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进新:我参加了飞夺泸定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03:40
唐进新:我参加了飞夺泸定桥  
2006年10月05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0月5日电(记者梅世雄、徐壮志) 从湘江血战到突破乌江天险,抢占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开辟雪
山草地通道,跨越天险腊子口……唐进新所在的红4团一直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先锋团。

    “那时候年轻,不知道怕,也不觉得苦。”长征中的万水千山,91岁的老人这样总结。

    唐进新记得最清楚的,是71年前的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

    “军委限令3天3夜赶到。”老人回忆,对红军来说,3天320多里路并不算多。“但都是山路,还要不停地打仗。”

    “有时,我们必须弯腰挪步,从仅容一人的绝壁间穿过。”唐进新说,一路急行、架桥、打仗和绕道,第一天只走了80多里。

    第二天,军委又来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就是说,我们一昼夜必须赶240多里。”老人说,虽然此前他们曾创造一昼夜行军160多里的红军纪录,但这次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

    “路上还有敌人,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摸黑行走的红军,行军速度非常慢。

    对岸发现了火把。敌人也在连夜增援泸定桥。政委杨成武大胆决定,点起火把,以刚刚被消灭的川军番号迷惑敌人。“碰到敌人,就留下一部分人打仗,别的人继续跑步前进。”

    29日6时许,红4团赶到泸定桥边,并占领西桥头。“是一座由13根铁索横拉两岸的铁索桥,我们赶到时,川军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老人回忆说。由于战斗经验不够丰富,唐进新没有被选为突击手。“2连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织的突击梯队,踏索夺桥。3连跟着,边冲边铺木板。1连打掩护。我们4连负责递木板。”唐进新记得,下午4时许,战斗打响了。“子弹打得铁索丁当响,有两名突击队员掉下去了……我站在西桥头,不停地把手中木板递给3连的战友。”唐进新说。

    过草地前,红军曾派一个团进去过,结果陷入绝境,后来被救了出来。于是,红4团再次担当了先锋。唐进新和战友们在草地中滚爬了6天6夜,为全军踏出一条北上道路。

    紧接着,红四团巧用奇兵,以正面强攻、侧翼攀绝壁迂回战法,突破天险腊子口。聂荣臻评价:“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长征中,最艰险的战斗,我们先参加;最难走的路,我们先走;最难过的险关,我们先过;最难吃的苦,我们先吃。我们是长征中走得最辛苦的部队之一。”忆当年,老人骄傲不已。

    解放后,唐进新回到家乡江西省安远县,后来当了县长。1966年,刚过50岁的唐进新提出辞呈,成为当时全省年龄最小的离休干部之一。

    坚持回到乡下居住的唐进新,脾气一如过去般耿直,看不顺眼的事,仍要管一把,当地人称“唐老干”。(完)唐进新:我参加了飞夺泸定桥  
2006年10月05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10月5日电(记者梅世雄、徐壮志) 从湘江血战到突破乌江天险,抢占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开辟雪
山草地通道,跨越天险腊子口……唐进新所在的红4团一直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先锋团。

    “那时候年轻,不知道怕,也不觉得苦。”长征中的万水千山,91岁的老人这样总结。

    唐进新记得最清楚的,是71年前的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奔袭。

    “军委限令3天3夜赶到。”老人回忆,对红军来说,3天320多里路并不算多。“但都是山路,还要不停地打仗。”

    “有时,我们必须弯腰挪步,从仅容一人的绝壁间穿过。”唐进新说,一路急行、架桥、打仗和绕道,第一天只走了80多里。

    第二天,军委又来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就是说,我们一昼夜必须赶240多里。”老人说,虽然此前他们曾创造一昼夜行军160多里的红军纪录,但这次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

    “路上还有敌人,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摸黑行走的红军,行军速度非常慢。

    对岸发现了火把。敌人也在连夜增援泸定桥。政委杨成武大胆决定,点起火把,以刚刚被消灭的川军番号迷惑敌人。“碰到敌人,就留下一部分人打仗,别的人继续跑步前进。”

    29日6时许,红4团赶到泸定桥边,并占领西桥头。“是一座由13根铁索横拉两岸的铁索桥,我们赶到时,川军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老人回忆说。由于战斗经验不够丰富,唐进新没有被选为突击手。“2连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织的突击梯队,踏索夺桥。3连跟着,边冲边铺木板。1连打掩护。我们4连负责递木板。”唐进新记得,下午4时许,战斗打响了。“子弹打得铁索丁当响,有两名突击队员掉下去了……我站在西桥头,不停地把手中木板递给3连的战友。”唐进新说。

    过草地前,红军曾派一个团进去过,结果陷入绝境,后来被救了出来。于是,红4团再次担当了先锋。唐进新和战友们在草地中滚爬了6天6夜,为全军踏出一条北上道路。

    紧接着,红四团巧用奇兵,以正面强攻、侧翼攀绝壁迂回战法,突破天险腊子口。聂荣臻评价:“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

    “长征中,最艰险的战斗,我们先参加;最难走的路,我们先走;最难过的险关,我们先过;最难吃的苦,我们先吃。我们是长征中走得最辛苦的部队之一。”忆当年,老人骄傲不已。

    解放后,唐进新回到家乡江西省安远县,后来当了县长。1966年,刚过50岁的唐进新提出辞呈,成为当时全省年龄最小的离休干部之一。

    坚持回到乡下居住的唐进新,脾气一如过去般耿直,看不顺眼的事,仍要管一把,当地人称“唐老干”。(完)
经过两昼夜120多公里急行军,飞夺泸定桥。22名红军勇士手持驳壳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雨点般的子弹,在铁链上匍匐战斗,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攻占了东桥头。由此,红军长征突破了最后一道水上天堑,从根本上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最终胜利。

    怀着无比的敬意,记者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拜谒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22勇士。在大厅中央,22根方形纪念石柱整齐地矗立着。记者发现,只有最前排的5根柱子写着名字,仅最中间一根刻着头像。“一个英雄的城市,却不知英雄是谁,这是最大的遗憾。”现年67岁的原泸定县人大主任王永模介绍说,由于战事吃紧,当年飞夺泸定桥时牺牲了4位勇士,其他18位勇士也大多没留下姓名。1966年2月,王永模调入泸定县委宣传部工作。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22勇士,展开了长达40年的追寻历程:在北京,他从杨成武口中得知了廖大珠、王海云、刘金山3位勇士的姓名;在江西和天津,他找到了第4位勇士刘梓华的名字、日记、档案和照片。纪念馆里刘梓华勇士的雕像就是根据他找到的照片雕刻的,而刘梓华纪念柱也由此成为22根纪念柱中最完整的一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永模也通过本报更正了一些书籍或报道上出现的错误:22勇士之一“李金山”应为“刘金山”;刘梓华并不是解放战争时牺牲在天津城下,而是1951年因患恶性淋巴瘤病逝,时任天津廊坊军分区副参谋长;“23勇士”、“24勇士”之说并不正确,因为刘梓华档案显示,他曾在1936年因遗失“十八英雄奖章”受过党内警告处分,如此算来,加上飞夺泸定桥时牺牲的4位,正好是22位勇士。

    在王永模家中,记者见他正在写《红军长征过泸定》一书,其中《追寻红军飞夺泸定桥22勇士四十载》一章里有这样的字句:查资料、读史书、看报纸,远赴北京、上海、江西、贵州、山东等10多个省市调查访问,行程2万余里……“这也是我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为了让22勇士早日在纪念柱上团圆。”王永模说。

    9月的泸定县城,灿烂的太阳犹如一枚巨大的勋章,照耀着这里的一草一木。22勇士不仅随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急行军纪录,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也创造了这座英雄的城市。(记者  梁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