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授衔刘亚楼争大将失败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43:48
现在沸沸扬扬流传的有关55年授衔内幕很多,既然是授衔就有争的和让的,争的肯定比让的多的多但从目前曝光的情况来看,似乎青一色都是谦虚礼让的典型,当然其中不乏有实事求是的,比如孙毅徐立清是主动写过信让过上将的,许光达也是固辞过大将的,可惜有些就不甚可靠,比如曾广泛流传的粟裕让帅的故事,就是出自李银桥卫士回忆,而最初的元帅11人名单里并没有粟裕,因此不知道粟裕的这个让帅是以退为进还是子虚乌有了。

  谦让的本来就是凤毛鳞角,至于说到争衔的那可就海了去了,就连元帅里贺龙对自己排在林彪下还不大服气呢。在元帅决定后这些位的部下自然是要找上门来争一争了,现在的反面典型揭出来的也就是王近山,王必成,聂贺亭等区区几个中将,实际上就连当时正在青岛疗养从不过问这方面是非的林彪这回也在别人请托下出了手。可见争衔之激烈了。
  
  当然能请的动林彪这位尊神的除了毛主席外就得数刘亚楼了。刘亚楼和林彪的关系其实不用多说了,就提几件事,红军时期林彪当军团长时,大会小会,身边常有俩保彪,左面刘亚楼,右面杨成武。林彪话音一落,带头喊号子的就是这两位。抗日时期斯大林三个半师换林彪的神画就是从刘亚楼这儿传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说刘亚楼一人顶三参谋长。林彪打叶群时,也就刘亚楼敢劝。65年刘亚楼去世前林彪还打破不探望病人的惯例去看望了刘,并留下些京剧唱片,等刘死后也是林彪亲自主持了葬礼。

  55年授衔最先搞定的是元帅,1954年9月28日,也就是授衔前,新的中共中央军委产生,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2人组成,元帅大将军衔是由中央军委决定的,这几位自然当仁不让,除了小平同志兵转民,来个中共中央秘书长,其它的一人一个元帅哥俩好谁也不用争了,录取率100%。虽然排名时费了点劲,总还不至于抓破脸皮,可等到授大将时就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多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当大将你得有点资历,至少在红军时期是个主力师的师长,可算来算去够的上的远远超过10个人,这下就只好论资排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论资排辈也得按山头划,几大野战军都要有代表人物,还不能是主席不得意的,林彪的这封信也就应运而生了。林彪的这封信是写给主席的,大意是建议在授大将军衔时考虑井岗山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其实质就是增加些井岗山上下来的在大将中的人口。当然没好意思直说是要给刘亚楼授大将。而从授衔的结果看,和井岗山拉的上边的大将有六七人之多,可惜刘亚楼最终还是未能入选。

  有熟悉军史的朋友参见上将排名可以发现刘亚楼在上将中的排名也不十分靠前,萧克,王震都在刘亚楼的前面,由此可能推出刘亚楼当大将本来就无望,但实际上把大将中的一些位如罗瑞卿,许光达,黄克诚,论资历,战功,下放到上将中也排不到前几名去,因此谁当大将,谁不当大将还是很有些复杂性的。

  我之所以说刘亚楼当大将还是有希望的是基于授衔后中央军委的变化。1956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增补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粟裕(总参谋长)、陈赓(副总参谋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7位大将和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刘亚楼(空军司令员)、洪学智(总后勤部部长)3位上将为中央军委委员。由此可见,前一任的军委委员全是元帅,这次增补十位基本是按大将衔的,三位没能入选的大将多是因平衡派系和照顾老弱病残给照顾进去的,单以刘亚楼的,解放时四野参谋长,和解放后空军司令员的职务授大将还是有希望的,虽然比较起来刘的资历可能差些,但比起许光达的突击提拔还是好些的。

  大将中论战功头一号粟裕肯定是当然人选,论党龄要算陈庚最长而他本人又是北伐名将,黄克诚是当时的军委秘书长井岗红旗下的蛋,张云逸当过新四军的参谋长而当时粟裕不过是个支队长,王树声当过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许光达是洪湖苏区的代表,又是装甲兵司令,徐海东算是鄂豫皖苏区的代表,萧劲光是海军司令员也是井岗山上下来的,谭政是党在军队的政工方面的旗帜,主席坚持在大将里要保的,最后罗瑞卿这个大内保镖是主席钦点的公安部长,虽然听说当时评议时阻力不小可在主席力保下还是通过了。这样看来十位大将是一个都不能少。

  从结果上看,许光达,萧劲光这俩兵种司令可都是大将。如果主席不坚持在大将中设政工干部的化,或者不提名罗瑞卿入选的化,以刘亚楼当时的职务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究竟是谁最有可能挤掉了刘亚楼这个空军司令的大将呢,刨除山头因素,还是让我们在井岗山头内的两个大将来比较下。

  虽然刘亚楼的是1929年才入的党,但和罗瑞卿的1928年也相差不远。解放战争时罗瑞卿的晋察冀政委和刘亚楼的四野参谋长比也没啥优势,解放后一个公安部长,一个空军司令,可以说平起平坐,但单以军队内部来论可能还是空军这个兵种司令更有说服力。


  其实刘亚楼在红军时期也是师级干部,可惜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有些空白,但必竟在东野时刘亚楼的参谋长要高于谭政的政治部主人,“林罗刘谭”解放战争中刘亚楼压了谭政几年,战争时期重武轻文,和平时期重文轻武,政治挂帅,刘亚楼最后授衔时还是被谭政压过了一颗星。

  最后就得看看领袖好恶了,谭政,罗瑞卿和主席的关系远比刘亚楼和主席的关系深,当然如果换林彪当军委主席那刘亚楼的大将估计是跑不掉的了。大将里面其实真正鹤立鸡群的就是个粟裕,别人少了谁放上将堆里也高不出一头来。说来能评上大将一是和当时职务有关,二是照顾下山头资历,最后主席怎么划圈拍板,心中所向只怕也是一个看不见的因素。不然以萧克当年红军军团长之尊,曾和贺龙平起平坐过,当个上将还是有点委曲了。现在沸沸扬扬流传的有关55年授衔内幕很多,既然是授衔就有争的和让的,争的肯定比让的多的多但从目前曝光的情况来看,似乎青一色都是谦虚礼让的典型,当然其中不乏有实事求是的,比如孙毅徐立清是主动写过信让过上将的,许光达也是固辞过大将的,可惜有些就不甚可靠,比如曾广泛流传的粟裕让帅的故事,就是出自李银桥卫士回忆,而最初的元帅11人名单里并没有粟裕,因此不知道粟裕的这个让帅是以退为进还是子虚乌有了。

  谦让的本来就是凤毛鳞角,至于说到争衔的那可就海了去了,就连元帅里贺龙对自己排在林彪下还不大服气呢。在元帅决定后这些位的部下自然是要找上门来争一争了,现在的反面典型揭出来的也就是王近山,王必成,聂贺亭等区区几个中将,实际上就连当时正在青岛疗养从不过问这方面是非的林彪这回也在别人请托下出了手。可见争衔之激烈了。
  
  当然能请的动林彪这位尊神的除了毛主席外就得数刘亚楼了。刘亚楼和林彪的关系其实不用多说了,就提几件事,红军时期林彪当军团长时,大会小会,身边常有俩保彪,左面刘亚楼,右面杨成武。林彪话音一落,带头喊号子的就是这两位。抗日时期斯大林三个半师换林彪的神画就是从刘亚楼这儿传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说刘亚楼一人顶三参谋长。林彪打叶群时,也就刘亚楼敢劝。65年刘亚楼去世前林彪还打破不探望病人的惯例去看望了刘,并留下些京剧唱片,等刘死后也是林彪亲自主持了葬礼。

  55年授衔最先搞定的是元帅,1954年9月28日,也就是授衔前,新的中共中央军委产生,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2人组成,元帅大将军衔是由中央军委决定的,这几位自然当仁不让,除了小平同志兵转民,来个中共中央秘书长,其它的一人一个元帅哥俩好谁也不用争了,录取率100%。虽然排名时费了点劲,总还不至于抓破脸皮,可等到授大将时就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多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当大将你得有点资历,至少在红军时期是个主力师的师长,可算来算去够的上的远远超过10个人,这下就只好论资排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论资排辈也得按山头划,几大野战军都要有代表人物,还不能是主席不得意的,林彪的这封信也就应运而生了。林彪的这封信是写给主席的,大意是建议在授大将军衔时考虑井岗山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其实质就是增加些井岗山上下来的在大将中的人口。当然没好意思直说是要给刘亚楼授大将。而从授衔的结果看,和井岗山拉的上边的大将有六七人之多,可惜刘亚楼最终还是未能入选。

  有熟悉军史的朋友参见上将排名可以发现刘亚楼在上将中的排名也不十分靠前,萧克,王震都在刘亚楼的前面,由此可能推出刘亚楼当大将本来就无望,但实际上把大将中的一些位如罗瑞卿,许光达,黄克诚,论资历,战功,下放到上将中也排不到前几名去,因此谁当大将,谁不当大将还是很有些复杂性的。

  我之所以说刘亚楼当大将还是有希望的是基于授衔后中央军委的变化。1956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增补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粟裕(总参谋长)、陈赓(副总参谋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7位大将和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刘亚楼(空军司令员)、洪学智(总后勤部部长)3位上将为中央军委委员。由此可见,前一任的军委委员全是元帅,这次增补十位基本是按大将衔的,三位没能入选的大将多是因平衡派系和照顾老弱病残给照顾进去的,单以刘亚楼的,解放时四野参谋长,和解放后空军司令员的职务授大将还是有希望的,虽然比较起来刘的资历可能差些,但比起许光达的突击提拔还是好些的。

  大将中论战功头一号粟裕肯定是当然人选,论党龄要算陈庚最长而他本人又是北伐名将,黄克诚是当时的军委秘书长井岗红旗下的蛋,张云逸当过新四军的参谋长而当时粟裕不过是个支队长,王树声当过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许光达是洪湖苏区的代表,又是装甲兵司令,徐海东算是鄂豫皖苏区的代表,萧劲光是海军司令员也是井岗山上下来的,谭政是党在军队的政工方面的旗帜,主席坚持在大将里要保的,最后罗瑞卿这个大内保镖是主席钦点的公安部长,虽然听说当时评议时阻力不小可在主席力保下还是通过了。这样看来十位大将是一个都不能少。

  从结果上看,许光达,萧劲光这俩兵种司令可都是大将。如果主席不坚持在大将中设政工干部的化,或者不提名罗瑞卿入选的化,以刘亚楼当时的职务还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究竟是谁最有可能挤掉了刘亚楼这个空军司令的大将呢,刨除山头因素,还是让我们在井岗山头内的两个大将来比较下。

  虽然刘亚楼的是1929年才入的党,但和罗瑞卿的1928年也相差不远。解放战争时罗瑞卿的晋察冀政委和刘亚楼的四野参谋长比也没啥优势,解放后一个公安部长,一个空军司令,可以说平起平坐,但单以军队内部来论可能还是空军这个兵种司令更有说服力。


  其实刘亚楼在红军时期也是师级干部,可惜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有些空白,但必竟在东野时刘亚楼的参谋长要高于谭政的政治部主人,“林罗刘谭”解放战争中刘亚楼压了谭政几年,战争时期重武轻文,和平时期重文轻武,政治挂帅,刘亚楼最后授衔时还是被谭政压过了一颗星。

  最后就得看看领袖好恶了,谭政,罗瑞卿和主席的关系远比刘亚楼和主席的关系深,当然如果换林彪当军委主席那刘亚楼的大将估计是跑不掉的了。大将里面其实真正鹤立鸡群的就是个粟裕,别人少了谁放上将堆里也高不出一头来。说来能评上大将一是和当时职务有关,二是照顾下山头资历,最后主席怎么划圈拍板,心中所向只怕也是一个看不见的因素。不然以萧克当年红军军团长之尊,曾和贺龙平起平坐过,当个上将还是有点委曲了。
老大很老的贴了,而且里面错误百出!!!!

"比如孙毅徐立清是主动写过信让过上将的"---------------孙老爷子什么时候拟授过上将衔??孙老爷子让的是中将:L :L
有过争论很正常,毕竟土共当中泥腿子比较多,直线思维,战争时期比谁的战功大,那和平了也不能比别人军衔低啊!
   至于内情如何,就没有必要深究了.
有熟悉军史的朋友参见上将排名可以发现刘亚楼在上将中的排名也不十分靠前,萧克,王震都在刘亚楼的前面,由此可能推出刘亚楼当大将本来就无望,但实际上把大将中的一些位如罗瑞卿,许光达,黄克诚,论资历,战功,下放到上将中也排不到前几名去,因此谁当大将,谁不当大将还是很有些复杂性的。
====================================
这句话说的!!!黄瞎子在上将中都排不到前面???黄瞎子大将排第三,还高于陈赓哪!!怎么就上将都排不上前了??黄的资历军中威望后授衔前所任的职务当大将是绰绰有余了,这位作者也真敢说!!!!:L
萧克,王震还没入大将哪!!什么时候能论到刘亚楼??论资历萧克是最高的,他是红六军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许光达在其面前只能算"小弟",但萧克自红军时期就与毛主席意见不和,毛主席甚不喜萧某人,所以在评军衔时萧克自然是当不了大将的,但为了平众人之口还是把萧克排上将第一!!王震本来也是大将的有力竞争者,王震也是红六军团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六军团政委.他的资历也高于许光达多兮,然不知怎地也没争上大将,所以许光达自己都觉得自己资历远远达不到大将的级别故多次向毛主席请辞!!以这两人的资历刘亚楼可就差远了,刘争大将确有其事,但结果不用想都能知道!!!!!!!!!
军衔的评定有太多的人际因素在里面,并不公平。
那次评定其实是大体公平的
大的方面还是公平合理的,只有个别元帅;大将,上将,中将的争执还有延续到今天的!!!比如粟裕元帅之争,萧克,王震大将之争等!!!
各派权衡利弊的产物!!!!
偶们中国人历来就好这"口",害人不浅啊!
论资排辈在我国为什么显得那么重要?!
在赞扬别人的开创同时,我们却在禁锢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按资排辈也不能服众呀!!!!萧克和许光达是个特例,其它的排名我觉得还是公平的!!!!!!!
印象中大将第一是粟裕,第二是陈赓。
如果记错,拍砖轻一点
顺序好像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完全正确!!!本来上将也是有排名顺序的,可后来出版的书籍里为图省事就以姓氏笔画来代替,这是完全不对的!!!!
粟裕当不上元帅,其实不是很意外,因为军衔评定本来就是多种因素平衡的产物,资历、军功、派系、当时的职务……因素太多,十个元帅哪个也不是能轻易换下来的;倒是萧克没有评大将,我个人觉得原因恐怕不怎么好说了……
粟大将其实还是因为有些资历不够(粟派不要丢板砖)粟大将的职务只是在解放战争后才突飞猛进的,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职务并不高,从他多次拒绝出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就能看出来,据说许世友叶飞都不他服他,而萧克没当大将纯属政治斗争和领袖好恶的原因!!!!
的确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粟裕一定要有陈毅才行……
这是粟大将的简历:

                       粟裕简历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1907年生,1926
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
参加南昌起义,并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中国工
农红军连长、团长、师长、师政委、军团参谋长。参加
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
4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后在极端困苦条件下
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
争初期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尔后,任新四军江
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等同志一起,参加指挥
了黄桥战役,开辟发展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19
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苏
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坚持了苏中敌后抗战。解放
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
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参加指挥了莱芜
、孟良崮等战役。后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
指挥了开封、睢杞战役和济南战役,参加指挥了淮海战
役。随后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加指挥了渡江、上
海战役。后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
951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
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院
党委第一书记。


  粟裕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九届、十届
、十一届中央委员。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没有苏中七战七捷那有粟裕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