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子弹的想法和问题向山人老师和各位大大请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39:20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高见,高见

我怎么没想到呢?
  这不就是无壳弹么?
  早就不新鲜了,国内也很早就有预研项目,不过工程化实用化还有困难——国外也一样。
]]
  炮弹的可燃药筒比较“金贵”,平时保护得一般都很好(看看炮弹可燃药筒的包装就知道了)。枪弹可不能这么做。
  另外,火炮身管的温度主要受反后坐装置限制,一般不会太高,而且火炮在实际使用中,也多半是临发射前才装填,对药筒抗自燃性能的要求比枪弹低。综上所述,在炮弹上能实现的可燃药筒,不一定适合于枪弹。
  以上都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恩~~~````明白了,也就是说技术上的制约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也就采购成本的制约.谢谢山人老师的讲解.令偶虾米终于了解鸟:b
LZ ,知道G11是啥东西吗?
貌似虾米这个跟G11还是很不一样的,G11那种应该还属于埋头弹,制造上要比这个还要难点:)
]]
不会吧?不要啊, 您不是.......不会吧?  
这是科普类的,您不是专业类的吗?
无壳弹是炸药这种“专业知识”,俺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学习了。

对LZ的想法感到很欣慰,超大军迷的水平,用我们专业术语来讲,那是相........当高.
虽然目前还用不到枪上,但是为了鼓励大家,我泄露一个国家最高机密:
半可燃药筒已经用于枪榴弹
工程代号: SB250
补充一句:这是美国国家最高军事机密,由GOOGLE公司负责保密.
硝胺炸药为基础的高燃点发射药取代了传统的硝化棉发射药。其成分为:硝胺86%,聚乙烯缩丁醛6%,多硝基聚苯粘合剂6%,二环已基酞酸酯2%,还有少量碳纤维,其燃点可达260℃,比一般硝化棉火药高出约100℃。挤压成粒状的发射药粒上涂覆一层可防止早燃的缓燃剂,这种材料还可在弹的压制成型时作为增塑剂或粘接剂以粘紧药粒。底火成分与发射药类似,但掺入了玻璃粉以利点火。
怨不得没成功呢,加这么多这个粉那个粉冒似会烧出很多灰。
《兵器知识》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新观念,如果要提高初速不一定非要小口径,小口径带来的是高膛压和加工困难。作者设想仍采用7。62口径,这样加工设备、夹具都不用变,膛压也不用增加多少,弹头改为直接采用小口径的钢弹头外裹聚合物弹套,这样弹头由于比较轻依然能获得高初速。不知采用这种方法改进美式0。30卡宾枪弹能否做为警用或单兵自卫用弹药,MS卡宾枪弹壳加工工艺比较容易,外部尺寸也比较小(好像比现有的5。56、5。45、5。8口径的外径还要小)。
请山人解疑
貌似与老12.7脱壳穿甲弹的思路不谋而合。
那这种设想能否达到大幅度提高原弹的性能,满足现金对抗大部分穿防弹衣的情况。
另外,从生产、经济上是否可行。
  既然是穿甲弹的思路,对抗防弹衣当然有利,不过有利必有弊,综合性能未必能达到要求。
  当初12.7脱壳穿甲弹的价格,大约是钢芯普通弹的10到20倍。
记得哪位学霸说过,无壳蛋的稳定性很难作,如果枪膛温度高,往往会未击而发。偶觉得非常有道理
咳咳~路过~
冒个泡泡先~大家继续~
稍后本人再来看~;P ;P :P
原帖由 猫咪爱用hkp7 于 2007-1-13 22:08 发表


首先~~无壳弹发射药的确是在炸药的基础上制成~~但绝对不是炸药~~

DE11无壳弹采用的高燃点发射药,以硝胺炸药为基础的高燃点发射药取代了传统的硝化棉发射药。其成分为:硝胺86%,聚乙烯缩丁醛6%,多 ...


材料的成分,比例,应用原理,都1清2楚.长学问!!!
原帖由 rake_hu 于 2007-1-13 22:41 发表
《兵器知识》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新观念,如果要提高初速不一定非要小口径,小口径带来的是高膛压和加工困难。作者设想仍采用7。62口径,这样加工设备、夹具都不用变,膛压也不用增加多少,弹头改为直接采用 ...


超喜欢直筒弹.
爱海夫阿缀母:M1卡宾枪弹,达到AK47弹威力,装无壳弹之猛药,不知道行不行? 还用弹壳都无所谓,子弹的直径和体积可以小很多,56用50发弹匣应该和现在差不多长.
我的理想是:81轻机枪,改81折叠托,都用这50发弹匣, 作为每个人的步枪.
另配7.62大子弹的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小口径重弹如果真可以达到7.62大子弹威力,那么7.62的中间威力枪弹经过改造更更更可以达到7.62大子弹的威力了,那世界就更美好了........)
直筒弹最大缺点就在于抽壳性能。所以至今为止即使是过去的底缘式步枪弹都有弹壳锥度。M1卡宾枪弹也不好,是半底缘弹,也过时了,装在弹匣里不好用。三十发M1卡宾枪弹弹匣的长度和5。56的三十发匣长度差不多。
     无壳步枪弹是高度重视经济性与携带量,后勤性而引发的研究,按我的理解,是人类欲望无限思想的典型产物,呵呵!有了战争,人类就会很疯狂。想想古代,人类用弓箭打仗,现在有了枪弹,可杀人于弓箭射程数倍以外,还嫌不够,开始考虑杀人的经济性和高效性了。
LZ设想的这种无壳弹结构,在国外属于早期的设计,不成功,后来的设计,包括G11和美国现在在研究的,多采用埋头结构
另,LZ说只采用一个短的金属壳底(估计类似于火炮的半可燃药筒),可以减小抛壳窗的尺寸,但抛壳窗不能只考虑正常发射后退出的底火部分,还要考虑退出瞎火弹和平时训练的教练弹,这些可是全尺寸的

用7.62、5.56弹发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的设计,国外也早就有了,是否装备部队实战我不知道,但枪口脱壳,会产生飞溅的壳,有可能伤到旁边的人,脱壳对精度也有影响
楼上是个正解. LZ这种想法就是无壳弹的最早想法, 后来考虑到弹头和药筒的结合强度, 还是闭气等多方面问题才变成埋头弹的, 实际就是无壳弹.
国内研究过无壳蛋啊

使用了56半自动还有56冲锋枪(那时候还叫冲锋枪)进行试验,基本上能打响,能自动,只是长时间射击的自燃问题,还有臭弹拉出的时候拉不出,然后子弹的防潮问题,更可笑的是子弹往地下一摔就几瓣了,使用了一些粘合剂,改善了一些,又留下射击以后残留物的问题。

呵呵,你们不知道,那阵子科技大跃进,上的项目可多了,偶在故纸堆里找到很多试验资料。
原帖由 大少爷2006a 于 2007-1-15 13:03 发表
国内研究过无壳蛋啊

使用了56半自动还有56冲锋枪(那时候还叫冲锋枪)进行试验,基本上能打响,能自动,只是长时间射击的自燃问题,还有臭弹拉出的时候拉不出,然后子弹的防潮问题,更可笑的是子弹往地下一摔 ...


爱听这些有料的......不爱听那些扯弹的.
应该和56弹外形一样吧?很有意思.
和弹头怎么粘的,也不容易啊,
拉不出来,不应该怪无壳弹,怪56枪啊,还是老结构,这是无壳弹,应该不用拉壳才对.
排哑弹什么的,应该想别的法子......
弹壳最大的作用是保护发射药,及隔缓弹膛的温升.另外炮与枪发射速不同,大口径的火炮一分钟也就几发.枪的射速达一百多发,甚至是几百发.
以前看过老美的一种近似无壳的前装枪弹药的专利,说的是用一个侧截面是H型的弹托,前面是弹头后面是装药,击发之后单托跟弹头一起发射出去,其实在这个设计当中后半部分的弹托其实就是起的弹壳的作用。
某一期的《轻兵器》上面有。
中国最早的无壳弹/枪系统研究


无壳弹是指一种发射后没有弹壳的枪弹,发射无壳弹的枪就称为无壳弹枪。无壳弹/枪系统作为一种新概念、新原理的武器,对世界轻武器发展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背景 历史上早在19世纪初就曾兴起过“无壳弹”研究热,当时主要是为了简化装弹动作,提高射速。曾有人提出将发射药和底火一起装在纸壳中,发射后纸壳与发射药一起燃烧,无需抛壳的设想,美国还出现了一种以锡箔为弹壳的整体弹,都可以被认为是无壳弹研究的早期尝试。不过金属弹壳问世之后,其固有的优点使得它一统天下直到今天。 但是,枪弹采用金属弹壳后增加了重量,从而限制了士兵的携弹量。为减轻枪弹的重量可有两个途径,一是采用小口径枪弹,如各国目前装备的小口径自动武器;另一方面就是放弃弹壳,这就是无壳弹药,采用无壳弹药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制造弹壳用的金属原料。当然要在有着高初速和高膛压的现代武器上发射无壳弹,难度非常大。 1959年,美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无壳弹试验研究工作,但结果都不令人满意,终于在1974年确认自燃问题解决不了而被束之高阁。1969年德国为更新下一代步枪重新启动G11型无壳弹枪系统研究,几经周折,终于在8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再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向高峰。在G11 的促进下,美国又将无壳弹/枪系统纳入到“先进战斗步枪”计划之中。虽然最终G11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装备部队,但作为第一种达到装备水平的无壳弹枪,其优点是无可辩驳的。 中国先锋 不用羡慕国外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其实7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了最早的无壳弹枪研究,不过它是自发的。1970年10月,在当时的战略思想“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导下,由国内有关工厂和研究所联合起来,开展了我国第一个无壳弹/枪的研制工作。  最初拟定的战术技术指标是:口径7.62毫米,弹头初速725~750米/秒,弹道性能不低于56式7.62毫米普通弹,全弹重较56式7.62毫米普通弹减轻40%~50%,自动步枪全重不大于3千克,步枪连发射速为480~600发/分。枪的其余结构要适应弹的需要,具有实战需要的安全性和勤务性。  没过多久他们就拿出了样枪(图3)。样枪的空枪重3.8千克,打开枪刺,枪长1 328 毫米;枪刺折叠后长为1 023毫米,弹匣容量为17发。与此同时,还先后试制出了一万多发无壳枪弹,全弹长为40.8毫米,重10克,弹头重7.9克。 技术攻关 无壳弹/枪系统研制的技术难点主要有枪弹自燃、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枪膛的密封、哑弹的排除等。   技术人员首先进行药柱的选择。为了得到合适的无壳弹药柱,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单基药压铸、薄膜卷压、硝化棉打浆成型、双基药压铸、单基药压铸加薄膜、发泡成型等工艺措施的对比。试验后,认为单基药压铸方案较好,其工艺简单、综合性能较好。同时对药柱的形状也进行了多种试验,如圆柱体、圆锥体、带底缘锥体、弹壳形等。  其次,是弹头与药柱的粘合。当时弹头是采用现有的7.62毫米弹头,为将其与药柱粘合在一起,粘合剂就做了上百种配方试验,终于选定了合适的粘合剂。  第三,通过三个方案对比后,无壳弹的可燃底火壳采用的是硝化棉片,发火剂用无锈蚀击发药,盖片采用速燃纸。试验证实,当时发火率已达98%。  第四,可靠性问题。为保证无壳弹使用安全、防潮绝热、防蛀防霉、防老化、耐磨耐用,曾想用涂层解决。当时选了几十种基料,做了一百多种配方试验,可惜未找到既满足上述勤务要求又满足燃烧性能要求的理想涂料。 试验结果 1973年,我国最早的无壳弹/枪系统到国家靶场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摸底考核。  试验考核时的结果如下:初速774米/秒;300米的半数弹着圆半径17.1厘米;40发弹的发射药燃烧完全性为98.8%;无壳弹从1.5米高跌落于水泥地试验,30%横断或裂纹;无壳弹浸水2小时后瞎火率为20%,24小时后瞎火率为27%;无壳弹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95%)条件下保存了7昼夜后瞎火率为30%。常温机构动作试验了射弹68发,其中故障13次,低温故障率更高。除了弹的瞎火、破碎等引起的故障之外,枪的故障也很多:机匣后挡挂钩折断一个、击锤打断一个、机头裂纹一处、顶杆更换四个、击针更换一个。  试验表明,该项研究取得了起步性的成就,不过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无壳弹的机械强度低、燃烧完全性差,瞎火率高、弹道性能不稳定。  此外,在同一时期,国内还有一些单位也进行了同一领域的研究工作。1973年后,无壳弹/枪的研究不再进行。  


=====================================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6475
================================

可笑的是,居然就在本坛子里
大家给山人256科普的帖翻出来了....大家看吧.
]]
EV+P0/P=1
我记忆中当初《轻兵器》分析的传统金属弹壳比热小,吸热大,弹壳抽出后吸收了绝大部分的无用热能,而无壳弹不存在这个优势,导致要求抗自燃性高,进而导致加工困难,工艺复杂,经济性降低。
无壳弹确实不适合拉壳,所以G11采用旋转枪机,后一发弹把前一发臭弹顶出去,但是旋转枪机作为大量使用而且使用环境比较恶劣的步枪来说,维护和保障可靠性比较论困难,工艺要求高,最终导致与节约弹壳的金属价值相比结果适得其反。
绝对不是炸药”呢?
谁主张谁举证
应该为了稳定 的膛压,在炸药里面加了缓释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