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徒步重走长征路 被困雪山流泪写遗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40:56
-新闻提纯

  花甲之年,已到了与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唐山的马瑞福却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重新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一路艰险,百折不回。9个月的征途,他挺过来了,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之地,他大声呐喊:长征,我胜利了!

  2月1日,61岁的马瑞福老人经过9个月的跋山涉水,成功完成独自重走长征路的目标后,回到家乡唐山市开平区。家乡父老敲锣打鼓,将这位今日的老英雄隆重接回了家。

  2月3日下午,穿过窄小的胡同,记者来到唐山市开平区马瑞福老人简陋的家。身穿军绿棉衣,身形干瘦,声音还有些嘶哑的老人匆匆迎了出来。在老人的房间里,陪他走过长征路的行军包放在最明显的位置,床上摆满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见证物。除此之外,就是毛主席的画像和一面装满书籍的书柜。面对记者,马老讲述了他长征路上的故事。

  征途

  为烈士吟诗 传播长征精神

  2006年4月27日,经过精心准备,马瑞福老人在众人的欢送下就要出发了。“开平区8个单位来为我饯行。”马老说,得知他的情况,开平区交通局送来了数码相机,司法局送来了手机,并和公安局、税务局、环保局一起准备了宣传品2万份,宣传部、文明办、文体局和街道办事处等组织了群众和花鼓队来为他送行。

  2006年4月29日,马瑞福到达了长征的出发地———瑞金,开始了70年后的新长征。“到达瑞金,我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去烈士陵园,现场进行长征精神的宣传。”马老说,他的特长就是吟诵唐诗和毛主席诗词,所以每到一处他都会先祭拜烈士,并在烈士墓前为英灵们朗诵诗词。在马老的行军包里,还保留着在风雪交加的雪山上为烈士朗诵诗歌的录音。

  在整个长征途中,马老所到之处,不管是大山深处的村落,还是乡镇县城,都留下了他激情澎湃的讲述。“不仅要让人们了解长征,学习长征精神,也要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抗震精神,我要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大家。”马老感慨地说。

  艰险

  被困雪山 流泪写下遗书

  2006年12月27日,是马瑞福在长征中最难忘的一天,是与死神交锋的艰难一天。“过雪山是当年红军最艰难的过程,对于我也一样。”12月26日,他徒步到达了四川境内的达古山。“当雪山在远处‘招手’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征服它,但直到我真正朝他前进时,才感觉到这只是爬雪山开始的一点点。”当时马老身背20公斤的行李,只能一步步地向前挪动。

  一天过去了,穿过一片片荆棘后,马瑞福来到了达古山的山脚下。“我把随身的干粮吃了,只剩了很少的一点,以为一天就能翻过山,但最后证明我犯了致命的错误,几乎将自己埋葬在雪山。”马瑞福在反复打量了群山的无数垭口后,选择了一个垭口向上爬行。“那真是走三步喘半天,根本无法呼吸。”5个小时后,马瑞福终于踩着厚厚的积雪,肩扛大旗,背着行李爬上了垭口之颠。然而,当想要从垭口下到山的另一面时,他绝望了,因为那面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垭口选错了。“我当时想这山不过了,我回去。”当他回头看时,来时路却已经消失了。此时的马瑞福完全崩溃了,想到自己很可能被冻死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上,他流着眼泪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遗书。

  “当时已是傍晚,吃的没有了,又下不了山,我只能在山上熬着。”马老说,高寒让他体力不支,并不断地咳嗽。夜里,他一分一秒地数着时间,盼着天亮。“当年红军长征时,很多战士都在爬雪山时牺牲了。我真怕自己一睡就再也醒不来了。”为此,马瑞福整夜与高寒做着斗争,坚持着。

  幸运的是,马瑞福最终挺过了第二天,他沿着山体爬到了另一个垭口,并顺利翻过达古雪山。

  感动

  路过村庄 200人十里相送

  9个月的长征途中,马瑞福感动着别人,但他更多次被朴实的村民所感动。说起从达古山下来后的情景,马老眼中闪烁着泪光。其实在达古山上的夜里,马瑞福已经患上肺炎。从山上下来,马瑞福拖着疲惫而痛苦的身体来到了公路边的一个村子。“那里的老书记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我买来热乎乎的包子,还把我送到了卫生院。”经过诊断,马瑞福患上了急性肺炎,乡书记再三挽留他住院,他还是拒绝了。无奈之下,乡书记为马瑞福买了几天的药品后将他送到了下一地点———草原乡。

  在草原乡,马瑞福和那里的干部、乡亲们一起度过了2007年的元旦。“他们为我准备了十几个菜,是我长征途中最温暖、最奢侈的一天。”元旦过后,草原乡的严书记看到马老身体很弱,便将他送了出去。此时,他便真正结束了雪山跋涉,来到了草地的边缘。

  “途中,我经常被乡亲们感动得大哭。”马瑞福老人说,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知道他是重走长征路的人,便会受到最崇高、最热烈的欢迎。说起让他感动的事,马老开始滔滔不绝。一次,马瑞福走到贵州省望漠县坎边乡杨架村时,全村人都非常激动地来听他的讲述。临别时,全村200人一起送他到十里之外,一路送别,一路唢呐声。“乡亲们,回去吧,只要你们把长征精神永记心间,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马瑞福一边擦着脸上的泪水,一边向送别的村民拱手告别。

  胜利

  800多枚印章见证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年1月16日,马瑞福到达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地———会宁。“当看到红军会师的牌子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胜利了!”

  1月25日,马瑞福到达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镇(今吴旗镇)。

  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二进遵义,9个月的征途中,马瑞福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2007年1月25日胜利完成了重走长征之旅。

  胜利归来的马瑞福老人,一路收集了近800枚印章,拍摄了1200张照片,这些都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老人自述

  我曾与崔永元会合又分开

  去年初,我在报纸上偶然发现,崔永元正在征集重走长征路的志愿者,我一下就激动起来。但因为当时崔永元征集20名志愿者,有4000多人报名参加,很遗憾,我最后落选了。

  行走过程中,和崔永元他们的队伍会合了。我非常喜欢小崔,还和他留影了。和他们走了一段,我们分开了,因为和他们一起走,会限制我的活动。他们不能因为我的活动而耽误行程,我也不能不做我的活动。

  和他们比不同的是,我是一个人,而且我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另外我有自己的宣传活动。很多当地人都非常尊重我,他们都说我是真正重走长征路的“老红军”。本报记者刘超 唐若辞 文/图-新闻提纯

  花甲之年,已到了与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唐山的马瑞福却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重新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一路艰险,百折不回。9个月的征途,他挺过来了,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之地,他大声呐喊:长征,我胜利了!

  2月1日,61岁的马瑞福老人经过9个月的跋山涉水,成功完成独自重走长征路的目标后,回到家乡唐山市开平区。家乡父老敲锣打鼓,将这位今日的老英雄隆重接回了家。

  2月3日下午,穿过窄小的胡同,记者来到唐山市开平区马瑞福老人简陋的家。身穿军绿棉衣,身形干瘦,声音还有些嘶哑的老人匆匆迎了出来。在老人的房间里,陪他走过长征路的行军包放在最明显的位置,床上摆满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见证物。除此之外,就是毛主席的画像和一面装满书籍的书柜。面对记者,马老讲述了他长征路上的故事。

  征途

  为烈士吟诗 传播长征精神

  2006年4月27日,经过精心准备,马瑞福老人在众人的欢送下就要出发了。“开平区8个单位来为我饯行。”马老说,得知他的情况,开平区交通局送来了数码相机,司法局送来了手机,并和公安局、税务局、环保局一起准备了宣传品2万份,宣传部、文明办、文体局和街道办事处等组织了群众和花鼓队来为他送行。

  2006年4月29日,马瑞福到达了长征的出发地———瑞金,开始了70年后的新长征。“到达瑞金,我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去烈士陵园,现场进行长征精神的宣传。”马老说,他的特长就是吟诵唐诗和毛主席诗词,所以每到一处他都会先祭拜烈士,并在烈士墓前为英灵们朗诵诗词。在马老的行军包里,还保留着在风雪交加的雪山上为烈士朗诵诗歌的录音。

  在整个长征途中,马老所到之处,不管是大山深处的村落,还是乡镇县城,都留下了他激情澎湃的讲述。“不仅要让人们了解长征,学习长征精神,也要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抗震精神,我要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大家。”马老感慨地说。

  艰险

  被困雪山 流泪写下遗书

  2006年12月27日,是马瑞福在长征中最难忘的一天,是与死神交锋的艰难一天。“过雪山是当年红军最艰难的过程,对于我也一样。”12月26日,他徒步到达了四川境内的达古山。“当雪山在远处‘招手’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征服它,但直到我真正朝他前进时,才感觉到这只是爬雪山开始的一点点。”当时马老身背20公斤的行李,只能一步步地向前挪动。

  一天过去了,穿过一片片荆棘后,马瑞福来到了达古山的山脚下。“我把随身的干粮吃了,只剩了很少的一点,以为一天就能翻过山,但最后证明我犯了致命的错误,几乎将自己埋葬在雪山。”马瑞福在反复打量了群山的无数垭口后,选择了一个垭口向上爬行。“那真是走三步喘半天,根本无法呼吸。”5个小时后,马瑞福终于踩着厚厚的积雪,肩扛大旗,背着行李爬上了垭口之颠。然而,当想要从垭口下到山的另一面时,他绝望了,因为那面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垭口选错了。“我当时想这山不过了,我回去。”当他回头看时,来时路却已经消失了。此时的马瑞福完全崩溃了,想到自己很可能被冻死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上,他流着眼泪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遗书。

  “当时已是傍晚,吃的没有了,又下不了山,我只能在山上熬着。”马老说,高寒让他体力不支,并不断地咳嗽。夜里,他一分一秒地数着时间,盼着天亮。“当年红军长征时,很多战士都在爬雪山时牺牲了。我真怕自己一睡就再也醒不来了。”为此,马瑞福整夜与高寒做着斗争,坚持着。

  幸运的是,马瑞福最终挺过了第二天,他沿着山体爬到了另一个垭口,并顺利翻过达古雪山。

  感动

  路过村庄 200人十里相送

  9个月的长征途中,马瑞福感动着别人,但他更多次被朴实的村民所感动。说起从达古山下来后的情景,马老眼中闪烁着泪光。其实在达古山上的夜里,马瑞福已经患上肺炎。从山上下来,马瑞福拖着疲惫而痛苦的身体来到了公路边的一个村子。“那里的老书记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我买来热乎乎的包子,还把我送到了卫生院。”经过诊断,马瑞福患上了急性肺炎,乡书记再三挽留他住院,他还是拒绝了。无奈之下,乡书记为马瑞福买了几天的药品后将他送到了下一地点———草原乡。

  在草原乡,马瑞福和那里的干部、乡亲们一起度过了2007年的元旦。“他们为我准备了十几个菜,是我长征途中最温暖、最奢侈的一天。”元旦过后,草原乡的严书记看到马老身体很弱,便将他送了出去。此时,他便真正结束了雪山跋涉,来到了草地的边缘。

  “途中,我经常被乡亲们感动得大哭。”马瑞福老人说,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知道他是重走长征路的人,便会受到最崇高、最热烈的欢迎。说起让他感动的事,马老开始滔滔不绝。一次,马瑞福走到贵州省望漠县坎边乡杨架村时,全村人都非常激动地来听他的讲述。临别时,全村200人一起送他到十里之外,一路送别,一路唢呐声。“乡亲们,回去吧,只要你们把长征精神永记心间,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马瑞福一边擦着脸上的泪水,一边向送别的村民拱手告别。

  胜利

  800多枚印章见证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年1月16日,马瑞福到达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地———会宁。“当看到红军会师的牌子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胜利了!”

  1月25日,马瑞福到达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镇(今吴旗镇)。

  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二进遵义,9个月的征途中,马瑞福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2007年1月25日胜利完成了重走长征之旅。

  胜利归来的马瑞福老人,一路收集了近800枚印章,拍摄了1200张照片,这些都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老人自述

  我曾与崔永元会合又分开

  去年初,我在报纸上偶然发现,崔永元正在征集重走长征路的志愿者,我一下就激动起来。但因为当时崔永元征集20名志愿者,有4000多人报名参加,很遗憾,我最后落选了。

  行走过程中,和崔永元他们的队伍会合了。我非常喜欢小崔,还和他留影了。和他们走了一段,我们分开了,因为和他们一起走,会限制我的活动。他们不能因为我的活动而耽误行程,我也不能不做我的活动。

  和他们比不同的是,我是一个人,而且我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另外我有自己的宣传活动。很多当地人都非常尊重我,他们都说我是真正重走长征路的“老红军”。本报记者刘超 唐若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