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如果抵抗,日本后来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9:28
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军队在东北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在人数上8倍于日军。

如果国民党当局全力支持东北军抗日,区区2万多日军是不难对付的。

九一八事变不过是几个日军佐官和尉官的军事冒险,直接策划的军官里没有一个将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方势力的一场军事冒险,正是国民党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使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冒险侥幸获胜。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宝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就透露:“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及历次对中国军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 …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 …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之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


日军资源匮乏,要进行大规模战争必须以战养战。日本的以战养战在东北进行的最好。

9.18后,日本整个攫取了东北,而且由于不抵抗政策东北的工农业系统完整的被掠夺。以沈阳兵工厂为例,沈阳兵工厂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多元的奉票和小洋。是4000万美圆的资本。在二战前的远东,这是不得了的规模。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的4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还有东北的粮食、大豆、木材、煤炭、棉花……不仅养兵,而且还是日本出口的大宗物资。

正是国民党当局拱手相让的东北养壮了日本,让日军能深入大陆,而且北窥苏联,南望大洋。

如果九一八事变进行了抵抗,日本后来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军队在东北地区占有明显的优势,在人数上8倍于日军。

如果国民党当局全力支持东北军抗日,区区2万多日军是不难对付的。

九一八事变不过是几个日军佐官和尉官的军事冒险,直接策划的军官里没有一个将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方势力的一场军事冒险,正是国民党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使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冒险侥幸获胜。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宝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就透露:“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及历次对中国军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 …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 …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之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


日军资源匮乏,要进行大规模战争必须以战养战。日本的以战养战在东北进行的最好。

9.18后,日本整个攫取了东北,而且由于不抵抗政策东北的工农业系统完整的被掠夺。以沈阳兵工厂为例,沈阳兵工厂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多元的奉票和小洋。是4000万美圆的资本。在二战前的远东,这是不得了的规模。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的4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还有东北的粮食、大豆、木材、煤炭、棉花……不仅养兵,而且还是日本出口的大宗物资。

正是国民党当局拱手相让的东北养壮了日本,让日军能深入大陆,而且北窥苏联,南望大洋。

如果九一八事变进行了抵抗,日本后来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幼稚的可爱,对日本人的性格缺乏了解。

当时的日本高层没有亲华分子与仇华分子之分,只有急侵华与缓侵华之分。

日本人连比它强大N倍的美国都敢惹,在东北吃点亏算什么,当然,如果东北军作了顽强的抵抗,可以给国民党争取更多抗战准备时间。

张学良真不是东西。
张小六和委座同时误判形势

只过小六责任大得多,特别是当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不是济南事变时,当国民政府命令张抵抗进攻锦州的2万日军时,他却以可笑的借口拒绝。后来当日本强硬派上台时,政府也只好采取妥协政策了。
]]
在许多历史论坛上,无数人把918的时候中国的不抵抗的做法,认为是罪过。围绕着谁来背这个罪的问题,左右两派在张学良和中正先生之间争论个没完没了。但是很少有人来想,918的时候中国该不该来抵抗?

东北这个地方,是个平原地区,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一条黑龙江,是一个封闭的,易守难攻的,生产力潜力巨大的战略基地。古代的金国和满清,还有内战中的毛泽东,都是以这个战略基地而问鼎了中原,明朝北伐蒙古的战争,东北也是很重要的基地。

而当时的东北,在日俄战争以后的20多年里,日本人对东北地区苦心经营,使得当时东北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35%,外贸占全国的40%以上,粮食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所以从经济上和军事上,中国都不敢丢掉东北,东北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

但是当时的中国,有没有能力来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呢?答案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抵抗就等于是送死。

很多人都说,当时的东北只有南满铁路一个旅团和五千的日本侨民组成的人数为15000人的小股部队,东北军当时在东北有20万人,在平津有15万人,竟让这15000人日本人一路横闯,占据了东北。

可是很多人都忘了,当时日本在朝鲜还驻扎着三个师团约6万多人,在918事变还没有爆发前,其中的第八师团就悄悄向中朝边境靠拢,并在以后直接参与了侵占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

当时如果中国选择抵抗,那毫无疑问日本在朝鲜的这三个军团会在几天内投入战斗,而且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本土的军队将会陆续通过朝鲜增援东北。而按照抗战中中日军队战斗力比例为8比1来粗略估计,这15000人的境内部队加上朝鲜的三个师团6万人,总共7.5万人的部队的战斗力,可以相当与60万左右的中国军队,所以当时的东北,中国军队并不占兵力优势,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本来就是一个战略联区,分割开来考虑问题是片面的和低级错误的。

所以即使当时中国抵抗,那东北还是会丢失的,打不过人家,能有什么办法?

而更要命的,并不仅仅是东北这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还应该包括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当时的中国,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华北一部分和华东,华中,华南,并不占有重要的战略基地四川和云贵,并不具备长期抵抗日本人侵略的条件。当时的华北,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残部中的韩复榘,石友三等几十万人马盘踞,南方有红军的十几万人马,如果有风吹草动,华北的,会选择投靠日本人,而南方的,就会乘机和日本人南北夹击中央,以攫取自己的利益。

而日本人若在遭遇全中国范围内的抵抗后,他们会怎么来做?他们会直接从上海登陆,对中央政府实行斩首行动,而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并不占据四川和云贵,若日本人从上海登陆,那么中央能逃的地方,就是武汉,再要么是国外,武汉是守不了的,只能王国外逃。

所以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并不具备和日本打持久战的能力,会被日本通过斩首行动一次性的消灭。而且中国没有了西南大后方,在人心士气上也更加的脆弱。

以当时的中国,如果中国的中央政府被消灭,那中国就会重新回到军阀遍地的情况下,会被日本人一块一块的蚕食,或在列强的遥控下各自为政,最终造成中国的永久分裂。

所以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在东北和全国命运上来考虑,都不具备抵抗日本侵略的能力,放弃东北固然让人觉得心痛,但是抵抗,会让中国亡国亡种,两害相较取其轻。在当时的中国,不抵抗的决定是明智的。使中国一直在积蓄力量,清理国内,最终具备了抗战时的可以和日本人进行全中国范围内的全民族的较量,最终拿回了所有失去的东西。



对于侵略,在道义上,民族意志上是应该要抵抗。可是抵抗要分情况,抵抗绝不是卤莽的匹夫之勇,事实上中正先生从918开始,就准备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但是918的时候,中国的确太脆弱了,内忧外患。

我们知道,从1927年开始,由于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的大量经济投资,加上国民政府开明的经济政策,就如小平同志时代一样,使得中国经济即使在内战不断的情况下,每年还能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力在此期间,大幅度的急剧增长,当时就出现了大范围的中国威胁论,就如小平同志时代和江主席时代出现的情况一样,而毛泽东时代,就根本没有什么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当时出现的只有中国劣等论,这种论调只有满清时期和毛泽东时代才大量的出现,这是事实。

国民政府也已经预料到中日之间,在某个大国侵占了另外一个大国的部分领土的情况下,将难免一战。在中国国力快速增长,国家快速强大的情况下,日本人将很有可能先下手为强,以扼杀中国的崛起。

所以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积极的保持和德国的合作,以中国的稀有矿物资源来换取德国对中国的军事帮助,而中欧是天然的符合远交近攻的天然盟友,长远的计划是到39年末,德国帮助中国建立30个德械师,而截止抗战爆发,只建立了十分之一。在国防上,中国专门成立了负责战备的国家资源委员会,统一策划,布置中国的竣工生产,陆续的在内地兴建了大量的军工企业,使得中国的军工生产有了一定的自给能力。

其中的许多资料数据,具体情况,你们可以自己去查查,网上都有的。所以国民政府从开始就准备和日本决一死战,并且塌实的在那里埋头的去为抗战事业默默的准备,说国民政府不抵抗,那是在侮辱玷污我们自己的民族。

而有些人,口口声声的道貌岸然的说的天花乱坠的要去抗日。结果有人发动了可耻的“东征”“西征”在自己的同胞将士背后捅刀子。在西征的时候,日本人明明在东边,但是那个所谓的“中国抗日x军”,他们竟然往西边打,他们要游过大西洋,太平洋,从后面去偷袭日本人?而“东征”“西征”和1936年的绥远抗战是相互影响的,在“东征”后,绥远兵力回防黄河沿线,蒙古德王在日本人的遥控下向绥远进攻,从而引起了绥远抗战。而德王对绥远的入寇,也牵制了山西驻军,使他们不敢乘胜追击x军。从这里可以看到,国难只是某些败类嘴里的借口,他们在和日本人互相战略上配合,各自寻找着机会。

而有个人并不是抗日英雄,他就是吉鸿昌,他所谓的抗日同盟军是怎么被歼灭的?是他们主动的去进攻北平的中国守军宋哲元部,而众叛亲离,被国军歼灭的,他们抗的并不是日本人,他们在向自己的同胞将士开枪!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抗“日”英雄?国民政府是限制过他们的行动,那只是限制而已,因为在当时的华北,战争一触即发,稍微的军事挑衅,都可能引起战争,而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告诉增长,军力快速提升,这个速度要远高于日本人,这样的情况下,时间是对中国有利的。所以政府不允许他们贸然擅自行动,可是他们根本就没安什么抗日的心思,到最后打的是自己人。
又看了一遍楼上的帖子,真的是可以拿来当笑话看的.
我还真奇怪了,以你这样的水平,怎么敢说比伟哥A强,还敢说人家给你们这些人丢人?
香山大漠,我只问你一个问题,前段时间你不是说过豫湘桂会战有三十万关东军精锐参战么?日军总计有50多万人参战么?按照抗战中中日军队战斗力比例为8比1来粗略估计(你自己说的),相当与400万中国军队,那还抵抗什么啊?直接投降算了(你自己的结论).
伟哥A~Z我好想念你啊.
你那丰富的学识,适度的脸皮,一定的涵养.让我看你的帖子就能认真严肃的工作.不象现在,一进历史区,就笑到肚子痛:) :b :P :D ;P
原帖由 zhuzhou2002 于 2006-10-20 20:44 发表
有人认为得到东北是造成日本与中国1937年差距的原因却明显违背事实


可以肯定,至少是原因之一

东北的工农业系统完整的被掠夺。

例如: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的4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

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

东北的粮食、大豆、木材、煤炭、棉花……是日本出口的大宗物资。
原帖由 T62 于 2006-10-20 09:50 发表
幼稚的可爱,对日本人的性格缺乏了解。

当时的日本高层没有亲华分子与仇华分子之分,只有急侵华与缓侵华之分。

日本人连比它强大N倍的美国都敢惹,在东北吃点亏算什么



又一个对历史一窍不通的。

918不过是几个日军佐官和尉官的军事冒险,直接策划的军官里没有一个将官。

918时,日本高层根本没有大规模侵华的想法,听闻发生事变,立即出手要控制事态。

日军在东北一旦吃点亏,军事冒险就宣告失败!日本高层控制事态的努力就会随即起效。我们的东北就不会丢失!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宝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就透露:
“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及历次对中国军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 …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 …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
原帖由 T62 于 2006-10-21 16:03 发表
呵呵,你真的认为日本人碰了个钉子,就会把头缩回去吗?

日本人在东北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37年上海抗战的进程你了解吗?

开战时日本在上海才多少人?

国民党的德装师尚且奈何不了日本人



37年上海抗战?918这个时候的日军情况怎么可以和31年比?

918这个时候的日军情况再怎么比也是和32年1月时候的日军情况比啊。

32年上海抗战的进程你了解吗?

128事变已经是日本高层的想法了,日军在碰了个钉子后也老老实实地见“好”就收了(其实这个“好”与日军战前想要的还相距甚远啊)。

而918事变不过是几个日军佐官和尉官的军事冒险,直接策划的军官里连一个将官都没有啊。



至于东北有多少资源被日军掠夺、太平洋上小岛为什么日军要跟美国人争,我觉得属于历史常识。麻烦去看了资料再说话,麻烦了。
板垣征四郎在报告《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中说:

“满蒙的资源很是丰富、 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的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

“必须对控制满蒙资源、改变日本国内产业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倍。

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
1931年918前夕,中日军事对比是,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

日本在31年夏季才开始在国内部队装备国产坦克和装甲车,关东军此时还没轮到;能迅速支援的日军只有驻朝鲜的2个师团,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多万,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

驻朝鲜的日本军官当时怕关东军在这次事变失败后会完蛋,急电国内要求“不能不救关东军!”
东北军有三十万人,陆海空齐全,拥有200架飞机,2500挺轻重机枪,1000多门各式大炮以及坦克等轻重武器。

九一八事变仅沈阳一地东北军白白丢掉的、被日军轻松拿去的武器就有飞机260架,重炮、野战炮250门,炮弹10万发,步枪15万支。
仅沈阳一地的这些被丢的弃武器如果用于对日作战,在日本大举增兵之前的1~2个月内,火力上也可以完全压倒东北和朝鲜的日军。
1932年128事变在918事变后仅仅4个月,由于19路军积极抵抗,日军4易主帅,3次增兵。

在战局僵持不下时,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我国海外信誉正在急剧下降,目前在海外筹划资金已不可能,这样下去,军费连3个月都维持不了”。

可见,918事变如果全力抵抗,日军是撑不下去的。
由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整个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甚至裁减军队。

30年代初期的日本并没有完成工业的军事化,重工业只占其工业的38%,军费只占财政支出28%。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侵华战争需要。

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甚至弥补不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
据《陶行知日志》提供的数字可知,1937年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美国占百分之五十四点四,英国占百分之十七点五,德国占百分之三点八。分类来说,美国所占比例分别是:铜百分之九十二点九,各种油料百分之六十点五,汽车及零件百分之九十一点二,铁(废钢铁?)百分之五十九点七,铸铁百分之四十一点六,各种机械、发动机百分之四十八点五。陶行知先生离开美国的时候,曾经在临别演说中专门说道:“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所以讲,如果说二战之初美国对大西洋彼岸的欧洲是“隔岸观火”的话,那么它对太平洋另一岸的亚洲则是“隔岸助火”了。

————————————————————————
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发表讲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
“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

(另外,英国首相张伯伦也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 )

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
唉.......
无数幼稚儿童认为918事变是板恒,石猿等少数几个闹事军官发动的,简直让人啼笑皆非,老夫建议你们去看看田中奏折和另外一个日本军官的写的好象叫满蒙大纲的一篇文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从明智开始,甚至从疯臣开始,就把征服中国作为他们的唯一国策.当时的日本,把东北看作是日本的未来,当时在东北的日军将领相互之间的电报,那些真实的史料可以完全的证明918事变不是几个少壮军官的冒险,是一次有预谋的侵略行经.
别的老夫记的不太清楚了,就说一点,早在进攻沈阳几个月之前,日本已经在沈阳城外偷偷架起了一门巨炮,这样的军事调动,没有日军陆军部的允许,几个无头小将是不可能做到的.
]]
楼上的那个人,如果你还想在这里继续丢人现眼苟延残喘的话,说话就给我注意点.一来到这里就警告过你了,我也懒得和你再费什么口舌,老老实实的给我把什么"民族败类","苏联走狗"什么的编辑了.不要自取其辱
我可没骂任何人是走狗,是你在骂别人是走狗,你敢投诉我,我也去投诉你,是非精是很讨厌的,你要明白.
]]
]]
本人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
当时东北军的装备是全国各路军里装备最好的.

沈阳918纪念管里有数字被日本缴获的武器.坦克200辆,飞机300余架.大炮600余门.迫击炮1200余门.各类机枪2000多挺.步枪10万余支.各种弹药不计其数.
如果这些武器不落到日本的手里而是完全用于抗日.肯定是另一个结果.

至于那位香山大漠的发言.别的不说了,就是感觉胃里很不舒服.
原帖由 香山大漠 于 2006-10-22 13:32 发表
其实老夫要谢谢你的,一般人不明白"民族类""苏联走"是怎么回事,是你帮老夫做了很好的注解.

跟我玩这套没用,你多回一次贴就多丢一次人,别人嘲笑的是你,与我没有任何损失.
以后再玩这种把戏,我不会再提醒警告,自己注意点
原帖由 蛀衣霉菌 于 2006-10-21 20:08 发表



37年上海抗战?918这个时候的日军情况怎么可以和31年比?


轻轻松松一句“怎么可以和31年比”就忽略对过去了吗?

这就是你对历史的态度?忽略对自己不利的资料?

你怎么不列出来8.14抗战前日本人在上海的兵力呢?

我记得好象日本人总共不过几千人吧?

算了,实在懒得理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