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 空军一歼7战机撞鸟失控 飞行员李剑英为保护村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0:42:53
郑州晚报

  核心提示: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个优秀的河南儿女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烈士殉难的地方为烈士祭奠。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为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空军党委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16秒的生死抉择

  2006年11月20日,是为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空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子女,还有自发地赶来的数百名群众的潮水为之汹涌,泪雨为之纷飞,战友们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英雄李剑英烈士的名字......

  2006年11月14日,兰空某团驻地天气少云,能见度大于10公里,是个飞行的好天气。上午11时17分,飞行员李剑英(代号639)驾某型歼击机双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起飞、出航、空域动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线均正常顺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李剑英和自己心爱的战鹰一起进行的最后一次飞翔。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时02分许,飞行员李剑英接连向指挥员报告。 “检查好三转弯!” “着陆!”指挥员指挥回答。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动作都是非常的娴熟。

  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发动机"砰"地一声巨响。

  12时04分09秒,639:“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12时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12时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这是李剑英烈士最后和塔台的三次通话,即使是在最后的一次通话中,他的声音依旧的沉稳,未听出任何的慌乱。

  告别竟然是如此的短暂,李剑英在最后的时刻放弃了跳伞,放弃了能生存的三次机会,烈士走了,长眠于了那片沃土,常伴于那块蓝天。 "

  是什么原因使李剑英放弃了跳伞的机会?在第一次通话中,为什么要调整跳伞?为什么放弃跳伞改成功率较低俄迫降?

  鸟撞飞机是世界性航空难题,每年都有不少民航、军民飞机因此遭遇空中险情和空难。一些双发、多发飞机撞鸟后,可以关闭打坏的发动机,采取单发航行着陆,而李剑英驾驶的战机是单发机型,想要着陆难度可想而知!

  在李剑英第一次报告飞机撞鸟的时候,战机距机场跑道头2900米、高度为194米。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徒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04分15秒,战机在127米的高度时发动停车!他马上报告指挥员:“我撞鸟了……”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特情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李剑英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据事故调查组人员推断,如果不调整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必将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他要调整跳伞,目的在于避开村庄。据介绍,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则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沿下滑轨迹依次分布3个村庄、共268户,居住着3500口人。

  此时此刻的战机,发动机转速下降,温度急剧上升,剧烈抖动,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剧。04分15秒,战机的高度在127米时发动停车!按照规定,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但他意识到,跳伞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飞机将会坠毁,而且可能落在村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就会不堪设想。另外,李剑英驾驶战机多年,深爱他的“伙伴”,想做出跳伞、抛弃战机的决心实在是太难了,哪怕只要有一点希望,就是遍体鳞伤,也要把战机驾回去。密集的村庄和心爱的战机,影响和改变了他的跳伞决心。李剑英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地操纵着驾驶杆,努力把这匹不听使唤的“野马”驾驶到没有人烟的跑道延长线,并沉着冷静地向指挥员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 看着战机就要接近跑道延长线,04分18秒,他再次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急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落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阻挡。12时04分25秒,飞机撞击后悲壮地爆炸解体,他自己粉身碎骨,血肉之躯融入了火热的训练场。

  飞机解体后发生的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爆炸现场距离最近的一位群众不到20米的距离,幸运的是,没有一名群众受到伤害。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兰空某部的部队长李少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事故发生后,空军事故结论组在检查飞机残骸,座舱前风档玻璃中上部发现不少散射状血迹和鸟毛,发动机Ⅰ级压气机叶片呈被软物体撞击损伤的典型特征。在跑道北头延长线2.9公里处发现12处散落的信鸽残体。

  当时的指挥员,李剑英所在飞行大队大队长胡晓东亲眼目睹了李剑英的壮举,他告诉记者:“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保全自己的生命,但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但毫不选择了牺牲,这是一种坦荡,一种无私,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

  七尺之躯搏长空,信念何重身何轻。从准备跳伞到调整后跳伞,再从准备迫降到执行迫降,短短地16秒,李剑英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光荣地发扬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短短的16秒钟,他用忠诚飞完了生命最后的航程,成为人生最为壮丽的16秒。由于李剑英地英雄壮举,人民生命和财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李剑英却壮烈牺牲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

  一个瞬间,他用生命维系了对百姓的爱戴

  敬上一瓶白酒,献上两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

  200年12月28日上午十时40分,李剑英烈士牺牲地附近的群众和学生再一次自发地来到了李剑英烈士的牺牲地点,用这些当地老百姓最为朴素的方式来祭奠这位为了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英雄。

  这里是英雄地殉难地点玉井镇的白塔村附近的一块田地里。烈士殉难的地方,土地已经被烧成了黑色,在距离烈士殉难处北方约50米处的水渠大坝上,也有一片被火烧过的痕迹,再向北约40米处,有一道约20米长,20厘米深的痕迹,陪同的专家告诉我们,那就是李剑英驾机迫降时,飞机与地面刮出的痕迹。

  83岁的贾应廒老人来了,白发苍苍地白塔村老支部书记曹忠义来了,尚在读书的儿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了,殉难地所在的玉井镇的副书记康发辉来了,附近的村民基本上都来了……群众们围聚在李剑英烈士的殉身处,低头默哀,他们祝愿在李剑英烈士常伴的蓝天能听到他们的祈祷,能看到他们的感动,能收到他们的感谢……

  现场的很多人都曾经亲眼见到李剑英烈士为了减少损失所做出的英雄壮举,在他们向记者诉说的同时,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为这位英雄的飞行员感到骄傲。

  赵林生,附近杨庄村的村民组长,李剑英烈士牺牲那天,他正在自家的田里挖葱。

  “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也习惯了飞机飞行的各种声音。那天,我听见有架飞机发出‘咕咕'的声音,慌忙抬头。就看见一架飞机飞得高度很低,速度也没有刚飞过去的那一架快,当时我就想,我就知道这架飞机肯定出事了。”赵林生说,时间非常的短,就看到飞机落地了,向前滑出去几十米后,撞上了水渠的堤坝。“飞机在撞上的一瞬间,曾经有过抬机头的动作,但是没能成功。飞机折成了两截,机头飞到对面去了,随后冒出了黑烟,然后爆炸。”

  赵林生和在附近干活得村民试图跑上去,但是持续不断地爆炸阻止了他们。“是这位飞行员救了我们,当时飞机的正下方就有两个村庄仅挨着,田地里也有很多干活得村民,因为当时正是挖葱和白菜的季节。如果他不迫降的话,肯定会造成老百姓伤亡。”赵林生告诉记者,在烈士殉难的地方,经常有村民来自发地悼念,这次听说来自烈士家乡的媒体来了,周围的群众又自发地赶到这里。

杨立林,白塔村的村民,事发当天,正在水渠的南侧自家田里里挖葱。烈士殉难的地点距离他不到40米。

  “那天,我们正在挖葱,就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半截飞机就从水渠对岸飞了过来。然后就发生了爆炸。”杨立林说,当时在这块地里干活、放羊的村民有十几个,距离爆炸地点东南方向不到300米就是一个村庄,距离东北方向的村庄不到500米,距离西北方向的村庄和西南方向的村庄均不到700米的距离。"距离飞机爆炸最近的地方,还有两个村民,他们看到爆炸,马上就趴到了一个小沟里面,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他要是跳伞的话,肯定会造成人员伤亡,毕竟只有这个地方没有村庄,也没有很多人在干活。"至今,杨立林还在感谢这位英雄的飞行员,尽管他们之间并不认识,但是在杨立林的内心里,他比亲人还亲。"如果不是他的强行迫降河和高超驾驶,说不定我们会损失很多的亲人。”
  贾应廒老人,事发的那个时候正在放羊,他的位置距离烈士殉难地点不到150米。这位听惯了飞机轰鸣的老人,知道这次飞行员的迫降是为了当地的老百姓,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当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保全后,经常来到烈士的殉难地点祭奠这位英雄。

  “他可以跳伞,可是他放弃了,当时飞机下降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飞机出了问题,因为声音和飞的方向都不对,那个时候,飞机正在几个村庄的上空,如果跳伞了,说不定会落到谁的头上。”贾应廒告诉记者。

  事故发生所在地、玉井镇的党委副书记康发辉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非常地怀念他,如果没有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肯定会给很多的家庭带来灾难不不幸。老百姓自发地把他的事迹进行传播,如今,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英雄的事迹。”

  “如果飞机再给李剑英2秒钟的时间,这次迫降就成功了,但是飞机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兰空某部的部队长黄光华告诉记者,“他牺牲后,我们都一致认为,如果李剑英跳伞了,那肯定不是真实的李剑英,不跳伞,才是真正的李剑英,因为,我们非常的了解他。”

  飞行22载,他用执著锻造了翱翔蓝天的翅膀

  李剑英烈士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英雄的壮举感动了无数的人,但是英雄的那种临危不惧的勇敢战斗精神是他平时的砺炼铸就的。李剑英烈士曾经多年未曾享用休假,多年未回家探望年迈的双亲,他曾经拥有一个“值班专业户”的绰号......如今,英雄已经远去,但在英雄的背后,有太多的感动使我们在泪水涟涟中追忆。

  青年时期的蓝天梦想

  李剑英,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部正团职飞行员,1964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1982年6月入伍,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副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飞行员等职。生前系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李剑英出生于一个善良淳朴的家庭,无论上小学还是上中学,他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就向往祖国的蓝天,立志成为一名驾驭战鹰的人民空军飞行员。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招飞入伍,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我大哥是郑州十七中学毕业的,当时能当上飞行员是一件非常令全家骄傲的事情。我记得小时候,大哥回来探亲,我们问他,第一次开飞机害怕不害怕?大哥说,他从来没有害怕过。”1月4日上午,李剑英的弟弟李伟告诉记者。

  入伍前,李剑英就有一颗放飞蓝天的报国之心。18岁那年,从进入航校实现了翱翔祖国蓝天梦想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名字中建设的“建”改为利剑的“剑”。他说,我改这个字,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把空中利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勤学苦练。航空理论学习他是尖子,并作为理论骨干从一区队调到二区队当班长,用汗水锻造了翱翔蓝天的矫健翅膀,使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全天候”一级飞行员,空中四机带队长机。22年的飞行生涯中,他累计飞行5003个架次,安全飞行2389个多小时,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这些都是李剑英苦练精飞的印证。

  军事演习,李剑英令“敌”机心寒

  胸有凌云志,天高任我飞。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敢不敢飞未知领域,敢不敢趟训练先河,是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的重要体现。2005年10月下旬,上级一道“合同战术实兵对抗演习”命令下达到该团。李剑英获此消息后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当晚,他挑灯夜战,写下近一千字的挑战书。

  进驻陌生的机场后,李剑英认真学习机场使用细则,了解通信导航资料以及对抗飞机技战性能等,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演习那天,空袭警报骤然响起,所有参战人员立即奔向战斗岗位,进入临战状态。根据雷达显示,2架“敌机”从同一方向向我机场袭来,指挥员一声令下,黄光华与李剑英等4名飞行员,紧急升空进行拦截。李剑英驾驶的3号战机,根据地面指挥所的引导,迅速发现“敌”机,以最大坡度右转,仅用半分钟就牢牢地锁定目标。狡猾的"敌"机企图摆脱,李剑英沉着、冷静,紧紧咬住“敌”机,距敌机2公里处果断“发射”导弹,将“敌”机击毁。那次演习,李剑英创下了发现目标最远、占位攻击准确的优异成绩。

  李剑英那种自觉做到在险中求生存,在对抗演习中表现出的勇猛的战斗豪情,敢打头阵的干劲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令大家敬佩不已。飞行一大队大队长胡晓东记忆犹新:李剑英作为一名老飞行员,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喜欢第一个往前冲。每次有重大演习、训练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向大队递交请战书。一个“敢”字,成为对李剑英最有力的注解。

  2005年7月,团里要派小分队去西藏执行驻训任务。此次任务驻地海拔高、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对人员、飞机的适应能力要求高,能有效锻炼和提高飞行人员在严酷、复杂环境中的作战能力。李剑英主动请缨,在他驻训的三个月期间,共执行过等级转进、紧急升空、实兵对抗等2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平时,李剑英还注意培养自己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时刻保持“一声令下就能升空作战”的战斗要求。那年初秋的一天,正在机场战斗值班的李剑英突然听到刺耳的战斗警报声,他立即跑出值班室,箭一般地冲向战机,开车、滑行、接通加力……不到3分钟,他就完成了战斗起飞准备工作。近年来,他先后多次奉命紧急战斗起飞,无畏无惧,英勇顽强,和战友们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空中屏障。

  险情砺就一身虎胆

  空中一瞬间,事关生和死。如何面对和处置险情,是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经常要面临的考验。

  飞行员叶春林追忆着说,一次次险情砺就了他的一身虎胆。刚改装歼击某型飞机时,按计划飞复杂特技课目。起飞后,他驾机朝着预定空域飞去。大约过了15分钟,飞“斤斗顶点”动作时,突然发现发动机仪表指示转速、喷气温度减小,飞机速度减小。李剑英当时就判断发动机空中停车。

  发动机停车,将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李剑英心里十分明白。此时,他格外沉着、冷静,在保持好状态的同时,当即向指挥员报告。左手紧握住油门杆,收到慢车位置,创造空中开车条件。然后,把飞机改为正飞状态,检查高度、速度和发动机仪表指示,在符合空中开车条件的状态下,按空中开车程序要求进行开车:接通空中点火电门,按下秒表计时,观察发动机仪表转速、温度和滑油压力的指示是否上升。1秒……5秒……喷气温度、转速指示上升,开车成功了。从判断到重新启动,他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开车成功的喜悦来不及仔细体味,他就下降飞机高度,安全返航。

  事后,大队组织全体飞行员围绕那次特情还展开了一场讨论,李剑英动情地说,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还要时常面对一些不可测的因素。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就是要做到在险情面前不惊,在困难面前不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2004年11月,李剑英随全团去南方某地执行低气象训练任务。那天按计划飞夜航,由于空中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差,直线下降过程中,李剑英修正下降航迹时,找不到灯光地标,再转回视线看仪表,仪表指示的飞行状态和他自己感知的飞行状态不一致。"错觉!"顿时,这两个硕大的字眼立刻闪现在他的脑海中。如果不能冷静应对,正确克服,后果不敢想象。他努力克制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做到不慌张、不忙乱。在向地面报告的同时,严格按照地平仪改平坡度,结合其他仪表保持好状态。

  然而,老天好像似乎在特意要考验他一样。在及时修正后,李剑英还是感觉到飞机是倾斜着的,带着坡度,不在正常状态下飞行。李剑英始终保持着很强的毅力,坚信仪表,一直和感觉作着顽强的斗争,使飞机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按着预定的下滑航路下降。2000米、1000米……最后,战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该团政委王宗学回忆说,当时我们都替李剑英捏了一把汗。他一走下飞机,我就来到他面前,紧握住他的手,问及空中险情时,他却显得非常平静。


  战友眼中的李剑英是个对飞行训练中精益求精的人。对于飞行前准备,他不管哪个科目飞了多少次,都要反复计算,反复演练, 把风向、风速、云雾、能见度、地面参照物等飞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制定出各种预案,不放过半个疑点。无论是飞行基础科目还是高难科目,飞单机出动还是编队的战斗动作,他都能沉着冷静,按章操作,做到加油门柔和一致,不急剧拉杆,不粗猛刹车,力求把每一次飞行都有收获,都完成的完美无憾。在5003个架次的飞行经历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任务完成率100%,成功率100%。与他长期一起工作生活的飞行员、老乡康学毅说:“李剑英在飞行学院的同期学员中,率先当区队长,率先入党,分到部队后,4次改装训练都是比别人先放单飞遨游蓝天。

  军人责任,李剑英用生命坚守

  从军24年,李剑英陪伴他心爱的战鹰已经22个年头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作为飞行员的李剑英过的是一种夫妻分居的生活,他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在年迈的双亲面前尽孝、在相濡以沫的妻子面前儿女情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他都无法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可是对于战友,他们对李剑英的称呼不知道什么时间变成了“大哥”。烈士走了,留下来的不止是牵挂,还有一种精神,以及对军人“责任”的最好诠释。

  戎马24年,他用行动诠释了挚爱飞行的誓言

  烈士走了,留下了很多的牵挂,白发苍苍地父母,身体不好、相濡以沫的妻子,还有即将高考的大儿子,活泼可爱的小儿子。在这些亲人的内心里,飞行一直是李剑英的最爱。 
  李剑英和妻子的最后一别是在2006年的10月29日,那是他出差路过银川,顺便回家看了一下,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和妻子、孩子的最后一面,算上这次出差,整个2006年,李剑英总共才回家5次。

  谁也没有想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竟然换来了伤心欲绝,孩子对爸爸的期盼竟然得到了惊天噩耗!郑州晚报

  核心提示: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个优秀的河南儿女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烈士殉难的地方为烈士祭奠。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为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空军党委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16秒的生死抉择

  2006年11月20日,是为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空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子女,还有自发地赶来的数百名群众的潮水为之汹涌,泪雨为之纷飞,战友们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英雄李剑英烈士的名字......

  2006年11月14日,兰空某团驻地天气少云,能见度大于10公里,是个飞行的好天气。上午11时17分,飞行员李剑英(代号639)驾某型歼击机双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起飞、出航、空域动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线均正常顺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李剑英和自己心爱的战鹰一起进行的最后一次飞翔。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时02分许,飞行员李剑英接连向指挥员报告。 “检查好三转弯!” “着陆!”指挥员指挥回答。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动作都是非常的娴熟。

  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发动机"砰"地一声巨响。

  12时04分09秒,639:“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12时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12时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这是李剑英烈士最后和塔台的三次通话,即使是在最后的一次通话中,他的声音依旧的沉稳,未听出任何的慌乱。

  告别竟然是如此的短暂,李剑英在最后的时刻放弃了跳伞,放弃了能生存的三次机会,烈士走了,长眠于了那片沃土,常伴于那块蓝天。 "

  是什么原因使李剑英放弃了跳伞的机会?在第一次通话中,为什么要调整跳伞?为什么放弃跳伞改成功率较低俄迫降?

  鸟撞飞机是世界性航空难题,每年都有不少民航、军民飞机因此遭遇空中险情和空难。一些双发、多发飞机撞鸟后,可以关闭打坏的发动机,采取单发航行着陆,而李剑英驾驶的战机是单发机型,想要着陆难度可想而知!

  在李剑英第一次报告飞机撞鸟的时候,战机距机场跑道头2900米、高度为194米。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徒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04分15秒,战机在127米的高度时发动停车!他马上报告指挥员:“我撞鸟了……”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特情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李剑英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据事故调查组人员推断,如果不调整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必将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他要调整跳伞,目的在于避开村庄。据介绍,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则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沿下滑轨迹依次分布3个村庄、共268户,居住着3500口人。

  此时此刻的战机,发动机转速下降,温度急剧上升,剧烈抖动,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剧。04分15秒,战机的高度在127米时发动停车!按照规定,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但他意识到,跳伞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飞机将会坠毁,而且可能落在村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就会不堪设想。另外,李剑英驾驶战机多年,深爱他的“伙伴”,想做出跳伞、抛弃战机的决心实在是太难了,哪怕只要有一点希望,就是遍体鳞伤,也要把战机驾回去。密集的村庄和心爱的战机,影响和改变了他的跳伞决心。李剑英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地操纵着驾驶杆,努力把这匹不听使唤的“野马”驾驶到没有人烟的跑道延长线,并沉着冷静地向指挥员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 看着战机就要接近跑道延长线,04分18秒,他再次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急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落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阻挡。12时04分25秒,飞机撞击后悲壮地爆炸解体,他自己粉身碎骨,血肉之躯融入了火热的训练场。

  飞机解体后发生的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爆炸现场距离最近的一位群众不到20米的距离,幸运的是,没有一名群众受到伤害。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兰空某部的部队长李少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事故发生后,空军事故结论组在检查飞机残骸,座舱前风档玻璃中上部发现不少散射状血迹和鸟毛,发动机Ⅰ级压气机叶片呈被软物体撞击损伤的典型特征。在跑道北头延长线2.9公里处发现12处散落的信鸽残体。

  当时的指挥员,李剑英所在飞行大队大队长胡晓东亲眼目睹了李剑英的壮举,他告诉记者:“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保全自己的生命,但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但毫不选择了牺牲,这是一种坦荡,一种无私,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

  七尺之躯搏长空,信念何重身何轻。从准备跳伞到调整后跳伞,再从准备迫降到执行迫降,短短地16秒,李剑英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光荣地发扬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短短的16秒钟,他用忠诚飞完了生命最后的航程,成为人生最为壮丽的16秒。由于李剑英地英雄壮举,人民生命和财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李剑英却壮烈牺牲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

  一个瞬间,他用生命维系了对百姓的爱戴

  敬上一瓶白酒,献上两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

  200年12月28日上午十时40分,李剑英烈士牺牲地附近的群众和学生再一次自发地来到了李剑英烈士的牺牲地点,用这些当地老百姓最为朴素的方式来祭奠这位为了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英雄。

  这里是英雄地殉难地点玉井镇的白塔村附近的一块田地里。烈士殉难的地方,土地已经被烧成了黑色,在距离烈士殉难处北方约50米处的水渠大坝上,也有一片被火烧过的痕迹,再向北约40米处,有一道约20米长,20厘米深的痕迹,陪同的专家告诉我们,那就是李剑英驾机迫降时,飞机与地面刮出的痕迹。

  83岁的贾应廒老人来了,白发苍苍地白塔村老支部书记曹忠义来了,尚在读书的儿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了,殉难地所在的玉井镇的副书记康发辉来了,附近的村民基本上都来了……群众们围聚在李剑英烈士的殉身处,低头默哀,他们祝愿在李剑英烈士常伴的蓝天能听到他们的祈祷,能看到他们的感动,能收到他们的感谢……

  现场的很多人都曾经亲眼见到李剑英烈士为了减少损失所做出的英雄壮举,在他们向记者诉说的同时,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为这位英雄的飞行员感到骄傲。

  赵林生,附近杨庄村的村民组长,李剑英烈士牺牲那天,他正在自家的田里挖葱。

  “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也习惯了飞机飞行的各种声音。那天,我听见有架飞机发出‘咕咕'的声音,慌忙抬头。就看见一架飞机飞得高度很低,速度也没有刚飞过去的那一架快,当时我就想,我就知道这架飞机肯定出事了。”赵林生说,时间非常的短,就看到飞机落地了,向前滑出去几十米后,撞上了水渠的堤坝。“飞机在撞上的一瞬间,曾经有过抬机头的动作,但是没能成功。飞机折成了两截,机头飞到对面去了,随后冒出了黑烟,然后爆炸。”

  赵林生和在附近干活得村民试图跑上去,但是持续不断地爆炸阻止了他们。“是这位飞行员救了我们,当时飞机的正下方就有两个村庄仅挨着,田地里也有很多干活得村民,因为当时正是挖葱和白菜的季节。如果他不迫降的话,肯定会造成老百姓伤亡。”赵林生告诉记者,在烈士殉难的地方,经常有村民来自发地悼念,这次听说来自烈士家乡的媒体来了,周围的群众又自发地赶到这里。

杨立林,白塔村的村民,事发当天,正在水渠的南侧自家田里里挖葱。烈士殉难的地点距离他不到40米。

  “那天,我们正在挖葱,就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半截飞机就从水渠对岸飞了过来。然后就发生了爆炸。”杨立林说,当时在这块地里干活、放羊的村民有十几个,距离爆炸地点东南方向不到300米就是一个村庄,距离东北方向的村庄不到500米,距离西北方向的村庄和西南方向的村庄均不到700米的距离。"距离飞机爆炸最近的地方,还有两个村民,他们看到爆炸,马上就趴到了一个小沟里面,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他要是跳伞的话,肯定会造成人员伤亡,毕竟只有这个地方没有村庄,也没有很多人在干活。"至今,杨立林还在感谢这位英雄的飞行员,尽管他们之间并不认识,但是在杨立林的内心里,他比亲人还亲。"如果不是他的强行迫降河和高超驾驶,说不定我们会损失很多的亲人。”
  贾应廒老人,事发的那个时候正在放羊,他的位置距离烈士殉难地点不到150米。这位听惯了飞机轰鸣的老人,知道这次飞行员的迫降是为了当地的老百姓,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当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保全后,经常来到烈士的殉难地点祭奠这位英雄。

  “他可以跳伞,可是他放弃了,当时飞机下降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飞机出了问题,因为声音和飞的方向都不对,那个时候,飞机正在几个村庄的上空,如果跳伞了,说不定会落到谁的头上。”贾应廒告诉记者。

  事故发生所在地、玉井镇的党委副书记康发辉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非常地怀念他,如果没有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肯定会给很多的家庭带来灾难不不幸。老百姓自发地把他的事迹进行传播,如今,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英雄的事迹。”

  “如果飞机再给李剑英2秒钟的时间,这次迫降就成功了,但是飞机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兰空某部的部队长黄光华告诉记者,“他牺牲后,我们都一致认为,如果李剑英跳伞了,那肯定不是真实的李剑英,不跳伞,才是真正的李剑英,因为,我们非常的了解他。”

  飞行22载,他用执著锻造了翱翔蓝天的翅膀

  李剑英烈士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英雄的壮举感动了无数的人,但是英雄的那种临危不惧的勇敢战斗精神是他平时的砺炼铸就的。李剑英烈士曾经多年未曾享用休假,多年未回家探望年迈的双亲,他曾经拥有一个“值班专业户”的绰号......如今,英雄已经远去,但在英雄的背后,有太多的感动使我们在泪水涟涟中追忆。

  青年时期的蓝天梦想

  李剑英,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部正团职飞行员,1964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1982年6月入伍,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副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领航主任、正团职飞行员等职。生前系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李剑英出生于一个善良淳朴的家庭,无论上小学还是上中学,他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就向往祖国的蓝天,立志成为一名驾驭战鹰的人民空军飞行员。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招飞入伍,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我大哥是郑州十七中学毕业的,当时能当上飞行员是一件非常令全家骄傲的事情。我记得小时候,大哥回来探亲,我们问他,第一次开飞机害怕不害怕?大哥说,他从来没有害怕过。”1月4日上午,李剑英的弟弟李伟告诉记者。

  入伍前,李剑英就有一颗放飞蓝天的报国之心。18岁那年,从进入航校实现了翱翔祖国蓝天梦想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名字中建设的“建”改为利剑的“剑”。他说,我改这个字,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把空中利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勤学苦练。航空理论学习他是尖子,并作为理论骨干从一区队调到二区队当班长,用汗水锻造了翱翔蓝天的矫健翅膀,使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全天候”一级飞行员,空中四机带队长机。22年的飞行生涯中,他累计飞行5003个架次,安全飞行2389个多小时,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这些都是李剑英苦练精飞的印证。

  军事演习,李剑英令“敌”机心寒

  胸有凌云志,天高任我飞。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敢不敢飞未知领域,敢不敢趟训练先河,是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的重要体现。2005年10月下旬,上级一道“合同战术实兵对抗演习”命令下达到该团。李剑英获此消息后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当晚,他挑灯夜战,写下近一千字的挑战书。

  进驻陌生的机场后,李剑英认真学习机场使用细则,了解通信导航资料以及对抗飞机技战性能等,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演习那天,空袭警报骤然响起,所有参战人员立即奔向战斗岗位,进入临战状态。根据雷达显示,2架“敌机”从同一方向向我机场袭来,指挥员一声令下,黄光华与李剑英等4名飞行员,紧急升空进行拦截。李剑英驾驶的3号战机,根据地面指挥所的引导,迅速发现“敌”机,以最大坡度右转,仅用半分钟就牢牢地锁定目标。狡猾的"敌"机企图摆脱,李剑英沉着、冷静,紧紧咬住“敌”机,距敌机2公里处果断“发射”导弹,将“敌”机击毁。那次演习,李剑英创下了发现目标最远、占位攻击准确的优异成绩。

  李剑英那种自觉做到在险中求生存,在对抗演习中表现出的勇猛的战斗豪情,敢打头阵的干劲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令大家敬佩不已。飞行一大队大队长胡晓东记忆犹新:李剑英作为一名老飞行员,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喜欢第一个往前冲。每次有重大演习、训练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向大队递交请战书。一个“敢”字,成为对李剑英最有力的注解。

  2005年7月,团里要派小分队去西藏执行驻训任务。此次任务驻地海拔高、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对人员、飞机的适应能力要求高,能有效锻炼和提高飞行人员在严酷、复杂环境中的作战能力。李剑英主动请缨,在他驻训的三个月期间,共执行过等级转进、紧急升空、实兵对抗等2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平时,李剑英还注意培养自己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时刻保持“一声令下就能升空作战”的战斗要求。那年初秋的一天,正在机场战斗值班的李剑英突然听到刺耳的战斗警报声,他立即跑出值班室,箭一般地冲向战机,开车、滑行、接通加力……不到3分钟,他就完成了战斗起飞准备工作。近年来,他先后多次奉命紧急战斗起飞,无畏无惧,英勇顽强,和战友们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空中屏障。

  险情砺就一身虎胆

  空中一瞬间,事关生和死。如何面对和处置险情,是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经常要面临的考验。

  飞行员叶春林追忆着说,一次次险情砺就了他的一身虎胆。刚改装歼击某型飞机时,按计划飞复杂特技课目。起飞后,他驾机朝着预定空域飞去。大约过了15分钟,飞“斤斗顶点”动作时,突然发现发动机仪表指示转速、喷气温度减小,飞机速度减小。李剑英当时就判断发动机空中停车。

  发动机停车,将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李剑英心里十分明白。此时,他格外沉着、冷静,在保持好状态的同时,当即向指挥员报告。左手紧握住油门杆,收到慢车位置,创造空中开车条件。然后,把飞机改为正飞状态,检查高度、速度和发动机仪表指示,在符合空中开车条件的状态下,按空中开车程序要求进行开车:接通空中点火电门,按下秒表计时,观察发动机仪表转速、温度和滑油压力的指示是否上升。1秒……5秒……喷气温度、转速指示上升,开车成功了。从判断到重新启动,他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开车成功的喜悦来不及仔细体味,他就下降飞机高度,安全返航。

  事后,大队组织全体飞行员围绕那次特情还展开了一场讨论,李剑英动情地说,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还要时常面对一些不可测的因素。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就是要做到在险情面前不惊,在困难面前不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2004年11月,李剑英随全团去南方某地执行低气象训练任务。那天按计划飞夜航,由于空中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差,直线下降过程中,李剑英修正下降航迹时,找不到灯光地标,再转回视线看仪表,仪表指示的飞行状态和他自己感知的飞行状态不一致。"错觉!"顿时,这两个硕大的字眼立刻闪现在他的脑海中。如果不能冷静应对,正确克服,后果不敢想象。他努力克制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做到不慌张、不忙乱。在向地面报告的同时,严格按照地平仪改平坡度,结合其他仪表保持好状态。

  然而,老天好像似乎在特意要考验他一样。在及时修正后,李剑英还是感觉到飞机是倾斜着的,带着坡度,不在正常状态下飞行。李剑英始终保持着很强的毅力,坚信仪表,一直和感觉作着顽强的斗争,使飞机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按着预定的下滑航路下降。2000米、1000米……最后,战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该团政委王宗学回忆说,当时我们都替李剑英捏了一把汗。他一走下飞机,我就来到他面前,紧握住他的手,问及空中险情时,他却显得非常平静。


  战友眼中的李剑英是个对飞行训练中精益求精的人。对于飞行前准备,他不管哪个科目飞了多少次,都要反复计算,反复演练, 把风向、风速、云雾、能见度、地面参照物等飞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制定出各种预案,不放过半个疑点。无论是飞行基础科目还是高难科目,飞单机出动还是编队的战斗动作,他都能沉着冷静,按章操作,做到加油门柔和一致,不急剧拉杆,不粗猛刹车,力求把每一次飞行都有收获,都完成的完美无憾。在5003个架次的飞行经历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任务完成率100%,成功率100%。与他长期一起工作生活的飞行员、老乡康学毅说:“李剑英在飞行学院的同期学员中,率先当区队长,率先入党,分到部队后,4次改装训练都是比别人先放单飞遨游蓝天。

  军人责任,李剑英用生命坚守

  从军24年,李剑英陪伴他心爱的战鹰已经22个年头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作为飞行员的李剑英过的是一种夫妻分居的生活,他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在年迈的双亲面前尽孝、在相濡以沫的妻子面前儿女情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他都无法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可是对于战友,他们对李剑英的称呼不知道什么时间变成了“大哥”。烈士走了,留下来的不止是牵挂,还有一种精神,以及对军人“责任”的最好诠释。

  戎马24年,他用行动诠释了挚爱飞行的誓言

  烈士走了,留下了很多的牵挂,白发苍苍地父母,身体不好、相濡以沫的妻子,还有即将高考的大儿子,活泼可爱的小儿子。在这些亲人的内心里,飞行一直是李剑英的最爱。 
  李剑英和妻子的最后一别是在2006年的10月29日,那是他出差路过银川,顺便回家看了一下,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和妻子、孩子的最后一面,算上这次出差,整个2006年,李剑英总共才回家5次。

  谁也没有想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竟然换来了伤心欲绝,孩子对爸爸的期盼竟然得到了惊天噩耗!
敬礼!!!
老飞行员了,哀悼

二代机低速性能普遍差,无动力滑翔基本别想
漏斗子:

KJB说得很清楚。

降落时,吸进鸽群,单发停车,下降航线上有八百多户人家,又有高速公路。他是准备跳伞的,塔台回电也同意了,但看到地面人来车往,不得已迫降。

飞机如果掉下来,死伤人就不好说了。
装备00弹射,从这里看出是十分的必要啊
向英雄敬礼!
歼7空滑很差劲的,
不过,这也反映现在机场建设的一个大毛病,
就是机场附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和高压线越来越密
在机场附近放鸽子,应该追究责任:L
沉重...:(
机场周围对养鸽子一类的鸟应当加以限制,这应该算是人祸吧。
敬礼!!!
宋粉青就没报道过好消息:D
00弹射座椅呢   一般只要不是倒扣坠地的话不是成功的概率很大么
感动!!!
台湾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
很多飞F-104的优秀飞官就是这样挂的
当时台湾买不到新一代飞机
自制IDF还在研发中
空防仅能靠老F-104加上空战性能普普的F-5战机
F-104掉一架就少一架
原本飞机就老旧
偏偏空防压力大使得飞行时数高
加速机体老化, 这样恶性循环
飞机安全性就很差

台湾人口又相当密集
所以机组员
往往因为要避免平民伤亡
只能往海上飞或山里飞
殉职机率就很高

所以F-104才被叫飞行棺材
有一阵子飞行员大出走
除新的民航机飞行员需求大增(因开放新设航空公司)
和待遇问题外, 殉职率太高也是原因之一
飞F-104那种死法实在太冤了:')
敬礼,真正的军人就该是这个样子。
]]
的确应该好好检讨机场环境建设。人祸啊。。。。。
向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空军的骄傲。。。。
现在的事故透明度还真高。。。
这种非重点机型加重点事迹肯定要报道。
原帖由 airbear 于 2007-1-5 03:39 发表
台湾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
很多飞F-104的优秀飞官就是这样挂的
当时台湾买不到新一代飞机
自制IDF还在研发中
空防仅能靠老F-104加上空战性能普普的F-5战机
F-104掉一架就少一架
原本飞机就老旧
偏偏 ...


别说80年代,就是那个双十阅兵的事故也一样是为了保证地面安全。不管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基本的飞行员素质都是没的说。话说回来104和21这种二代机的低速性能确实不怎么样。
台湾F-104的事故损失率达到了39%,80多个飞行员死于坠机!
两岸飞行员都有过避免民众伤亡而没选择跳伞的英雄事迹!
相比过去来说是透明很多了,早些年军机事故不可能这么快就报道的
英雄!!!!敬礼!!!!!
英雄,敬礼。
这种飞行员,我们可以相信他会在战时为了祖国和人民和一往无前的!

敬礼~!
目标最远、占位攻击准确的优异成绩。(来源:新京报)
真爷们儿!
部队的拥军拥属工作怎么搞得,正团级条件这么差
  首先,向勇敢的李剑英同志致敬!军人保护人民的责任感,让他最后关头竭力避免群众伤亡。真汉子,铁男人!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小七。————2005年10月下旬,在“合同战术实兵对抗演习”中,李剑英驾战机仅用半分钟锁定目标,距敌机2公里处“发射”导弹,将“敌”机击毁。那次演习,李剑英创下了发现目标最远、占位攻击准确的优异成绩。————看起来小七的发现距离远远小于通常目视距离。这里面有两个可能:最大可能是目标飞机是小型靶机,目标太小,发现距离自然小于通常的战斗机6-10公里的范围;第二种可能是用了半分钟锁定目标,如果当时小七飞行速度和靶机速度差比较大,从发现到锁定就有半分钟,这半分钟内飞行距离数公里。第三是当天气象条件不好,天空灰蒙蒙,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目视作战距离下降。
原帖由 豆花饭 于 2007-1-5 09:55 发表
部队的拥军拥属工作怎么搞得,正团级条件这么差

  所以需要提高军人的待遇。如此待遇,不利于军人安心工作啊!
俺老乡,敬礼,鼻子酸酸的,一名优秀飞行员就这样去了,他的家人怎么办……:') :') :( :Q
看看那个谁的孙女,再看看这个家庭……
唉……
可惜呀可惜呀,多好的一个飞行员,以后应该鼓励跳伞.国家培养出这些人容易吗.
原帖由 上海红军战士 于 2007-1-5 10:17 发表
可惜呀可惜呀,多好的一个飞行员,以后应该鼓励跳伞.国家培养出这些人容易吗.

  为了保护飞机不值得,但是为了保护地面群众,是军人的职责和光荣。
好孩子啊,真正的军人.:')

为他的家人掬同情之泪:')
上校呀,国家培养一个不容易!价值观的问题!
快装备00弹射座椅吧。飞行员不能再这样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