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式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5:35
国别:美国
类别: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
型号:M1 式
发展过程:
    M1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战后研制的第三代坦克。M1坦克于1972年2月开始研制,1980年2月 8日正式定型,M1系列主战坦克的基本型M1坦克于1982年正式装备美陆军。M1系列共有 5种型号:即M1、IPM1、改进型M1、M1A1和M1A2坦克等。M1系列主战坦克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M1系列为美陆军的主战坦克,美陆军现装备M1坦克2374辆,改进型894辆。
性能特点:
    ①生存能力强。采用了装甲隔离防护和其它多种防护措施,与M60A1 型坦克相比,防弹外形好,坦克高度降低了0.62米,正面面积减少了0.8平方米,前装甲抗弹能力相当于600毫米厚的钢板,可抵御大部分反坦克导弹的攻击,车体内负重轮处安装了旋转减震器,可防地雷爆炸冲击。   
    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噪音小、排烟少,具有良好的多种燃料适应性和较强的机动性。
    ③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射击性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激光测距200~8000米 , 坦克炮对 1500 米处的活动目标单发命中率可达65%以上。
主要改型:
    M1A1坦克。战斗全重增至57吨,采用抗弹性能为钢装甲5倍的贫铀装甲,有较强装甲防护力,坦克成员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率。
    M1A2坦克。在M1A1的基础上进行了40余项改进,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增至 63 吨,车内采用了综合通信设备定位和导航设备,配备了独立的热成像仪,提高了坦克在复杂条件下战斗能力;配备了贫铀穿甲弹和多用途弹,与M1A1相比,攻防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基本数据:
    乘员            4 人
    战斗全重        54545 千克;15400千克(M1A1)
    车长            (炮向前)9.766 米;9.828米(M1A1)
    车宽            8.971 米 ;3.657O米(M1A1)
    车高            至炮塔  2.375米;3.657米(M1A1)
    最大时速        公路  72.421公里;66.77公里(M1A1)
    爬坡            30度
    最大行程        498 千米
    涉水深          1.219 米   1.98 米 ( 有准备 )
    通过垂直障碍    1.244 米;1.066米(M1A1)
    越壕            2.743 米
    主要武器        105 毫米线膛炮;120毫米滑膛炮(M1A1)
    辅助武器        7.62 并列机枪  12.7 高射机枪
    携弹量          105毫米炮弹55发,120毫米炮弹40发(M1A1)
    装甲厚度        50~125毫米(车体前上)
                    30~32.5毫米(车底前部,防雷)
                                        12.5 毫米 (车底后部,不防雷)
                                        25~32.5毫米(车体侧面)
                                        25~125毫米(炮塔)
    发动机功率      1500马力
    储油量体        1907.6升
作战运用:
    在海湾战争中,M1主战坦克对美军实施高速地面进攻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夜间远距离首发命中精度高,机动性能比上一代坦克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沙漠地形环境的可用率高达 90% 以上,与伊军坦克对抗中战绩显赫。据报道,被苏制 T-55  坦克炮弹直接命中后,炮弹被车体装甲弹出,在整个海湾战争中,只有2 辆坦克完全损坏。M1 坦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耗油量多、后勤补给困难、没有独立的车长瞄准镜等。
识别特征:
    ①炮塔突破了美国前两代坦克和苏式坦克的传统形状,首次采用抗弹性能更好的几何形状,前方装甲自上而下倾斜,角度明显小于挑战者,与意大利公羊坦克类似,两侧装甲也呈对称斜面,并有储物筐横栏围绕。
    ②负重轮为 7 个,裙板遮主负重轮上沿,并由前至后,分多块排列 ( 非整体 ) 。
    ③主炮炮口上方有炮口校正传感器,抽气筒位于全炮管长度三分之一处,偏向炮塔方向呈规则柱形。国别:美国
类别: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
型号:M1 式
发展过程:
    M1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战后研制的第三代坦克。M1坦克于1972年2月开始研制,1980年2月 8日正式定型,M1系列主战坦克的基本型M1坦克于1982年正式装备美陆军。M1系列共有 5种型号:即M1、IPM1、改进型M1、M1A1和M1A2坦克等。M1系列主战坦克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M1系列为美陆军的主战坦克,美陆军现装备M1坦克2374辆,改进型894辆。
性能特点:
    ①生存能力强。采用了装甲隔离防护和其它多种防护措施,与M60A1 型坦克相比,防弹外形好,坦克高度降低了0.62米,正面面积减少了0.8平方米,前装甲抗弹能力相当于600毫米厚的钢板,可抵御大部分反坦克导弹的攻击,车体内负重轮处安装了旋转减震器,可防地雷爆炸冲击。   
    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噪音小、排烟少,具有良好的多种燃料适应性和较强的机动性。
    ③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射击性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激光测距200~8000米 , 坦克炮对 1500 米处的活动目标单发命中率可达65%以上。
主要改型:
    M1A1坦克。战斗全重增至57吨,采用抗弹性能为钢装甲5倍的贫铀装甲,有较强装甲防护力,坦克成员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率。
    M1A2坦克。在M1A1的基础上进行了40余项改进,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增至 63 吨,车内采用了综合通信设备定位和导航设备,配备了独立的热成像仪,提高了坦克在复杂条件下战斗能力;配备了贫铀穿甲弹和多用途弹,与M1A1相比,攻防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基本数据:
    乘员            4 人
    战斗全重        54545 千克;15400千克(M1A1)
    车长            (炮向前)9.766 米;9.828米(M1A1)
    车宽            8.971 米 ;3.657O米(M1A1)
    车高            至炮塔  2.375米;3.657米(M1A1)
    最大时速        公路  72.421公里;66.77公里(M1A1)
    爬坡            30度
    最大行程        498 千米
    涉水深          1.219 米   1.98 米 ( 有准备 )
    通过垂直障碍    1.244 米;1.066米(M1A1)
    越壕            2.743 米
    主要武器        105 毫米线膛炮;120毫米滑膛炮(M1A1)
    辅助武器        7.62 并列机枪  12.7 高射机枪
    携弹量          105毫米炮弹55发,120毫米炮弹40发(M1A1)
    装甲厚度        50~125毫米(车体前上)
                    30~32.5毫米(车底前部,防雷)
                                        12.5 毫米 (车底后部,不防雷)
                                        25~32.5毫米(车体侧面)
                                        25~125毫米(炮塔)
    发动机功率      1500马力
    储油量体        1907.6升
作战运用:
    在海湾战争中,M1主战坦克对美军实施高速地面进攻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夜间远距离首发命中精度高,机动性能比上一代坦克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沙漠地形环境的可用率高达 90% 以上,与伊军坦克对抗中战绩显赫。据报道,被苏制 T-55  坦克炮弹直接命中后,炮弹被车体装甲弹出,在整个海湾战争中,只有2 辆坦克完全损坏。M1 坦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耗油量多、后勤补给困难、没有独立的车长瞄准镜等。
识别特征:
    ①炮塔突破了美国前两代坦克和苏式坦克的传统形状,首次采用抗弹性能更好的几何形状,前方装甲自上而下倾斜,角度明显小于挑战者,与意大利公羊坦克类似,两侧装甲也呈对称斜面,并有储物筐横栏围绕。
    ②负重轮为 7 个,裙板遮主负重轮上沿,并由前至后,分多块排列 ( 非整体 ) 。
    ③主炮炮口上方有炮口校正传感器,抽气筒位于全炮管长度三分之一处,偏向炮塔方向呈规则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