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来历:原为明朝功臣埋葬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5:01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来历:原为明朝功臣埋葬地
2006年11月28日 11:57新闻午报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为此,他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一崇高的任务,郑重地交待给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周恩来指示,要建革命公墓
1949年12月的一个黄昏,北京,中南海。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两个秘书陪同下,沿着中南海西岸散步。这是他连日来难得的一次休息。
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周恩来停下脚步,回过身来,若有所思地说:“革命刚胜利,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咱们还得加把劲呀。”
“总理,现在再忙也没有战争时期那么紧张了,您还要注意身体。”
“不行啊,我们牺牲那么多同志打下的江山,我们不努力建设好,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啊”
说完这句话,周恩来转过身俯在栏杆上望着水面,沉思良久。
此时,周恩来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战争年代环境不允许,现在成立了新中国,该给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了。
他随即转身吩咐秘书:“你给吴晗同志打个电话,请他明天上午到这里来一下。”
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卧车驶进中南海,开到西花厅门前停下。车门打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推了推眼镜走下车来。他和前来迎接的秘书握手问道:“总理正忙着吧﹖”
“正批文件呢。昨晚睡了不到四个小时,今天吃过早饭就进了办公室,到现在还没动窝呢。”秘书说着把吴晗请进休息室,便去通报。
秘书轻轻推开周恩来办公室虚掩的门,周恩来正俯案用毛笔在政务院信笺上奋笔疾书。秘书见状便静候一旁,直到他放下笔后才向前挪动脚步。未曾开口,就见他一边把信叠好装入信封一边问:“是吴晗同志到了吧﹖请他进来。”说完把信交给秘书:“这封信今天送到陈云同志那里。”
“总理,您好”吴晗进屋后就向周恩来伸出手去。
周恩来放下手里的红蓝铅笔,站起身握住吴晗的手:“你好,吴晗同志。”他一指旁边的软椅:“请坐,坐下来谈。”秘书给吴晗送进一杯热茶后悄然退了出去。
“怎么样,最近忙吧﹖”周恩来像拉家常一样随便问道,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吴晗在椅子上欠欠身:“是挺忙,北京刚解放,事情千头万绪,我们几个市领导人是忙得团团转。”
“你们再忙也忙不过我吧。”周恩来指指桌上摞起来老高的文件,“这都快堆成山喽。”
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你喝水。”周恩来边说边拿起了话筒。
等周恩来放下电话,吴晗接着刚才话头说:“我们再忙也不能和您比,您是一国总理呀。”
周恩来话锋一转说:“知道我请你来是什么事吗﹖”
吴晗忙从公文夹里取出笔记本,拿好钢笔,略一思索答道:“是不是关于北京的建设问题﹖”
周恩来右臂习惯地搭在椅背上:“不,今天不谈这个,中央已经给你们定了大政方针,具体执行就是你们地方官的事了,中央不过多干涉。”他见吴晗还在猜测什么,便挑明了说:“这次请你来是谈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的事。”
吴晗听到这儿松了口气。他没想到周恩来会为这事亲自找他。“你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情,这是件大事情。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牺牲了的同志。不能让人家戳着脊梁骨说共产党无情无义,打下了江山就忘了本……”周恩来动了感情,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来,借助手势加重语气。
“你们在北京找块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但作为烈士的安息地,还要成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的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吴晗问:“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周恩来重新回到座位坐下,说:“北京附近我不太熟悉,说不出哪里好。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当然,公墓建起来后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吴晗在本上一一记下,怕坐久了耽误他的工作,站起身问道:“总理还有其它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握住他的手:“吴晗同志,我代表烈士家属先谢谢你了。另外我派典礼局的余心清同志协助你们,有事你们多商量。”他握住吴晗的手用力晃晃,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吴晗十分感动,表示一定把事情落实好,就转身告辞了。刚走到门口,听见周恩来又叫他,他回身走过去问还有什么交待。周恩来微侧着头像是在回忆什么:“我记得大概是在1927年的11月吧,我们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让张作霖给杀害了,其中就有咱们北方局负责人王荷波同志。他们的尸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你们一定要设法找到,还有李大钊同志的遗骨都要找到。等公墓建好后再把遗骨迁入公墓。到时候举行个仪式,我亲自参加。”
周恩来对战友、对同志的深情厚意更使吴晗感到责任重大,他再次握住周恩来的手:“这些事我一定落实,回去就开始工作。”踏遍京郊,吴晗选中八宝山这天,北京西郊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有几个人站在一块高坡上东瞅西看。他们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和公墓筹备组的刘东胶、曹恩棠、王玉珉和随员们。连日来他们接连看了北京郊区许多地方,三王坟是今天跑的第三个地方了,还不太满意,因为在平地上建公墓不符合周恩来不占好地的要求。
余心清手搭凉棚向北望去,见不远的山下有一片树林,影影绰绰还露出一些高大的屋顶房檐,显得挺有生机。他遥指那片树林问身旁的曹恩棠:“那是什么地方﹖”
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现在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我们也去看过,地点不错,环境也挺好,就是靠在半山坡上,而且寺里住了不少太监,我们考虑搬迁工作量大,就没选它。”
吴晗听了曹恩棠的介绍后挺感兴趣,问余心清和薛子正:“咱们过去看看怎么样?”
吉普车一直开到护国祠门前,吴晗等人下了车。他见这祠庙果然气派,庙门上一块牌匾上刻五个金漆大字:“褒忠护国祠”,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
在庙旁的一口井旁,他们看到一个老太监正吃力地打水,他费力地抖动井绳想把桶沉到水里,可水桶不听使唤总浮在水面上。吴晗给警卫员递个眼色,乖巧的警卫员马上领悟,过去接过老太监手中的井绳说:“老师父,我帮你打上来吧。”老太监一愣,遂松开手。
借此机会吴晗上前和老太监攀谈起来。老太监见来人说话和气,又让当兵的帮他打水,就坐在井边的石头上将祠庙的来历娓娓道来:这褒忠护国祠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赐建的。钢铁的本名叫钢炳,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皇上特赐名钢铁。后来钢铁和北番女将肖玉梅在这里打仗身亡,皇帝降旨将他葬于这里。这里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桨、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故称八宝山。
“老师父,您能领我们到祠里看看吗﹖”刘东胶见吴晗对此地感兴趣,便提出进去看看。“这……”老太监欲言又止,似有为难之处。
吴晗也不勉强:“师父不必为难,我们就不进去了。小张,帮师父把水挑回去。”
老太监受宠若惊:“这样吧,趁我们住持出去了,我带你们进去看看,转一圈就出来呵。”
老太监在前引路,领一行人进了寺庙。好宽畅的祠庙,院子套院子,恐怕有近百间屋子,殿堂高大结实,清静典雅。老太监引吴晗等人走进大殿,殿里光线昏暗,正中有一尊高大的塑像。“这就是钢铁的像。”老太监介绍。塑像年头长了,泥彩剥落不少,但仍不失当年威武。“长官,到外边看看吧。”老太监唯恐在殿堂久留给住持回来看见,便催促道。“师父,我们不叫长官,叫同志。”薛子正笑着说。
老太监领一行人来到庙里的北院,指着一座巨大的圆形宝顶的墓说,“这就是钢铁的墓,殿里的暗道就通到这里。”
吴晗对历史感兴趣,先凑到墓碑前察看碑文。正面镌刻:“洪武开国元勋司礼太监钢公之墓”几个大字,可惜年代久远,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能大概看出是介绍钢铁的生平。“好了,我们走了,麻烦师父了。”吴晗怕庙里住持回来看见给老太监添麻烦,就告辞了。
回去路上,薛子正从后面赶上来:“两位领导,这地点我看差不多,可以定在这里吧﹖”
余心清说:“我没意见,吴市长呢,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是英雄,英雄所见略同。”
“哈哈哈———”三人的笑声惊扰了林中喜鹊,扑楞楞飞起来,飞远了。排除干扰,妥善安置众太监吴晗等人刚走不一会儿,护国祠的住持信修明就回来了,他远远看见有人到祠里去过了。
信修明五十多岁,长得白白胖胖。他原已娶妻并生有两个儿子。宣统年间,他19岁时,因贪图太监在宫内优裕的生活,不顾家人劝阻,秘密净身,进宫当了太监。
辛亥革命后,他出宫进了褒忠护国祠,1930年当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解放时,祠里已有自种地52亩,合伙种地157亩,出租地269亩。太监们种菜、种果树,自食其力,赶上年成好,蔬菜和果树收入颇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太监们安居乐业,过着半封闭的生活。
信修明见有人到祠里来,自然要追问来人是干什么的。有太监报告说是老太监领进来的,信修明生气地派人去唤老太监。“他们来干什么﹖”信修明喝问。
老太监哆哆嗦嗦地相告。信修明听后觉得来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心才稍安,警告老太监下不为例,如再多事就赶出祠去。老太监唯唯喏喏地答应着退下。
两天后的上午,信修明正在果园闲逛,一个太监跑来说祠里来人找他。信修明匆匆回祠进得配殿,见三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等他。他们自我介绍一个是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的,两个年轻人是市公墓筹备组的,接着说明来意:市政府已决定征用护国祠及其土地作为革命公墓用,此次来就是商量太监们安置问题的。信修明不由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护国祠历史悠久,历来归我们代代相传,政府要占我们的地方恐怕不妥吧﹖”
来人中年长的人回答:“国家对所有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依法征地用于国家所需。”
“那我们多年经营的农田、果园和这祠庙也都归政府所有﹖”“政府可以折价用于安置你们的生活。”“事关重大,还是允许我和大家商量商量。”
送走客人后,信修明回到配殿坐下半天无语。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府真要说一句,不走也得走,只是今后迁到别处只能寄人篱下,再也当不了住持,也不能每日吃香的喝辣的……
于是,他在太监中散布说政府要来接管护国祠,一切都没收,要把他们送到农村去等谣言。
一时祠里人心惶惶。
过了两天公墓筹备组的人来后刚坐下,只听屋门一声巨响,一群太监吵吵嚷嚷破门而入。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监走在最前边,指着来人尖声尖气说:“你们凭什么占我们的地方,我们这儿是皇上赏给我们的,任换什么朝代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
一旁的信修明装模作样地对众太监说:“都给我出去,我和政府谈事情你们来干什么﹖都干活去”
“师父把我们上次谈的条件都和大家说了吗﹖”曹恩棠问信修明。“说了,说了,可是大家不干哪。他们这是自发的请愿,就是不走,你看有什么办法﹖”
刘东胶突然插了一句:“那你的态度呢﹖”
信修明一愣,“我,我当然是听政府的了,可是下面人不走我没办法呀。”“那好。”刘东胶站起身,“老曹,你们先和师父谈谈,我去和其他人谈谈。”
信修明急得坐立不安。他知道刘东胶只要出去和太监们一说,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所以他急忙表态说愿意服从政府安排,但同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刘东胶也向众太监讲明政府为什么让他们搬,怎样安置和保护他们的生活等等,太监们恍然大悟。
筹备组的人回到市政府,很快拿出一个搬迁安置太监的意见方案,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他们第三次来到护国祠。这次,众太监的态度比上次好多了。筹备组的人找到信修明,把方案交给他,信修明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北长街兴隆寺太监庙,年老的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众太监们见政府并未把他们赶到农村,依然把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方便,就愉快地接受了安置。
11月中旬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褒忠护国祠里热闹异常,祠前停着市政府帮助太监们搬迁的车辆,太监们抱着大包小包进进出出。附近村子里不少人听说太监搬家,都跑来看热闹。
护国祠人去祠空,祠院大门上贴着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盖着鲜红大印的封条。从此,褒忠护国祠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做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来历:原为明朝功臣埋葬地
2006年11月28日 11:57新闻午报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为此,他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一崇高的任务,郑重地交待给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周恩来指示,要建革命公墓
1949年12月的一个黄昏,北京,中南海。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两个秘书陪同下,沿着中南海西岸散步。这是他连日来难得的一次休息。
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周恩来停下脚步,回过身来,若有所思地说:“革命刚胜利,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咱们还得加把劲呀。”
“总理,现在再忙也没有战争时期那么紧张了,您还要注意身体。”
“不行啊,我们牺牲那么多同志打下的江山,我们不努力建设好,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啊”
说完这句话,周恩来转过身俯在栏杆上望着水面,沉思良久。
此时,周恩来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战争年代环境不允许,现在成立了新中国,该给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了。
他随即转身吩咐秘书:“你给吴晗同志打个电话,请他明天上午到这里来一下。”
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卧车驶进中南海,开到西花厅门前停下。车门打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推了推眼镜走下车来。他和前来迎接的秘书握手问道:“总理正忙着吧﹖”
“正批文件呢。昨晚睡了不到四个小时,今天吃过早饭就进了办公室,到现在还没动窝呢。”秘书说着把吴晗请进休息室,便去通报。
秘书轻轻推开周恩来办公室虚掩的门,周恩来正俯案用毛笔在政务院信笺上奋笔疾书。秘书见状便静候一旁,直到他放下笔后才向前挪动脚步。未曾开口,就见他一边把信叠好装入信封一边问:“是吴晗同志到了吧﹖请他进来。”说完把信交给秘书:“这封信今天送到陈云同志那里。”
“总理,您好”吴晗进屋后就向周恩来伸出手去。
周恩来放下手里的红蓝铅笔,站起身握住吴晗的手:“你好,吴晗同志。”他一指旁边的软椅:“请坐,坐下来谈。”秘书给吴晗送进一杯热茶后悄然退了出去。
“怎么样,最近忙吧﹖”周恩来像拉家常一样随便问道,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吴晗在椅子上欠欠身:“是挺忙,北京刚解放,事情千头万绪,我们几个市领导人是忙得团团转。”
“你们再忙也忙不过我吧。”周恩来指指桌上摞起来老高的文件,“这都快堆成山喽。”
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你喝水。”周恩来边说边拿起了话筒。
等周恩来放下电话,吴晗接着刚才话头说:“我们再忙也不能和您比,您是一国总理呀。”
周恩来话锋一转说:“知道我请你来是什么事吗﹖”
吴晗忙从公文夹里取出笔记本,拿好钢笔,略一思索答道:“是不是关于北京的建设问题﹖”
周恩来右臂习惯地搭在椅背上:“不,今天不谈这个,中央已经给你们定了大政方针,具体执行就是你们地方官的事了,中央不过多干涉。”他见吴晗还在猜测什么,便挑明了说:“这次请你来是谈在北京建一座革命公墓的事。”
吴晗听到这儿松了口气。他没想到周恩来会为这事亲自找他。“你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情,这是件大事情。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牺牲了的同志。不能让人家戳着脊梁骨说共产党无情无义,打下了江山就忘了本……”周恩来动了感情,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来,借助手势加重语气。
“你们在北京找块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公墓不但作为烈士的安息地,还要成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的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好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吴晗问:“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周恩来重新回到座位坐下,说:“北京附近我不太熟悉,说不出哪里好。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当然,公墓建起来后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吴晗在本上一一记下,怕坐久了耽误他的工作,站起身问道:“总理还有其它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握住他的手:“吴晗同志,我代表烈士家属先谢谢你了。另外我派典礼局的余心清同志协助你们,有事你们多商量。”他握住吴晗的手用力晃晃,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吴晗十分感动,表示一定把事情落实好,就转身告辞了。刚走到门口,听见周恩来又叫他,他回身走过去问还有什么交待。周恩来微侧着头像是在回忆什么:“我记得大概是在1927年的11月吧,我们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让张作霖给杀害了,其中就有咱们北方局负责人王荷波同志。他们的尸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你们一定要设法找到,还有李大钊同志的遗骨都要找到。等公墓建好后再把遗骨迁入公墓。到时候举行个仪式,我亲自参加。”
周恩来对战友、对同志的深情厚意更使吴晗感到责任重大,他再次握住周恩来的手:“这些事我一定落实,回去就开始工作。”踏遍京郊,吴晗选中八宝山这天,北京西郊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有几个人站在一块高坡上东瞅西看。他们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和公墓筹备组的刘东胶、曹恩棠、王玉珉和随员们。连日来他们接连看了北京郊区许多地方,三王坟是今天跑的第三个地方了,还不太满意,因为在平地上建公墓不符合周恩来不占好地的要求。
余心清手搭凉棚向北望去,见不远的山下有一片树林,影影绰绰还露出一些高大的屋顶房檐,显得挺有生机。他遥指那片树林问身旁的曹恩棠:“那是什么地方﹖”
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现在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我们也去看过,地点不错,环境也挺好,就是靠在半山坡上,而且寺里住了不少太监,我们考虑搬迁工作量大,就没选它。”
吴晗听了曹恩棠的介绍后挺感兴趣,问余心清和薛子正:“咱们过去看看怎么样?”
吉普车一直开到护国祠门前,吴晗等人下了车。他见这祠庙果然气派,庙门上一块牌匾上刻五个金漆大字:“褒忠护国祠”,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
在庙旁的一口井旁,他们看到一个老太监正吃力地打水,他费力地抖动井绳想把桶沉到水里,可水桶不听使唤总浮在水面上。吴晗给警卫员递个眼色,乖巧的警卫员马上领悟,过去接过老太监手中的井绳说:“老师父,我帮你打上来吧。”老太监一愣,遂松开手。
借此机会吴晗上前和老太监攀谈起来。老太监见来人说话和气,又让当兵的帮他打水,就坐在井边的石头上将祠庙的来历娓娓道来:这褒忠护国祠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赐建的。钢铁的本名叫钢炳,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皇上特赐名钢铁。后来钢铁和北番女将肖玉梅在这里打仗身亡,皇帝降旨将他葬于这里。这里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桨、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故称八宝山。
“老师父,您能领我们到祠里看看吗﹖”刘东胶见吴晗对此地感兴趣,便提出进去看看。“这……”老太监欲言又止,似有为难之处。
吴晗也不勉强:“师父不必为难,我们就不进去了。小张,帮师父把水挑回去。”
老太监受宠若惊:“这样吧,趁我们住持出去了,我带你们进去看看,转一圈就出来呵。”
老太监在前引路,领一行人进了寺庙。好宽畅的祠庙,院子套院子,恐怕有近百间屋子,殿堂高大结实,清静典雅。老太监引吴晗等人走进大殿,殿里光线昏暗,正中有一尊高大的塑像。“这就是钢铁的像。”老太监介绍。塑像年头长了,泥彩剥落不少,但仍不失当年威武。“长官,到外边看看吧。”老太监唯恐在殿堂久留给住持回来看见,便催促道。“师父,我们不叫长官,叫同志。”薛子正笑着说。
老太监领一行人来到庙里的北院,指着一座巨大的圆形宝顶的墓说,“这就是钢铁的墓,殿里的暗道就通到这里。”
吴晗对历史感兴趣,先凑到墓碑前察看碑文。正面镌刻:“洪武开国元勋司礼太监钢公之墓”几个大字,可惜年代久远,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能大概看出是介绍钢铁的生平。“好了,我们走了,麻烦师父了。”吴晗怕庙里住持回来看见给老太监添麻烦,就告辞了。
回去路上,薛子正从后面赶上来:“两位领导,这地点我看差不多,可以定在这里吧﹖”
余心清说:“我没意见,吴市长呢,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是英雄,英雄所见略同。”
“哈哈哈———”三人的笑声惊扰了林中喜鹊,扑楞楞飞起来,飞远了。排除干扰,妥善安置众太监吴晗等人刚走不一会儿,护国祠的住持信修明就回来了,他远远看见有人到祠里去过了。
信修明五十多岁,长得白白胖胖。他原已娶妻并生有两个儿子。宣统年间,他19岁时,因贪图太监在宫内优裕的生活,不顾家人劝阻,秘密净身,进宫当了太监。
辛亥革命后,他出宫进了褒忠护国祠,1930年当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解放时,祠里已有自种地52亩,合伙种地157亩,出租地269亩。太监们种菜、种果树,自食其力,赶上年成好,蔬菜和果树收入颇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太监们安居乐业,过着半封闭的生活。
信修明见有人到祠里来,自然要追问来人是干什么的。有太监报告说是老太监领进来的,信修明生气地派人去唤老太监。“他们来干什么﹖”信修明喝问。
老太监哆哆嗦嗦地相告。信修明听后觉得来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心才稍安,警告老太监下不为例,如再多事就赶出祠去。老太监唯唯喏喏地答应着退下。
两天后的上午,信修明正在果园闲逛,一个太监跑来说祠里来人找他。信修明匆匆回祠进得配殿,见三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等他。他们自我介绍一个是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的,两个年轻人是市公墓筹备组的,接着说明来意:市政府已决定征用护国祠及其土地作为革命公墓用,此次来就是商量太监们安置问题的。信修明不由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护国祠历史悠久,历来归我们代代相传,政府要占我们的地方恐怕不妥吧﹖”
来人中年长的人回答:“国家对所有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依法征地用于国家所需。”
“那我们多年经营的农田、果园和这祠庙也都归政府所有﹖”“政府可以折价用于安置你们的生活。”“事关重大,还是允许我和大家商量商量。”
送走客人后,信修明回到配殿坐下半天无语。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府真要说一句,不走也得走,只是今后迁到别处只能寄人篱下,再也当不了住持,也不能每日吃香的喝辣的……
于是,他在太监中散布说政府要来接管护国祠,一切都没收,要把他们送到农村去等谣言。
一时祠里人心惶惶。
过了两天公墓筹备组的人来后刚坐下,只听屋门一声巨响,一群太监吵吵嚷嚷破门而入。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监走在最前边,指着来人尖声尖气说:“你们凭什么占我们的地方,我们这儿是皇上赏给我们的,任换什么朝代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
一旁的信修明装模作样地对众太监说:“都给我出去,我和政府谈事情你们来干什么﹖都干活去”
“师父把我们上次谈的条件都和大家说了吗﹖”曹恩棠问信修明。“说了,说了,可是大家不干哪。他们这是自发的请愿,就是不走,你看有什么办法﹖”
刘东胶突然插了一句:“那你的态度呢﹖”
信修明一愣,“我,我当然是听政府的了,可是下面人不走我没办法呀。”“那好。”刘东胶站起身,“老曹,你们先和师父谈谈,我去和其他人谈谈。”
信修明急得坐立不安。他知道刘东胶只要出去和太监们一说,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所以他急忙表态说愿意服从政府安排,但同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刘东胶也向众太监讲明政府为什么让他们搬,怎样安置和保护他们的生活等等,太监们恍然大悟。
筹备组的人回到市政府,很快拿出一个搬迁安置太监的意见方案,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他们第三次来到护国祠。这次,众太监的态度比上次好多了。筹备组的人找到信修明,把方案交给他,信修明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北长街兴隆寺太监庙,年老的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众太监们见政府并未把他们赶到农村,依然把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方便,就愉快地接受了安置。
11月中旬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褒忠护国祠里热闹异常,祠前停着市政府帮助太监们搬迁的车辆,太监们抱着大包小包进进出出。附近村子里不少人听说太监搬家,都跑来看热闹。
护国祠人去祠空,祠院大门上贴着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盖着鲜红大印的封条。从此,褒忠护国祠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做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历史小说吧??真实或是虚构???
那地方进去,感觉比外面要低两三度,非常肃然;funk
那钢铁的墓呢?
八宝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的,最高处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岗阜。全山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八宝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褒忠护国寺。褒忠护国寺又名黑山护国寺,是明代永乐年间为纪念名将刚炳所建,寺内有刚炳墓,现仅存墓碑和墓前石龟。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八宝山革命公墓,位于八宝山南麓,占地150亩,元代为灵福寺旧址,明代改称褒忠护国寺,1950年改建为革命公墓,1970年改称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区两部分,中央为骨灰堂,是1958年将原褒忠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其中分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刚炳是明太祖手下的一员武将,身高体健,武艺高强,使两杆铁叉,每杆120斤重。他在转战南北中,从败敌手里夺得三件法宝:杏黄旗、探地宝、照妖镜。只要把杏黄旗一挥,能飞砂走石;用探地宝一听,能测知敌军营地;照妖镜则能破妖术。刚炳有了这三件法宝后,更是如猛虎添翼,所向无敌,屡建战功。

   刚炳后来跟随燕王(明永乐皇帝)扫北,从南京到北京,一路护驾有功,深得皇上宠幸,常被唤入内宫,引得一些嫉贤妒能的朝臣暗中非议他淫乱皇宫。恰巧皇上出巡,命他料理宫中事务。刚炳本想随驾出行,无奈圣命难违只得遵旨。为防止奸臣进谗陷害,他左思右虑决定净身避嫌。

   不出所料,皇上出巡归来后,那伙奸臣立即串通一气,弹劾刚炳趁皇上出巡、借料理宫务之机淫乱宫中。皇上一听龙颜大怒,下令推出斩首。刚炳连忙申辩:“皇一息怒,容臣实禀。皇上出巡命我处理宫务,臣料必有奸人进馋言,所以臣决心净身明志,效忠皇上,请皇上派人明验。”皇上听后大惊,马上命人验证,确实净身。皇上想,刚炳如此赤诚非同小可,立刻把那些讲谗言的奸臣斩首示众。从此皇上让刚炳担任司礼太监,跟随左右。

   当时,北国鞑兵常在边陲骚扰,明军连连败绩。鞑兵日益猖狂,竟然举兵进犯北京。皇上降旨任刚炳为三军统帅,前去灭敌,保卫京师。

   一天刚炳率队来到京西的洪炉山下(即今八宝山),被一哨人马迎面挡住,主帅是一员女将,年轻俊俏,面如芙蓉,手执双刀。刚炳拍马叫道:“好男不和女斗,速速让你北国男子汉出来与我决一死战,免得枪下做鬼。”女将哈哈一笑:“你是刚炳不是铁柄,今天我要让你变成肉饼。”催马挥刀迎战。这女将也非寻常之辈,不仅武艺高强,还会施展妖术,战罢几个回合,女将佯装力怯,虚晃一刀策马西逃,刚炳见状扬鞭拍马猛追上去。

   话说洪炉山有个东西两个山头。女将跑到西边的山头上,便在那里摆了个八卦迷魂阵,准备擒拿刚炳。这迷魂阵端的厉害,人只要一进去,就好象内有千军万马,任你怎样冲杀也无路可出。刚炳由于轻敌陷入阵中,越杀越觉四面伏兵重重,人马伤亡大半。他赶紧取出照妖镜,说也奇怪,那八卦阵经他一照,立刻化解。刚炳好不容易拼杀一条血路冲出阵地,到东边的山头准备歇息片刻再战。

   这时过来一老者,刚炳向他打听此处地名。老者说:“这座山头叫洪炉山,西边的山头叫风箱山。两山之间这道山岭便是风箱筒。将军脚下这片平地,就是洪炉山的炉口。”刚炳听罢内心不免惊恐:“洪炉化钢铁,我的名字叫刚炳,字刚铁,姓名犯讳地名,是否天要灭我?”正在疑虑之际,女将策马从西边又追杀过来。刚炳急忙上马迎战,可怜被那女将一刀拦腰斩成二截。

   受惊的战马驮着刚炳的尸体,向前猛跑,刚炳的尸首相继从鞍上掉了下去。战马继续奔跑,路过一个荒庄,在石槽喝足了水,接着又跑,惊跑一阵突然倒下死了。后人为了纪念刚炳,把他上半身尸体掉下来的地方叫上庄,把下半身掉下来的地方叫下庄,把路过的地方叫鲁谷(“路过”的谐音)把荒庄谐音叫黄庄,把放石槽的地方叫石槽村,把战马倒地死亡的地方叫马倒庄,修了一座小庙叫马倒庙。老人说这就是现在八宝山一带上庄、下庄、鲁谷、黄庄、石槽村等地名得名的来历。

   刚炳血染沙场而死后,皇上念他忠勇双全,就在洪炉山下给他修建了一座庙。叫褒忠护国寺,在寺内修建了刚炳殿、刚炳墓葬群,还派人把那匹阵亡的马,埋在护国寺的西边,封为“兵马坟”,把刚炳留下的盔甲埋在护国寺的前边,并封为“盔甲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