的时候,它也不再无限度地包庇,而是发表了措辞非常严厉的声明,也支持了联合国的制裁措施。

      但是他们也自信的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游戏者,而且还是一个规则制定者。积极主办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锻炼。

      另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则不得不学会如何与这个新的大国一起游戏,要解决伊朗问题、苏丹问题这些过去看上去与中国毫不相干的事情已经越来越需要中国人的配合。

      中国的领导人好像已经做好准备了,想想二十年前吧,他们的电视台播放的还是《河殇》,而现在呢,是《大国崛起》。BBC中文网

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张家文

     中国农历新年前胡锦涛给自己布置了一项工作用10多天的时间访问非洲的八个国家的工作。

     正如他在内政问题上所展示出来的那样,这位看上去有些过于严肃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上也展示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风格和灵活手腕。

     和高举新保守主义大旗的美国总统布什相比,你会发现现在最为"教条主义"的领导人根本不在中国。很难用什么学术理念去概括胡的外交原则,但是基本原则是清晰的:首先,利益高于一切;其次,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

寻找战略空间

     胡锦涛刚刚上任的时候便频繁出访那些产油大国,中国的媒体将其概括为"能源外交"。这在中国领导人的外交中确实是一个非常新鲜的现象。

     如果能够体会中国今天这种高速膨胀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能很切实的体会到中国领导人对于能源的渴求。除去战乱、美国等因素外,非洲无疑是能源饥渴的中国最好的餐桌。

     但是仅仅把非洲看成是中国的油田恐怕太低估其意义了。 价格低廉的中国货不仅仅适合沃尔玛的口味,也适合非洲沙漠里的小镇子。

     十九世纪,英国人依靠炮舰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21世纪,中国人依靠低廉的价格寻求市场,都是为了给自己那日益膨胀的制造能力寻找发泄的平台。

     设想一下,如果欧美对中国衬衫设置贸易壁垒,面对人口稀少的俄罗斯、陌生的南美,还有那些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失去非洲,多少中国工人将变得无事可做,而这显然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

     此外,尽管中国早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但是每年它仍然受到人权、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的折磨。

      在应对这些麻烦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曾经选择与欧美合作,但是对中国人来说,那些没有战略利益冲突,也没有人权"偏见",但是在联合国仍然有投票权的非洲兄弟更值得信任,就像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那样。

      这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胡锦涛会在2006年花那么大的力气举办中非论坛,而2007年一开始又迫不及待地出访非洲。

     打开世界地图,除了寒冷的南极,唯一一片还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土地恐怕就是非洲大陆了,如果中国人在这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至少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现实主义外交

      如果两国的国家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那么把几十年前的战争拿出来当作互相遏制的理由也确实是国际政治中比较常见的做法。

     但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完全不是这样,相反,他们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日本,能够在走出10年衰退的阴影,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因素。

      在领导人5年不相互往来的紧张氛围下,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到了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对于统治者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2004年中国的反日游行就是一个警示。

      胡锦涛显然知道比起历史问题的争论,现实中的生意显然更加重要,维护自己周边的稳定显然更加重要,而且中国显然也没有到那种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来维护自己统治的时候。

      在没有得到不参拜的明确保证的时候便接纳安倍晋三的访问,这明显突破了以前中国领导人头脑中的底线,也显示出了胡锦涛现实主义的一面。

     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让中国在外交上还突破了过去的很多困难,比如它迅速解决了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与梵蒂冈谈论建交问题等等。

     今天中国领导人的外交反倒是很符合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的,在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者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学跳"大国舞"

       邓小平曾经给中国的外交定了个原则:"韬光养晦",但是现在看来,中国已经很难继续坚持这样做。

     比如国际上对于达尔富尔人道危机的关注,已经使得中国无法继续一声不吭地在那里挖石油。

     和邓的时代相比,中国已经更加强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它的做事原则也不得不有所改变。胡锦涛曾经希望能用"和平崛起"作为自己的外交原则,后来又小心谨慎地改成"和平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不得不学会一个大国应该具备的外交技巧。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这方面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自信。比如对于美国的态度,他可以在美国亲口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可以花费上百亿元购买美国商品以平息国会的愤怒,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主持中非论坛,邀请美国特别不喜欢的内贾德。中国明显处于领导地位的上海合作组织也让美国人万般难受,也基本上打破了美国人在中亚的战略部署。

      中国领导人已经认同了现在的国际体系,胡锦涛显然不会像毛泽东那样要成立另外一个"第三世界",当朝鲜不听劝告试射导弹的时候,它也不再无限度地包庇,而是发表了措辞非常严厉的声明,也支持了联合国的制裁措施。

      但是他们也自信的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游戏者,而且还是一个规则制定者。积极主办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锻炼。

      另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则不得不学会如何与这个新的大国一起游戏,要解决伊朗问题、苏丹问题这些过去看上去与中国毫不相干的事情已经越来越需要中国人的配合。

      中国的领导人好像已经做好准备了,想想二十年前吧,他们的电视台播放的还是《河殇》,而现在呢,是《大国崛起》。
中国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而别的所谓民主国家却是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中国在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前进,而别的国家在争论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中國時報 2007.02.06 

朱建陵/綜合報導

    在國際社會都期待著中共能運用他的影響力,促使蘇丹政權同意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該國達爾富地區,處理當地長達三年的種族屠殺問題時,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到訪蘇丹,卻提供蘇丹一筆用於興建總統官邸的無息貸款。《華盛頓郵報》昨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胡錦濤此舉無疑表現出他對西方價值的蔑視。

    看過「盧旺達飯店」電影者,對發生於盧旺達的種族屠殺事件一定印象深刻,如今,同樣的場景已經在蘇丹西部的達爾富地區發展超過三年的時間。根據估計,三年多來,達爾富地區已經有超過二十萬人喪生,二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

    政府軍施暴 用中共製武器

    曾經派駐北京的前《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指出,發生於達爾富的情況,是政府軍在當地以部落和膚色為標準,挑選出他們不喜歡的嬰孩,將這些嬰孩丟入熊熊烈火中。據稱,在達爾富地區,政府軍用於槍殺孩童的AK-47步槍,幾乎全部出自中共。對於西方國家的質疑,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翟俊表示:「誰規定了不許向蘇丹賣武器?」

    目前蘇丹石油日產五十萬桶,其中八成輸往中國大陸,中共因此擁有對蘇丹極大的影響力。根據大陸媒體報導,胡錦濤上周到訪蘇丹時,向達爾富地區再次提供了價值四千萬人民幣的物資援助,並重申中共尊重蘇丹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主張。但他也說,聯合國應該在達爾富維和問題上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對此,《華盛頓郵報》昨天刊載評論文章指出,自從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對「主權」的觀念已經日益淡化,中共卻反其道而行,仍擁抱著西方國家十五年前丟棄的觀點。

    據指出,西方國家認為,如果發生類如盧旺達的種族屠殺事件、如果發生類如阿富汗的暗助恐怖分子情況、如果發生類如伊拉克拒絕與聯合國合作的情況,國家的主權都受到限制。依據這種標準,目前發生於達爾富的種族屠殺問題,當然需要其他國家的介入。

    不干涉內政 北京暗助蘇丹

    此前,蘇丹一直拒絕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中共在聯合國也反對有關決定,認為這是干涉內政。有報導稱,由於中共的背後支持,蘇丹政府因此敢於多次違反停火協定。

    評論指出,中共選擇對蘇丹興建總統官邸提供無息貸款,並不出於一種錯誤決策,反而是一種精心的設計,顯示中共在堅持「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之外,只重視發展利益關係,而不願顧及蘇丹政權主導下的達爾富悲劇。

    紀思道為此特別指出,目前發生於達爾富的屠殺悲劇,慘烈情況遠甚於「南京大屠殺」,中共處理達爾富問題的態度,因此引起關注。但目前為止,中共並沒有改變原有的立場,仍主張聯合國在派遣維和部隊進入達爾富地區之前,首先必須取得蘇丹政府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