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王陵椁室开启 出土2000年前谷粒(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7:44
安徽六安王陵椁室开启 出土2000年前谷粒(组图)
2007年01月20日 14:34

2007年1月19日,安徽六安王陵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对主墓室棺椁正式开启。
1月19日,工作人员展示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稻子。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双墩大墓主棺出土陪葬兵器
在主棺夹层发现兵器我省尚属首次,内层石椁有望今日开启
本报讯1月19日,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主棺如期开启。令在场所有专家始料未及的是,13块主棺木椁下,居然安放着一组戈和戟,这让一直未出土陪葬兵器的双墩汉墓获得了新的惊喜。
昨日上午9时40分,伴随着吊车的轰鸣,几名考古人员先用木片将木椁盖板分离,然后用绳子拴住盖板两端,随后将绳子挂上吊车。
与其他木椁不同的是,主棺的木椁盖板上还有一层漆,并且每块盖板上都标有数字,盖板按照数字的顺序榫卯,密合性相当强。在盖板之间的缝隙中还有完好无损的谷物,如小米、稻子等。
随着盖顶木椁一根根被吊走,考古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第一层木椁下竟然藏有文物。有的文物有着很长的柄,有的泛着鲜艳的红色。昨日上午10时40分许,一名考古工作人员汇报说,已发现了一组弓、剑、戈、戟等兵器,这些兵器既有铁制的也有铜制的。这是双墩一号汉墓迄今为止第一次发掘出兵器。
由于保存较为完好,汪景辉领队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停止起吊,对其进行紧急保护,并拿来了准备好的海绵片等材料覆盖在刚刚面世的戈、戟等文物上。
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主棺夹层发现兵器在我省还是首次。如果进展顺利,内层的石椁将于今天开启。(本报记者窦祖军安雨王俊/摄影报道)
“六安王”武功了得?
陪葬兵器为什么出现在如此特殊的位置?兵器的出土是否说明六安王会武功?专家们对此目前也很难下定论。
专家介绍,整齐排列在木椁与石椁夹层里的兵器主要有弓箭、弩机、戟、剑、戈、盾等几种,既有铁器又有青铜器,最长的有两米,最短的也有八九十厘米,共有几十件。其中一种尚未确定身份的兵器上还绘有朱红色的彩绘,十分精美。
在外藏室的发掘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兵器。因此有专家解释,这可能是跟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政策有关,那时候“崇文不崇武”。
如今,两层棺椁之间发现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兵器,对于考古专家而言,显然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昨天的考古现场,也有专家据此推测,刘庆是个有一定武术功底的诸侯王。其生前虽然没有兵权,但是由于喜爱习武,所以死后也带了一些兵器同归地下。
至于在棺椁夹层放置兵器,这在目前所知的墓葬尤其是“黄肠题凑”墓葬里还十分罕见,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由于这些兵器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墓主的男性身份,也就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六安王”而不是王后的墓葬。
皖西学院姚治中教授则认为,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铁器了,到了西汉时期,铁器已经比较广泛,在制作兵器上与青铜器并重,所以才出现了铁制兵器与青铜兵器同在的场面。用兵器陪葬在战国时就已经很流行,那时大夫一级就可以用兵器殉葬,所以刘庆墓重出现兵器并不反常。
双墩大墓主棺出土陪葬兵器
开棺现场的特殊数字
本报讯昨天的开棺现场,最受人关注的文物除了横空出世的“主角”———兵器之外,还有青膏泥、车辆碎片和方木柱等“配角”。
13根木柱重数千斤
当木椁盖上巨大的木柱被起重机悬吊在空中时,人们都在掂量它们的分量。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本身“身材”巨大,加上含有水分,这些木柱一根可能就有两三百斤。昨日吊起的木柱共13根。木椁开启后,工作人员发现石椁的风化程度较高,今后的发掘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2米厚的青膏泥
记者在开棺现场发现,虽然大部分泥土都是黄色,但是也有一些青色的泥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六安王墓葬“题凑”的外层,还有一层“保护膜”,就是一层厚达2米多的青膏泥。这种青膏泥是用一种特殊的泥土和石膏粉混合而成,起到密封和防腐作用。
碎片可拼成13辆车
在开棺现场,另一个受人关注的是外藏室发掘出来的车辆碎片。一位负责绘图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发掘出来的车辆碎片数量较多,如果拼装起来大概是13辆车。这些冥器车均匀地分布在外藏室,与西安秦皇陵兵马俑的一号车结构十分相似,都属于在主车前面开道的礼仪车和保卫车。“只不过兵马俑一号车是铜车,严格按照二分之一比例制作,而这些车都是竹木制作,并且比例也不是很均匀。”(本报记者王俊安雨)
“六安王”墓不止一次被盗?
双墩二号墓曾抓获4名盗墓者,专家细说“盗墓史”
昨天,双墩汉墓的主棺正式打开,更多的谜底也将随之逐步解开。
在双墩汉墓发掘之初,考古人员就发现其曾经被盗墓者光顾过。考古人员根据丢弃在盗墓洞洞口的唐代瓷碗判断,此墓葬应该在唐代被盗。
但昨天,有专家对此提出疑问,六安双墩汉墓只在唐代被盗过?之后或者之前有没有盗墓者光顾?回廊里发现的人骨会不会是盗墓者的尸骨?这一切疑问只有等主棺内层棺椁打开后方可见分晓。
在昨天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从古至今,盗墓从来没有停息过,就在考古人员对双墩汉墓的发掘过程中,就有来自河南的4名盗墓者对旁边的二号墓葬下过手,在他们实施盗墓的过程中被当地公安部门抓获。因此,六安双墩汉墓不排除有不同时期的盗墓者光顾过的可能。
那么盗墓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古代的盗墓手段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今盗墓者的工具主要有哪些?昨天,就这些问题,现场考古人员以及皖西学院的姚治中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盗墓史”从西周开始
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日益盛行。陕西秦公1号大墓,作为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竟然有盗洞247个。
在古代,因为有人因盗墓起家致富,于是很多人纷纷效仿。西汉时,盗墓已经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曾经出现“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景象。两汉时期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其间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
姚治中教授告诉记者,六安王刘庆入土后,经历了大量的民众暴动,当时盗墓非常猖獗,六安王陵墓能否幸免是一个未知数。
到了唐代,就有“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描写盗墓的诗句。据史书记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外,均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
宋元明清时代的墓葬发掘和墓葬破坏事件非常多。有的已经将盗墓作为政府行为,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墓葬的大规模破坏等。
在古代,掘墓往往还是政治惩罚与政治迫害的一种形式。发掘政敌及政敌家族的古墓,曾经在权力争夺中被作为报复对方的极端手段。
盗墓者自有行规
姚治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的盗墓有官盗和民盗之分。官盗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汉代的董卓、曹操以及五代时期的温韬。民国时的孙殿英曾经组织士兵公开盗掘慈禧太后的墓葬。至于民盗,多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或者利用夜晚进行,这类人非常多,每个朝代都有。
盗墓贼也有自己的行规,通常合作者之间都有亲情关系,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珍宝的人图财害命。就此而言,六安王古墓主墓室里发现的尸骨是盗墓者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盗墓贼为了盗墓通常绞尽脑汁,除了研究对付墓内防盗机关外,常常还想尽办法掩人耳目。比如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作为长期盗墓的掩护等等。
昨日上午,六安市双墩一号汉墓主墓室正式被开启,发现多件兵器。图为打开主棺外层木椁现场。马启兵/摄。图片来源:江淮晨报
洛阳铲早已“落伍”
姚治中教授介绍,作为盗墓者最常用的工具洛阳铲表面上看起来是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洛阳,但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盗墓贼就已经使用类似的探铲盗墓了。
古代民间盗掘工具主要是锹、镐、铲、斧和火把等,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来寻找墓葬。从明代开始,盗墓贼开始使用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带上来的金属气味,然后开始探洞盗墓。而现在,洛阳铲已经开始跟不上“潮流”,一些盗墓贼将洛阳铲改为重铲和提铲,可以随意伸缩,更具有隐蔽性。
现代盗墓贼使用的工具非常先进。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探铲、铁锨、洋镐外,有的还配备了送风机、送风管、手摇电机、工程炸药等等,甚至汽车电脑等工具都派上了用场。
在此次双墩一号汉墓发掘期间,当地公安人员抓获的4名来自河南的盗墓贼,他们正在试图对双墩二号汉墓实施盗掘,当时警方缴获了专门用于盗墓的膨胀炸药几十公斤。
在古代,一些帝王、诸侯、大夫为了防止墓被盗,也曾经花费大量的心思对古墓进行设计,使用诸如巨石、流沙、毒箭、毒虫、陷坑等机关暗器。比如,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陵墓不被侵扰,动用72万人在骊山建造了一个空前的陵墓,并在地宫中设置了重重机关,他下令以水银营造百川江河大海。由于汞有剧毒,挥发后形成的有毒气体可毒死闯入的盗墓者。此外地宫中还设有防盗的机弩矢,一有人靠近就会射杀。同时为防泄密,所有参与修建的工匠都被屠杀在地宫内,成为帝国的陪葬品。再比如,曾经盗过别人墓葬的曹操,他死后就给自己造了72座墓,以迷惑盗墓者。
盗墓不仅仅使得墓葬中许多文物残破遗失,对考古工作也造成严重的干扰与破坏。考古人员说,盗墓者往往只根据市场价值尺度进行选择,在盗墓过程中将一些并不被古董商看重,却有极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进行损毁。同时,对墓葬形制、葬式等看来并不直接具有商业价值的遗迹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坏。本报记者安雨王俊/摄影报道安雨/制图
警方设“网”保护王陵
本报讯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六安城东王陵遗址群的发现,给日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六安市公安局未雨绸缪,积极部署,已给一号汉墓和整个遗址群布下了多层安全保护网。
据悉,为做好双墩汉墓及周边遗址群的保护工作,六安市公安局采取了相关安保措施:通过对全市文物未破案件进行梳理,侦破一批案件来震慑犯罪分子;发动对双墩汉墓遗址群周边外来人口的摸排,要求当地乡镇和村组干部开展夜巡夜查,严防死守;由文物部门先明确定位,再由公安部门对全市未发掘的文物点及文物遗址制定具体而明确的保护方案,建议落实重点文物遗址看护房建设,落实专人看守和经费投入;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针对河南固始、潢川和商城三县文物贩子相对较多的情况,六安警方及时与当地警方联系,并组成工作小组奔赴这3个县,调阅相关卷宗、摸查当地文物犯罪打击情况、了解当地盗墓嫌疑人员的活动以及备案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等。
截至目前,整个双墩汉墓的发掘过程中,尚未发生一起文物被盗或被抢案件。
(本报记者窦祖军)
六安旅游欲借王陵“东风”
本报讯双墩一号汉墓发掘之后,有关部门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六安市文物局胡援局长介绍,他们下一步将系统地为双墩一号汉墓和周边的王陵遗址群建立正式档案,仅建档工作就需要半年时间。六安市文物局还将尽快将双墩汉墓及其他遗址群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六安市文化局及市文物局均在积极争取与铁路建设部门对接,希望能尽早争取专家组来六安对整个王陵遗址群进行系统规划,以利日后保护、开发和利用。不过,做这么大的遗址群保护规划,目前在我省还难觅有此类资质的相关单位,而我省目前也正在就此事向国家文物局进行申请。
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及周边王陵遗址群的发现,将给六安市的旅游业带来推动作用。六安市旅游局杨敬东局长认为,六安旅游有望增加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据透露,有关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并用这个基金来推动双墩汉墓遗址群的旅游开发的政协提案正在酝酿之中。
(本报记者窦祖军)
1月19日上午,随着主墓室木椁盖板的揭开,双墩汉墓主墓室正式开启,考古人员当日惊喜发现大量珍贵的兵器葬品,并在木椁、石椁间发现许多2000多年前的谷物颗粒。
双墩汉墓主墓室高约2.5米,最外层是木椁,中间石椁,再里面是木质的重棺,分内棺和外棺。木椁由13根条木依次排列而成,每根条木长3米、厚25厘米左右,宽度不一,条木之间以木榫相契,分别标有数字序号。
上午9时43分,主墓室木椁盖板的第一根条木被起重机吊起。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在木椁和石椁间的夹层间,散乱排放着一些黑色、兵器状葬品。经现场勘验,这些兵器分别为戈、戟、弓、剑,在已被沉重的木椁压扁的木质剑鞘上,仍留有部分鲜亮的赭红色彩绘图案。据现场指挥汪景辉教授介绍,在椁室夹层间发现有彩绘图案的兵器,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可能也是史无前例。这个意外的发现为“黄肠题凑”古墓提供了一种新现象,很可能揭示了汉代一种新的葬制,具有护卫墓葬之意,也说明了墓主生前可能有着武术喜好。
主棺中是否还有其他贵重葬品?墓葬中是否曾有“金缕玉衣”?汪教授说,由于主墓室曾在唐朝时被盗,主棺室中保存有贵重葬品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在盗洞中曾发现过一玉片,但仍不足以认定墓葬中曾有过“金缕玉衣”。
据了解,现场的文物提取工作结束后,主墓室开掘工作将会继续进行,由于石椁风化破碎现象严重,起吊困难,开掘工作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此次考古探测共发现两座大型汉墓,即双墩一号和二号汉墓,一号汉墓因与合武铁路建设冲突,正在实施抢救性发掘。二号汉墓,国家文物总局明确表示不会进行开掘。(王慧慧)
(安徽日报)
安徽六安王陵椁室开启 出土2000年前谷粒(组图)
2007年01月20日 14:34

2007年1月19日,安徽六安王陵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对主墓室棺椁正式开启。1月19日,工作人员展示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稻子。图片来源:光明日报双墩大墓主棺出土陪葬兵器
在主棺夹层发现兵器我省尚属首次,内层石椁有望今日开启
本报讯1月19日,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主棺如期开启。令在场所有专家始料未及的是,13块主棺木椁下,居然安放着一组戈和戟,这让一直未出土陪葬兵器的双墩汉墓获得了新的惊喜。
昨日上午9时40分,伴随着吊车的轰鸣,几名考古人员先用木片将木椁盖板分离,然后用绳子拴住盖板两端,随后将绳子挂上吊车。
与其他木椁不同的是,主棺的木椁盖板上还有一层漆,并且每块盖板上都标有数字,盖板按照数字的顺序榫卯,密合性相当强。在盖板之间的缝隙中还有完好无损的谷物,如小米、稻子等。
随着盖顶木椁一根根被吊走,考古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第一层木椁下竟然藏有文物。有的文物有着很长的柄,有的泛着鲜艳的红色。昨日上午10时40分许,一名考古工作人员汇报说,已发现了一组弓、剑、戈、戟等兵器,这些兵器既有铁制的也有铜制的。这是双墩一号汉墓迄今为止第一次发掘出兵器。
由于保存较为完好,汪景辉领队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停止起吊,对其进行紧急保护,并拿来了准备好的海绵片等材料覆盖在刚刚面世的戈、戟等文物上。
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主棺夹层发现兵器在我省还是首次。如果进展顺利,内层的石椁将于今天开启。(本报记者窦祖军安雨王俊/摄影报道)
“六安王”武功了得?
陪葬兵器为什么出现在如此特殊的位置?兵器的出土是否说明六安王会武功?专家们对此目前也很难下定论。
专家介绍,整齐排列在木椁与石椁夹层里的兵器主要有弓箭、弩机、戟、剑、戈、盾等几种,既有铁器又有青铜器,最长的有两米,最短的也有八九十厘米,共有几十件。其中一种尚未确定身份的兵器上还绘有朱红色的彩绘,十分精美。
在外藏室的发掘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兵器。因此有专家解释,这可能是跟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政策有关,那时候“崇文不崇武”。
如今,两层棺椁之间发现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兵器,对于考古专家而言,显然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昨天的考古现场,也有专家据此推测,刘庆是个有一定武术功底的诸侯王。其生前虽然没有兵权,但是由于喜爱习武,所以死后也带了一些兵器同归地下。
至于在棺椁夹层放置兵器,这在目前所知的墓葬尤其是“黄肠题凑”墓葬里还十分罕见,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由于这些兵器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墓主的男性身份,也就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六安王”而不是王后的墓葬。
皖西学院姚治中教授则认为,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铁器了,到了西汉时期,铁器已经比较广泛,在制作兵器上与青铜器并重,所以才出现了铁制兵器与青铜兵器同在的场面。用兵器陪葬在战国时就已经很流行,那时大夫一级就可以用兵器殉葬,所以刘庆墓重出现兵器并不反常。
双墩大墓主棺出土陪葬兵器开棺现场的特殊数字
本报讯昨天的开棺现场,最受人关注的文物除了横空出世的“主角”———兵器之外,还有青膏泥、车辆碎片和方木柱等“配角”。
13根木柱重数千斤
当木椁盖上巨大的木柱被起重机悬吊在空中时,人们都在掂量它们的分量。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本身“身材”巨大,加上含有水分,这些木柱一根可能就有两三百斤。昨日吊起的木柱共13根。木椁开启后,工作人员发现石椁的风化程度较高,今后的发掘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2米厚的青膏泥
记者在开棺现场发现,虽然大部分泥土都是黄色,但是也有一些青色的泥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六安王墓葬“题凑”的外层,还有一层“保护膜”,就是一层厚达2米多的青膏泥。这种青膏泥是用一种特殊的泥土和石膏粉混合而成,起到密封和防腐作用。
碎片可拼成13辆车
在开棺现场,另一个受人关注的是外藏室发掘出来的车辆碎片。一位负责绘图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发掘出来的车辆碎片数量较多,如果拼装起来大概是13辆车。这些冥器车均匀地分布在外藏室,与西安秦皇陵兵马俑的一号车结构十分相似,都属于在主车前面开道的礼仪车和保卫车。“只不过兵马俑一号车是铜车,严格按照二分之一比例制作,而这些车都是竹木制作,并且比例也不是很均匀。”(本报记者王俊安雨)
“六安王”墓不止一次被盗?
双墩二号墓曾抓获4名盗墓者,专家细说“盗墓史”
昨天,双墩汉墓的主棺正式打开,更多的谜底也将随之逐步解开。
在双墩汉墓发掘之初,考古人员就发现其曾经被盗墓者光顾过。考古人员根据丢弃在盗墓洞洞口的唐代瓷碗判断,此墓葬应该在唐代被盗。
但昨天,有专家对此提出疑问,六安双墩汉墓只在唐代被盗过?之后或者之前有没有盗墓者光顾?回廊里发现的人骨会不会是盗墓者的尸骨?这一切疑问只有等主棺内层棺椁打开后方可见分晓。
在昨天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从古至今,盗墓从来没有停息过,就在考古人员对双墩汉墓的发掘过程中,就有来自河南的4名盗墓者对旁边的二号墓葬下过手,在他们实施盗墓的过程中被当地公安部门抓获。因此,六安双墩汉墓不排除有不同时期的盗墓者光顾过的可能。
那么盗墓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古代的盗墓手段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今盗墓者的工具主要有哪些?昨天,就这些问题,现场考古人员以及皖西学院的姚治中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盗墓史”从西周开始
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日益盛行。陕西秦公1号大墓,作为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竟然有盗洞247个。
在古代,因为有人因盗墓起家致富,于是很多人纷纷效仿。西汉时,盗墓已经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曾经出现“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景象。两汉时期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其间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
姚治中教授告诉记者,六安王刘庆入土后,经历了大量的民众暴动,当时盗墓非常猖獗,六安王陵墓能否幸免是一个未知数。
到了唐代,就有“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描写盗墓的诗句。据史书记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外,均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
宋元明清时代的墓葬发掘和墓葬破坏事件非常多。有的已经将盗墓作为政府行为,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墓葬的大规模破坏等。
在古代,掘墓往往还是政治惩罚与政治迫害的一种形式。发掘政敌及政敌家族的古墓,曾经在权力争夺中被作为报复对方的极端手段。
盗墓者自有行规
姚治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的盗墓有官盗和民盗之分。官盗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汉代的董卓、曹操以及五代时期的温韬。民国时的孙殿英曾经组织士兵公开盗掘慈禧太后的墓葬。至于民盗,多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或者利用夜晚进行,这类人非常多,每个朝代都有。
盗墓贼也有自己的行规,通常合作者之间都有亲情关系,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珍宝的人图财害命。就此而言,六安王古墓主墓室里发现的尸骨是盗墓者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盗墓贼为了盗墓通常绞尽脑汁,除了研究对付墓内防盗机关外,常常还想尽办法掩人耳目。比如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作为长期盗墓的掩护等等。
昨日上午,六安市双墩一号汉墓主墓室正式被开启,发现多件兵器。图为打开主棺外层木椁现场。马启兵/摄。图片来源:江淮晨报洛阳铲早已“落伍”
姚治中教授介绍,作为盗墓者最常用的工具洛阳铲表面上看起来是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洛阳,但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盗墓贼就已经使用类似的探铲盗墓了。
古代民间盗掘工具主要是锹、镐、铲、斧和火把等,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来寻找墓葬。从明代开始,盗墓贼开始使用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带上来的金属气味,然后开始探洞盗墓。而现在,洛阳铲已经开始跟不上“潮流”,一些盗墓贼将洛阳铲改为重铲和提铲,可以随意伸缩,更具有隐蔽性。
现代盗墓贼使用的工具非常先进。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探铲、铁锨、洋镐外,有的还配备了送风机、送风管、手摇电机、工程炸药等等,甚至汽车电脑等工具都派上了用场。
在此次双墩一号汉墓发掘期间,当地公安人员抓获的4名来自河南的盗墓贼,他们正在试图对双墩二号汉墓实施盗掘,当时警方缴获了专门用于盗墓的膨胀炸药几十公斤。
在古代,一些帝王、诸侯、大夫为了防止墓被盗,也曾经花费大量的心思对古墓进行设计,使用诸如巨石、流沙、毒箭、毒虫、陷坑等机关暗器。比如,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陵墓不被侵扰,动用72万人在骊山建造了一个空前的陵墓,并在地宫中设置了重重机关,他下令以水银营造百川江河大海。由于汞有剧毒,挥发后形成的有毒气体可毒死闯入的盗墓者。此外地宫中还设有防盗的机弩矢,一有人靠近就会射杀。同时为防泄密,所有参与修建的工匠都被屠杀在地宫内,成为帝国的陪葬品。再比如,曾经盗过别人墓葬的曹操,他死后就给自己造了72座墓,以迷惑盗墓者。
盗墓不仅仅使得墓葬中许多文物残破遗失,对考古工作也造成严重的干扰与破坏。考古人员说,盗墓者往往只根据市场价值尺度进行选择,在盗墓过程中将一些并不被古董商看重,却有极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进行损毁。同时,对墓葬形制、葬式等看来并不直接具有商业价值的遗迹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坏。本报记者安雨王俊/摄影报道安雨/制图
警方设“网”保护王陵
本报讯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六安城东王陵遗址群的发现,给日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六安市公安局未雨绸缪,积极部署,已给一号汉墓和整个遗址群布下了多层安全保护网。
据悉,为做好双墩汉墓及周边遗址群的保护工作,六安市公安局采取了相关安保措施:通过对全市文物未破案件进行梳理,侦破一批案件来震慑犯罪分子;发动对双墩汉墓遗址群周边外来人口的摸排,要求当地乡镇和村组干部开展夜巡夜查,严防死守;由文物部门先明确定位,再由公安部门对全市未发掘的文物点及文物遗址制定具体而明确的保护方案,建议落实重点文物遗址看护房建设,落实专人看守和经费投入;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针对河南固始、潢川和商城三县文物贩子相对较多的情况,六安警方及时与当地警方联系,并组成工作小组奔赴这3个县,调阅相关卷宗、摸查当地文物犯罪打击情况、了解当地盗墓嫌疑人员的活动以及备案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等。
截至目前,整个双墩汉墓的发掘过程中,尚未发生一起文物被盗或被抢案件。
(本报记者窦祖军)
六安旅游欲借王陵“东风”
本报讯双墩一号汉墓发掘之后,有关部门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六安市文物局胡援局长介绍,他们下一步将系统地为双墩一号汉墓和周边的王陵遗址群建立正式档案,仅建档工作就需要半年时间。六安市文物局还将尽快将双墩汉墓及其他遗址群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六安市文化局及市文物局均在积极争取与铁路建设部门对接,希望能尽早争取专家组来六安对整个王陵遗址群进行系统规划,以利日后保护、开发和利用。不过,做这么大的遗址群保护规划,目前在我省还难觅有此类资质的相关单位,而我省目前也正在就此事向国家文物局进行申请。
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及周边王陵遗址群的发现,将给六安市的旅游业带来推动作用。六安市旅游局杨敬东局长认为,六安旅游有望增加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据透露,有关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并用这个基金来推动双墩汉墓遗址群的旅游开发的政协提案正在酝酿之中。
(本报记者窦祖军)
1月19日上午,随着主墓室木椁盖板的揭开,双墩汉墓主墓室正式开启,考古人员当日惊喜发现大量珍贵的兵器葬品,并在木椁、石椁间发现许多2000多年前的谷物颗粒。
双墩汉墓主墓室高约2.5米,最外层是木椁,中间石椁,再里面是木质的重棺,分内棺和外棺。木椁由13根条木依次排列而成,每根条木长3米、厚25厘米左右,宽度不一,条木之间以木榫相契,分别标有数字序号。
上午9时43分,主墓室木椁盖板的第一根条木被起重机吊起。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在木椁和石椁间的夹层间,散乱排放着一些黑色、兵器状葬品。经现场勘验,这些兵器分别为戈、戟、弓、剑,在已被沉重的木椁压扁的木质剑鞘上,仍留有部分鲜亮的赭红色彩绘图案。据现场指挥汪景辉教授介绍,在椁室夹层间发现有彩绘图案的兵器,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可能也是史无前例。这个意外的发现为“黄肠题凑”古墓提供了一种新现象,很可能揭示了汉代一种新的葬制,具有护卫墓葬之意,也说明了墓主生前可能有着武术喜好。
主棺中是否还有其他贵重葬品?墓葬中是否曾有“金缕玉衣”?汪教授说,由于主墓室曾在唐朝时被盗,主棺室中保存有贵重葬品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在盗洞中曾发现过一玉片,但仍不足以认定墓葬中曾有过“金缕玉衣”。
据了解,现场的文物提取工作结束后,主墓室开掘工作将会继续进行,由于石椁风化破碎现象严重,起吊困难,开掘工作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此次考古探测共发现两座大型汉墓,即双墩一号和二号汉墓,一号汉墓因与合武铁路建设冲突,正在实施抢救性发掘。二号汉墓,国家文物总局明确表示不会进行开掘。(王慧慧)
(安徽日报)
如今到底我国还有哪些帝王陵没有被盗过,完好无损的?
秦始皇陵及成吉思汗陵~
;P ;P :P
乾陵没被盗过
明清的帝陵大多也没有被发掘吧
同志们啊,我想问的是西安附近的帝陵是否只剩下秦陵和乾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