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安全调查:岛屿被侵占情况比较严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22:26
2006年中国的海洋并不风平浪静。9月中旬开始,韩国媒体开始大量炒作所谓“中国对苏岩礁的监视活动”,两国海上划界问题再度浮出水面;南海诸国虽然进行了个别合作,但南海周边安全隐患远未消除;中日东海问题磋商进入了第五轮,然而东海资源争夺战始终暗流涌动。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问题,成为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且环环相扣,再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和思索。

韩国苏岩礁“造岛”的背后

    当中韩在东海的专属经济区尚未明确划分时,韩国不惜投入巨资在苏岩礁维持一个海上平台,其用意值得关注

    从今年9月中旬起,韩国媒体突然集中大量报道所谓中国对“离於岛”的监视活动,诬称中国意图“抢夺”韩国“领土”,并以种种所谓的依据证明显然是暗礁的“离於岛”是韩国最南端的“岛屿”。

    中国早已宣示领海主权

    所谓“离於岛”指的就是苏岩礁,它位于中国东海北部,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地理位置北纬32度07分22.63秒,东经125度10分56.81秒。

    苏岩礁在地质学上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周边海域平均水深50米,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400米。自古以来其附近海域一直是中国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活动的渔场。1880至1890年,苏岩礁的位置被明确标注在清朝北洋水师的海路图中。

    1963年,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和交通部测量大队对苏岩进行了建国以来的首次精密测量,并向国际社会宣示了领海主权。1992年5月,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海测大队以“北标982号”、“北标983号”两艘大型测量船和“青渔427号”、“青渔425号”两艘侦察船组成海上测绘编队驶赴黄海,全面完成了对苏岩礁海区的测绘。

  韩投入2400万美元打造礁上基地

    韩国对苏岩礁的了解要远远晚于中国。1984年,韩国济州大学和KBS电视台组成联合考察队,派船到苏岩礁考察,才首次确认其存在。但此后,韩国就开始秘密筹划将苏岩礁占为己有。

    1987年,韩国最南端的济州地方海洋水产部开始将苏岩礁标记为“离於岛”。韩国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投资230多亿韩元(约合2400万美元)在苏岩最高峰的南侧65米处,打桩兴建一座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吨,相当于15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于2003年6月竣工。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曾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就韩方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问题向韩方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海域的单方面活动。

    韩方将此观测站称为所谓“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其外观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类似。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320平米,水面分三层构造。顶层建有面积为524平米的直升机停机坪,还有卫星雷达、灯塔、气象设备、太阳能电池等设施,生活设施和码头在下面两层。8名所谓研究人员在基地常驻,每15天轮换一次。韩国海洋研究院的职员大约每年登岛7~8次,进行装备、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检查。此外,基地还有消防设施和监视警报仪器,即使在无人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基地监视附近海域,并对靠近基地的人员和船只发出警报。该基地设计标准为能抗24.6米的大浪和每秒50米的大风,使用寿命为50年。韩国政府每年投入的维护该基地经费约为7亿韩元(73万美元)。

    该基地建成后,韩国曾在附近海域进行各种资源勘探,并派出舰艇和飞机巡视,俨然将其视为海外领土的延伸。

    韩媒选择一条“旧闻”发难

    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曾长期保持“只做不说”的态度,对所谓“离於岛”的报道并不多。但是今年9月中旬以来在韩国媒体的热炒之下,“离於岛”这个陌生的名字迅速被韩国国民所熟知,对苏岩礁的历史沿革却闭口不谈。而韩国媒体在苏岩礁问题上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宣传手法,更煽动起韩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所谓的“悲情意识”,在韩国社会营造出“守护离於岛主权”的氛围。

    为弄清真相,本报记者特地查阅了韩国媒体大肆炒作的《2005年海洋行政执法公报》。发现公报早在今年2月就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从新闻角度来讲,属于旧闻。

    公报有关苏岩礁的内容出现在《海洋行政执法基本情况》部分。公报说:“(2005年)国家海洋局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法规,由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在我管辖海域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8月16日,中国海洋局在苏岩礁以南10海里处对发现的韩国租用的挪威 POLAR DUKE 物探作业船队进行了监视;中国海监飞机对苏岩礁韩国海洋观测平台实施了巡航监视5架次,多次发现韩海岸警备队巡逻飞机、韩海警巡逻艇在该海域活动。”

    从公报来看,中国政府在苏岩礁采取了十分克制的行动。但韩国媒体在时隔7个月之后,突然选择一条“旧闻”集体发难,报道方式混淆视听,目的则是企图造成苏岩礁是韩国领土的“既成事实”。

    凸显经济区划界问题

    韩国对苏岩礁的争夺凸显了东海划界问题。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三国。韩国根据自身利益历来主张不同原则,济州岛以南要求自然延伸;而向西又要求中间线原则。当前中韩在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尚未明确划分,只是进行了一些磋商。苏岩礁所处海域正是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的重叠区。

    而韩国媒体在报道所谓“离於岛”问题时,多次提到中韩海上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所以其用意就十分明显了。也就是说,所谓“离於岛”问题的背后,涉及周边黄海和东海海域丰富的海底资源归属的实际利益问题。

    然而,苏岩礁是公认的暗礁,常年潜伏水下,只有海面出现大风浪的时候,才偶尔露出水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岛屿应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礁石,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尽管韩国在苏岩礁上建造了人工平台,但改变不了其暗礁的实质,也就是说它无法用来作为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分的标准。

    韩国说法自相矛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不久前曾访问过韩国济州岛。从济州岛西南端,可以眺望到不远处名为马罗岛的小岛。韩国政府1978年在马罗岛上立有“大韩民国最南端”的碑石,表明马罗岛是韩国最南端的岛屿。在济州岛上,记者还摄下了刻有马罗岛介绍的石碑。石碑用韩、英、日、中四种文字介绍马罗岛说,“马罗岛位于大韩民国的最南端(北纬33度6分33秒、东经126度11分1秒),即是韩半岛(即朝鲜半岛——本报注)的起点,又是终点。”在韩国以前出版的各种地理书籍上,也都确认马罗岛是韩国最南端的领土。从马罗岛到苏岩礁有149公里的距离,中间是一片汪洋,所谓“离於岛”是韩国最南端领土的说法与马罗岛上的石碑自相矛盾,根本站不住脚。

    因此,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说:“中国在处理与别国之间关系问题时,中方遵循公认的国家法准则,主张协商对话。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中国与韩国在此不存在领土争端。中国与韩国已就专属经济区划界进行了一些磋商。苏岩礁所处海域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中方在苏岩礁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韩方的单方面行动不能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驻首尔记者李拯宇、干玉兰)2006年中国的海洋并不风平浪静。9月中旬开始,韩国媒体开始大量炒作所谓“中国对苏岩礁的监视活动”,两国海上划界问题再度浮出水面;南海诸国虽然进行了个别合作,但南海周边安全隐患远未消除;中日东海问题磋商进入了第五轮,然而东海资源争夺战始终暗流涌动。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问题,成为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且环环相扣,再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和思索。

韩国苏岩礁“造岛”的背后

    当中韩在东海的专属经济区尚未明确划分时,韩国不惜投入巨资在苏岩礁维持一个海上平台,其用意值得关注

    从今年9月中旬起,韩国媒体突然集中大量报道所谓中国对“离於岛”的监视活动,诬称中国意图“抢夺”韩国“领土”,并以种种所谓的依据证明显然是暗礁的“离於岛”是韩国最南端的“岛屿”。

    中国早已宣示领海主权

    所谓“离於岛”指的就是苏岩礁,它位于中国东海北部,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地理位置北纬32度07分22.63秒,东经125度10分56.81秒。

    苏岩礁在地质学上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周边海域平均水深50米,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400米。自古以来其附近海域一直是中国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活动的渔场。1880至1890年,苏岩礁的位置被明确标注在清朝北洋水师的海路图中。

    1963年,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和交通部测量大队对苏岩进行了建国以来的首次精密测量,并向国际社会宣示了领海主权。1992年5月,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海测大队以“北标982号”、“北标983号”两艘大型测量船和“青渔427号”、“青渔425号”两艘侦察船组成海上测绘编队驶赴黄海,全面完成了对苏岩礁海区的测绘。

  韩投入2400万美元打造礁上基地

    韩国对苏岩礁的了解要远远晚于中国。1984年,韩国济州大学和KBS电视台组成联合考察队,派船到苏岩礁考察,才首次确认其存在。但此后,韩国就开始秘密筹划将苏岩礁占为己有。

    1987年,韩国最南端的济州地方海洋水产部开始将苏岩礁标记为“离於岛”。韩国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投资230多亿韩元(约合2400万美元)在苏岩最高峰的南侧65米处,打桩兴建一座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吨,相当于15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于2003年6月竣工。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曾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就韩方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问题向韩方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海域的单方面活动。

    韩方将此观测站称为所谓“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其外观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类似。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320平米,水面分三层构造。顶层建有面积为524平米的直升机停机坪,还有卫星雷达、灯塔、气象设备、太阳能电池等设施,生活设施和码头在下面两层。8名所谓研究人员在基地常驻,每15天轮换一次。韩国海洋研究院的职员大约每年登岛7~8次,进行装备、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检查。此外,基地还有消防设施和监视警报仪器,即使在无人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基地监视附近海域,并对靠近基地的人员和船只发出警报。该基地设计标准为能抗24.6米的大浪和每秒50米的大风,使用寿命为50年。韩国政府每年投入的维护该基地经费约为7亿韩元(73万美元)。

    该基地建成后,韩国曾在附近海域进行各种资源勘探,并派出舰艇和飞机巡视,俨然将其视为海外领土的延伸。

    韩媒选择一条“旧闻”发难

    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曾长期保持“只做不说”的态度,对所谓“离於岛”的报道并不多。但是今年9月中旬以来在韩国媒体的热炒之下,“离於岛”这个陌生的名字迅速被韩国国民所熟知,对苏岩礁的历史沿革却闭口不谈。而韩国媒体在苏岩礁问题上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宣传手法,更煽动起韩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所谓的“悲情意识”,在韩国社会营造出“守护离於岛主权”的氛围。

    为弄清真相,本报记者特地查阅了韩国媒体大肆炒作的《2005年海洋行政执法公报》。发现公报早在今年2月就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从新闻角度来讲,属于旧闻。

    公报有关苏岩礁的内容出现在《海洋行政执法基本情况》部分。公报说:“(2005年)国家海洋局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法规,由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在我管辖海域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8月16日,中国海洋局在苏岩礁以南10海里处对发现的韩国租用的挪威 POLAR DUKE 物探作业船队进行了监视;中国海监飞机对苏岩礁韩国海洋观测平台实施了巡航监视5架次,多次发现韩海岸警备队巡逻飞机、韩海警巡逻艇在该海域活动。”

    从公报来看,中国政府在苏岩礁采取了十分克制的行动。但韩国媒体在时隔7个月之后,突然选择一条“旧闻”集体发难,报道方式混淆视听,目的则是企图造成苏岩礁是韩国领土的“既成事实”。

    凸显经济区划界问题

    韩国对苏岩礁的争夺凸显了东海划界问题。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三国。韩国根据自身利益历来主张不同原则,济州岛以南要求自然延伸;而向西又要求中间线原则。当前中韩在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尚未明确划分,只是进行了一些磋商。苏岩礁所处海域正是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的重叠区。

    而韩国媒体在报道所谓“离於岛”问题时,多次提到中韩海上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所以其用意就十分明显了。也就是说,所谓“离於岛”问题的背后,涉及周边黄海和东海海域丰富的海底资源归属的实际利益问题。

    然而,苏岩礁是公认的暗礁,常年潜伏水下,只有海面出现大风浪的时候,才偶尔露出水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岛屿应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礁石,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尽管韩国在苏岩礁上建造了人工平台,但改变不了其暗礁的实质,也就是说它无法用来作为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分的标准。

    韩国说法自相矛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不久前曾访问过韩国济州岛。从济州岛西南端,可以眺望到不远处名为马罗岛的小岛。韩国政府1978年在马罗岛上立有“大韩民国最南端”的碑石,表明马罗岛是韩国最南端的岛屿。在济州岛上,记者还摄下了刻有马罗岛介绍的石碑。石碑用韩、英、日、中四种文字介绍马罗岛说,“马罗岛位于大韩民国的最南端(北纬33度6分33秒、东经126度11分1秒),即是韩半岛(即朝鲜半岛——本报注)的起点,又是终点。”在韩国以前出版的各种地理书籍上,也都确认马罗岛是韩国最南端的领土。从马罗岛到苏岩礁有149公里的距离,中间是一片汪洋,所谓“离於岛”是韩国最南端领土的说法与马罗岛上的石碑自相矛盾,根本站不住脚。

    因此,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说:“中国在处理与别国之间关系问题时,中方遵循公认的国家法准则,主张协商对话。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中国与韩国在此不存在领土争端。中国与韩国已就专属经济区划界进行了一些磋商。苏岩礁所处海域位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中方在苏岩礁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韩方的单方面行动不能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驻首尔记者李拯宇、干玉兰)
一些邻国鼓励其渔民到南海海域从事侵渔活动,有其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2006年6月1日凌晨5点钟,中国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正在北部湾海域以南的中方一侧进行巡逻护界,这时在雷达搜索中发现有大批渔船在此水域上活动,因为南海海域从当天开始休渔,中国渔船已提前停止在北部湾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于是海警支队上前检查,发现这些渔船都悬挂越南国旗,共有20多艘,大多数无船名、船号,也没有悬挂在北部湾共同渔区捕捞作业的船牌。

    海南省边防总队负责人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根据中越双方签定的北部湾划界协定及渔业协定,这些越南渔船属于无证擅自越界进入中方海域的,因此中方予以驱赶。

    渔船公然在中国岛礁安营扎寨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书记谭显坤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近期以来,越南渔船在西沙海域的作业与以往相比也有显著不同,归纳起来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零散捕捞到集群大规模作业。以往越南渔船到中国西沙海域作业一般只有1至2艘船,最多也不过3艘船。但从去年以来开始变成了10余艘联合行动,最多的一次甚至达到15艘。

    二是从暗地到公开。以往越南渔船到中国海域作业大多是偷偷摸摸,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则公开在渔船上悬挂越南国旗。

    三是从过去的“捞一把”就跑,到现在公然在中国岛礁安营扎寨。例如去年7月,15艘越南渔船不仅联合行动在中国西沙海域作业,而且在浪花礁上用竹竿搭上800多平方米的平台晾晒渔货物。

    政府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事实上,尽管北部湾划界已经结束,但越南对我国西沙海域的侵渔活动一直不曾中断,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还明显有加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越南渔船到该海域作业渔船已达到500多艘次,是过去其它年份的5倍多。

    谭显坤表示,越南渔船在中国西沙海域的侵渔活动之所以日趋猖獗,是与越南官方对他们的鼓动支持分不开的。据被我方抓扣的越南渔民交待,越南政府不仅鼓动他们到西沙海域捕鱼,而且在政策上对他们还有优惠:一方面在造船经费上予以支持,每造一艘渔船,政府补助2000至3000美元;另一方面在税收政策上向他们倾斜,越南政府规定,在西沙海域作业渔船可以免交渔业税。

    侵渔是为划界铺路

    自从1974年西沙海战之后,中国从当时的南越政权中夺回了西沙永乐群岛。1996年5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可以这样说,西沙群岛的海域已经从法理上成为中国的内水。

    谭显坤指出,即便西沙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的内水已成为不争事实,在这种形势下越南政府还要鼓励其渔民到中国西沙海域从事侵渔活动,主要有其深层次上的政治考量。中越陆地勘界已经结束,中越北部湾划界及渔业协定也已签订,越南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与中国争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目前形势最为复杂的是南沙群岛。越南政府对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胃口很大,一直声称对整个南沙群岛都拥有主权,但南沙群岛的争议涉及六国七方,错综复杂。因此,越南政府就鼓动其渔民到西沙海域从事渔业活动,一方面为其所谓的主权“造势”,另一方面为其在南沙获取最大利益捞取筹码,迫使中国在南沙问题上让步。

    谭显坤表示,中国在南海的争议问题上主动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这里的“争议”主要是指的南沙群岛,并不包括西沙群岛。从南海诸国目前的举动看,中国更应该加大对西沙群岛(包括对无设防无居民岛屿)的开发力度,要把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作为南海开发的切入点,使之成为开发南沙群岛的前沿基地。
  中国海洋资源的维护和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及先进海洋资源技术的研发

    近期以来,南海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海海域的侵渔活动不断加大,为拥有“主权”造势。尤其是,越南渔民在中国西沙海域主要是采取“毒、电、炸”鱼的手段,这种行为对西沙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中国有些渔民说,“这是在砸我们子孙后代的饭碗”。然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海域的渔政执法力度却显得薄弱。目前,西沙只有一艘90吨位的木质渔政执法船,这艘船从2000年开始在西沙海域巡逻执法,曾驱赶和抓扣了一部分越南非法渔船,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由于这艘执法船吨位小,加之建造质量和设计方面的缺陷,抗风浪能力很差,浪高2米以上就无法出海,执法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该船在最近的几次台风中受到严重损伤,目前船体多处漏水,航速超过10节,船体就会剧烈震动,尽管多次进厂检修,但至今仍无法出海执法。

    以上仅仅是中国目前海洋资源维护中的薄弱环节的例子之一。

  海上执法力度相对薄弱

    本报记者日前在南海群岛进行调研时发现,面对周边国家近年来不断地在南海海域偷采资源、争抢地盘等行为,中国在南海资源管理及维护上都面临着不少问题。

    周边国家付诸行动,纷纷争抢开采南海石油资源,而中国行动滞后。自从南海发现石油后,周边国家乘中国无力顾及之机,纷纷前来大规模偷采。目前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伙同外国石油公司在该海域开采石油。目前越南在南海大陆架的年采油量达1100万吨,出口石油成为越南国家外汇的最大来源,其中大部分出自南海地区。菲律宾每天在南海地区开采9460桶石油,每年天然气10亿立方英尺。为瓜分南海的石油藏量,菲律宾准备把大陆架由目前的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中国海南工委负责人温一凡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每到晚上,在南海海域老远就会看见一些周边国家的石油平台上的灯光点点,星罗棋布。而早在199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签订了共同勘探万安滩油气资源的合同,由于其他国家的阻挠,该项目一直无法实施。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南海资源开采方面行动滞后。有关人士认为,如果威胁南海安全的这些隐患不消除,中国政府不采取相应措施,任凭某些国家的“主权造势”行为膨胀、蔓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海洋技术开发相对滞后

    与南海的情况类似,东海的资源开发和保护形势也不容乐观。除了海上资源保护的执法能力问题外,东海资源开发方面还显示出深海技术研发的迫切性。参照邻国日本来看,日本一面紧锣密鼓地争夺海洋资源,同时加紧开发相关的海洋资源勘探及开采技术。

    根据日本政府制订的《关于划定大陆架基本构想》,2004年至2009年,日本将投入1000亿日元,以便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正式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详细测量数据及证明材料。

    日本政府还与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钢铁联盟等10个团体组建大陆架调查公司,计划在9个海区进行全面的大陆架勘察。勘察涉及的海域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国领土钓鱼岛。

    日本原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撰文声称,日本进行勘察的65万平方公里大陆架,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资源。

    为此,日本不惜花费巨资研制海洋开发装置,追求世界领先水平,不惜血本进行海洋开发。这些技术为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国策展开海洋资源争夺战提供了厚实的技术支撑。而与日本这些具有国际级水平的技术开发相比,中国的海洋资源技术开发就十分需要再加把力了。
我国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拥有的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例如,钓鱼岛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无人岛,是当前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大问题之一。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列岛,并且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将会多占去7到20万平方公里海域。

    三大海域划界复杂棘手

    黄海归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周边国家在划界原则上与中国持不同立场,约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存在争议。

    东海的岛礁数量占全国的60%以上,在东海应归中国管辖的约5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中国重叠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东海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蕴藏,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突现出来。尽管2000年中日“东海大陆架渔业协定”生效,双方在有序管理渔业资源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但东海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中国主张的根据自然延伸的原则来划分东海大陆架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而日本方面则主张采用所谓“中间线”来划分。由于两国原则立场上存在重大分歧,划分东海海域疆界成为一个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复杂棘手的问题。

    而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8个。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万吨以上。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近期以来,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插手,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倾向日益凸显。根据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显示,近年来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频繁出现在我东海和南海海域。同时日本在南沙海域安全问题上与美国遥相呼应,积极配合。南沙海上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应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综合力量建设,以海岛为基点和依托,不间断地宣示中国主权地位

    针对当前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整体形势,笔者提出几点维护海洋权益的看法和建议。

    尽快建立无居民海岛定期巡视制度

    从相关的岛屿争夺战可以看出,邻国往往利用在海洋划界上或在战略上具有关键地位的无人海岛作为可乘之机,在无人岛上建灯塔或观测站,甚至千方百计要将“礁石”说成“岛屿”,其用意不言自明。所以,中国应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有关海岛管理、保护、开发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海洋事业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可持续地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目前,除已颁布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外,我国尚无有关海岛管理、保护方面的国家法律,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海岛的建设,而且与海岛在维护国家权益中所处的地位不符。制定相应的法律,确立我国海岛管理的法制体系已是势在必行。

    此外,要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严格执行《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增强对无居民海岛重要价值的认识;从立法、执法相行政管理入手,把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和保护纳入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范围;掌握无居民海岛的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保护、近期的保护性开发试验和远期的规模开发打下基础。尽快落实建立无居民海岛定期巡视制度等各项措施,使无居民海岛有序、健康地发展。

    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和海洋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海洋意识,形成全民关注海洋的氛围,将维护海岛(包括无居民海岛)及海洋权益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加强海军为主体的海洋执法力量建设

    当前,中国应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综合力量建设,形成一支包括海军、商船队、海洋科研船队的强大海洋力量。贯彻大海防战略,形成岸上、岛上和海上作战能力强,支持保障机制健全的海防体系。应建立科学的海上安全预警机制,以海岛为基点和依托,加大海、空巡视力度,不间断地宣示我主权地位。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海上安全工作,确保我渔民等有关海域从事正常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

    同时,在维护海洋权利方面,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应该相辅相成。即采取积极的周边海洋外交政策,不断探索解决岛屿归属、海上划界问题的新思路。积极探索与有关国家建立互信机制的途径,在确保争议各方信守业已达成的共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外交途径,坚决遏制有关国家单方面采取使事态扩大化的各种行动。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策略,必要时应坚决采取措施,以维护我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

    统筹开发自然和人文资源

    制定科学的海洋事业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海洋发展的各项工作,合理、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海岛以及海洋资源。近期应加快海岛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步伐,制定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并尽早付诸实施。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权益保护,也要注意到邻国在一些争议海域进行旅游等人文资源开发背后包含的显示影响、甚至宣示主权的意图。

    就自然资源而言,只有在主权地位得以确定之后,其所属性才可以得到最终明确,在有争议海域对海洋自然资源的争夺,实际上也是对主权地位的争夺,但主权地位的争夺,绝不仅仅局限于对海洋自然资源属权的权益要求,就此意义而言,海洋自然资源是从属于主权地位的。而海洋人文资源从其产生伊始,就具有明确的所属性,对主权国而言有强化其主权地位、实现其权益要求的直接效用,就此意义而言,人文资源本身就是主权国天然的主权权益,是主权地位的象征。例如,我国也可以考虑,以西沙的旅游开放带动南海资源全面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西沙海域的海洋权益,而且通过开发人文资源以扩大影响,突出存在,从而达到保护主权的目的。(122)(特约撰稿 李国强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