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的绝对克星中国歼7系列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17:21
]]
根据IDF机翼设计特点推测其空战优势区在中、小迎角,亚音速范围。但其推重比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翼载则偏高。这使得它即使在自己的空战优势区内,盘旋能力、爬升能力也不如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如F-16)。估算的零升阻力系数略大于F-16,这和它采用双发设计不无关系。由于影响加速性的主要就是零升阻力系数,因此其亚音速加速性可能也略逊于F-16。

  其次,IDF的小后掠翼在中小迎角内其升力系数大大高于三角翼,达到最大升力系数的迎角也不大,在这个迎角范围内对三角翼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一旦超过这个范围,IDF的机翼将失速,而三角翼的升力系数仍持续增长,并且所能达到的最大升力系数要比小后掠翼大得多。因此,对于普遍采用三角翼的大陆军机来说,在亚音速区格斗时,如果不能进入大迎角机动状态,必定被IDF克制。遗憾的是,现役国产军机当中,只有歼-7E(歼-10就不提了,免得又被当成香蕉)有可能在近战中和IDF抗衡。其推重比略小于IDF,翼载低得多,估算的零升阻力系数接近F-16,珠海航展表演时迎角拉到接近40度。从数字上看,双方还有得一拼。歼-8II、早期歼-7/8都很难进行大迎角飞行,若与IDF格斗难免吃亏。但就象台湾一名F-104飞官在文章中说的,“如果缠斗不过别人,为什么一定要缠斗”?对于这些飞机而言,克制IDF只能利用自己高空高速性能好的优势,打了就跑。

  第三,IDF机内载油量不高,其无外挂载油系数明显低于第三代战斗机平均值0.283。笔者认为,这是IDF能在结构超重的情况下,以推力不大的两台发动机获得较高推重比的主要原因。这和当年苏联在发动机工艺不如美国的情况下通过减油提高飞机机动性的策略很相似,只不过IDF这样设计的初衷却是出于政治原因。不管怎样,这种手段确实有效地提高了IDF的机动性,但也为此付出了续航性能的代价,并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IDF载重系数不高,和第三代战斗机(平均值1.25)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载重系数可以说明一架飞机的续航能力和外挂武器的能力,同时还能说明飞机机体、发动机、各种机载设备的研制水平,即满足作战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其重量是否轻。就这点来看,IDF虽然在设计中吸收了很多F-16的优点,但由于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飞机重量偏大,而负载能力却较弱。从数值来看,IDF这方面和第二代战斗机在一条水平线上。

  勿庸置疑,IDF的机载设备、武器是比较先进的,但就设计和制造水平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在二代后期和三代早期之间,其机动性能也介于二者之间。
]]




歼-7FS技术验证机



歼-7MF模型



空军装备的歼教-7  据外电报道,歼-7MG采用了英国GEC公司的SSR(Super Sky Ranger)雷达,是X波段脉冲都卜勒雷达,在一些公开图片展示了该雷达的平板缝隙天线,这是一个重要的识别特征。MG型的座舱加装了平视显示器,采用了复合通用挂架及通用导弹发射架,机翼下有四个外挂点。歼-7MG的各种天线也与以往的型号不尽相同,例如垂尾顶端的甚高频/超高频天线明显缩小,同一位置还装有告警天线。MG型具有了携带PL-9近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这也能作为辨认依据之一。歼-7E的改型歼-7EB是解放军“八一”表演队的表演用机。EB型拆除了武器系统,加装了特技飞行高精度仪表。EB型由于采用红白色表演涂装(近期已经改为全新的蓝白色涂装),非常易于识别。
  歼-7PG是目前最新的歼-7出口型号,PG型与MG型同样采用了双三角翼布局,采用了机翼锂铝合金整体油箱。据称该型采用意大利的Grifo-7多功能机载雷达,配备新型平视显示器。歼-7PG采用新型的整体圆弧风挡玻璃和全新座舱布局,这是较为突出的识别特征。歼-7MG、PG的迷彩与以往的M、P等型号也不尽一致,MG、PG的机头部分采用深灰色迷彩,而M、P型机头则为浅色。
  歼-7FS与歼-7MF   歼-7FS是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一种歼-7改进型号。歼-7FS的外观有了重大的变化,进气道采用了机头下颌进气的方式,进气口上方突出一个较大的雷达罩。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F-8、A-7等飞机类似。这种改进增大了雷达罩的容积,便于安装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机载雷达。同时,将歼-7改为下颌式进气并不需要大幅度改动机身结构,是解决歼-7加装更大尺寸雷达的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近期成飞多次公开展示了计划中的歼-7系列最新改进项目:歼-7MF。歼-7MF将采用机腹进气道,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尺寸的机载雷达,以获得完善的空地作战能力。因此机腹进气成为了该型最大的外观特征。此外,歼-7MF将延续歼-7E的双三角机翼和前缘机动襟翼,同时对航空电子等系统进行全面的改进升级。MF型还将采用整体风挡,外挂点增加到7个。
  歼教-7   歼教-7是以歼-7II为基础改进而成的双座教练机,由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于1987年成功研制定型。作为一种双座改型,歼教-7的研制中对歼-7的机体做了较多修改。首先是增加了教员座舱和设备,座舱的两个舱盖均向右侧开启,后座舱盖上部装有电动收放的前视潜望镜;其次为保持外形改变后的纵向稳定性,将单腹鳍改为双腹鳍;第三是教员座舱占据了一定机体空间,导致机体内载油减少,因此在背脊内安置了较大容量的油箱。歼教-7上安装了先进的飞行故障模拟系统和飞行状态记录仪。前者由教员操纵,可模拟出各种飞行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况。后者用于记录飞机实际的飞行状态,可供返航后研究总结。歼教-7左机身内安装一门30mm机炮,比歼-7其他型号减少了一门机炮。歼教-7还衍生了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歼教-7PG等型号。歼教-7P改型的后座舱教员视线比前舱学员视线高出50厘米左右,因此取消了潜望镜。这是分辨歼教-7与歼教-7P的一个要点。
  区分歼-7与米格-21   区分歼-7与米格-21也是爱好者们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大多数图片上,中、俄、印等国的歼-7或米格-21还是很好区分的,只要看清楚军徽即可辨认。但对于一些军徽被遮挡或不够清晰的图片,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分析了。一般来说,歼-7多数采用白色涂装,而俄、印等国早期的米格-21外观保持铝金属原色,现有的米格-21MF、BIS和SMT等型号则常使用深色迷彩涂装。歼-7C虽然也采用深色迷彩,但只有深绿等三种颜色,而俄、印等国的迷彩则有四到六色。现在的歼-7一般在前机身涂有硕大的红色五位数编号,而苏联时期的米格-21虽然也涂有编号,但一般为两位数。俄、印装备的米格-21PF、PFM型号有背脊,但比MF、BIS等型号的背脊明显要短,而我国并未仿制装备过PF、PFM等型号。机载武器也是分辨歼-7和米格-21的重要标志,例如雷达制导型的AA-2空空导弹,以及AA-8空空导弹都不是歼-7所能携带的武器。总的来说,歼-7和米格-21的外观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此帖势必引起某人注意~~呵呵~~[em02] [em02]
"限制过载才6.5g,最大外挂重量才907千克,"???[em04] [em04] [em04]

奇怪,IDF的資料在台灣早就解密了,台灣網站到處都有,怎麼還有這種荒誕不經的數字   [em02]

中國網友怎麼這樣喜愛關起門來自己騙自己   [em04][em02] [em02]
早期的7爷都退啦,现在剩下的都是最精锐的j7e,j7g了,对付高速性能不佳,实用作战半径高达400公里,隐身又比不过j7的i don't fly自然没问题。[em02]
在这里仅代表广大正常人对某些无知的WW进行一下科普工作。

IDF是一款在美国协助下台湾研制的二代战机,综合性能与最新J7系列飞机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当台海战争爆发时,台湾空军在第一次导弹打击后仅存的几架可以升空的IDF、F16、幻影2000等战机会在上百架J7飞机面前回归祖国大陆。
对待WW不需要口水`需要的板砖`
原帖由 ZOMBOT 于 2006-9-6 11:59 发表
"限制过载才6.5g,最大外挂重量才907千克,"???   

奇怪,IDF的資料在台灣早就解密了,台灣網站到處都有,怎麼還有這種荒誕不經的數字   

中國網友怎麼這樣喜愛關起門來自己騙自己     


IDF现在的性能对于从没造过战机的WW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ZOM·#%……—你对你们WW自己的科学家一点信心都没有吗?
以上关于IDF介绍均来自于台湾相关网站,不信的话中国台湾的网友自己去找找啊!
光靠J7G是不够的,要靠和带中距弹的其它型好配合,只要进入近距空战,1:1的战损比对我军而言,就是大胜。
原帖由 matrix2388 于 2006-9-6 12:01 发表
在这里仅代表广大正常人对某些无知的WW进行一下科普工作。

IDF是一款在美国协助下台湾研制的二代战机,综合性能与最新J7系列飞机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当台海战争爆发时,台湾空军在第一次导弹打击后仅存 ...


你真是多情,人家zombot已经说了,IDF是针对歼11的,你拿IDF和歼七比,不符合无厘头守则的。
用不了几架歼七了,好多小七都得饿着,没食吃呀。
我也饿的没事干,单位送饭的太慢了。
等小7退役之前不知能不能打一仗试试
看看J-10的樣子[em04] [em04] [em04]
原帖由 matrix2388 于 2006-9-6 12:06 发表


IDF现在的性能对于从没造过战机的WW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ZOM·#%……—你对你们WW自己的科学家一点信心都没有吗?
以上关于IDF介绍均来自于台湾相关网站,不信的话中国台湾的网友自己去找找啊!



不要關在中國自欺欺人,台灣那個軍事網站告訴你

IDF

"限制过载才6.5g,最大外挂重量才907千克,"???
]]
事實上IDF的推重比在三代機中是很好的[em04] [em04] [em04] [em04]

空戰推重比為1.16,最大起飛重量狀態下的推重比為0.92,

-----------------------------------
TFE-1042-70發動機的性能諸元如下:

直徑0.605米長度3.404米涵道比0.45推重比6.95單臺推力42.95千牛(約合4383公斤)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TFE1042-70的推力較小,與同代先進戰鬥機的動力裝置相比差距較大。這一差距必將直接影響到IDF的機動性能。在其加工推力的工作狀態下,IDF空戰推重比隻有0.919(空戰起飛重量9534公斤),而在最大起飛重量狀態下的推重比隻有0.73。如果實際情況確實如此那IDF真可謂徒有其表了,廣大軍迷認為這正是IDF的最大垢病。其實,IDF在正式裝備臺軍後對TFE1042-70進行了重大改進(改型編號是TFE1088-12),改進的結果是使TFE1088-12的加力推力提高到了54千牛(約5512公斤),提升幅度高達26%,如此一來,IDF的推重比得到了顯著提高,空戰推重比為1.16,最大起飛重量狀態下的推重比為0.92,已經達到第三代戰鬥機中的較高水平。
原帖由 ZOMBOT 于 2006-9-6 12:53 发表
事實上IDF的推重比在三代機中是很好的   

空戰推重比為1.16,最大起飛重量狀態下的推重比為0.92
-----------------------------------
TFE-1042-70發動機的性能諸元如下:

直徑0.605米長度3.404米涵 ...



事實上IDF推重比比M-2000-5還高,要是IDF推力還叫不足,那M-2000不是更慘??,[em02] [em02] [em02]
"TFE1088-12的加力推力提高到了54千牛(約5512公斤)'是ZOM自己说的哦!

歼-7FS换装了涡喷-13FII型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FS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等。

就甭提J10、J11什么的了,5512对于一个美国破发动机来说小IDF能飞已经不错了。

“已經達到第三代戰鬥機中的較高水平”WW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啊!我真怀疑假设IDF有吹的这么好,你们还着急买F16做什么?
IDF"经国号"战机号称是中湾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最近甚至还有传闻说要在它的基础上开发出台湾的隐形战斗机,但实际上台湾空军早就认为它是没有希望的飞机。IDF战机设计粗糙,先天不足,这一点在试飞时就得到了印证:台湾空军的头号试飞官武克振上校就被活活摔死;装备空军后第一次飞行时又摔死一名"精英"飞行员,以至于时任台"空军总司令"的唐飞开玩笑说,飞过IDF的飞行员,民航公司都会无条件要。
IDF号称是台湾自行研制的,但实际上却是用美国零部件组装的。
]]
M53的确也不是什么好货
再介绍一下WW网站上自己IDF的介绍吧:

生产之类型如下:

  原型机/10001~10004,其中10004为双座机
  先导型/A型1401~1406/B型1601~1604
  生产型/A型94架1407~1503/B型26架1605~1630
  经国号的研制是针对中国可能会购买的幻影2000C型战机,并非为中国人自摸的对抗歼8-2。

飞行操控特性

  推力来源上,IDF采双发动机设计,拥有大于1.0的高推重比,加上机体又轻,加速、爬升快,转弯半径小,拥有.控性、运动性、安全性都高的特点,可轻易做出9G以上的动作。IDF拥有流线形且扁平的机身,飞行阻力小,雷达幕上截面积也小,只可惜IDF的大型垂直尾翼及翼前延伸板反而加大了雷达上的光点,但IDF的设计打从一开始就并非以匿踪为目的。
  IDF于Mach 0.8~1.5的速度下具有最佳的.控性,而空战发生的情况也多在这个速度下,因此IDF在空中缠斗上具有相当优异的表现,占有很大的优势;在低速.控性上,IDF亦有杰出的表现。IDF属于中高空的防御型空优战机,具全天候作战能力,唯作战半径较小,以近程空防、中长程拦捷为主,对地攻击为其较次要任务,设计目标在于讲求快速反应防御、中程拦截和空战格斗能力。

  机身设计

  IDF在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襟翼及起落架舱门部份使用碳纤复合材料制造,用以减轻机体重量,对于匿踪也有一定帮助;而进气道置于翼前延伸板下方,采用重量轻、结构简单的皮式进气道设计,着重于.控性及灵活性的提升,对于高空及高速飞行能力并不讲求。另外,进气道向内弯曲再通至发动机的设计,使得涡轮叶片能避免被雷达波所侦测。
  构型上IDF棌翼胴合一及蜂腰设计,能有效降低阻力面。翼胴合一设计的另一项好处在于减小IDF的雷达光点;翼胴合一设计能有效地将雷达波反射至敌方雷达不能接收处,对于匿踪上有一定帮助;而机翼前端座舱两侧的机翼延伸板则可增加升力及可.控性,可防止失速的发生。

  驰解静稳定性

  IDF拥有优异的飞行.控性能,原因就在于IDF的机身采用了「弛解静稳定性(Relaxed Static Stability)」设计并且巧妙结合了「线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利用速度的变化改变飞机的升力中心位置以求取最佳的.控性。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飞机的升力在飞行时获得最有效的利用,飞机拥有绝佳的灵活度。但是由于此一设计稳定性相形降低,使飞机难以由人力控制,而必须借助计算机对飞机的飞行路径在短时间内作快速而精密的调整。飞行员透过计算机.控飞机,计算机能参考大气数据及飞机状况使飞机得以最佳姿态飞行。

航电操控

  座舱设计

  在座舱内的设备当中,中央是水平仪、油料、航速、高度等传统仪器,两侧是两具多功能终端显示器(MFD),仪表上方是模式选择键,再上方配置有抬头显示器(HUD,Head-Up Display),其中抬头显示器使飞行员不必低头就能获得大量作战信息,能使飞行员专注空战中。而控制杆也由中央移至右侧,并配有手置节流阀控制系统(HOTAS,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使飞行员在百忙之中手不必离开控制杆而能更容易的.控战机。后倾30°的座椅可使飞行员更加舒适,拥有较高、较久的G力承受能力,IDF并采用全罩式的泪滴式座舱,飞行员拥有良好的视线范围。

  航电系统

  IDF具有三套独立配置的数字式计算机及线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这是Lear-Astronic公司的产品,和瑞典的JAS-39所采用的是同一款,比传统式的模拟式计算机及缆控系统较为先进;并且配备UHF/VHF通讯系统及战术导航系统(TAICAN)。航法(飞行)计算机是美国Lear-Astronic公司的产品,对攻角、G力有自动限定的功能,以防止飞机失速。战术计算机则和雷达与终端显示器联机,能把热源扫描仪、雷达所搜索到的情况呈现在抬头显示器上。机内共有两具多功能显示器(MFD),1992年时空军曾要求提升抬头显示器的性能,可能会在未来换装最新的广角式。IDF配有仪降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及Honeywell公司的H-423雷射惯性导航系统,其中H-423雷射惯性导航系统使IDF能够在短时间中作最快速起飞,达成紧急拦截任务。

  电战系统

  IDF上并采用美国利顿公司的最新产品ALR-85(V1)雷达威胁警示系统、崔可公司生产的ALE-47智能型雷达干扰丝,另外并配有热源诱导弹,而IDF也能挂载中科院生产的电子干扰荚舱、电子反反制荚舱,使得IDF的战场存活率大大的提高。IDF上亦配置了上亦配置了「敌我辨识系统(IFF)」,用以避免空战中误击己方飞机,而此套系统并在90年代末获得了性能提升为「先进敌我辨识系统(AIFF)」,型号为和F-16所使用的相同-APX-113(V)这一改变可从IDF座舱前的四副天线观察得知。

  2000年12月26日,中科院第五所副所长罗汉华博士指出,IDF若能整合中科院所研发的头盔显示器、网膜显示器及瞳位追踪器等先进配备,将有助于IDF战机在近距离空战中与苏凯战机的有效对抗。目前世界上只有俄制的Su-30MK、美制的F-22及其它少数的战机拥有此套系统,这其中并不包括F-16与Mirage2000。.控系统  IDF是空军第一架使用线控飞行系统(FBW,Fly By Wire)及采用多重配置计算机系统的飞机,也是中科院继AT-3自强号及A-3雷鸣机之后第三架使用抬头显示器(Head-up Display)的战机,航空电子系统、射控系统上均达世界第一流水准,虽然赋予IDF相当复杂的空对空、空对地及飞航能力,但并不大幅加重.作负荷。而IDF采用的模块化设计让后勤维修更为简便。

  雷达系统

  IDF使用的雷达是由中科院研发、台湾神通计算机公司制造的金龙53型/GD-53多功能脉波都卜勒数组式雷达,是以F-20使用的AN/APG-67(V)为主体与F-16A使用的AN/APG-66(V2A)的部份组件相互搭配由国人自行研发而来。金龙53具有相当优异的对地搜索、俯视能力,甚至可以探测地面的目标物,有效侦测范围远达81浬(150km),俯视范围为35km,并且具有仰视能力及对地面与海面的搜索能力,寿命235hr。搭配天剑二型飞弹后更能同时追踪、锁定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两个最具威胁的目标,金龙53/GD-53具有等同F-16A/B MLU Block20与Mirage2000-5的APG-66(V2A)及RDY雷达性能,甚至有部份的超越性能。

  GD-53主要性能包括-
  对地平线以上目标的搜索和追踪(俯视能力)
  敌我自动辨视
  对空中目标俯视、仰视的搜索和追踪
  5、10、20、40和80浬范围的搜索模式

  性能诸元

  机身规格
  全长/14.48m
  翼展/8.53m,9.46m(含翼端飞弹)
  高度/4.70m
  空重/6429kg
  翼面积/24.26m?
  水平安定翼翼展/5.98m
  翼负荷力/350.37(战斗重量)~512.90(最大重量)
  主翼高度/1.73m
  主轮间距/2.04m
  内载油量/2,111kg(单座)/1884kg(双座)
  飞行寿命/20年/8000小时
  进气口/皮式进气口
  减速板位置/两侧尾衍
  水平安定翼/全动式
  造价/约US$26000000(1999-Jan)
  续航能力
  航程/2639km
  作战半径/1100km(以经济油量飞行)
  紧急拦截半径/130km
  威力侦巡半径/1100km(3具1040L副油箱)
  滞空时间/40min~2hr
  战斗巡逻滞空时间/1.5hr
  推进系统
  发动机/2具AIDC/Garrett制TFE-1042-70
  最大推力/4313kg×2=8626kg
  标准推力/3051kg×2=6102kg
  运动能力
  回转半径/370m(1000公尺,0.6马赫)
  滚转速率/270°/sec
  最大速度/Mach 1.8
  实用升限/16760m
  推力比重/1.01
  操作负荷/-3.0G/+6.5G(最大重量下)~+9.0G(空战重量以下)
  海平面最大持续爬升率/15,240m/min
  海平面最大速度/Mach 1.11=1,330km/hr
  11000m最大速度/Mach 1.49 =1,792 km/hr
  负载能力
  起飞重量/9533kg
  战斗重量/8500kg(半油量/1056kg、天剑一型/AIM-9飞弹四枚、天剑二型飞弹两枚、400发20mm炮弹)
  最大重量/12540kg
  外挂重量/4000kg

发展记事

1980-10-28:开始研发自制防御战机的概念设计工程
  1986-05-??:天剑一型飞弹由F-5F试射成功
  1987-??-??:首具TFE-1042-70发动机飞试成功
  1987-??-??:天剑一型飞弹完成地、空射全导弹飞试
  1988-03-20:TFE-1042-70发动机全开后燃器首次试飞成功
  1988-10-30:TFE-1042-70发动机研制发展成功
  1988-10-??:首架原型机A1/10001建造完成
  1988-12-10:第一架单座原型机A1/10001出厂
  1989-05-28:A1/10001完成试飞
  1989-07-29:A2/10002完成试飞
  1989-10-29:IDF单座原型机/10001在一场飞行展示中,因鼻轮受损而冲出跑道
  1990-01-10:A3/10003完成试飞
  1990-05-12:第一架双座原型机B1/10004出厂
  1990-07-10:B1/10004完成试飞
  1991-07-12:IDF单座原型机A2/10002在测试当中因水平尾翼断裂坠毁,试飞军官伍克振殉职
  1991-??-??:空军测评队进驻航发中心展开IDF研发/运作测试评估
  1992-02-??:首架先导型IDF/编号1601升空试飞成功
  1992-11-12:试射天剑一型短程空对空飞弹成功
  1992-11-??:完成天剑二型飞弹抛投
  1993-06-07:试射天剑二型中程空对空飞弹成功
  1993-11-22:10架先导型IDF在清泉岗基地/427联队,第3大队,第7中队/接受战术测试
  1994-01-??:IDF生产型战机交付部队使用
  1994-09-??:IDF于汉光11号演习中再度试射天剑二型飞弹成功
  1994-12-08:第一个中队(8中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5-07-10:一架IDF单座机/1408于台中外海失速坠毁,飞官跳伞获救,无人伤亡
  1995-11-22:第二个中队(28中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6-03-??:中共试射M族飞弹,台海情势紧张,IDF以第一线战机维护空防重任
  1997-04-??:第三个中队/第一个联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7-04-13:举行第一个联队/427联队成军典礼,共70架IDF战机
  1998-01-03:国防部同意汉翔延后IDF交机计划至1999年底完成
  1998-02-19:台南基地第一个IDF中队成军(443联队1中队)
  1998-02-23:IDF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航空展
  1998-03-15:完成一个联队及一个中队换装,完成交机88架
  1998-04-16:一架IDF战机在嘉义空军基地起飞时,因机械故障停在跑道待修,造成嘉义军民合用机场关闭40多分钟
  1998-05-??:中科院宣布发展第三代战机
  1998-10-03:IDF完成交机99架
  1998-10-28:清泉岗基地两架IDF升空拦捷一架遭劫机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B-737-300客机,这是IDF首次担任劫机拦捷任务:
  1998-12-10:第一架原型机出厂十周年暨第一百三十架战机上架典礼在沙鹿厂举行
  1999-01-07:IDF第五个中队在台南空军基地举行编成典验典礼
  1999-07-07:隶属于台南基地3中队的IDF成军
  1999-09-09:一架IDF单座机/1415在马公机场降落时,因跑道湿滑造成主起落架右轮煞爆,因而冲出跑道造成马公机场关闭30多分钟,所幸人机均安
  2000-01-14:IDF最后一架量产型战机(单座)1503完成组装,IDF自此停产
  2000-05-09:一架隶属于台南基地443联队的IDF单座机/1461,转场训练降落澎湖马公机场时,因煞车失灵而冲出跑道,造成马公机场关闭39分钟,所幸人机均安
  2000-07-14:IDF第二个联队/443联队在台南空军基地举行成军典礼,并邀请陈水扁总统主持
  2000-07-31:国防部高层透露,行政院已允诺透过国防部拨给国营汉翔公司七十亿元,分七年进行空军「联合反制载台」研发计划,以经国号战机为基础,增加航程,选择搭配先进科技和中科院研发的多项空对地「反制武器」,作为空军「有限反制」作战的投射载具,以达「有效吓阻」战略指导,并呼应陈水扁总统「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
  2000-08-11:国防部次长在"战机的天空-IDF有没有明天"公听会中表示,国防部已在90年度的预算中编列十亿元用以提升IDF的性能
  2000-11-26:台中县主办的航天文化节,现场除了有各式战斗机、直升机,高潮戏则是由IDF经国号战机挑起大梁,演出空中特技
  2000-12-26:中科院表示IDF将有可能整合中科院所研发的头盔显示器、网膜显示器及瞳位追踪器
  2001-02-13:据大陆网站报导IDF战机将研改为匿踪设备,依照该报导所载:国防部2001年度共编列五百八十三亿三千九百卅九万六千元的极机密预算。据立委表示,较引人注目者为庐山计划及翔升计划,其中庐山计划为经国号机为匿踪研改载体,即隐形战机计划
  2001-02-22:台湾军方日前透露,台南空军基地的四四三联队经国号战机,将在今年夏季加挂空射型的雄二飞弹
  2001-12-21:汉翔公司举行授证典礼,首次颁发经国号战机飞行满一千小时证书给十名空军飞行员,同时举办飞安审查会,与军方切磋各项战术训练及运用,希望让经国号战机保持高度战力状态
接受事實吧,不要老是關在中國裡面騙自己[em04] [em04] [em04]
原帖由 ZOMBOT 于 2006-9-6 13:18 发表
接受事實吧,不要老是關在中國裡面騙自己   

看来你很会反省自己嘛。
原帖由 ZOMBOT 于 2006-9-6 13:18 发表
接受事實吧,不要老是關在中國裡面騙自己   


也请你接受事实吧,不要老关在中国台湾里骗自己。

PS:你那恶心的笑脸都赶上啊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