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成品油走私反弹与石油巨头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1:01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zlhd/20070104/07523215255.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7:5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邓聿文

  在元旦前夕举行的“广州反走私综合治理25周年”会议上,广州市打私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治臻透露,广州今年缉获的走私红油(在柴油中添加红色素)船将达到约100艘,且该市的成品油走私活动又有反弹、回潮趋势。

  “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走私分子甘冒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绝不是出于公心为公众提供廉价成本油,而是因为这里有着巨大的利差。据了解,广州的红油走私主要来自香港。香港红油的批发价约为3000元/吨,走私送达价约为5000元/吨,而目前内地0#柴油的价格约为5500元/吨。

  近年来,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一直在抱怨内地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并以此为由要求国家提价和领取巨额财政补贴。比如,根据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最近在答记者问中提供的数字,2004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37.36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只有36.70美元/桶。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到2006年9月末,虽然国家启动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根据新机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上升幅度为13%,每吨仍亏900元左右。

  如果情况真的如中石化所说,按理,应该是将国内的成品油往海外走私才是。但现在恰恰相反,大量成品油往国内走私。广州市打私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持续反走私打击,2002~2005年,广州地区的成品油走私案数量曾以每年25%的幅度递减。其中,2004年、2005年广州海上成品油走私船只大约保持在40~50艘。这说明,至少在2002年,至少在广东地区,成品油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而也恰恰是从2002年开始,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高了13次。

  事实上,不只在广州,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成品油走私现象。如中国广播网曾报道走私分子甘冒“桑美”台风登陆的危险走私“重油”(成品油的一种)。而在海关宣布2006年上半年的查获走私案件中,成品油就位居前三名。

  成品油走私之所以有利可图,原因在于国内批发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中石化自己的报纸去年10月18日说,在国际原油价格57.65美元一桶的时候,美国的汽油是147美分一加仑,相当于人民币4118元一吨,而当时国内的批发价是6585元一吨,比美国高出2467元,幅度达59.9%。海南一家民营加油站的老板,也曾对央视记者说,2006年4月23日,他从两大石油巨头的进货价是每吨5300元,而当时国家的最高限价是每吨4744元,比国家限价高出556元。如此高的利润,走私分子岂不动心?

  一边是走私分子不怕打击疯狂走私成品油,一边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囔囔着油价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乃至倒闭,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吊诡之处,根子乃在于石油集团的垄断和批发环节的不透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不仅垄断了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而且油从炼油厂到加油站中间要经过一个批发环节。也就是说石油在炼油厂出来后要全部到两大集团的总部,然后从总部批发到它的大区公司,区公司批发到省公司,省公司再批发到市公司。按照这个链条批发,逐级到加油站。由此可以看出,炼油企业的亏损实际上是其利润通过批发环节流到两大集团的各级公司和加油站去了,换言之,利润是在他们自行设定的中间环节中被转移走了。再直白一点讲,所谓炼油环节的亏损,不过是两大集团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而已。

  但是,对两大集团来说,玩这种手法不是没有意义的,其好处就是故意割裂炼油环节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夸大炼油企业的亏损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借口石油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向主管部门传达损害企业利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这样的信息,以此将炼油企业的亏损转嫁给消费者。成品油走私反弹不过是再次暴露出了垄断者的这种本质。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zlhd/20070104/07523215255.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7:5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邓聿文

  在元旦前夕举行的“广州反走私综合治理25周年”会议上,广州市打私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治臻透露,广州今年缉获的走私红油(在柴油中添加红色素)船将达到约100艘,且该市的成品油走私活动又有反弹、回潮趋势。

  “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走私分子甘冒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绝不是出于公心为公众提供廉价成本油,而是因为这里有着巨大的利差。据了解,广州的红油走私主要来自香港。香港红油的批发价约为3000元/吨,走私送达价约为5000元/吨,而目前内地0#柴油的价格约为5500元/吨。

  近年来,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一直在抱怨内地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并以此为由要求国家提价和领取巨额财政补贴。比如,根据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最近在答记者问中提供的数字,2004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37.36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只有36.70美元/桶。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到2006年9月末,虽然国家启动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根据新机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上升幅度为13%,每吨仍亏900元左右。

  如果情况真的如中石化所说,按理,应该是将国内的成品油往海外走私才是。但现在恰恰相反,大量成品油往国内走私。广州市打私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持续反走私打击,2002~2005年,广州地区的成品油走私案数量曾以每年25%的幅度递减。其中,2004年、2005年广州海上成品油走私船只大约保持在40~50艘。这说明,至少在2002年,至少在广东地区,成品油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而也恰恰是从2002年开始,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高了13次。

  事实上,不只在广州,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成品油走私现象。如中国广播网曾报道走私分子甘冒“桑美”台风登陆的危险走私“重油”(成品油的一种)。而在海关宣布2006年上半年的查获走私案件中,成品油就位居前三名。

  成品油走私之所以有利可图,原因在于国内批发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中石化自己的报纸去年10月18日说,在国际原油价格57.65美元一桶的时候,美国的汽油是147美分一加仑,相当于人民币4118元一吨,而当时国内的批发价是6585元一吨,比美国高出2467元,幅度达59.9%。海南一家民营加油站的老板,也曾对央视记者说,2006年4月23日,他从两大石油巨头的进货价是每吨5300元,而当时国家的最高限价是每吨4744元,比国家限价高出556元。如此高的利润,走私分子岂不动心?

  一边是走私分子不怕打击疯狂走私成品油,一边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囔囔着油价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乃至倒闭,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吊诡之处,根子乃在于石油集团的垄断和批发环节的不透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不仅垄断了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而且油从炼油厂到加油站中间要经过一个批发环节。也就是说石油在炼油厂出来后要全部到两大集团的总部,然后从总部批发到它的大区公司,区公司批发到省公司,省公司再批发到市公司。按照这个链条批发,逐级到加油站。由此可以看出,炼油企业的亏损实际上是其利润通过批发环节流到两大集团的各级公司和加油站去了,换言之,利润是在他们自行设定的中间环节中被转移走了。再直白一点讲,所谓炼油环节的亏损,不过是两大集团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而已。

  但是,对两大集团来说,玩这种手法不是没有意义的,其好处就是故意割裂炼油环节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夸大炼油企业的亏损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借口石油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向主管部门传达损害企业利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这样的信息,以此将炼油企业的亏损转嫁给消费者。成品油走私反弹不过是再次暴露出了垄断者的这种本质。
本月早些时候,在北京曾举行过一次″汽车燃料技术讲座″,石油行业与汽车行业的代表就目前的排放问题和实行欧Ⅲ标准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开诚布公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这次对话的主要观点是:汽车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市场上出售的汽油也必须达到欧Ⅲ标准,否则没有意义;油品改造需要高投入,但是油品价格又受限制,汽车厂商应该根据中国油品改造汽车;国家管理汽车排放问题需要更系统化、科学化。

  从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我国生产的汽油已经超过了欧Ⅱ标准,但还没有达到欧Ⅲ标准,主要是硫含量。目前我国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在200-300左右,而欧Ⅲ标准是150。到明年7月1日,中石化的油能达到欧Ⅲ标准,但零售市场的油品质量因为不是中石化垄断性控制,所以很难说。

  曾有报道说,北京四环路上某加油站硫含量竟然有900。因为油品质量太差,给汽车生产厂家通过上市检测带来很大困难。上海大众在桑塔纳2000上市时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厂里检测没问题,但一拿到北京就不行,后来专门自己带油来,就通过了。对此,生产厂家充满了困惑??厂里用新设备对不同的油做实验,结果能差30%,本来好好的车,就不合格了,只能四处找好油,带着好油去做测试,但这样的好油并不容易找。

  据了解,北京市规定欧Ⅲ柴油车不许进北京,很多城市限制柴油的主要理由也是油品不合格。但实际上让汽车公司感到矛盾的是,企业为保证车出厂时达标做了很多工作,已经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车在使用了不合格的油后,其排放甚至连欧Ⅱ标准都达不到。油品质量太差使得生产厂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价格接轨?质量接鬼哦?!
星哥,你受委屈了
:')
调城管守海关,走私船统统扣留拉走...看来不上战斗力强的不行了...;P
石油三巨头回应暴利质疑 称高额利润是省下的钱
2007年01月07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据《北京日报》报道 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消费者何时才能受惠?石油行业高额利润从何而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面对诸多议论,5日,石油三巨头首度回应公众质疑。

  中国石油行业三大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处在强烈的聚光灯下。三巨头的高额利润从何而来,社会责任感如何等问题更是引来了诸多议论。5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央企负责人会议的间隙,三巨头的负责人在全国30多家媒体的40多位记者面前集体亮相,首次就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敞开心扉,一吐为快。

  疑问:涨价支撑利润?

  回应:涨价只是次要因素

  一边是国内油价的连续上调,一边是油企利润的节节攀升,三巨头的利润从何而来?

  “涨价是原因之一”,中石油老总蒋洁敏坦言,“但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清理整顿,改革分流,降低成本和挖掘潜力。”过去三年,中石油共撤并了8000多个银行账户,债务规模缩减了1000多亿元,去年一年光降低成本产生的效益就达到100亿元。

  中石化由于80%的原油要在国际市场采购,价格倒挂致使其炼油企业一年亏损四五百亿元,为保证利润,其平均每年关停落后炼油能力1620万吨,数十万员工在整合中被分流。

  中海油老总傅成玉则表示,去年其万元增加值的综合能耗及用水量分别下降了14.9%和22.7%,省下来的钱都成了利润。

  疑问:国内油价为何只涨不跌?

  回应:目前价格仍然倒挂

  近三年国内油价已累计上涨十多次,而其间 国际油价有涨有跌,目前已从每桶80美元的高位跌到50多美元,为什么人家涨时,我们的成品油价格跟着涨;人家跌了,我们怎么不见下调?

  “为把油价控制在公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国对成品油进行了政府定价,而这个价格要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油价,这就是价格倒挂。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也还是倒挂的。”蒋洁敏说,以2006年12月为例,国内汽、柴油出厂价分别为每吨5200元和4570元,而同期新加坡汽、柴油出厂价每吨折合人民币5509元和5352元,分别比国内高了309元和782元。

  疑问:巨额利润哪儿去了?

  回应:上缴、分红及扩大再生产

  石油三巨头均在国内最赚钱的公司之列,其中,中石油的利润总额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境内所有企业之首。

  2006年,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利润又分别达到1850亿元和480亿元,中石化的利润预计也在300亿元以上。

  “这些钱都花到哪儿了?”蒋洁敏解释说,33%要上缴给国家,剩下的67%又分两块:45%用于股市分红;55%拿出来进行再投资。“石油越采越少,中石油的资源每年递减6%。要保持产能,每年至少要增加1000万吨的产量,这就需要不停地勘探、开发新油田。而石油又是投资密集型行业,仅2006年,中石油的投资就超过了2000亿元。

  疑问:打破垄断是否更好?

  回应:世界各国都由国家经营石油

  石油行业需不需要垄断?蒋洁敏回应道:“石油号称国民经济的血液,谁也不会让别人掌握自己的命脉。在世界各国,石油都由国家垄断经营。各国的石油企业最多不超过3家,有的甚至只设一家石油公司。”

  打破垄断会不会对公众更有利?中石化副总王天普说:“前几年国际油价低时,一些小炼油厂也炼油赚钱;这几年国际油价走高,以国内现在的成品油定价,根本无利可图,他们就关门歇业。要是我们也这么干,司机们就无油可加,一切喝油的机器都转不起来,国家就会闹‘油荒’。”

  疑问:中石油社会责任感全球倒数?

  回应:在最有责任感的企业中排63

  前不久有媒体说,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感在全球倒数第二。

  “事情完全不是这样。”蒋洁敏讲述了来龙去脉:美国《财富》杂志根据2006年7月15日之前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贡献大小排出了全球64家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石油名列第63位。到了国内某媒体那儿,就成了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感排倒数第二。

  石油三巨头负责人均表示,今后每年都要发布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报告,让公众来评判自己究竟有没有责任感。
2007第一大谎言!
]]
我们公司做发动机测试的油就是进口的,国产的油基本无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