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28:44
快讯: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  

--------------------------------------------------------------------------------
2006年09月09日

  中新网酒泉9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时间九日下午三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实践八号”是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九大类两千余份约二百一十五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卫星还装载多项空间环境探测装置,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环境要素,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

  本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九十次飞行,也是自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四十八次获得成功。(完)快讯: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  

--------------------------------------------------------------------------------
2006年09月09日

  中新网酒泉9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时间九日下午三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实践八号”是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九大类两千余份约二百一十五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卫星还装载多项空间环境探测装置,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环境要素,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

  本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九十次飞行,也是自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四十八次获得成功。(完)
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2006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酒泉9月9日电(记者孙彦新)记者从“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发射现场获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返回式卫星,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曾担任多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的唐伯昶介绍,包括“实践八号”在内的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实现了七大技术飞跃:一是姿态控制精度的提高,使卫星姿态更稳;二是采用对流换热技术,使卫星内部温度控制误差仅为正负0.2摄氏度;三是采用了与神舟飞船一样的测控系统,天地通信更可靠顺畅;四是程序控制更先进,能够让卫星在太空中准确顺畅地进行各种动作;五是装载能力由过去的3吨左右提升到近4吨;六是采用锂电池作为主电源,持续供电的飞行能力由15天增至近一个月;七是轨道控制和返回指令更精确,回收落点误差大大缩小。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国掌握这一技术,美国发展航天飞机后停止了返回式卫星的研制,我国与俄罗斯仍在发射返回式卫星,我国在装载能力和持续飞行能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其他多项指标已经处于领先水平。

    唐伯昶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论证研制的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将在装载能力和持续飞行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完)
"实践八号"卫星留轨舱将开展多项空间微重力实验  
2006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酒泉9月9日电(记者孙彦新)9日发射升空的“实践八号”卫星,除完成航天育种主任务外,还将利用留轨舱开展多项微重力实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研究员解京昌介绍说,实验涉及基础物理、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实验设备不回收,数据将通过下传和记录方式获得。

    “实践八号”由推进舱、返回舱和留轨舱三段组成,其中返回舱在太空飞行一段时间后,将返回地面。而留轨舱相当于一个中型卫星,无利用计划,因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将其发展为一个微重力实验平台,使卫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微重力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领域。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是少数几个能开展这类实验的国家之一,虽然这些实验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一旦取得突破,将对人类生活产生质的影响。

    解京昌说,比如这次开展的“空间密闭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空间环境对高等植物生殖生长的影响,从而为将来如何建立空间生命支持系统或建设“太空农场”提供帮助。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实验跟踪了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并能在若干重要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对科学进步和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长远意义。(
好啊,发射成功了;说明技术水平领先 。
中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发射一至两颗微重力卫星  

--------------------------------------------------------------------------------
2006年09月09日

  中新社酒泉九月九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唐伯昶研究员在九日此间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还计划发射一至两颗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返回式卫星。

  他介绍说,随着科技进步,原来用于对地遥感、大地测量的返回式卫星现已被无线的遥感传输手段所替代,返回式卫星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利用卫星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开展微重力方面的科学研究实验,主要包括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物理和化学实验等。

  与地面很难实现微重力环境相比,返回式卫星可提供长期、稳定和连续的微重力环境,另外,在性能价格比方面,返回式卫星也远远优于空间站、航天飞机和飞船,因此,返回式卫星在开展微重力科研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唐伯昶称,中国未来也将致力于发展用于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返回式卫星,他们已和中国科学院进行探讨与合作,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发射专门用于微重力实验的返回式卫星。同时,还将在国际上进行微重力实验情况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系列地、快速地研制和发射微重力实验卫星,为国际国内开展微重力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言及今天成功发射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唐伯昶提出,该星充分利用中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但针对有效载荷是有生命的种子,卫星设计、研制时重点考虑到温度和防水等方面。在卫星上升段、太空运行段及返回再入段,用户要求卫星舱内温度处于五到三十四摄氏度之间,而通过热控设计,“实践八号”实际能达到十五到二十六摄氏度。卫星再入穿过大气层时,还会通过外部烧蚀材料、内部热控多层的隔热材料,阻挡摩擦产生的高温进入舱内。

  “实践八号”还通过力学环境条件试验进行舱内结构布局设计,用特殊支架固定两千多份种子样品。防水设计方面则采用一种透气不透水材料,保证卫星返回地面时即使落入水中,种子短时间内也不会被水浸泡而受损。唐伯昶表示,中国航天育种卫星今后如何发展,则要视“实践八号”研究结果而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