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歌后邓丽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9:52:12
[rm]http://blog.cnwing.net/uploadfile/2006511144235792.rm[/rm]

邓丽君的演唱风格,集合了美声演唱最为推崇和称道的不着痕迹的气息处理,民族演唱最为讲究的唱腔和民歌韵味,流行演唱最为重视易于广泛流传及旋律优美是个集大成者。她以柔和、自然、甜美、清澈、干净、圆润的嗓音,异常清晰的咬字,配合着充沛而又恰到好处的感情所演绎的歌曲,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也令大陆的音乐界折服,那种状态真可谓所向披靡。当时盛传的一句话――――――白天听邓小平,晚上听邓丽君。而又传邓小平曾有批示:‘我也爱听邓丽君的歌’,(不知此说属实否?)而邓丽君故居的书架上赫然摆放着《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


中国的流行音乐其实已经走过了不太短的道路,近百年了,循着路上步履匆匆的足迹,你无法绕开这样一个名字——邓丽君(1953/1/29—1995/5/8)。


回顾她的一生,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庸置疑的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演唱的歌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十亿个掌声依然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神奇的邓丽君,她浓缩了历史,一个人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好几代人才能做完的历史问卷。很多港台和内地通俗歌手的所谓个人风格在她清纯自然的形象面前都显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绕开她,有时还假装无视她的存在,心里却不得不服。

  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外,所谓的天后阵营至今仍未见可与之比肩的超级巨星。



去年的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那一天,香港和台湾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这位一代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了“感受邓丽君”之旅,组织来自各地的歌迷前往金宝山筠园拜祭。此外,基金会还将在桂林规划一个邓丽君的纪念专区,预计明年5月开放。

  台湾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突发哮喘去世,时年42岁。转眼间,邓丽君已经离开我们10年。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集合众歌迷前往金宝山邓丽君的墓地“筠园”以及邓丽君“芦洲”故居拜祭。主办方还准备了邓丽君生前最喜爱的美食,当晚7点在台湾君悦酒店举行怀念“邓丽君演唱会”晚宴,应邀演出歌手包括蔡依林、梁咏琪、蔡幸娟和动力火车等。同时还有400多名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歌迷参加。



她改变了国人的抒情方式

  许多人都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流行乐坛对邓丽君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如果只是把邓丽君定位为一个吹开内地流行乐坛流行风的启蒙人物,那么你就错了。在评论界乃至整个文化圈,大家都把她看作是一个丰碑式的人物:正是由她开始,现代人才学会表达自我感情,从过去单一的宏大式的叙述方式,过渡到重视个人之情的表达上来。



她让现代人学会表达自我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对流行文化颇有研究的潘知常教授戏称,邓丽君是一个“偷渡者”,这是因为当时邓丽君“不请自来”,在内地私下里走红起来。“但是,她的走红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的抒情方式,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潘知常说,在这之前,只讲革命情、战友情,但是当邓丽君的歌曲伴随着当时流行的“三洋”牌录音机飘进千家万户后,大家才发现,个人的爱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可以抒发自我感情的,“所以,她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现在的情歌唱也唱不完,她应该是倡导的第一人。”


流行乐坛流行风一茬接一茬,但是,已经去世10年的邓丽君却一直长盛不衰,知名评论家李建军认为,这正是因为邓的歌曲抒发情感的方式暗合了东方人内在的审美气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很温情,哀而不伤”。而李建军和青年评论家刘川鄂也都认为,在邓丽君之前,中国内地长期以来都是硬文化(如政治歌曲、红色歌曲等)占主导,但是邓丽君却用她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上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的文化走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是硬文化走向软文化的标志,它是休闲型的,轻松型的。”刘川鄂认为,从邓丽君开始,人们也发现,深刻不是文艺的唯一要求,轻松的文艺也一样能达到表现美、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风靡大陆,十亿掌声

  邓丽君第一次获悉自己走红大陆是很偶然的。在美国,有一天晚上,邓丽君照例出门上课,只有妈妈留在家中看电视。守在电视前的邓妈妈突然看到洛杉矶第五频道新闻节目播出邓丽君的歌声和照片,邓妈妈听不懂英文,只是记得这么一段画面,于是兴奋地转述给女儿听。一时之间,邓丽君突然火了起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虽然没有访问到就在洛杉矶的“泰丽莎·邓”,却是争相刊载有关邓丽君的消息。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邓丽君的歌曲由于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与轻快的青春感,迅速地抢占了市场,占据了青年歌迷的心。几乎是到了有录音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地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随处都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

  1981年初,邓丽君将《小城故事》和《你怎么说》等脍炙人口的中文歌翻成印尼文,不会说印尼话的邓丽君,凭借马来语的基础,用拼音唱出80首印尼歌曲,出版了首张印尼文专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身价已是水涨船高。据当时媒体报道,吉隆坡夜总会以每场5000美元的价码和来回十张机票与她签下一纸合约,这样的天价经得起考验,因为歌迷抢购门票、将夜总会挤到寸步难移的画面,在大马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在港推出首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广受好评之后,1981年4月,邓丽君再到“伊利莎白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门票在两天内抢购一空,而且一连七天唱了九场,创下“伊利莎白体育馆”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的纪录。此时的邓丽君,在香港掀起旋风,各种报刊抢登邓丽君的消息,广告商也争相邀请邓丽君代言,街上处处可见她的广告海报。这一年内她获得五张“白金唱片”,创下香港历届“金唱片”纪录。







音乐履历

  14岁前———1953年1月,邓丽君出生在台湾一个贫穷的农业区,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天赋。她幼年唱歌时,不但歌词很快就会背,曲调更是听过就不会忘。渐渐地,她成为村里的“小歌星”。10岁那年,邓丽君就以一首《访英台》反串梁山伯的桥段,在“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一鸣惊人获得冠军。同年,她参加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地方小调《采红菱》一举打败了比她大许多的竞争者,获得了第一名,正式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

  14岁至26岁———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首张唱片《凤阳花鼓》,正式以唱歌为职业。

  1968年,15岁的邓丽君获邀在台湾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这也是她第一次上电视表演唱歌。

  1969年,只有16岁的邓丽君前往东南亚巡回义演,开始在国际乐坛的耕耘。1972年,邓丽君确立了她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1973年,20岁妙龄的邓丽君赴日本发展歌唱事业。直至1979年,经历挫折的邓丽君暂时放下最爱的歌唱事业。

  27岁至34岁———1980年,东山再起。

  1981至1987年,是邓丽君的全盛时期,她的作品“攻陷”东亚大半区域,“十亿个掌声”是对她的成就最贴切的形容词。

  34岁之后———虽然她仍不时在各地演唱,但鲜少参加商业性活动,已呈半隐退状。在日本广岛和平演唱会中演唱;在“亚视”选美节目中获邀演唱《戏凤》;在日本推出《难忘的TERESATENG》专辑。

  1994年,赴日本歌谣义演会演唱;参加电视台《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公开演出;出版邓丽君巨星珍藏专辑;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代表曲目

  《甜蜜蜜》《夜来香》《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平心而论,论美貌邓丽君不能说是风华绝代,但她的歌却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可是,邓丽君这样的女人在今天是越来越少了,街上的女人越来越妖冶、越来越性感,满足男人们古典情怀的女人几近绝迹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倘若苏东坡和后唐主李煜还健在的话,也必将惊异于邓丽君对《但愿人长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独上西楼》超凡的倾情演绎。

  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邓丽君的歌依然会被我们的后辈传唱不衰。她的声音绝不会因为离开我们而消失。









[rm]http://blog.cnwing.net/uploadfile/2006511144235792.rm[/rm]

邓丽君的演唱风格,集合了美声演唱最为推崇和称道的不着痕迹的气息处理,民族演唱最为讲究的唱腔和民歌韵味,流行演唱最为重视易于广泛流传及旋律优美是个集大成者。她以柔和、自然、甜美、清澈、干净、圆润的嗓音,异常清晰的咬字,配合着充沛而又恰到好处的感情所演绎的歌曲,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也令大陆的音乐界折服,那种状态真可谓所向披靡。当时盛传的一句话――――――白天听邓小平,晚上听邓丽君。而又传邓小平曾有批示:‘我也爱听邓丽君的歌’,(不知此说属实否?)而邓丽君故居的书架上赫然摆放着《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


中国的流行音乐其实已经走过了不太短的道路,近百年了,循着路上步履匆匆的足迹,你无法绕开这样一个名字——邓丽君(1953/1/29—1995/5/8)。


回顾她的一生,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庸置疑的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演唱的歌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十亿个掌声依然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神奇的邓丽君,她浓缩了历史,一个人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好几代人才能做完的历史问卷。很多港台和内地通俗歌手的所谓个人风格在她清纯自然的形象面前都显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绕开她,有时还假装无视她的存在,心里却不得不服。

  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外,所谓的天后阵营至今仍未见可与之比肩的超级巨星。



去年的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那一天,香港和台湾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这位一代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了“感受邓丽君”之旅,组织来自各地的歌迷前往金宝山筠园拜祭。此外,基金会还将在桂林规划一个邓丽君的纪念专区,预计明年5月开放。

  台湾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突发哮喘去世,时年42岁。转眼间,邓丽君已经离开我们10年。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歌后,中国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感受邓丽君”之旅,集合众歌迷前往金宝山邓丽君的墓地“筠园”以及邓丽君“芦洲”故居拜祭。主办方还准备了邓丽君生前最喜爱的美食,当晚7点在台湾君悦酒店举行怀念“邓丽君演唱会”晚宴,应邀演出歌手包括蔡依林、梁咏琪、蔡幸娟和动力火车等。同时还有400多名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歌迷参加。



她改变了国人的抒情方式

  许多人都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流行乐坛对邓丽君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如果只是把邓丽君定位为一个吹开内地流行乐坛流行风的启蒙人物,那么你就错了。在评论界乃至整个文化圈,大家都把她看作是一个丰碑式的人物:正是由她开始,现代人才学会表达自我感情,从过去单一的宏大式的叙述方式,过渡到重视个人之情的表达上来。



她让现代人学会表达自我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对流行文化颇有研究的潘知常教授戏称,邓丽君是一个“偷渡者”,这是因为当时邓丽君“不请自来”,在内地私下里走红起来。“但是,她的走红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的抒情方式,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潘知常说,在这之前,只讲革命情、战友情,但是当邓丽君的歌曲伴随着当时流行的“三洋”牌录音机飘进千家万户后,大家才发现,个人的爱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可以抒发自我感情的,“所以,她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现在的情歌唱也唱不完,她应该是倡导的第一人。”


流行乐坛流行风一茬接一茬,但是,已经去世10年的邓丽君却一直长盛不衰,知名评论家李建军认为,这正是因为邓的歌曲抒发情感的方式暗合了东方人内在的审美气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很温情,哀而不伤”。而李建军和青年评论家刘川鄂也都认为,在邓丽君之前,中国内地长期以来都是硬文化(如政治歌曲、红色歌曲等)占主导,但是邓丽君却用她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上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的文化走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是硬文化走向软文化的标志,它是休闲型的,轻松型的。”刘川鄂认为,从邓丽君开始,人们也发现,深刻不是文艺的唯一要求,轻松的文艺也一样能达到表现美、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风靡大陆,十亿掌声

  邓丽君第一次获悉自己走红大陆是很偶然的。在美国,有一天晚上,邓丽君照例出门上课,只有妈妈留在家中看电视。守在电视前的邓妈妈突然看到洛杉矶第五频道新闻节目播出邓丽君的歌声和照片,邓妈妈听不懂英文,只是记得这么一段画面,于是兴奋地转述给女儿听。一时之间,邓丽君突然火了起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虽然没有访问到就在洛杉矶的“泰丽莎·邓”,却是争相刊载有关邓丽君的消息。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邓丽君的歌曲由于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与轻快的青春感,迅速地抢占了市场,占据了青年歌迷的心。几乎是到了有录音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地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随处都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

  1981年初,邓丽君将《小城故事》和《你怎么说》等脍炙人口的中文歌翻成印尼文,不会说印尼话的邓丽君,凭借马来语的基础,用拼音唱出80首印尼歌曲,出版了首张印尼文专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身价已是水涨船高。据当时媒体报道,吉隆坡夜总会以每场5000美元的价码和来回十张机票与她签下一纸合约,这样的天价经得起考验,因为歌迷抢购门票、将夜总会挤到寸步难移的画面,在大马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在港推出首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广受好评之后,1981年4月,邓丽君再到“伊利莎白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门票在两天内抢购一空,而且一连七天唱了九场,创下“伊利莎白体育馆”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的纪录。此时的邓丽君,在香港掀起旋风,各种报刊抢登邓丽君的消息,广告商也争相邀请邓丽君代言,街上处处可见她的广告海报。这一年内她获得五张“白金唱片”,创下香港历届“金唱片”纪录。







音乐履历

  14岁前———1953年1月,邓丽君出生在台湾一个贫穷的农业区,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天赋。她幼年唱歌时,不但歌词很快就会背,曲调更是听过就不会忘。渐渐地,她成为村里的“小歌星”。10岁那年,邓丽君就以一首《访英台》反串梁山伯的桥段,在“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一鸣惊人获得冠军。同年,她参加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地方小调《采红菱》一举打败了比她大许多的竞争者,获得了第一名,正式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

  14岁至26岁———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首张唱片《凤阳花鼓》,正式以唱歌为职业。

  1968年,15岁的邓丽君获邀在台湾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歌唱节目“群星会”中表演,这也是她第一次上电视表演唱歌。

  1969年,只有16岁的邓丽君前往东南亚巡回义演,开始在国际乐坛的耕耘。1972年,邓丽君确立了她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1973年,20岁妙龄的邓丽君赴日本发展歌唱事业。直至1979年,经历挫折的邓丽君暂时放下最爱的歌唱事业。

  27岁至34岁———1980年,东山再起。

  1981至1987年,是邓丽君的全盛时期,她的作品“攻陷”东亚大半区域,“十亿个掌声”是对她的成就最贴切的形容词。

  34岁之后———虽然她仍不时在各地演唱,但鲜少参加商业性活动,已呈半隐退状。在日本广岛和平演唱会中演唱;在“亚视”选美节目中获邀演唱《戏凤》;在日本推出《难忘的TERESATENG》专辑。

  1994年,赴日本歌谣义演会演唱;参加电视台《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公开演出;出版邓丽君巨星珍藏专辑;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代表曲目

  《甜蜜蜜》《夜来香》《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平心而论,论美貌邓丽君不能说是风华绝代,但她的歌却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可是,邓丽君这样的女人在今天是越来越少了,街上的女人越来越妖冶、越来越性感,满足男人们古典情怀的女人几近绝迹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倘若苏东坡和后唐主李煜还健在的话,也必将惊异于邓丽君对《但愿人长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独上西楼》超凡的倾情演绎。

  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邓丽君的歌依然会被我们的后辈传唱不衰。她的声音绝不会因为离开我们而消失。









一代歌后啊~
喜欢的说~
百听不厌啊~
]]
:L :L
好象偶权限不够........:L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曲
确实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