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山西运城纪检干部梁雨润反腐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10:48
12月7日,央视《面对面》播出《梁雨润:纪检干部》,以下节目内容实录:

  梁雨润,1956年生,1998年在山西省夏县担任县纪委书记

  2001年调任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书记

  
  五年时间里组织查处了数百起腐败案件

  2002年受到中纪委通令嘉奖

  2003年7月,山西省委作出了向梁雨润同志学习的决定

  作为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书记的梁雨润,在当地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由于在任职期间处理了大量长期难以解决的群众上访案件以及各种腐败案件,,当地一些人称他为“梁包公”。2002年,一本记录梁雨润办案经历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的发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梁雨润这个名字,

  记者:事至如今,担不担心自己被神话?

  梁:我就是非常担心这个事。比如说,我是一个人,你说我现在就是宣传我是一个好干部了,我又是一个先进典型,我现在也要在社会上生活,如果说你因为宣传,我跟你说梁雨润今天是不敢吃了,不敢喝了,回去都不敢和朋友交往了,你说我这个典型有什么意义?你都和别人都不敢来往了,你都把你的交际圈孤立得越来越小了,人们又怎么看待你?说这个人是个假积极吧。

  记者:如果让您自己对您自己的工作来做一个评价呢?

  梁:我对人民群众的信访问题,我是敢于负责的,基本上做到了疾恶如仇。勇于、敢于为群众解决问题,敢于为群众伸张正义。

  记者:你家客厅就挂着一个百姓书记,您觉得在您身上是书记的成分多一点,还是百姓的成分多一些?

  梁:我现在身上可能还是百姓的成分多一点。

  解说

  在梁雨润办理的所有案件中,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河津市小梁乡胡家堡村村名畅春英家的上访案,接手这件案子时,梁雨润刚从夏县调到河津市担任纪委副书记的第六天。

  记者:这件事你是怎么碰上的?是找你的,还是你发现的?

  梁:我在信访室接待群众,畅春英来了,当时来她就哭诉了她这段冤情,我当时听了以后我也感到这事太奇了,好像她也请我解决,我又觉得这事也就太难解决了。

  记者:怎么会觉得稀奇呢这件事?

  梁:家里放了两副棺材,你说这还不稀奇?她儿子一副,她丈夫一副,在我解决她这个事之前,我几乎还没有听过人家里放这么长时间的棺材。

  解说:

  梁雨润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89年3月15日,畅春英的儿子与村支书的两个儿子发生口角,被连捅两刀后死去。法院分别给主犯和从犯判处了12年和3年有期徒刑。老两口对判决不服,把儿子的遗体放在棺材内停放在他生前的房间。从此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1995年,畅春英的丈夫姚志忠在上访途中生病去世,她又把老伴的遗体放到一口棺材里,停放在自己床前,依旧拿着20多封有各级领导“批示”的信件不断的上访。因为常年上访,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记者:她要解决什么呢?

  梁:就是解决,一肯定是要埋人,两副棺材放到这儿,对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肯定太不好了,所以说咱们首先解决埋人问题,把人埋了,她拿着两副棺材放这儿做筹码,一,要求你法律上要有一个公正的判决。二,你总得要对我进行一点民事赔偿。

  记者:你给她承诺了吗?

  梁:她这个事我没给她承诺,因为我感到它太难办了,我没给她承诺。所以说我先动员她回去,让我了解一下这个案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记者:按我们的理解,你纪检干部你应该抓腐败?

  梁:至今就有人认为,说梁玉润干的事是份内的事还是份外的事。

  记者:您觉得是份内还是份外?

  梁:我不这样认为,就即使说这件事是我份外的事,但我认为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办的事,既然你是一个党员干部,何况你又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你更应对人民群众负责。

  记者:所以从你的角度,就是让畅春英满意,就是你的目的?

  梁:对,就是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她已经跑了多少年了,仅北京就来过四趟,不要说太原、运城,她13年来是长期上访。

  记者:又是老问题,为什么13年都解决不了呢?

  梁:13年来,我也了解了,包括市里、县里一些领导,当年都着手解决过这个事,想解决这个事,因为每一个案子都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如果说你想轻而易举地把它解决了,难得很。大家都觉得这事难管,都不敢管她这个事。

  记者:有人认真听过畅春英在说什么吗?有人想到过她在想什么吗?

  梁:我跟你说,如果说有人听过没有,我想肯定有人听过,但由于她后来上访的多了,都知道她家里放了两副棺材,可能再接待她的人都不愿意听她的。

  解说:

  自从畅春英家放了棺材之后,很少有人再踏进她的家门。为了详细了解畅春英家的真实情况,2002年3月9日,梁雨润来到了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家。(资料:梁雨润和畅春英的交流同期声)

  记者:您第一次到她家里的时候的感受呢?

  梁:当时到她家以后,畅春英,我是站在棺材前,畅春英丈夫这个棺材前,我是给她丈夫敬了三个礼。

  记者:你想向畅春英表明态度?

  梁:不,我当时去了以后那个场面,可以说也是让人非常害怕的,因为你想,她居住那个房间里放的棺材,那个饭桌就放在棺材前,她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头,你可想她这七八年来她是怎么在这儿生活的。我当时就在这儿问了畅春英这个情况之后,畅春英这个儿子当时不在家,我们到她家大约有十几分钟之后,这个儿子就从外边回来了。

  现场同期声(畅春英的儿子骂梁的场面)

  记者:你给他解决问题他怎么会骂你呢?

  梁:我当时也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叫梁雨润,儿子也骂,你梁雨润,你怎么怎么的。

  记者:你不生气,他骂你?

  梁:当时也是非常生气的,我觉得我是好心来解决你的问题来的,你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记者:当时碰到那种情况之下你也有没打退堂鼓?这事儿可以不管了。

  梁:这个事明白说我当时的心情就是不愿意管他了,可是说你已经来了,人都知道你来了,而且你在运城人都知道你解决老百姓问题还解决得比较好,你说咱们今天就此打退堂鼓走了,你说咱还能跟老百姓计较吗,不能计较这个事。就是他骂咱两句,那有什么。

  记者:我看你后来还接受记者采访了。

  梁:嗯,对。

  记者:你说他不是骂你?

  梁:你说他骂我,他不一定是冲着我梁雨润来的,我们一些干部回去常年推推托托没有把他这事儿解决了,我想他怨气主要撒在这儿,跟我梁雨润无怨无仇,又是第一次见面,你说他骂我有何道理?

  记者:但是我很想了解你当时的心态,如果当时没有记者镜头对着你,你也会表现那么大度吗?你还会把这个事情继续下去吗?

  梁:当时我这个人,只有他骂我我都没有觉得我和他计较的地方,我当时还是决心把这个事要解决了,因为这个事儿太奇了,太怪了,确实有损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当时我就是下决心要把这个事解决了。

  隔断

  解说:

  梁雨润接手了这个案子之后,先后几十次找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经过调查,梁雨润发现,主犯当年从轻判决的原因是年龄不满18岁,而并不存在畅春英所认为的司法不公。为了使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调查组仍然支持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重新审理,替畅春英补回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并协调各级政府在经济上给她一些补助。

  记者:您最后是怎么把畅春英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梁:3月9号这次就失败了,没有搞成,人没有埋了。我当时心里也非常着急,我感到我的胸脯有点发闷,我就住到四人民医院去了,住院了。住下之后我当天输了一天液,我觉得检查了一下身体状况还不是很要紧,我就叫上司机,开车去了贺宁。当时到贺宁我主要是督促想把这个钱赶快给她到位。法院最后赔偿了三万二千块钱到位。

  记者:钱交给她了以后就葬了吗?

  梁:钱交给她就做思想工作,写协议,我们又写了一次协议,就是说8号必须埋人,但这个畅春英她就终于思想通了,她就说,又提出,说没人抬,所以说也有人不愿意给她抬这个棺材。

  记者:那怎么办呢?

  梁:这就要又要做思想工作了,她又提出这个问题,我当时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在一块进行了研究,觉得一定要把这个事儿解决好,所以我当时又通知了贺宁市公安局的局长,叫他在5月8号来带30个人,年轻干警,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二是来抬棺材。

  记者:但您自己也抬了。

  梁:我去抬了。

  记者:为什么?

  梁:当时我们走到这个村子的时候,我提议,我说咱们到灵前给畅春英的丈夫鞠个躬,因为当时围观的人也比较多,鞠个躬,首先融洽一下咱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可能我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因为我去随同的干部比较多,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记者:什么不同看法?

  梁:觉得不应当给他敬这个礼。

  记者:为什么?

  梁:他放了这么多年,畅春英这种做法作为我们党和政府来讲,作为我们干部来讲,也不能对她支持,不能支持她这种做法。

  记者:您的考虑呢?

  梁:我当时按说我的本意是要敬礼,我就起身我一个人出来,我说我一个人到灵前去给他敬个礼去。人们今天都在这儿看梁雨润,梁雨润带人来解决这个事儿的,如果说大家说这个事儿解决不了,大家对党有意见,共产党是人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你梁雨润是一个具体的人。

  (梁雨润走上前去抬棺材的资料镜头)

  记者:但是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梁书记是因为有镜头在,所以我要去抬这一下。

  梁:至今可能有人说梁雨润在这儿作秀,但我总觉得,如果我不亲自来抬,我不走向前去,这个事儿也可能导致这个人埋不了,但我总觉得今天我既然来了,我有义务把这个事儿处理好。

  记者:你能管当然是好事,但这个事该你管吗,归你管吗?

  梁:老百姓他希望把他这个事解决了,其他人管了这么多次,管不了,解决不了,所以说我要不给她解决,她可能就把这份冤情要带到棺材里头去,咱为了不让老百姓再跑了,不让她再受冤了,我就把它解决了。尽管不是我份内的事儿,我也要把它管了。

  隔断

  记者:您说你是一把钢刀,你的这把钢刀敢碰什么样的硬呢,你的同级领导你敢管吗?碰到你的上级呢?

  梁:我可以说,处理了科局级干部60多人,处理了县团级干部40多人,

  解说:

  1998年10月,一位名叫史英俊的农民慕名找到梁雨润诉说他的遭遇。三年前,县公安民警以及法院、司法局个别干警以史俊英不还银行贷款为名,将他非法拘禁,并抢走他家里价值6万元钱的苹果。史英俊为讨公道,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不断的上访。而这个案子是县里主要领导查了多次都没有解决的陈年积案,梁雨润听完史英俊的讲述之后,第二天就到史英俊家调查情况。

  记者:你去接手查这个案子,你不担心薄了原来查过这个案的领导的面子?

  梁:这个肯定有压力,但过多地你说其他领导怎么处关系,考虑面子问题,那史英俊这个问题永远也得不到解决。

  记者:当时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

  梁:我把这人两规之后,当时说情的人,可以说到现在不下一百人,县上、地区也有人跟我说情,县上也有人跟我说情,面对这种说情,也有我的老同学,通过我的老同学和亲戚朋友跟我说情,面对这些问题我是一一拒绝,谁说情都不行。【】我们为人民群众就不能怕丢官、丢人、丢命。

  记者:怎么会谈到丢命呢?

  梁:这随时都有危险,被查对象,好像是今天你要和我过不去,我出去就砍了你们一家,原话都有这样的话。

  记者:您不害怕?

  梁:这怎么能不害怕?都是人嘛。但咱们在这个上不能因为咱害怕,你要办这个案子,你如果说这个案子放松之后是损失党的形象,纪检干部你见了害怕你就退缩了,所以我当时就开会,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个案子办下去。

  解说;

  梁雨润召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经过几天几夜的追查,涉案的五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分别受到了应有的惩法,史英俊一家损失的6万元钱得到赔偿。拖了三年的上访案有了圆满的结局。

  记者:从来没想到要放弃?

  梁:从来没想到放弃,这个案子必需要一查到底。

  记者:从来没想到要动摇?

  梁:没有动摇,这个没有一点动摇。

  记者:您的意思在党的形象和你自己的生命之间你可能会选择前者?

  梁:我当然要选择前者,你说你干纪检书记随时都有可能危险,为什么我们纪检干部要异地做官,不能在本地做,就是因为你本身本地人太熟,叫你到异地做官,就是要叫你在这儿面对一些腐败作风,你敢于下手。

  记者:面对这种恐吓的时候,你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宁可被打死,也不要被吓死。

  梁:对,对,前面讲了,我说我们纪检干部就是共产党的一把钢刀,我们在被查处对象或者说今天叫腐败分子,我们在这些人面前不能装熊包,宁可叫人打死,不能叫人吓死,这就是我当时的原话。

  记者:你的下级能理解你的话吗?

  梁:我的下级,这就是看下级也是看你上级,你只要坚决地、果断地查,他们也就有劲了,你说咱每天都是抓人,见了案子就想抓人,我跟你说,他们也不会下很大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是看着你领导的一言一行。

  隔断

  记者:尽管是搞纪检工作,但是你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

  梁:肯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现在不过多地考虑,比如说提拔问题,领导对你感冒不感冒的问题。

  记者:您不在乎吗?

  梁:我目前我不在乎这件事儿。

  记者:你又不在乎升官,又不在乎领导的看法,那你在乎什么呢?

  梁:你说现在人家老百姓天天围着你,你说你不给老百姓解决,新闻媒体把你说得这么好,你说老百姓对你是期望,你说新闻媒体对你报道都是假的。

  解说:

  早在1998年6月,梁雨润从运城地委行署机关调到夏县担任县纪委书记,到夏县报到时,离县党代会召开只有一星期时间,县里安排他和参会的党代表们见见面,连络一下感情,有利于他在选举时顺利当选县纪委书记。但是梁雨润并没有去和代表们见面,而是主动地选择到几十公里外去查处县法警队违法办案欺压村名胡正来的上访事件。

  记者:你是心里有底了才去的,这个肯定我能选上?

  梁:,我当时没有过多地考虑去看代表这个事。明天是党代会,今天我就要去老胡家看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在党代会之前去呢?党代会开完之后去不可以吗

  梁:当时并不是说让我选择什么个机会,当时没有。当时我走到半路的时候,县委办公室就跟我的司机打了个传呼,因为明天就要开党代会了,今天党代表就陆续到县宾馆报道了,报道之后我们县委领导都要在宾馆门口进行欢迎,欢迎大家来。所以这个时候我当时思想也比较犹豫,是回来还是继续走。

  记者:这个时候有犹豫?

  梁:犹豫。

  记者:这个时候你确实犹豫过?

  梁:确实犹豫过,说是走呢?还是留?最后我考虑,我说咱们已经走到了半路,再有十几里就要到胡正来家了。如果我们半途而废,你说返回去,你说胡正来的期望,可以说他每天期望的这种心情,你知道他有多么焦急。

  记者:他知道你要去吗?

  梁:他不知道我要去,他不知道我要去他总盼着有人来解决他这个问题。所以说我最后决定,我不能使他失望。

  记者:在你的思想意识里边是不是我也有意选择这样一件事情在党代表面前我亮相?

  梁:当时也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你就是今天办这个案子,你明天也不能在党代表面前亮相,人家也没有知道你办了一件什么样的案子。

  记者:万一办不成呢?办砸了,这个亮相不就完了?

  梁:这个没有过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只要是胡正来这个事实清楚,就不可能办砸,我这个人这种性格也是比较坚强的。

  解说:

  梁雨润急着要去办的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9月,枣庙村村民胡正来的儿子在太原打工触电身亡,厂里给了17000元抚恤金。县法院法警队以非法手段把这笔钱从信用社强行提走,贪污挪用。胡正来老两口为了讨回这笔钱,他们每隔一天就下一趟山到县城找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整整跑了两年,来回往返300多次都没有结果,老伴因此精神失常。

  记者:但是后来的结果是不是说明这件事确实难办?

  梁:确实难办,因为我到那儿听了以后,胡正来感到很冤枉,咱们也觉得咱们的法院干部把这个案子办得有点太草率了。我在胡正来家里,也跟胡正来表了态,老胡,你不要再跑了,十天之内我给你解决,要叫你满意。

  记者:凭什么?

  梁:就凭我回来要干,他这个事本身并不是很复杂的,

  记者:你定个具体时间,不就给自己上了套了?

  梁:这为什么回来就马上组成调查组调查了,这就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不能休息。

  记者:你当时给这个承诺的时候,他就没有怀疑吗?胡正来没有怀疑吗?你周围的人没有怀疑吗?

  梁:胡正来肯定不相信,觉得我又是来走样子来了,胡正来还哭着跟我说,梁书记我找了多少年,找官不见官,你怎么今天跑到我们这山旮旯来了?咱们到他家,他都不信,他认为我可能也是做形式,表空态。

  记者:当时什么情况?

  梁:当晚就把这些人双规了,当时把这几个(人)审案人员进行了双规,双规之后,阻力就出现了,其中还有几个人我们审案人员没有抓到,比如说法庭队长,最后就给跑了,也有人给我运城家里打电话,说梁雨润你少管闲事,不然小心收拾你。

  记者:你的反应呢?

  梁:这个就是面对这种困难,我当时就召开了我们纪检干部的会议,我们共产党的干部,特别是我们纪检干部,就是共产党的一把钢刀,你说我们面对一点困难,我们就害怕了,我们就畏缩了,那你还叫什么纪检干部。所以说我当时给大家鼓劲,七天之内就把这个案子解决了。

  记者:具体就胡正来这个案件来说,为什么你能解决,为什么前面就没有解决,你觉得区别在什么地方?

  梁:应当反思工作中间肯定有差距,包括夏县,包括人大、检察院、法院一些同志,也有人去过胡正来的家,可是说,你要是不为群众着想,他找你,你不想惹着法院这人,你推他,他推你,长期地推下去,老胡不要说跑了三百次,你就再跑三百次,可能还是没有人把这个事能解决了。

  解说:

  在梁雨润担任夏县纪委书记和运城市纪委副书记的五年间,共查处270多起案件,其中大要案180多起。处理科局级以上干部近百人。2002年,梁雨润受到中纪委的嘉奖,2003年7月山西省委作出向梁雨润学习的决定。

  记者:您觉得您的生活中间有我们大家通常认为的腐败吗?

  梁:我可以说我基本上做到了不搞腐败,严格要求自己。

  记者:您理解的腐败是什么?

  梁:腐败问题包括,你说面对金钱的问题,诱惑,你怎么去对待,你说看到有人来给你送上几条好烟,拿上几瓶好酒,可能也有人给你装个信封。

  记者:您收吗?

  梁:面对这个,我已经都说了,我是坚决地予以拒绝。

  记者:梁雨润是特殊材料做的。

  梁:但也不是特殊材料做的,我也有人之常情,我努力,不但是过去这样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地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使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上是清醒者,工作中是一个努力实干者。12月7日,央视《面对面》播出《梁雨润:纪检干部》,以下节目内容实录:

  梁雨润,1956年生,1998年在山西省夏县担任县纪委书记

  2001年调任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书记

  
  五年时间里组织查处了数百起腐败案件

  2002年受到中纪委通令嘉奖

  2003年7月,山西省委作出了向梁雨润同志学习的决定

  作为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副书记的梁雨润,在当地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由于在任职期间处理了大量长期难以解决的群众上访案件以及各种腐败案件,,当地一些人称他为“梁包公”。2002年,一本记录梁雨润办案经历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的发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梁雨润这个名字,

  记者:事至如今,担不担心自己被神话?

  梁:我就是非常担心这个事。比如说,我是一个人,你说我现在就是宣传我是一个好干部了,我又是一个先进典型,我现在也要在社会上生活,如果说你因为宣传,我跟你说梁雨润今天是不敢吃了,不敢喝了,回去都不敢和朋友交往了,你说我这个典型有什么意义?你都和别人都不敢来往了,你都把你的交际圈孤立得越来越小了,人们又怎么看待你?说这个人是个假积极吧。

  记者:如果让您自己对您自己的工作来做一个评价呢?

  梁:我对人民群众的信访问题,我是敢于负责的,基本上做到了疾恶如仇。勇于、敢于为群众解决问题,敢于为群众伸张正义。

  记者:你家客厅就挂着一个百姓书记,您觉得在您身上是书记的成分多一点,还是百姓的成分多一些?

  梁:我现在身上可能还是百姓的成分多一点。

  解说

  在梁雨润办理的所有案件中,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河津市小梁乡胡家堡村村名畅春英家的上访案,接手这件案子时,梁雨润刚从夏县调到河津市担任纪委副书记的第六天。

  记者:这件事你是怎么碰上的?是找你的,还是你发现的?

  梁:我在信访室接待群众,畅春英来了,当时来她就哭诉了她这段冤情,我当时听了以后我也感到这事太奇了,好像她也请我解决,我又觉得这事也就太难解决了。

  记者:怎么会觉得稀奇呢这件事?

  梁:家里放了两副棺材,你说这还不稀奇?她儿子一副,她丈夫一副,在我解决她这个事之前,我几乎还没有听过人家里放这么长时间的棺材。

  解说:

  梁雨润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89年3月15日,畅春英的儿子与村支书的两个儿子发生口角,被连捅两刀后死去。法院分别给主犯和从犯判处了12年和3年有期徒刑。老两口对判决不服,把儿子的遗体放在棺材内停放在他生前的房间。从此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1995年,畅春英的丈夫姚志忠在上访途中生病去世,她又把老伴的遗体放到一口棺材里,停放在自己床前,依旧拿着20多封有各级领导“批示”的信件不断的上访。因为常年上访,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记者:她要解决什么呢?

  梁:就是解决,一肯定是要埋人,两副棺材放到这儿,对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肯定太不好了,所以说咱们首先解决埋人问题,把人埋了,她拿着两副棺材放这儿做筹码,一,要求你法律上要有一个公正的判决。二,你总得要对我进行一点民事赔偿。

  记者:你给她承诺了吗?

  梁:她这个事我没给她承诺,因为我感到它太难办了,我没给她承诺。所以说我先动员她回去,让我了解一下这个案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记者:按我们的理解,你纪检干部你应该抓腐败?

  梁:至今就有人认为,说梁玉润干的事是份内的事还是份外的事。

  记者:您觉得是份内还是份外?

  梁:我不这样认为,就即使说这件事是我份外的事,但我认为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办的事,既然你是一个党员干部,何况你又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你更应对人民群众负责。

  记者:所以从你的角度,就是让畅春英满意,就是你的目的?

  梁:对,就是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她已经跑了多少年了,仅北京就来过四趟,不要说太原、运城,她13年来是长期上访。

  记者:又是老问题,为什么13年都解决不了呢?

  梁:13年来,我也了解了,包括市里、县里一些领导,当年都着手解决过这个事,想解决这个事,因为每一个案子都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如果说你想轻而易举地把它解决了,难得很。大家都觉得这事难管,都不敢管她这个事。

  记者:有人认真听过畅春英在说什么吗?有人想到过她在想什么吗?

  梁:我跟你说,如果说有人听过没有,我想肯定有人听过,但由于她后来上访的多了,都知道她家里放了两副棺材,可能再接待她的人都不愿意听她的。

  解说:

  自从畅春英家放了棺材之后,很少有人再踏进她的家门。为了详细了解畅春英家的真实情况,2002年3月9日,梁雨润来到了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家。(资料:梁雨润和畅春英的交流同期声)

  记者:您第一次到她家里的时候的感受呢?

  梁:当时到她家以后,畅春英,我是站在棺材前,畅春英丈夫这个棺材前,我是给她丈夫敬了三个礼。

  记者:你想向畅春英表明态度?

  梁:不,我当时去了以后那个场面,可以说也是让人非常害怕的,因为你想,她居住那个房间里放的棺材,那个饭桌就放在棺材前,她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头,你可想她这七八年来她是怎么在这儿生活的。我当时就在这儿问了畅春英这个情况之后,畅春英这个儿子当时不在家,我们到她家大约有十几分钟之后,这个儿子就从外边回来了。

  现场同期声(畅春英的儿子骂梁的场面)

  记者:你给他解决问题他怎么会骂你呢?

  梁:我当时也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叫梁雨润,儿子也骂,你梁雨润,你怎么怎么的。

  记者:你不生气,他骂你?

  梁:当时也是非常生气的,我觉得我是好心来解决你的问题来的,你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记者:当时碰到那种情况之下你也有没打退堂鼓?这事儿可以不管了。

  梁:这个事明白说我当时的心情就是不愿意管他了,可是说你已经来了,人都知道你来了,而且你在运城人都知道你解决老百姓问题还解决得比较好,你说咱们今天就此打退堂鼓走了,你说咱还能跟老百姓计较吗,不能计较这个事。就是他骂咱两句,那有什么。

  记者:我看你后来还接受记者采访了。

  梁:嗯,对。

  记者:你说他不是骂你?

  梁:你说他骂我,他不一定是冲着我梁雨润来的,我们一些干部回去常年推推托托没有把他这事儿解决了,我想他怨气主要撒在这儿,跟我梁雨润无怨无仇,又是第一次见面,你说他骂我有何道理?

  记者:但是我很想了解你当时的心态,如果当时没有记者镜头对着你,你也会表现那么大度吗?你还会把这个事情继续下去吗?

  梁:当时我这个人,只有他骂我我都没有觉得我和他计较的地方,我当时还是决心把这个事要解决了,因为这个事儿太奇了,太怪了,确实有损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当时我就是下决心要把这个事解决了。

  隔断

  解说:

  梁雨润接手了这个案子之后,先后几十次找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经过调查,梁雨润发现,主犯当年从轻判决的原因是年龄不满18岁,而并不存在畅春英所认为的司法不公。为了使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调查组仍然支持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重新审理,替畅春英补回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并协调各级政府在经济上给她一些补助。

  记者:您最后是怎么把畅春英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梁:3月9号这次就失败了,没有搞成,人没有埋了。我当时心里也非常着急,我感到我的胸脯有点发闷,我就住到四人民医院去了,住院了。住下之后我当天输了一天液,我觉得检查了一下身体状况还不是很要紧,我就叫上司机,开车去了贺宁。当时到贺宁我主要是督促想把这个钱赶快给她到位。法院最后赔偿了三万二千块钱到位。

  记者:钱交给她了以后就葬了吗?

  梁:钱交给她就做思想工作,写协议,我们又写了一次协议,就是说8号必须埋人,但这个畅春英她就终于思想通了,她就说,又提出,说没人抬,所以说也有人不愿意给她抬这个棺材。

  记者:那怎么办呢?

  梁:这就要又要做思想工作了,她又提出这个问题,我当时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在一块进行了研究,觉得一定要把这个事儿解决好,所以我当时又通知了贺宁市公安局的局长,叫他在5月8号来带30个人,年轻干警,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二是来抬棺材。

  记者:但您自己也抬了。

  梁:我去抬了。

  记者:为什么?

  梁:当时我们走到这个村子的时候,我提议,我说咱们到灵前给畅春英的丈夫鞠个躬,因为当时围观的人也比较多,鞠个躬,首先融洽一下咱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可能我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因为我去随同的干部比较多,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记者:什么不同看法?

  梁:觉得不应当给他敬这个礼。

  记者:为什么?

  梁:他放了这么多年,畅春英这种做法作为我们党和政府来讲,作为我们干部来讲,也不能对她支持,不能支持她这种做法。

  记者:您的考虑呢?

  梁:我当时按说我的本意是要敬礼,我就起身我一个人出来,我说我一个人到灵前去给他敬个礼去。人们今天都在这儿看梁雨润,梁雨润带人来解决这个事儿的,如果说大家说这个事儿解决不了,大家对党有意见,共产党是人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你梁雨润是一个具体的人。

  (梁雨润走上前去抬棺材的资料镜头)

  记者:但是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梁书记是因为有镜头在,所以我要去抬这一下。

  梁:至今可能有人说梁雨润在这儿作秀,但我总觉得,如果我不亲自来抬,我不走向前去,这个事儿也可能导致这个人埋不了,但我总觉得今天我既然来了,我有义务把这个事儿处理好。

  记者:你能管当然是好事,但这个事该你管吗,归你管吗?

  梁:老百姓他希望把他这个事解决了,其他人管了这么多次,管不了,解决不了,所以说我要不给她解决,她可能就把这份冤情要带到棺材里头去,咱为了不让老百姓再跑了,不让她再受冤了,我就把它解决了。尽管不是我份内的事儿,我也要把它管了。

  隔断

  记者:您说你是一把钢刀,你的这把钢刀敢碰什么样的硬呢,你的同级领导你敢管吗?碰到你的上级呢?

  梁:我可以说,处理了科局级干部60多人,处理了县团级干部40多人,

  解说:

  1998年10月,一位名叫史英俊的农民慕名找到梁雨润诉说他的遭遇。三年前,县公安民警以及法院、司法局个别干警以史俊英不还银行贷款为名,将他非法拘禁,并抢走他家里价值6万元钱的苹果。史英俊为讨公道,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不断的上访。而这个案子是县里主要领导查了多次都没有解决的陈年积案,梁雨润听完史英俊的讲述之后,第二天就到史英俊家调查情况。

  记者:你去接手查这个案子,你不担心薄了原来查过这个案的领导的面子?

  梁:这个肯定有压力,但过多地你说其他领导怎么处关系,考虑面子问题,那史英俊这个问题永远也得不到解决。

  记者:当时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

  梁:我把这人两规之后,当时说情的人,可以说到现在不下一百人,县上、地区也有人跟我说情,县上也有人跟我说情,面对这种说情,也有我的老同学,通过我的老同学和亲戚朋友跟我说情,面对这些问题我是一一拒绝,谁说情都不行。【】我们为人民群众就不能怕丢官、丢人、丢命。

  记者:怎么会谈到丢命呢?

  梁:这随时都有危险,被查对象,好像是今天你要和我过不去,我出去就砍了你们一家,原话都有这样的话。

  记者:您不害怕?

  梁:这怎么能不害怕?都是人嘛。但咱们在这个上不能因为咱害怕,你要办这个案子,你如果说这个案子放松之后是损失党的形象,纪检干部你见了害怕你就退缩了,所以我当时就开会,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个案子办下去。

  解说;

  梁雨润召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经过几天几夜的追查,涉案的五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分别受到了应有的惩法,史英俊一家损失的6万元钱得到赔偿。拖了三年的上访案有了圆满的结局。

  记者:从来没想到要放弃?

  梁:从来没想到放弃,这个案子必需要一查到底。

  记者:从来没想到要动摇?

  梁:没有动摇,这个没有一点动摇。

  记者:您的意思在党的形象和你自己的生命之间你可能会选择前者?

  梁:我当然要选择前者,你说你干纪检书记随时都有可能危险,为什么我们纪检干部要异地做官,不能在本地做,就是因为你本身本地人太熟,叫你到异地做官,就是要叫你在这儿面对一些腐败作风,你敢于下手。

  记者:面对这种恐吓的时候,你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宁可被打死,也不要被吓死。

  梁:对,对,前面讲了,我说我们纪检干部就是共产党的一把钢刀,我们在被查处对象或者说今天叫腐败分子,我们在这些人面前不能装熊包,宁可叫人打死,不能叫人吓死,这就是我当时的原话。

  记者:你的下级能理解你的话吗?

  梁:我的下级,这就是看下级也是看你上级,你只要坚决地、果断地查,他们也就有劲了,你说咱每天都是抓人,见了案子就想抓人,我跟你说,他们也不会下很大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是看着你领导的一言一行。

  隔断

  记者:尽管是搞纪检工作,但是你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

  梁:肯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现在不过多地考虑,比如说提拔问题,领导对你感冒不感冒的问题。

  记者:您不在乎吗?

  梁:我目前我不在乎这件事儿。

  记者:你又不在乎升官,又不在乎领导的看法,那你在乎什么呢?

  梁:你说现在人家老百姓天天围着你,你说你不给老百姓解决,新闻媒体把你说得这么好,你说老百姓对你是期望,你说新闻媒体对你报道都是假的。

  解说:

  早在1998年6月,梁雨润从运城地委行署机关调到夏县担任县纪委书记,到夏县报到时,离县党代会召开只有一星期时间,县里安排他和参会的党代表们见见面,连络一下感情,有利于他在选举时顺利当选县纪委书记。但是梁雨润并没有去和代表们见面,而是主动地选择到几十公里外去查处县法警队违法办案欺压村名胡正来的上访事件。

  记者:你是心里有底了才去的,这个肯定我能选上?

  梁:,我当时没有过多地考虑去看代表这个事。明天是党代会,今天我就要去老胡家看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在党代会之前去呢?党代会开完之后去不可以吗

  梁:当时并不是说让我选择什么个机会,当时没有。当时我走到半路的时候,县委办公室就跟我的司机打了个传呼,因为明天就要开党代会了,今天党代表就陆续到县宾馆报道了,报道之后我们县委领导都要在宾馆门口进行欢迎,欢迎大家来。所以这个时候我当时思想也比较犹豫,是回来还是继续走。

  记者:这个时候有犹豫?

  梁:犹豫。

  记者:这个时候你确实犹豫过?

  梁:确实犹豫过,说是走呢?还是留?最后我考虑,我说咱们已经走到了半路,再有十几里就要到胡正来家了。如果我们半途而废,你说返回去,你说胡正来的期望,可以说他每天期望的这种心情,你知道他有多么焦急。

  记者:他知道你要去吗?

  梁:他不知道我要去,他不知道我要去他总盼着有人来解决他这个问题。所以说我最后决定,我不能使他失望。

  记者:在你的思想意识里边是不是我也有意选择这样一件事情在党代表面前我亮相?

  梁:当时也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你就是今天办这个案子,你明天也不能在党代表面前亮相,人家也没有知道你办了一件什么样的案子。

  记者:万一办不成呢?办砸了,这个亮相不就完了?

  梁:这个没有过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只要是胡正来这个事实清楚,就不可能办砸,我这个人这种性格也是比较坚强的。

  解说:

  梁雨润急着要去办的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9月,枣庙村村民胡正来的儿子在太原打工触电身亡,厂里给了17000元抚恤金。县法院法警队以非法手段把这笔钱从信用社强行提走,贪污挪用。胡正来老两口为了讨回这笔钱,他们每隔一天就下一趟山到县城找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整整跑了两年,来回往返300多次都没有结果,老伴因此精神失常。

  记者:但是后来的结果是不是说明这件事确实难办?

  梁:确实难办,因为我到那儿听了以后,胡正来感到很冤枉,咱们也觉得咱们的法院干部把这个案子办得有点太草率了。我在胡正来家里,也跟胡正来表了态,老胡,你不要再跑了,十天之内我给你解决,要叫你满意。

  记者:凭什么?

  梁:就凭我回来要干,他这个事本身并不是很复杂的,

  记者:你定个具体时间,不就给自己上了套了?

  梁:这为什么回来就马上组成调查组调查了,这就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不能休息。

  记者:你当时给这个承诺的时候,他就没有怀疑吗?胡正来没有怀疑吗?你周围的人没有怀疑吗?

  梁:胡正来肯定不相信,觉得我又是来走样子来了,胡正来还哭着跟我说,梁书记我找了多少年,找官不见官,你怎么今天跑到我们这山旮旯来了?咱们到他家,他都不信,他认为我可能也是做形式,表空态。

  记者:当时什么情况?

  梁:当晚就把这些人双规了,当时把这几个(人)审案人员进行了双规,双规之后,阻力就出现了,其中还有几个人我们审案人员没有抓到,比如说法庭队长,最后就给跑了,也有人给我运城家里打电话,说梁雨润你少管闲事,不然小心收拾你。

  记者:你的反应呢?

  梁:这个就是面对这种困难,我当时就召开了我们纪检干部的会议,我们共产党的干部,特别是我们纪检干部,就是共产党的一把钢刀,你说我们面对一点困难,我们就害怕了,我们就畏缩了,那你还叫什么纪检干部。所以说我当时给大家鼓劲,七天之内就把这个案子解决了。

  记者:具体就胡正来这个案件来说,为什么你能解决,为什么前面就没有解决,你觉得区别在什么地方?

  梁:应当反思工作中间肯定有差距,包括夏县,包括人大、检察院、法院一些同志,也有人去过胡正来的家,可是说,你要是不为群众着想,他找你,你不想惹着法院这人,你推他,他推你,长期地推下去,老胡不要说跑了三百次,你就再跑三百次,可能还是没有人把这个事能解决了。

  解说:

  在梁雨润担任夏县纪委书记和运城市纪委副书记的五年间,共查处270多起案件,其中大要案180多起。处理科局级以上干部近百人。2002年,梁雨润受到中纪委的嘉奖,2003年7月山西省委作出向梁雨润学习的决定。

  记者:您觉得您的生活中间有我们大家通常认为的腐败吗?

  梁:我可以说我基本上做到了不搞腐败,严格要求自己。

  记者:您理解的腐败是什么?

  梁:腐败问题包括,你说面对金钱的问题,诱惑,你怎么去对待,你说看到有人来给你送上几条好烟,拿上几瓶好酒,可能也有人给你装个信封。

  记者:您收吗?

  梁:面对这个,我已经都说了,我是坚决地予以拒绝。

  记者:梁雨润是特殊材料做的。

  梁:但也不是特殊材料做的,我也有人之常情,我努力,不但是过去这样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地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使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上是清醒者,工作中是一个努力实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