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雷战专家:反水雷是世界海军永远的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55:32
中国水雷战专家:反水雷是世界海军永远的难题
2006年12月15日 11:47中国青年报

提到扫雷舰,很多军事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这种专门与水雷作对的舰艇,曾经在历次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水雷的种类层出不穷,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面对这样的情况,扫雷舰有哪些应对的办法?而传统的扫雷方式又出现了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张京教员。
记者:张老师,我想了解最早的扫雷舰出现在什么时候?当时,它扫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张京:专门的扫雷舰艇大约出现在1910年至1912年,由俄国最先设计建造。早期的水雷主要是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组成,并通过雷索布放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舰艇最初扫雷的方法是通过带有浮标的钢索拖曳着扫雷具实施扫雷,这种扫雷具在钢索上装有割刀。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
当扫雷舰拖着扫雷具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具将使雷索进入刀口被切断,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加以摧毁。
记者:从何时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发展扫雷舰?从实际运用来看,扫雷舰扫雷的效果如何?
张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俄国和英国拥有少量专门建造和改装的扫雷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首先违反海牙会议关于禁止在敌对双方领海之外布雷的决定,不仅将水雷布设在英国附近海域,而且把布雷的范围扩大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咽喉区各港口,致使交战双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水雷战。
当时,双方布放了大约31万枚锚雷,面对数量巨大的水雷对航海造成的危险,各国匆匆建造和改装了大批扫雷舰艇用于排除水雷隐患,当时扫雷的舰船规模达到了3000艘左右。
最初的扫雷舰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所以扫雷效率较低,危险性较大,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舰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重要航道或海域反复清扫过80次以上,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海军在1945年冲绳岛登陆作战中,就动用了122艘扫雷舰,花费了14天,清扫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雷障碍,消灭近1900个水雷,保证了登陆战役按时进行。

美国新型扫雷舰
记者:从历史上来看,扫雷舰的扫雷方法和工作原理经历了哪几个大的变化时期?
张京:扫雷舰的扫雷方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变化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接触式扫雷为主向非接触式扫雷为主的变化时期。导致这一时期扫雷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非触发式水雷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就投入了新一轮水雷战之中。
在作战中除了传统的触发式水雷之外,还出现了磁场、音响和水压感应等非触发式水雷。为了对付新型水雷,一些国家很快研制出各种电磁扫雷具和音响扫雷具,它们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产生与水雷引信感应装置接近的电磁和音响模拟信号,使水雷引爆装置产生误动作。对于灵敏度较高的感应水雷或扫除困难的水压水雷,常用的扫除方法是用改装的具有较强抗爆能力的商船反复通过直接引爆水雷。
第二个时期是由被动扫雷为主向主动猎雷方式为主的变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水雷引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扫雷变得越来越被动、盲目和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海军开始探索新的反水雷手段。上世纪70年代初,以主动方式猎雷的舰艇出现了,法国第一个建造出现代化的猎雷舰艇,至此世界反水雷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猎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探雷声纳或其他手段发现水雷,再通过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确定水雷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水下观测系统对水雷进行识别,然后遥控扫雷具或引导其他扫雷具销毁水雷。

中国水雷战专家:反水雷是世界海军永远的难题
2006年12月15日 11:47中国青年报

提到扫雷舰,很多军事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这种专门与水雷作对的舰艇,曾经在历次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水雷的种类层出不穷,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面对这样的情况,扫雷舰有哪些应对的办法?而传统的扫雷方式又出现了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张京教员。
记者:张老师,我想了解最早的扫雷舰出现在什么时候?当时,它扫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张京:专门的扫雷舰艇大约出现在1910年至1912年,由俄国最先设计建造。早期的水雷主要是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组成,并通过雷索布放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舰艇最初扫雷的方法是通过带有浮标的钢索拖曳着扫雷具实施扫雷,这种扫雷具在钢索上装有割刀。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
当扫雷舰拖着扫雷具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具将使雷索进入刀口被切断,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加以摧毁。
记者:从何时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发展扫雷舰?从实际运用来看,扫雷舰扫雷的效果如何?
张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俄国和英国拥有少量专门建造和改装的扫雷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首先违反海牙会议关于禁止在敌对双方领海之外布雷的决定,不仅将水雷布设在英国附近海域,而且把布雷的范围扩大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咽喉区各港口,致使交战双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水雷战。
当时,双方布放了大约31万枚锚雷,面对数量巨大的水雷对航海造成的危险,各国匆匆建造和改装了大批扫雷舰艇用于排除水雷隐患,当时扫雷的舰船规模达到了3000艘左右。
最初的扫雷舰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所以扫雷效率较低,危险性较大,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舰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重要航道或海域反复清扫过80次以上,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海军在1945年冲绳岛登陆作战中,就动用了122艘扫雷舰,花费了14天,清扫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雷障碍,消灭近1900个水雷,保证了登陆战役按时进行。

美国新型扫雷舰
记者:从历史上来看,扫雷舰的扫雷方法和工作原理经历了哪几个大的变化时期?
张京:扫雷舰的扫雷方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变化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接触式扫雷为主向非接触式扫雷为主的变化时期。导致这一时期扫雷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非触发式水雷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就投入了新一轮水雷战之中。
在作战中除了传统的触发式水雷之外,还出现了磁场、音响和水压感应等非触发式水雷。为了对付新型水雷,一些国家很快研制出各种电磁扫雷具和音响扫雷具,它们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产生与水雷引信感应装置接近的电磁和音响模拟信号,使水雷引爆装置产生误动作。对于灵敏度较高的感应水雷或扫除困难的水压水雷,常用的扫除方法是用改装的具有较强抗爆能力的商船反复通过直接引爆水雷。
第二个时期是由被动扫雷为主向主动猎雷方式为主的变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水雷引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扫雷变得越来越被动、盲目和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海军开始探索新的反水雷手段。上世纪70年代初,以主动方式猎雷的舰艇出现了,法国第一个建造出现代化的猎雷舰艇,至此世界反水雷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猎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探雷声纳或其他手段发现水雷,再通过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确定水雷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水下观测系统对水雷进行识别,然后遥控扫雷具或引导其他扫雷具销毁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