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盟伽利略,军事意义重大[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6:42:41
2003年10月19日,某报刊发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准备“招亲”的消息,十分新奇。新奇本身并不在于文章作者采用的拟人手法,而在于,这个举世瞩目、准备通过多国合作建设的欧洲卫星定位系统将通过招标寻找经授权的独家经营者。众所周知,“伽利略”计划投资小,预计产出巨大,何况其军事意义更难以言表。那么,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为何要采取如此举措,让商家来经营这个庞大的卫星定位系统呢?原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招标消息一出,各工业或金融财团、企业联盟、通讯集团等趋之若鹜,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参加竞标。不过,财大并不一定气粗,因为欧盟和欧洲航天局看中的是未来经营者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欧洲要打造一个从研究设计到经营理念等环节都富有新意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

  与美国打造GPS系统时采用的公共基金的方式不同,欧洲打造“伽利略”系统采用公共基金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法。这是第一个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吸引私人投资一直是欧盟和欧洲航天局落实“伽利略”计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欧盟在落实“伽利略”计划中遇到了经济问题,费用承担与利益分配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熟知多国合作进行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人都深知,这种争吵不足为怪。在专家看来,吸引私人投资是解决“伽利略”资金短缺问题的好办法。“伽利略”一定要打造,欧洲一定要自立、自强。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伽利略”计划启动时曾说,这是事关欧洲前途的大事,是一场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国家利益的外交斗争。它将给欧洲人带来的自豪感,决不亚于“空中客车”飞机和“阿丽亚娜”火箭。欧洲打造“伽利略”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欧洲“伽利略”计划已经得到不少国家响应。2003年3月,俄罗斯表示愿为“伽利略”计划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规避政治与技术风险;中国科技部与欧盟能源交通总司于今年9月19日在北京草签了合作协议,助欧洲一臂之力。双方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广泛合作,合力打造“伽利略”。多国合作打造欧洲“伽利略”,这是第二个创新。

  “伽利略”计划的出台

  长期以来,一直由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为欧洲提供技术服务。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而且为美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大显身手。尽管美国免费为欧洲提供定位服务,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人暗下决心,希望打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摆脱对美依赖。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伽利略”计划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他们提出了“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划,即欧洲GPS。

  “伽利略”计划自出台以来一直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困扰。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的GPS的重要性。而英德等国却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午餐”,何苦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法国总统希拉克批驳说,放弃“伽利略”计划则意味着“接受欧洲在空间沦为美国附庸的悲惨现状”。希拉克认为,欧洲应该争取独立和平等。法外交部发言人利瓦索表示,“伽利略”系统是打造“欧洲空间”的核心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许是一场胜利速度叫人惊叹的阿富汗战争,迫使原来反对实施“伽利略”计划的欧盟成员国立场发生了转变。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于2000年初决定建造“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当年6月,在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欧盟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获得了实施“伽利略”计划所需的L频段频率资源,为顺利实施“伽利略”计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1年11月,欧洲航天局决定拨款5.5亿欧元用于“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开发。2002年3月15日和16日,欧盟各国首脑在巴塞罗那的峰会上都表示要启动“伽利略”计划,支持“伽利略”计划的实施;3月2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运输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仅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便为“伽利略”系统亮起绿灯,同意为该项目划拨4.5亿欧元研究经费,该计划启动进入实质阶段,这使曾让欧洲航天局大伤脑筋的“经济症结”化为烟云。

  欧盟运输部长们以全票通过一项协议,决定在5年内打造一个可同美国GPS抗衡的欧洲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打破由美国垄断全球空间定位技术的局面。

  当然,由于欧洲各国间利益存在着差异,曾导致计划实施很不顺利。但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让“伽利略”计划陷入僵局。

  “伽利略”挑战美国GPS

  “伽利略”具有四大特点:自成独立体系;能与其它的相关系统兼容;具备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公开进行国际合作。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将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4万公里,倾角为56度,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伽利略”将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米的精确定位服务,可为公路、铁路、空中和海上运输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个欧洲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计划,也是世界上笫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更先进、更有效、也更可靠。它提供的服务比GPS多,服务水平比GPS高。

“伽利略”系统卫星数量多、轨道位置高、轨道面少,更多用于民用。打个比方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家门。“伽利略”系统的设计识别误差范围仅有1米,美国GPS精确度误差为10米。因此,可以说“伽利略”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定位精度优于GPS。“伽利略”系统运作安全稳定。它除对固定和移动的民用设施定位,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导航外,还可以运用在地质勘探、考古、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当然,它还能够为军舰、远程作战部队及巡航导弹等提供导航服务,甚至还能完成导弹跟踪监测等。

  欧盟将该计划的意义“同手表的发明和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电话的发明相提并论”。希拉克总统表示,伽利略系统的建立预示着欧洲人将在未来的空间情报战中掌握主动。

  造价低廉效益无限

  “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投资在32亿至36亿欧元之间,预计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投资额相当于在欧洲建一个小型机场,或者说建15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打造的军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总共斥资120亿美元,是“伽利略”造价的3—4倍。


  建设“伽利略”将按照公私合营法则,公私方分别承担总投入的50%左右。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作为创始成员,将参加该系统的研制。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准备于今年12月招选授权经营者的标底约为15亿欧元,约为“伽利略”计划总投入的一半,剩余部分由欧洲联盟和欧洲空间局的财政拨出。

  “伽利略”系统的建造分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研制阶段,欧洲航天局和欧盟将为此投资11亿欧元,用于4颗卫星的建造与发射。根据达成的协议,欧盟将在布鲁塞尔成立一个公共公司,负责“伽利略”系统的开发、研制与测试,有8个私营公司参加这一项目。第二步是部署阶段,欧盟将投资22亿欧元,从2006年开始再发射26颗卫星。

  “伽利略”公私合营机制的得意之处就在于此,非但基础建设不全是由公家来投资,更重要的是系统建成后,长期需要支付的运营费也不需要公家再投入,应该说这是一种经营上的创新模式。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联手发展航天工业和空间技术的重要举措,它建成后将使欧洲从此不必在卫星定位需求方面看美国人脸色。此外,欧洲还会从“伽利略”系统利用上获得巨大的利益。

  “伽利略”计划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行。据专家估算,在2008年到2020年,“伽利略”将为欧盟创造800亿欧元的利润,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达100多亿欧元。与此同时,“伽利略”计划还可为欧盟提供15万个从事高科技开发的就业岗位。据估计,15万个就业机会每年将产生9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仅出售航空和航海终端设备一项,就可收入150亿欧元。该系统还可以用于国防和军事目的,为欧洲建立共同防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使欧洲不再依赖于美国的GPS。此外,“伽利略”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一种大组合大集成,会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随着“伽利略”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无论从民用还是军用角度讲,“伽利略”系统都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

  美反对欧洲“自立”

  美国打心眼里不希望欧洲发展“伽利略”系统,理由之一:欧洲人根本没必要开发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目前美国GPS向全世界交通运输以及科研机构等民用用户免费提供服务,况且美国已计划再投资10多亿美元在2008年前完成GPS升级,满足用户需求,欧洲另搭灶台,实际上是巨大浪费;理由之二:“伽利略”会对美国GPS军用频率产生干扰,从而影响美国军事通讯,甚至造成泄密。据悉,美国国防部曾就此专门致电欧盟,要求欧盟就未来“伽利略”系统可能对美军用通讯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评估。

  欧盟负责运输与能源的高级官员帕拉齐欧曾对此回击道,“我们认为多一套系统在太空中‘坐镇’非常重要,因为这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佳音。一旦GPS系统遇袭,他们还可依靠欧盟的‘伽利略’。”
  “伽利略”系统的建造意味着美国独霸卫星定位天下时代的结束,因此美国近年来一直在绞尽脑汁,百般阻挠“伽利略”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它不择手段诋毁“伽利略”计划的可行性,千方百计在欧盟成员国中制造矛盾、挑拨离间。美国的这种做法曾一度使得欧盟内部出现分歧。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甚至打起北约幌子,要求欧盟国防部长为“北约的利益”,劝说欧盟的交通部长不要通过该计划。

  对“伽利略”计划的费用支出,美国也是加以夸大,认为欧盟所公布的预算不足,而对“伽利略”可能产出估计过高。美国认为,“伽利略”计划是一项很坏的计划。西班牙担任欧盟今年上半年轮值主席国后,美国还派员到西班牙游说,干扰该计划的通过。

  为了让欧洲放弃计划,美国决定从2000年5月1日起,撤销对为欧洲提供的GPS定位服务信号施加的长期干扰,使民用定位精度由百米提高到了十米。但最终也没有改变欧洲的决心。不过,来自美国方面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伽利略”计划的通过与实施。

  欧洲识破美国野心

  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反对“伽利略”计划,主要是不希望GPS有竞争对手,其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有专家指出,GPS免费使用是谎言,它所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标准以及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的GPS终端接收设备已使美国人腰缠万贯。何况,美随时都可寻找借口对GPS服务进行收费。关键的是,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欧洲建立独立的共同防务体系就是一句空谈。据说,美国在海湾战争时曾关闭GPS系统,置欧洲盟国利益于不顾。

虽然美国一再表示可以给欧洲提供最好的GPS服务(含军用的PPS),但是欧洲还是顶着 来自美国方面的巨大打压,决心挥巨资建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有人认为,新欧洲正在形成和发展,它需要有大项目大工程来振奋人心士气,增强欧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独立于美国的精神,打破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挺直自己的腰干。

  欧盟与中国开展合作

  中国的加入可以壮大打造“伽利略”系统的队伍。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为“伽利略”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远景。中国上亿手机用户和急剧增加的汽车拥有量,就能使“伽利略”系统的服务范围成倍扩大。

  欧洲与中国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已于2003年5月16日正式开始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谈判。今年9月18日,科技部与欧盟能源交通总司在北京草签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伽利略”计划实施过程中广泛合作。欧盟的代表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他说,中国人比欧洲人自己更热爱“伽利略”计划。

  根据所签协议,中国和欧盟2003年9月19日在北京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为“伽利略”计划培训人员并组织双边交流。这一事件标志着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拉开了序幕。

  欧盟运输事务专员帕拉西奥表示,在日益增长的定位服务市场中,中国将帮助“伽利略”系统成为全球主要的基础设施。据欧盟高级官员透露,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可能超过2.3亿欧元。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这笔投资将为中国换来一套更先进的卫星系统。另外,由于伽利略系统在军事应用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这项交易最终有可能加强中国政府和欧盟在国防事务方面的合作。

  俄罗斯愿意提供帮助

  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2003年1月23日与欧洲航天局局长安东尼奥·罗多塔举行会谈时表示,俄方愿意帮助欧盟建设“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俄航空航天局认为,俄参与欧盟正在开发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划将有助于降低该计划本身的风险和成本。欧洲航天局专家表示,未来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与现有的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拉纳斯”系统一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套全球规模卫星定位系统,即美国GPS和俄罗斯的“格拉纳斯”(GLONASS)。俄“格拉纳斯”是一个耗资30多亿美元打造的由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精度优于加了干扰的GPS。

  至于欧洲将与俄罗斯以何种方式进行合作暂无准确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将重视俄罗斯在开发与运作GLONASS的经验。


  除了将与中国、俄罗斯开展合作外,欧洲还将以不同方式吸引更多国家参与,甚至包括美国。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伽利略”系统将通过国际合作达到利益最大化,这是该计划的基础。这种国际合作能强化系统和产业的经验与实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和政治风险。2003年10月19日,某报刊发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准备“招亲”的消息,十分新奇。新奇本身并不在于文章作者采用的拟人手法,而在于,这个举世瞩目、准备通过多国合作建设的欧洲卫星定位系统将通过招标寻找经授权的独家经营者。众所周知,“伽利略”计划投资小,预计产出巨大,何况其军事意义更难以言表。那么,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为何要采取如此举措,让商家来经营这个庞大的卫星定位系统呢?原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招标消息一出,各工业或金融财团、企业联盟、通讯集团等趋之若鹜,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参加竞标。不过,财大并不一定气粗,因为欧盟和欧洲航天局看中的是未来经营者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欧洲要打造一个从研究设计到经营理念等环节都富有新意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

  与美国打造GPS系统时采用的公共基金的方式不同,欧洲打造“伽利略”系统采用公共基金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法。这是第一个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吸引私人投资一直是欧盟和欧洲航天局落实“伽利略”计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欧盟在落实“伽利略”计划中遇到了经济问题,费用承担与利益分配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熟知多国合作进行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人都深知,这种争吵不足为怪。在专家看来,吸引私人投资是解决“伽利略”资金短缺问题的好办法。“伽利略”一定要打造,欧洲一定要自立、自强。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伽利略”计划启动时曾说,这是事关欧洲前途的大事,是一场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国家利益的外交斗争。它将给欧洲人带来的自豪感,决不亚于“空中客车”飞机和“阿丽亚娜”火箭。欧洲打造“伽利略”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欧洲“伽利略”计划已经得到不少国家响应。2003年3月,俄罗斯表示愿为“伽利略”计划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规避政治与技术风险;中国科技部与欧盟能源交通总司于今年9月19日在北京草签了合作协议,助欧洲一臂之力。双方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广泛合作,合力打造“伽利略”。多国合作打造欧洲“伽利略”,这是第二个创新。

  “伽利略”计划的出台

  长期以来,一直由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为欧洲提供技术服务。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而且为美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大显身手。尽管美国免费为欧洲提供定位服务,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人暗下决心,希望打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摆脱对美依赖。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伽利略”计划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他们提出了“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划,即欧洲GPS。

  “伽利略”计划自出台以来一直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困扰。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的GPS的重要性。而英德等国却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午餐”,何苦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法国总统希拉克批驳说,放弃“伽利略”计划则意味着“接受欧洲在空间沦为美国附庸的悲惨现状”。希拉克认为,欧洲应该争取独立和平等。法外交部发言人利瓦索表示,“伽利略”系统是打造“欧洲空间”的核心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许是一场胜利速度叫人惊叹的阿富汗战争,迫使原来反对实施“伽利略”计划的欧盟成员国立场发生了转变。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于2000年初决定建造“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当年6月,在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欧盟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获得了实施“伽利略”计划所需的L频段频率资源,为顺利实施“伽利略”计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1年11月,欧洲航天局决定拨款5.5亿欧元用于“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开发。2002年3月15日和16日,欧盟各国首脑在巴塞罗那的峰会上都表示要启动“伽利略”计划,支持“伽利略”计划的实施;3月2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运输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仅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便为“伽利略”系统亮起绿灯,同意为该项目划拨4.5亿欧元研究经费,该计划启动进入实质阶段,这使曾让欧洲航天局大伤脑筋的“经济症结”化为烟云。

  欧盟运输部长们以全票通过一项协议,决定在5年内打造一个可同美国GPS抗衡的欧洲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打破由美国垄断全球空间定位技术的局面。

  当然,由于欧洲各国间利益存在着差异,曾导致计划实施很不顺利。但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让“伽利略”计划陷入僵局。

  “伽利略”挑战美国GPS

  “伽利略”具有四大特点:自成独立体系;能与其它的相关系统兼容;具备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公开进行国际合作。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将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4万公里,倾角为56度,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伽利略”将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米的精确定位服务,可为公路、铁路、空中和海上运输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个欧洲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计划,也是世界上笫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更先进、更有效、也更可靠。它提供的服务比GPS多,服务水平比GPS高。

“伽利略”系统卫星数量多、轨道位置高、轨道面少,更多用于民用。打个比方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家门。“伽利略”系统的设计识别误差范围仅有1米,美国GPS精确度误差为10米。因此,可以说“伽利略”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定位精度优于GPS。“伽利略”系统运作安全稳定。它除对固定和移动的民用设施定位,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导航外,还可以运用在地质勘探、考古、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当然,它还能够为军舰、远程作战部队及巡航导弹等提供导航服务,甚至还能完成导弹跟踪监测等。

  欧盟将该计划的意义“同手表的发明和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电话的发明相提并论”。希拉克总统表示,伽利略系统的建立预示着欧洲人将在未来的空间情报战中掌握主动。

  造价低廉效益无限

  “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投资在32亿至36亿欧元之间,预计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投资额相当于在欧洲建一个小型机场,或者说建15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打造的军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总共斥资120亿美元,是“伽利略”造价的3—4倍。


  建设“伽利略”将按照公私合营法则,公私方分别承担总投入的50%左右。欧盟和欧洲航天局作为创始成员,将参加该系统的研制。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准备于今年12月招选授权经营者的标底约为15亿欧元,约为“伽利略”计划总投入的一半,剩余部分由欧洲联盟和欧洲空间局的财政拨出。

  “伽利略”系统的建造分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研制阶段,欧洲航天局和欧盟将为此投资11亿欧元,用于4颗卫星的建造与发射。根据达成的协议,欧盟将在布鲁塞尔成立一个公共公司,负责“伽利略”系统的开发、研制与测试,有8个私营公司参加这一项目。第二步是部署阶段,欧盟将投资22亿欧元,从2006年开始再发射26颗卫星。

  “伽利略”公私合营机制的得意之处就在于此,非但基础建设不全是由公家来投资,更重要的是系统建成后,长期需要支付的运营费也不需要公家再投入,应该说这是一种经营上的创新模式。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联手发展航天工业和空间技术的重要举措,它建成后将使欧洲从此不必在卫星定位需求方面看美国人脸色。此外,欧洲还会从“伽利略”系统利用上获得巨大的利益。

  “伽利略”计划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行。据专家估算,在2008年到2020年,“伽利略”将为欧盟创造800亿欧元的利润,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达100多亿欧元。与此同时,“伽利略”计划还可为欧盟提供15万个从事高科技开发的就业岗位。据估计,15万个就业机会每年将产生9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仅出售航空和航海终端设备一项,就可收入150亿欧元。该系统还可以用于国防和军事目的,为欧洲建立共同防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使欧洲不再依赖于美国的GPS。此外,“伽利略”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一种大组合大集成,会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随着“伽利略”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无论从民用还是军用角度讲,“伽利略”系统都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

  美反对欧洲“自立”

  美国打心眼里不希望欧洲发展“伽利略”系统,理由之一:欧洲人根本没必要开发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目前美国GPS向全世界交通运输以及科研机构等民用用户免费提供服务,况且美国已计划再投资10多亿美元在2008年前完成GPS升级,满足用户需求,欧洲另搭灶台,实际上是巨大浪费;理由之二:“伽利略”会对美国GPS军用频率产生干扰,从而影响美国军事通讯,甚至造成泄密。据悉,美国国防部曾就此专门致电欧盟,要求欧盟就未来“伽利略”系统可能对美军用通讯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评估。

  欧盟负责运输与能源的高级官员帕拉齐欧曾对此回击道,“我们认为多一套系统在太空中‘坐镇’非常重要,因为这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佳音。一旦GPS系统遇袭,他们还可依靠欧盟的‘伽利略’。”
  “伽利略”系统的建造意味着美国独霸卫星定位天下时代的结束,因此美国近年来一直在绞尽脑汁,百般阻挠“伽利略”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它不择手段诋毁“伽利略”计划的可行性,千方百计在欧盟成员国中制造矛盾、挑拨离间。美国的这种做法曾一度使得欧盟内部出现分歧。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甚至打起北约幌子,要求欧盟国防部长为“北约的利益”,劝说欧盟的交通部长不要通过该计划。

  对“伽利略”计划的费用支出,美国也是加以夸大,认为欧盟所公布的预算不足,而对“伽利略”可能产出估计过高。美国认为,“伽利略”计划是一项很坏的计划。西班牙担任欧盟今年上半年轮值主席国后,美国还派员到西班牙游说,干扰该计划的通过。

  为了让欧洲放弃计划,美国决定从2000年5月1日起,撤销对为欧洲提供的GPS定位服务信号施加的长期干扰,使民用定位精度由百米提高到了十米。但最终也没有改变欧洲的决心。不过,来自美国方面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伽利略”计划的通过与实施。

  欧洲识破美国野心

  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反对“伽利略”计划,主要是不希望GPS有竞争对手,其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有专家指出,GPS免费使用是谎言,它所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标准以及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的GPS终端接收设备已使美国人腰缠万贯。何况,美随时都可寻找借口对GPS服务进行收费。关键的是,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欧洲建立独立的共同防务体系就是一句空谈。据说,美国在海湾战争时曾关闭GPS系统,置欧洲盟国利益于不顾。

虽然美国一再表示可以给欧洲提供最好的GPS服务(含军用的PPS),但是欧洲还是顶着 来自美国方面的巨大打压,决心挥巨资建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有人认为,新欧洲正在形成和发展,它需要有大项目大工程来振奋人心士气,增强欧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独立于美国的精神,打破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挺直自己的腰干。

  欧盟与中国开展合作

  中国的加入可以壮大打造“伽利略”系统的队伍。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为“伽利略”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远景。中国上亿手机用户和急剧增加的汽车拥有量,就能使“伽利略”系统的服务范围成倍扩大。

  欧洲与中国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已于2003年5月16日正式开始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谈判。今年9月18日,科技部与欧盟能源交通总司在北京草签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伽利略”计划实施过程中广泛合作。欧盟的代表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他说,中国人比欧洲人自己更热爱“伽利略”计划。

  根据所签协议,中国和欧盟2003年9月19日在北京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为“伽利略”计划培训人员并组织双边交流。这一事件标志着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拉开了序幕。

  欧盟运输事务专员帕拉西奥表示,在日益增长的定位服务市场中,中国将帮助“伽利略”系统成为全球主要的基础设施。据欧盟高级官员透露,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可能超过2.3亿欧元。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这笔投资将为中国换来一套更先进的卫星系统。另外,由于伽利略系统在军事应用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这项交易最终有可能加强中国政府和欧盟在国防事务方面的合作。

  俄罗斯愿意提供帮助

  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2003年1月23日与欧洲航天局局长安东尼奥·罗多塔举行会谈时表示,俄方愿意帮助欧盟建设“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俄航空航天局认为,俄参与欧盟正在开发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划将有助于降低该计划本身的风险和成本。欧洲航天局专家表示,未来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与现有的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拉纳斯”系统一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套全球规模卫星定位系统,即美国GPS和俄罗斯的“格拉纳斯”(GLONASS)。俄“格拉纳斯”是一个耗资30多亿美元打造的由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精度优于加了干扰的GPS。

  至于欧洲将与俄罗斯以何种方式进行合作暂无准确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将重视俄罗斯在开发与运作GLONASS的经验。


  除了将与中国、俄罗斯开展合作外,欧洲还将以不同方式吸引更多国家参与,甚至包括美国。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伽利略”系统将通过国际合作达到利益最大化,这是该计划的基础。这种国际合作能强化系统和产业的经验与实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和政治风险。
好样的!多合作好啊!
不是和俄罗斯合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