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秦侩与岳飞[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07:45
也许你会说:“连小孩都知道秦侩是大奸臣、大汉奸,岳飞是民族英雄,难道你不知道!

    这的确是个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但小孩是怎么知道的呢?无疑是听大人说的,大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小时候听大人说的。荒唐吗?不荒唐,中国人有把传说当历史的习惯。

   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里已经扎了根,黑白分明,想改变根本不可能。但我还是想尽我的努力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就如同陈世美这个人物,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原本是个好人,因为误会才成了戏剧里的那个形象,但人们还是照样欣赏戏剧。

   秦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看看他的简历: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在北宋时曾任密州教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南宋时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被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号献忠。

   从宋高宗皇帝对秦侩生前的重用和死后的褒奖看来他不仅不是奸臣、汉奸、卖国贼而且还是大大的忠臣。让我们再来看看秦侩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表现如何。

   公元1126年,金兵突袭北宋京城。破城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后城破,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议立张邦昌为帝。只有秦桧等少数人站出来反对,立议状要存赵氏。秦桧此举,颇受人民赞扬,表现出了忠君爱国和民族气节,结果被金人俘虏到金国。(其实秦桧大可不必站出来,那样就不会被虏走受苦受罪,也完全可以在伪齐政府里做个太平官。)

   秦桧到金国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绝对是值得中国人唾骂的、最不齿的事----替徽宗起草《乞和书》。后代的中国人(大概是清康熙以后吧)有个很恶毒的传统,无论是谁,只要和不平等条约沾了边,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能做得了主,在中间起了多大作用,一概汉奸帽子伺候。如果秦侩当初知道后来的中国人会固执到如此程度,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干这件事。但当时他没有选择,做为宋臣他只能是忠君之事,总不能让皇帝自己亲自动手吧。

    公元1130年完颜昌攻楚州时秦桧趁机逃回宋朝。秦桧自己说,他是“杀了金人监己者,弃舟而来”。此说不信也罢,但说秦桧投靠金人也并无任何根据,说是秦桧金朝派来的内奸更属无稽之谈。
   
    秦侩回到南宋后因其以往的忠君表现很快得到了重用,(从外处逃脱的例子自古有之,如西汉的张骞从西域匈奴手中逃回汉朝。宋朝也有很多人如辛弃疾、文天祥等等。)并没有因为是北国返回而影响他的仕途。
   
    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国,此时的秦侩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他从主战派一变而成了主和派。这是因为秦侩的几年北国生活使他充分了解了金国和北方其他政权的势力,并与当时南宋的实力做了客观比较的结果。
   
    当时金的军事实力最强,但蒙古的崛起势不可挡,赶超金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南宋的实力最弱。如果坚持抗金,宋、金彼此消耗实力,那么一旦蒙古各部落完成了统一,对尽和宋都是灾难性的。只有与金议和,使金成为宋与蒙古的缓冲带,宋才能赢得备战的时间和空间。当时的金太宗完颜晟面对即将两面作战的危险也是主张与送议和的。

    公元1139年在宋与金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许还梓宫、母、兄、亲族”。(此协议中送还二帝一条也打破了民间关于赵构恐二帝争位而反对岳飞抗金的说法,真是传说的那样也就不会设立这么一条了。)
   
    如果此和约顺利实施,即迎回二帝,又收回领土。虽然一时纳钱称臣,但若忍辱负重、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宋还是有一血前耻的机会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秦侩无疑会成为宋朝的大功臣、大英雄。可惜,历史跟秦侩开了个大玩笑,1140年金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举兵南下... ...

    这里有个小插曲,“绍兴和议”签订后岳飞打算辞职,他呈给高宗的奏章言:“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岳飞先前在其《乞出师札子》上,写到:“异时迎还太上皇、宁德皇后梓宫,奉迎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万年,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可见,这和约在岳飞及大多数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么卖国条约,人们也对秦桧这些年来的努力艰苦的谈判成果还是满意的。同时也说明“迎二圣”根本不是岳飞与赵构矛盾的根本所在。

    秦侩的议和梦破灭了,主战的岳飞披挂登场。可以说是战争成就了岳飞,当时几路宋军皆败,唯岳飞取得胜利,当然也只能说是“惨胜”。

    尽管岳飞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但现实环境与条件无法实现他的壮志雄心。金国还拥有大量骑兵,而宋军多为步兵,宋国力强盛时两次伐辽失败,之后也有的宋军自认准备充足大举进攻金国的惨败。而此时的南宋军队与强宋时期等不可得,想要完胜金国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个人认为岳飞的死是他个人性格所至。岳飞忠事不忠人,且因其少年得志(32岁建节度使)稍显轻狂。

   应该说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大将,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可见对岳飞的器重。岳飞被杀不是因为他能打胜仗,而是因为他说话、做事无避讳。

   公元1137年,岳飞曾奏请立储,作为手握10万大军的节度使干预皇家立储,如果这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人----司马昭。联想岳飞平时常以宋高祖伟业自比,从人性的角度高宗赵构不可能不多想。

   尽管皇帝以下杀岳飞的决心,但秦侩还是想保下岳云的命。他以刑部大理寺的名义上书。“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徒就是流放)。”结果“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还是全杀。在宋朝就是皇帝杀普通的臣子都是少见的,更何况像岳飞这样的朝野重臣。若不是皇帝的旨意,秦桧是没有能力杀岳飞的。

   秦侩作为弱国的宰相极力推行自己认为最国家有利的政治主张是没错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而且秦侩终其一生都很廉洁,而宋朝的高位贪官多不省枚举如:高俅、童贯等,谁能相信一个身居高位而又两袖清风的人能是“奸臣”“汉奸”呢?奸臣、汉奸所为何来?不还是为了荣华富贵的奢靡生活,如果秦侩是奸臣、汉奸,那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廉洁汉奸了。

   把一个英雄的死归结为个人性格使然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我再也找不出别的更能让大众接受的理由。岳飞的性格与现代的一位美国将军很相似----巴顿,他们都是高超的军事指挥家,但也同时都是口无遮拦。有战争的时候他们受到重视,一但战事平息,他们的上司是无论如何都不喜欢他们的。

    关于岳飞和秦侩是如何被赋予英雄称号和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呢?岳飞的孙子岳珂对祖父是秦桧害死之说起了关键作用。岳珂字肃之,晚号倦翁,是南宋著名作家,在其所做的《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中为其祖鸣不平,而因无法罪及宋高宗,也只能把罪责都加在秦侩身上了。后世的戏曲更是在岳珂基础上增添了无数细节,使历史淹没在口口相传的唾液中。

    以上就是本人用秦侩所创书体“宋体”字所写的关于我对秦侩与岳飞的粗浅认识,偏颇之处还望读者中的有识之士多加指正。也许你会说:“连小孩都知道秦侩是大奸臣、大汉奸,岳飞是民族英雄,难道你不知道!

    这的确是个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但小孩是怎么知道的呢?无疑是听大人说的,大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小时候听大人说的。荒唐吗?不荒唐,中国人有把传说当历史的习惯。

   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里已经扎了根,黑白分明,想改变根本不可能。但我还是想尽我的努力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就如同陈世美这个人物,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原本是个好人,因为误会才成了戏剧里的那个形象,但人们还是照样欣赏戏剧。

   秦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看看他的简历: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在北宋时曾任密州教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南宋时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被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号献忠。

   从宋高宗皇帝对秦侩生前的重用和死后的褒奖看来他不仅不是奸臣、汉奸、卖国贼而且还是大大的忠臣。让我们再来看看秦侩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表现如何。

   公元1126年,金兵突袭北宋京城。破城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后城破,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议立张邦昌为帝。只有秦桧等少数人站出来反对,立议状要存赵氏。秦桧此举,颇受人民赞扬,表现出了忠君爱国和民族气节,结果被金人俘虏到金国。(其实秦桧大可不必站出来,那样就不会被虏走受苦受罪,也完全可以在伪齐政府里做个太平官。)

   秦桧到金国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绝对是值得中国人唾骂的、最不齿的事----替徽宗起草《乞和书》。后代的中国人(大概是清康熙以后吧)有个很恶毒的传统,无论是谁,只要和不平等条约沾了边,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能做得了主,在中间起了多大作用,一概汉奸帽子伺候。如果秦侩当初知道后来的中国人会固执到如此程度,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干这件事。但当时他没有选择,做为宋臣他只能是忠君之事,总不能让皇帝自己亲自动手吧。

    公元1130年完颜昌攻楚州时秦桧趁机逃回宋朝。秦桧自己说,他是“杀了金人监己者,弃舟而来”。此说不信也罢,但说秦桧投靠金人也并无任何根据,说是秦桧金朝派来的内奸更属无稽之谈。
   
    秦侩回到南宋后因其以往的忠君表现很快得到了重用,(从外处逃脱的例子自古有之,如西汉的张骞从西域匈奴手中逃回汉朝。宋朝也有很多人如辛弃疾、文天祥等等。)并没有因为是北国返回而影响他的仕途。
   
    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国,此时的秦侩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他从主战派一变而成了主和派。这是因为秦侩的几年北国生活使他充分了解了金国和北方其他政权的势力,并与当时南宋的实力做了客观比较的结果。
   
    当时金的军事实力最强,但蒙古的崛起势不可挡,赶超金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南宋的实力最弱。如果坚持抗金,宋、金彼此消耗实力,那么一旦蒙古各部落完成了统一,对尽和宋都是灾难性的。只有与金议和,使金成为宋与蒙古的缓冲带,宋才能赢得备战的时间和空间。当时的金太宗完颜晟面对即将两面作战的危险也是主张与送议和的。

    公元1139年在宋与金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许还梓宫、母、兄、亲族”。(此协议中送还二帝一条也打破了民间关于赵构恐二帝争位而反对岳飞抗金的说法,真是传说的那样也就不会设立这么一条了。)
   
    如果此和约顺利实施,即迎回二帝,又收回领土。虽然一时纳钱称臣,但若忍辱负重、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宋还是有一血前耻的机会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秦侩无疑会成为宋朝的大功臣、大英雄。可惜,历史跟秦侩开了个大玩笑,1140年金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举兵南下... ...

    这里有个小插曲,“绍兴和议”签订后岳飞打算辞职,他呈给高宗的奏章言:“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岳飞先前在其《乞出师札子》上,写到:“异时迎还太上皇、宁德皇后梓宫,奉迎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万年,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可见,这和约在岳飞及大多数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么卖国条约,人们也对秦桧这些年来的努力艰苦的谈判成果还是满意的。同时也说明“迎二圣”根本不是岳飞与赵构矛盾的根本所在。

    秦侩的议和梦破灭了,主战的岳飞披挂登场。可以说是战争成就了岳飞,当时几路宋军皆败,唯岳飞取得胜利,当然也只能说是“惨胜”。

    尽管岳飞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但现实环境与条件无法实现他的壮志雄心。金国还拥有大量骑兵,而宋军多为步兵,宋国力强盛时两次伐辽失败,之后也有的宋军自认准备充足大举进攻金国的惨败。而此时的南宋军队与强宋时期等不可得,想要完胜金国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个人认为岳飞的死是他个人性格所至。岳飞忠事不忠人,且因其少年得志(32岁建节度使)稍显轻狂。

   应该说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大将,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可见对岳飞的器重。岳飞被杀不是因为他能打胜仗,而是因为他说话、做事无避讳。

   公元1137年,岳飞曾奏请立储,作为手握10万大军的节度使干预皇家立储,如果这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人----司马昭。联想岳飞平时常以宋高祖伟业自比,从人性的角度高宗赵构不可能不多想。

   尽管皇帝以下杀岳飞的决心,但秦侩还是想保下岳云的命。他以刑部大理寺的名义上书。“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徒就是流放)。”结果“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还是全杀。在宋朝就是皇帝杀普通的臣子都是少见的,更何况像岳飞这样的朝野重臣。若不是皇帝的旨意,秦桧是没有能力杀岳飞的。

   秦侩作为弱国的宰相极力推行自己认为最国家有利的政治主张是没错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而且秦侩终其一生都很廉洁,而宋朝的高位贪官多不省枚举如:高俅、童贯等,谁能相信一个身居高位而又两袖清风的人能是“奸臣”“汉奸”呢?奸臣、汉奸所为何来?不还是为了荣华富贵的奢靡生活,如果秦侩是奸臣、汉奸,那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廉洁汉奸了。

   把一个英雄的死归结为个人性格使然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我再也找不出别的更能让大众接受的理由。岳飞的性格与现代的一位美国将军很相似----巴顿,他们都是高超的军事指挥家,但也同时都是口无遮拦。有战争的时候他们受到重视,一但战事平息,他们的上司是无论如何都不喜欢他们的。

    关于岳飞和秦侩是如何被赋予英雄称号和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呢?岳飞的孙子岳珂对祖父是秦桧害死之说起了关键作用。岳珂字肃之,晚号倦翁,是南宋著名作家,在其所做的《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中为其祖鸣不平,而因无法罪及宋高宗,也只能把罪责都加在秦侩身上了。后世的戏曲更是在岳珂基础上增添了无数细节,使历史淹没在口口相传的唾液中。

    以上就是本人用秦侩所创书体“宋体”字所写的关于我对秦侩与岳飞的粗浅认识,偏颇之处还望读者中的有识之士多加指正。
你直接说岳飞该死秦桧才是大宋第一忠臣不就完了嘛!那么多废话干嘛?:o 刚出个香山匹夫,这又来个跟班的!:@
蒙古的崛起?那时成吉思汗出生了吗?
还是楼主是看说岳全传作为历史的?
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是为政治服务的.

秦也罢,岳也罢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符号,一种文化体征的角色.

只要你认同这种文化,你就得认同其每个角色表现的意义.

你说"正史"是传说,你的也不是你亲历,也是你的大人的大人......给你的传说.实际上当时他们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他想了什么),并不重要我们也只有听你所谓的"传说".
      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需要他们分别担当各自的角色,需要有人被顶礼膜拜,有人被唾弃如此而已.
      现在有些人想反文化,你我要是没这个爱好也就看看热闹,林子大了,总有几只怪鸟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时金的军事实力最强,但蒙古的崛起势不可挡,赶超金国只是时间问题,

=====
???何解??:L
又见真相帖
为什么总有人要来和我说真相的故事呢
楼主有没有鉴别能力?
作者是上下两张嘴
原帖由 wottaizj 于 2007-1-8 23:05 发表
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是为政治服务的.

秦也罢,岳也罢只不过是一种政治符号,一种文化体征的角色.

只要你认同这种文化,你就得认同其每个角色表现的意义.

你说"正史"是传说,你的也不是你亲历,也是你 ...


同意这个观点并严重同意"只要你认同这种文化,你就得认同其每个角色表现的意义."这句话!

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真相"~因为真相已经成了历史!
这个帖子在半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发过来着,原作者好象是叫双非子吧.
何不让大金国回到东北老家,找个姓爱新觉罗的那多牛!
尽管可能有些内容不尽不实,但是要是说秦桧能杀岳飞或者想杀岳飞,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这是只有高宗才能干得了的事。另外,宋朝皇帝从一开始就对武人专权疑心极重,南宋立国之初,军事上不得已才立了节度使,后来金兀术败北,军事上的压力减轻,高宗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各个大将的兵权,中兴四大将其他三个乖乖交了兵权,回家做富家翁了,只有岳飞不管不顾,于是高宗自毁长城!可叹呀,真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