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闭门共研历史 日方承认南京大屠杀存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34:05
中新网12月27日电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6日下午四点在北京开幕,双方各十名专家在和中日媒体记者见面后,即闭门会谈,会谈内容将不会公开,专家们强调,此次共同研究学术第一。

         香港《大公报》报道指出,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双方将讨论共同研究的宗旨、工作程序,确定共同研究的专题。两国学者将对中日二千多年的交往史,对近代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共同研究。

    步平吁国人勿搀杂感情因素

    记者了解到,昨天下午后半程的会议和今天一天的会议之所以不对外开放,就是为给专家们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敞开了谈,不用担心自己的发言被媒体误读,遭到民众的谴责和讨伐。

      相关人士称,虽然这是个学术讨论,但是,双方专家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因为研究中日历史问题不可避免要考虑到政治和国民感情的因素。

     会议开幕前,中方主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表示:“专家和国人的关注角度可能会不一样,希望国人在中日共同历史问题上不要搀杂太多的感情因素,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条件。”

      至于外界期待早日达成共识也恐非易事,毕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受到伤害的程度很深、很广,中日积怨颇深,远非一次会谈可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许多问题上双方分歧很大。

       日方承认“南京大屠杀”存在

      如在中国人最关注的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同胞被杀害的问题上,日方就认为,“其实在日本只有一小撮人不愿承认这段历史,并非全部。大多数人都知道那是个悲剧,只是在受害程度以及规模上日本有着不同的看法。”

      根据两国的规划,两国学者将在两国纪念中日签署《友好条约》三十周年的二○○八年写出一份报告书。

     至于国人最关注的中日是否会在报告中就共同历史达成一致看法,知情人士告诉大公报记者,分析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发现,似乎不太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两国的学者各有看法。

     研究报告或大部分各说各话

     “最有可能的形式是,最终可能形成一本纪录双方各自的主张和立场的报告书,而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双方各自寻找证据,不断去掉第一份报告上的分歧,最终根据铁的证据形成一部各自都认可的共同历史报告。”知情人士说。

           虽然,届时提交的报告可能有很大部分会是双方各说各的,但另有专家表示:“就算是这样,也值得庆贺,至少两国人民可以在这份报告中看到事实的真相。”

     中日两国分别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研究工作,分别成立由十名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设置“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小组,由中日双方轮流主办研讨会。

  中新网12月27日电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6日下午四点在北京开幕,双方各十名专家在和中日媒体记者见面后,即闭门会谈,会谈内容将不会公开,专家们强调,此次共同研究学术第一。

         香港《大公报》报道指出,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双方将讨论共同研究的宗旨、工作程序,确定共同研究的专题。两国学者将对中日二千多年的交往史,对近代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共同研究。

    步平吁国人勿搀杂感情因素

    记者了解到,昨天下午后半程的会议和今天一天的会议之所以不对外开放,就是为给专家们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敞开了谈,不用担心自己的发言被媒体误读,遭到民众的谴责和讨伐。

      相关人士称,虽然这是个学术讨论,但是,双方专家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因为研究中日历史问题不可避免要考虑到政治和国民感情的因素。

     会议开幕前,中方主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表示:“专家和国人的关注角度可能会不一样,希望国人在中日共同历史问题上不要搀杂太多的感情因素,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条件。”

      至于外界期待早日达成共识也恐非易事,毕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受到伤害的程度很深、很广,中日积怨颇深,远非一次会谈可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许多问题上双方分歧很大。

       日方承认“南京大屠杀”存在

      如在中国人最关注的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同胞被杀害的问题上,日方就认为,“其实在日本只有一小撮人不愿承认这段历史,并非全部。大多数人都知道那是个悲剧,只是在受害程度以及规模上日本有着不同的看法。”

      根据两国的规划,两国学者将在两国纪念中日签署《友好条约》三十周年的二○○八年写出一份报告书。

     至于国人最关注的中日是否会在报告中就共同历史达成一致看法,知情人士告诉大公报记者,分析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发现,似乎不太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两国的学者各有看法。

     研究报告或大部分各说各话

     “最有可能的形式是,最终可能形成一本纪录双方各自的主张和立场的报告书,而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双方各自寻找证据,不断去掉第一份报告上的分歧,最终根据铁的证据形成一部各自都认可的共同历史报告。”知情人士说。

           虽然,届时提交的报告可能有很大部分会是双方各说各的,但另有专家表示:“就算是这样,也值得庆贺,至少两国人民可以在这份报告中看到事实的真相。”

     中日两国分别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研究工作,分别成立由十名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设置“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小组,由中日双方轮流主办研讨会。

这个有什么好研究的
  12月26日到27日,中日两国各10名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在北京聚会,举行中日历史共同研究首次会议。这是今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与胡锦涛主席达成的共识的落实,两国政府对此次活动都极其关注。中方认为,历史研究有助于中日重归“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正途,日方则将此定位为“构筑两国信赖关系的基础”。

  历史问题在中日现实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但是,从客观的角度讲,历史问题不能成为两国关系的唯一主线。首先,历史无法“观照”国家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交往事务;其次,历史的争论容易使现实问题被置于受忽略的位置,并增大国家关系的不确定性;第三,历史问题是最不容易寻求到共同利益的领域,这易使两国关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丧失。基于这些原由,将历史问题作为专题研究,使之从复杂的国家关系中稍微剥离出来一些,无疑是明智的。而如果中日两国找到历史的客观化裁量标准,对于两国关系未来的助推作用也将极其显著。

  问题的关键是,中日历史共同研究能取得多少共识。在这一点上,显然难以乐观。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史实,二是对同样认定的史实的解读。在史实认定方面,众所周知,日本至今认为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不确;在史实解读方面,日本对侵华、东京审判也有与国际公认的结论持不同看法。日本和美国媒体对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多数不看好。

  果真如此吗?即使在史实认定和史实解读上无法达成一致,但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仍有空间,比如,可以确立历史研究的一些原则共识。在笔者看来,原则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事实,避免情绪化因素;二是充分反映中日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互补性及其成果。达成这两点共识,对于历史问题客观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就已具有相当的建设性,而且,对于日本右翼的近现代史宣扬者和两国都存在着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也有匡正作用。

  必须指出,仅通过历史问题研究而使中日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规是不现实的,因此,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成果不能作为中日关系的主要考虑标准。现在需要的,是在中日关系中注入更多理性、亦即建设性的因子,这正是共同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理由所在。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删节;作者:徐立凡)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商定明年三月日本再会  

--------------------------------------------------------------------------------
2006年12月27日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李静)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二十七日在北京闭幕。与会学者商定于明年三月在日本举行第二次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双方确定了开展共同历史研究的工作程序、范围、议题等,并分成“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小组进行了讨论。中方首席委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和日方首席委员、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分别率双方委员参与讨论。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研究旨在通过两国学者对中日两千多年交往史、近代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六十年中日关系发展史的研究,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理解。
【明報專訊】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昨日在北京會見日本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時表示,當前中日關係呈現出良好的改善和發展勢頭,但他重申應妥善處理歷史和台灣問題。另外,中日第一次共同歷史研究會議昨日在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是議題之一。

吳邦國晤日議長

新華社引述吳邦國表示,中方願與日方共同努力,抓住機遇,積極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全面推進和深化政府、議會、政黨、民間的交流與合作,妥善處理歷史和台灣等重大敏感問題,鞏固和加強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為中日關係的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另外,中日第一次共同歷史研究會議昨今兩天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學、東京大學等數十名歷史專家與會。據上海《東方早報》報道,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將是雙方討論的議題之一。

中方主席、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說,中日歷史問題已經存在幾十年,不可能透過一次會談就得以解決。

步平表示,會議是純學術角度,希望雙方不要攙雜太多感情因素,創造一個良好的討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