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三千万重庆儿女一定不能趴下,一定要雄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17:13
]]
自来水管流出的水竟然烫手

       8月15日下午4时,许伟巡查完户外仪器,走回綦江气象局办公室,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他朝机器屏幕上瞟了一眼:15时43分,44.5℃。这台设备显示的,是设在户外的测温仪自动传输到室内机器上的温度。

  4天内,綦江已经3次打破当地有史以来最高温度纪录,而44.5℃,也是1949年以后有气象记录的全国最高温度。许伟的本子上记着:7月10日下了最后一场雨,只有30毫米左右。

  綦江是距离重庆市主城区50公里外的一个县城。2006年的夏天,重庆市包括綦江在内的40个区县都经历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

  8月15日一早,重庆市交通协警杨天寿,在招商银行门口上岗。他注意到,绿化隔离带里的草皮,已经变成枯黄色。而以往,即使在冬天,这些草皮也是绿色的。“太热了,从7月以来,重庆就没下过雨”。杨天寿叫苦。幸好,市里新出台规定:中午11时到下午4时之间,户外工作暂停。最热的时候,老杨可以找个阴凉地儿休息。

  相比整天在户外工作的交警老杨,田先生的工作环境似乎“优越”了许多。他是中央某报驻渝记者站记者。尽管如此,8月15日晚上下班回到家中,室内的“热浪”还是出乎他的想像。早上出门时,他特意把所有的门窗关上,窗帘拉上。但此刻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高达43℃。

  田大海是西安工业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6月份在重庆找到了工作。“从来的那天到现在,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田大海租的房子没有空调。他买了个小风扇,但是吹出来的风发烫。每天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枕放在冷水里浸泡,“否则就不是水枕,而成热水袋了”。晚上睡在刚刚用凉水擦过的凉席上,但片刻“就像烙铁烙在背上一样”。

  年过八旬的黄老头,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那天,他在电话中向远在北京的女儿叫苦:“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这么热的天。空调整天开着,家里的温度就没下过35℃。”当天,他想冲个凉,可打开水龙头,自来水管流出的水竟然烫手。无奈,他只能往澡盆里加冰块。

  47岁的韩锦勋压根儿就无凉可冲。他是天王星建筑工地的农民工。8月15日深夜,他仍在床铺上“翻烙饼”。“床铺热得烫手,躺上去全身马上就湿透了”。他只能不断起来往床铺上洒水,然后接着再睡。

  所有的户外工种,都可以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但公交车却不能。据悉,每天穿梭在重庆大街小巷的5000多辆公交车,70%没有空调,已有16年驾龄的甘霖(化名)跑的125B线公交车就是其中之一。每到中午,车内平均温度在50℃以上。他抱怨道:“我们连‘棒棒’(挑夫)都不如。”

  甘霖身边的引擎盖上放着一个绿色编织袋,里面的冰块正在融化,往外滴水。正值8月15日中午时分,偶有几个形似“棒棒”的人,光着膀子上了车,座位空着,但没人坐。一个女孩儿上车后刚一坐下,瞬间就尖叫着蹦了起来。

  甘霖的一位同事不小心碰到驾驶室旁的栏杆,胳膊当即被烫出了水泡。甘霖说:“这些天每天喝10多斤水,都不上厕所。”

  据当地一名媒体记者统计,截至8月中旬,仅重庆各媒体报道的死于中暑的人数,大约就有30人左右。进入7月以来,全市公交司乘人员,几乎每人都有过中暑经历。

  两岁半的小男孩琥琥,因为热伤风,每天上午要去医院打针,因为上午“相对凉快”。他母亲说:“儿童医院整个三楼大厅,都是打点滴的孩子,多是患热伤风的,医生都忙不过来。”

  入夏以来,重庆市急救中心出车率高出往年10%左右,主要增加的是肠道疾病和中暑。8月15日一天,仅是中暑的呼救电话就有17次,其中有一位病人因此死亡。市各大医院中暑病人的数量也骤然增加,病症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

  8月15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局长屈谦称,持续高温导致中暑人群急剧上升,8月14日,重庆有6000多人中暑。到了次日,中暑人数升至1.4万多人。

  持续高温还让重庆几条公益心理热线也上了“火”。青少年危机干预热线负责人朱万里说,最近1个月,每天接到的热线比往年同期多了15%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天热引起的情绪中暑。“天热会导致人烦躁,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下降。”

  一天有近万只鸡死于中暑

  8月16日,重庆巴南区李家沱一养鸡场,一天内有近万只鸡死亡。经兽医解剖,认定这些鸡都死于中暑。

  同日,家住杨家坪的付增学上班前,特意打开家中的空调。付增学喂养了一只金毛猎犬,皮毛很厚。尽管此前每天上班前,他都会打开电风扇,放上足够的水,但每晚回来,猎犬仍耷拉着脑袋。于是,他决定让猎犬独自享用空调。付增学说,这并非他的创举。许多家中养宠物的人,这段时间都这么做。

  重庆市动物园的4000多头(只)动物同样经历着难耐的酷暑。

  8月25日,动物园园长助理、动物科科长殷毓中刚刚拿到7月份的开销明细。其中,仅西瓜就消耗掉4000公斤,药物支出超出往年同期1万多元。

  熊猫历来是动物园中最尊贵的“主人”。入夏以来,重庆动物园5只大熊猫居住的山洞内室又新添了两台空调。能与大熊猫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10只小熊猫和1只4个月大的黄猩猩——印度尼西亚国宝。

  但园内大多数动物不可能有大熊猫这样的特殊待遇,即便是颇受宠爱的希希也不例外。公象希希所能享受的特殊待遇是每天多了60公斤西瓜。相对希希每天几百公斤的食量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希希隔几天还要吃一次板蓝根,每次都有十几盒。而对动物园大部分杂食动物、灵长类动物、鸟类和食草动物来说,这个夏天只是多了些瓜果和板蓝根之类的消暑食物和药品。

  动物园有4头扭角羚和4头白唇鹿,都是来自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地带。其生存环境与海拔只有200多米的重庆有着天壤之别。进入8月以来,它们常常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扭角羚和白唇鹿住的是一排砖房,墙砌到一半,上面安装着铁栅栏,屋顶上安着吊扇。饲养员唐玉伦说:“今年实在太热了,开着吊扇也不管用,风都是热风。屋外40多摄氏度,屋里也有40多摄氏度。我们只好不断给它们住的房子地面冲水。”

  屋外的水池成了扭角羚和白唇鹿的避暑地。热了,它们会自己泡进去,把整个身子浸泡在水里,只露出一个脑袋,用骨碌碌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完全不同于家乡的世界。

  唐玉伦说:“往年夏天,它们一般每天只泡一个小时,但今年夏天,经常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由于护养精心,扭角羚和白唇鹿在这个夏天还算安然无恙,但它们的一位非洲芳邻却病了一场。因为地表温度太高,浇了水以后水汽蒸发起来,犀牛热病了。

  农村的牲畜当然享受不到动物园动物的待遇了。当数百万村民的饮用水都成了大问题时,牲畜们的饮水自然成了更大的问题。

  渝北区古路镇希望村,坐落在700米以上的山上。村民们饮用的水井水位比往年下降了两米多,等待四五个小时才能等到一挑水。68岁的蒋尚成说:“家里除了我和老伴外,还养了两头猪。不说淘米洗菜的水了,就连洗脸洗脚的水都不会倒,都用来喂猪了。”

  “空调卖疯了!”

  “空调卖疯了!”

  进入7月以来,重庆当地的报纸频频出现类似的标题和报道。空调安装工人成了最紧缺的工种。小王师傅最忙时,每天要工作到晚上12时左右,最多时一天安装10户人家。

  仅以重庆市区国美、苏宁电器的空调销售量统计,两家分别比去年同期销售增长了40%。通常7月一过,空调销售旺季就已结束,但由于“高烧”持续不退,某电器店又组织调运了3万台空调。而空调服务小组,干脆“移师”物流中心现场办公。为提高各维修网点空调安装的质量和速度,某空调厂家将每套空调的安装费增加到50元至100元。

  空调数量激增以及空调的日夜运作,使得居民用电量剧增。许多市民接到电费通知单,不免为当月七八百元的电费心疼。

  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涪陵区和开县等12个区县的城市居民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两个月,每户居民水电费支出比平时多出50元至300元不等。其中,水电开支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20%~40%,最高的达到50%以上。家庭药费支出也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个别家庭甚至超过80%。

  70岁的朱廷轩老人和老伴儿到重庆看望女儿。老两口也曾在有“火炉”之称的济南住过多年,知道使用空调对身体不好,他们往年在家从不使用空调,整个夏天也就使用四五个晚上。但今年,老两口顾不得理会吹空调的种种坏处,也顾不上为女儿省钱。家里的空调几乎昼夜不停。

  8月17日,因为一台发电机组出现问题,重庆市电力供应减少了50万千瓦,电力缺口破天荒地达到156万千瓦,相当于渝中、九龙坡、大渡口和巴南4区平时用电的总和。为保证居民用电,上百家企业从8月18日开始放假。

  8月20日,重庆市区部分地区实施了一场人工降雨,各区县的气温有所下降,两个月来,重庆市区吃力的水电供应终于喘了口气。电力实际负荷比伏旱期间最高负荷下降了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停电有时也难以避免。8月的一天,江北区天籁城美舍小区遇到临时停电,虽说只停了3个小时,但许多居民还是难耐酷热,纷纷“逃”出家门,赶往商场、办公室避暑。

  防空洞成了老城区居民避暑的最佳去处。8月16日上午10时,家住临江门附近的黎恩真老太太,端着小板凳赶往十八梯防空洞乘凉。从防空洞口往里约50米处,有一扇铁门。铁门之外开放供市民纳凉。

  白天,前来纳凉的市民坐在防空洞里,待太阳落山后,大家拿出凉席、竹榻,在防空洞外席地而坐。有的聊家常,有的打扑克,等到了夜里十一二时才渐渐散去。有些年轻人干脆带着被褥,在防空洞里蒙头大睡。

  52岁的熊斌,多年来一直保留着在防空洞纳凉的习惯,今年来得更是频繁。他总是带着小酒壶,喝几口小酒,捧起口琴吹奏。他周围聚集着一些音乐爱好者,有的拉柳琴,有的拉小提琴。

  入夜,防空洞外100多米的路上,凉席一张接着一张,大家席地而坐。打工妹黎越南指着尚显宽敞的过道说:“十几天前最热的时候,这里都是人,过道窄得只容得下一个脚掌。”

  老韩心疼不已的一瓶免费矿泉水

  8月12日下午3时30分许,环卫工人袁宗木,倒在地表温度接近70℃的马路上。他中暑了。

  袁宗木的工作是在北部新区的高新园附近扫马路。这是一片新开发区,花草树木都栽种不久,道路上没有一点树荫。

  出门前,50岁的老袁还和工头吵了一架:“当时刚到下午3点,他就让我们出去扫地。”

  工友唐先碧补充:“现在环卫基本上都被私人老板承包了。这么热的天气,我们每个月还是500元钱,一个月只能休息两天。”

  老袁本是北部新区大石镇的农民,去年土地和房屋被开发区征用,老袁夫妇今年才干上了环卫工。老袁说:“我干农活儿这么多年就没长过痱子,今年背上和颈子上都长满了。”

  老袁中暑后并没在家休息一天。次日,他和往常一样,与老伴一起,凌晨4时50分从家里出发,步行一个小时去上班——尽管天气奇热,他们从来没坐过一次公交车。

  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工头向他当面道了歉,并给了他5支藿香正气水。

  40岁的石银山夫妇也都是环卫工。他说,光是7月份,老婆就中了两次暑,总共休息了3天。但他们不敢进大医院,只能去家附近的私人诊所看病,两次花去150元钱。

  但即便如此,环卫工的工作还是让打零工的韩锦勋羡慕不已。“好歹也是一份稳定收入。”他说。韩锦勋家里种着几亩地,每年只有不收庄稼的七八月份才能出来打点零工。自去年始,他出来打工,都要带上儿子。18岁的儿子,目前在重庆江津市的工商学校读书。每年2400元的学费,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父子俩干的是工地上最苦、收入也最低的杂工。工作时间基本在户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都不能歇着。

  铜梁的丘志成在大厦做室内安装,天热时,室内温度几近50℃。但他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问老韩:“你都出来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找点别样事情做嘛?”

  老韩讷讷地说:“没得文化,也没得技术,还能干哪样嘛。娃儿患了骨髓炎,没钱治。跟着我,多少可以照顾他点。”

  北部新区是新开发区,有很多建筑工地。以往每到傍晚时分,几个路口就会自发形成几个集市,有卖饭的,也有卖日用品的,很是热闹。最近,许多工地因为高温停工,集市也随之解散。但天王星大厦旁的路口,每晚仍有很多建筑工人在小摊上吃饭,男人们大多光着膀子。包括天王星在内的几个工地仍在继续施工,只不过工作时间做了相应调整。

  来自铜梁的张向成说:“凡是家里有娃儿读书的都留在这里了。”张向成有两个孩子,儿子在上高中。家里今年几乎绝收,听说开学学费又涨了,本打算回家的张向成又留了下来:“回家也是个热,这个地方最起码还有水喝。”

  韩锦勋每晚都会到这里来,坐在马路沿儿上。他羡慕地看着那些在小摊上吃饭的工友。10多年来,老韩都是在同一个建筑公司找活儿干。他对这个公司最不满意的就是不预支现金,只支饭票。饭票只能在工地的食堂用,但所有的饭菜都比这里差而且贵:两元钱只能吃藤藤菜(空心菜)和萝卜。

  旁边有人补充:“矿泉水外面卖1块,超市卖8角,工地上卖一块五。”

  这一切老韩自然不知道。10多年来,即便是今年这样的高温,他也没舍得买过一瓶矿泉水。有一天晚上,工地旁的体育场举行夏日送清凉活动——每个民工可以免费领取一瓶矿泉水。老韩因为加班没能去领,至今心疼不已。

  但来自四川自贡的农民工汤勇对这一切不以为然。他说:“工地上尽搞形式。说是上级要来检查,工地上马上送来了风扇,连被单、枕套都换了。可检查的刚走,东西就又收走了。”

  老韩倒不在乎这些。他最担心的是8月底他和儿子回家前能不能领到工钱。

  8月17日中午11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工地上又运来一车轧钢和扣件,工头叫加班。老韩的儿子热得受不了,想到已经下班,又没加班费,于是没听工头招呼就走了。过后听工头说要扣3天工钱。

  农民工的工资按日结算,老韩父子俩每人每天31.8元。辛苦了一个半月,除去吃喝和往返车票,大约能余下1000多元。酷热对老韩父子俩来说,尚能忍受,但拿不到工钱父子俩万万不能忍受。

地里的蔬菜全干死了

  8月26日,家住城区的莫绿女士准备回老家铜梁探亲。以往每次探亲回来,父母都会给她带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直到把她的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这天,她打电话回家,听说地里的蔬菜全干死了。莫绿赶紧到菜市场买了些蔬菜送回乡下。

“这个季节,原本乡下的风景很好,但现在一片枯黄。玉米叶子都卷了起来,变成黄色。就连长了几十年的老树也枯死了。”

  《重庆晨报》记者夏显虎7月份下乡采访。“稻子当时看着还绿油油的,但田里已经没水了,地里有裂缝。一问,一个多月没下雨了。给几个乡镇打电话,情况都差不多。再一问气象局,高温还要持续一个多月。以我对农业的了解,当时就意识到,要出大问题了。”

  一个月来,夏显虎多次下乡,眼见地里的裂缝越裂越大,原本只有拳头大,现在有的能塞进一个小孩。“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婆婆,她的儿女外出打工,只有3个小孩在家。老婆婆每天走几公里山路,去河边背水。那天她在路上昏倒了,醒来发现水全漏光了,伤心地哭着。我们把带来的矿泉水都留给她。在那个村子,我亲眼见到两户原本关系不错的邻居,为争山上一个小水源反目成仇”。

  8月的一天凌晨2时,开县赵家镇阳坪村2社的村民69岁的陈邦峦老人上山去找水。家里的水缸干得只剩一层淤泥。他在山崖上挖了个洞,用水瓢去接细得像丝线的水流。到后来,只能用水瓢在大石头上刮水。上午10时,老人的后背晒得发烫,两只水桶终于装满了。水虽然很浑浊,但老人笑得十分满足。

  7月底,古路镇希望村干部号召村民放弃抗旱保苗,许多村民一时不能理解。于是,镇上派人守住水源,阻止农民取水灌溉。随着旱情加重,村民们看到别的村镇要走几公里的路取水饮用,才真正意识到水贵如油的道理。

  夏显虎回到报社后,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告诉同事:“农村老百姓都在说,什么都可以放弃,只要能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

  8月25日,打工妹黎越南,从江津老家赶往重庆打工,因为“家里没水喝,也没收成”。走之前,她把家里的小牛卖了,“人都没水喝,怎么养活这些牲口呢”。往年能卖1000多元的小牛,她400多元就出手了。

  选择外出打工避灾的年轻人为数不少。8月17日,搭载着1625名农民的“棉农专列”,从重庆万州驶出,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早在年初,重庆市政府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5万人采棉的协议。适逢大旱,重庆市提出“旱灾损失务工补,生产损失摘棉补”的口号,并决定补贴采棉工到新疆的全部路费。

  重庆市劳务办统计,今年报名人数已突破7万,且仍在不断增加。“26趟专列肯定不够,我们准备再向铁路部门申请5到10列火车”。

  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原本隐藏在水面下的数十级台阶和礁石,由于干旱,全部显露出来。远望嘉陵江,大片河滩裸露,引来不少抓螃蟹的小孩。居民说,水位比枯水期还低。

  新华社8月25日发布的消息称,长江重庆水位仅为3.97米,与正常年份同期水位相比下降了6米左右,且呈继续下退之势。8月12日至19日的8天时间内,长江重庆水位始终在自1892年有水位记录以来最低水位线下徘徊,重庆历史最低水位是3.6米,8月16日水位退至3.03米。据航道管理工作人员分析,川渝高温干旱和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兴建水库,是长江水位下降的两大原因。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8日介绍,由于干旱仍在持续,全市水利工程蓄水不足9.5亿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33%左右。全市40个区县农作物受旱面积1315.93千公顷,有794.99万人、735.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全市9459眼机电井出水不足,1000条溪河断流,33815口山坪塘和472座小型水库干涸。

  重庆正在披上一层枯黄的色调

  “妈妈,爬墙虎的叶子怎么变成红色了?”在重庆解放碑附近的小区,一个孩子指着满墙的红叶,好奇地问妈妈。这位年轻的妈妈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是啊,谁在夏天见过红色的爬墙虎呢?

  渝中区佛图关公园管理处主任樊舰,看到平顶山上的爬墙虎也枯萎成了红色。“一个烟头就可以烧上平顶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在他管辖的公园里,爬山道两旁的灌木——纹母也已枯黄了,用手轻轻一捏,就成了碎末。

  佛图关公园被称作渝中半岛的“肺叶”,公园一面是嘉陵江,一面是长江,以前从不用担心缺水。自8月10日起,公园绿化科的工作时间调整成每晚7时到次日凌晨5时,工作主要是给树木浇水。

  光着膀子,穿一条大裤衩,几乎就是公园夜间工作人员的统一着装。入夜后,地表温度仍在40℃以上。水一浇到地上,热腾腾的水汽立即蒸发上来。工作人员开玩笑说:“我们天天洗免费桑拿。”

  不仅是佛图关公园,整个重庆市正在披上一层枯黄的色调。据园林部门统计,主城11区共有5500余株乔木、43万余株灌木枯死。从7月初以来,主城11区共调动水车3万多次、7万多人次,早晚为植物浇水,相当于1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渝北、巴南、万州、巫山等10区县的80余万株柑橘果苗受灾。巴南、万州、云阳和巫山等地苗木死亡率均在60%以上。

  在乡下,到处是枯死的竹林和树木。“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火苗,就能引起森林大火”。截至目前,重庆已发生森林火灾70余起,其中涪陵区江北街道办事处的山林大火燃烧了21个小时,并蔓延至长涪高速公路附近,致使高速路紧急关闭了4个半小时。

  市林业局造林处有关人士称,对于贵重的古树,要打“点滴”:在树干上开些小孔,挂上瓶子直接将水分输进去。度过了这几天,也许就能拣回一条命。对彻底枯萎死亡的林地,要及时补栽。

  至于种些什么,有关部门也已考虑好了:尽量多种一些能阻火、点不燃的树,如木荷、大头茶、夹竹桃等。这些植物树叶比较厚,含水多,和蔬菜的含水量不相上下。将这些树木按一定比例和队形种植在森林里,能够抵挡森林火灾。

  重庆还将在“高烧”中苦熬多久

  8月27日早上,家住江北的邹阿姨去菜市场买菜时,听一个卖菜的大婶说:“明天的暴雨下了,这天气就该凉快了。”

  是的,重庆市民从未像今年夏天这样,每时每刻,专注地、眼巴巴地关注着天气的任何动向。每天,重庆报纸和网站最醒目的位置,都让给了天气预报和灾情报道。

  据重庆市气象中心的最新消息,从7月1日至8月27日,重庆市大部分地区35℃以上高温天气超过35天,37℃以上高温超过23天。有30个区县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其中23个区县超过5天以上,11个区县超过10天。綦江县和巴南区35℃以上的高温竟达46天,超40℃的高温天气有18天。无论是最高温、还是高温天数都刷新了历史同期的纪录。

  持续干旱使重庆300多座水库裂开了口,最深处超过1米,一旦暴雨来袭,水库安全岌岌可危。在云阳县甚至出现了“旱滑坡”现象——高温干旱导致房屋倒塌。经地质专业人员考察,灾害属古老滑坡在特大干旱情形下“复活”,高温地热诱发因素明显。当地老人回忆说,类似情况只在1978年夏秋之交出现过一次,但危害程度远不及今年。

  高温每持续一天,灾情也会不断加剧。8月16日,重庆市救灾办通报的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8.7亿元,而12天以后这个数字成了63.75亿元。

  “重庆今年出现严重的伏旱和持续酷暑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活动异常。”重庆市气候中心副主任王裕文分析。

  他说,重庆的夏天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容易出现干旱,但今年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脊点偏西,脊线位置偏北,重庆市受副高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出现持续干旱。

  从5月中旬到8月20日近100天的时间内,重庆有46天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差不多一半时间都在向天开炮。共发射了降雨弹1.7万多枚、火箭弹700多枚。

  8月20日实施的人工降雨使得重庆10多个区县出现了降雨,受周边地区的影响,重庆市主城区气温由前一日的40.1℃下降到34.6℃,令市民欣喜若狂。加之此前气象部门预报,8月28日将有暴雨,极端高温天气恐难再现。重庆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场连绵的酷暑终于要走到尽头了!

  然而8月28日这天,重庆依旧艳阳高照,部分区县仍出现了40℃以上极端高温。新的天气预报称,未来3天气温都将超过40℃,干旱将持续到9月中旬。王裕文说:“据我们现在监测到的情况看来,一直到9月2日,基本没有大的降水,仍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他接着补充:“但是报道的时候还是要保守一点,在这种大气环流活动异常的情况下,很难预报。”

  8月28日,重庆市教委紧急通知:2006年秋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从9月1日推迟到9月5日。因为“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报,9月4日到6日将有一次降雨过程,雨量为中雨,届时会降温”。

  重庆人还将在“高烧”中苦熬多久?谁能给出答案?
本报重庆8月29日电(记者田文生)今天10时,重庆市再度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15时,主城区气温高达40.5℃,另有个16区县的气温超过40℃,其中綦江最高温度达到43.1℃。据悉,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开学时间已推迟至9月5日。

  今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此次旱灾是自1891年该市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并创下了5个“历史罕见”:干旱持续时间长,干旱强度大,抗旱水源少,干旱范围广,旱灾损失重。据了解,旱灾直接导致经济损失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1.28亿元。

  今天,重庆市召开抗旱防汛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市长王鸿举,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在会上发表讲话,在确保人畜饮水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防疫力度,组织蔬菜粮食供应,落实安全生产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与会领导强调,要对已经出现开裂的水库、塘坝,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整治,确保蓄水和防汛安全。对农村低保对象和当前因灾缺粮生活困难的农户,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口粮;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家庭、五保家庭等,要组织干部群众结对帮扶。

  “大学虽然正常开学,但军训不一定非要一开学就进行,学校绝不能出现集体中暑现象。市教委要加强督促检查。”王鸿举说。

  在灾情面前,重庆市民慷慨解囊。截至28日4时,全市共接到抗灾捐款1.3亿元。重庆市领导在今天的会议上再三强调:“不能玷污这些包含着深情厚谊的捐款。”

  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报,重庆9月份的降水仍将偏少、气温略偏高,9月上旬中期才可能出现明显降雨过程,重庆的旱情形势依然严峻。
医院皮肤科人满为患
  “在28日我们收治的皮肤病患者中,有50多人与隐翅虫有关。”昨日,铜梁县人民医院皮肤科负责人王东说,“有的患者整张脸都化脓溃烂,一些男性患者甚至下阴部也遭到侵害。”
  王东说,8月初至中旬,该科室每天接待二三十名被隐翅虫伤害的患者。最近一周,患者日均增加一半多。
  位于永川的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同样打起拥堂。“今天已医治40多位被隐翅虫弄伤的患者,看样子情形越来越糟。”该院门诊部有关人士说,隐翅虫肆虐,甚至一些医护人员也未幸免。
  位于北碚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昨日也治疗了近20名被隐翅虫袭击的患者。该院一医生说,虽然每年这个时候隐翅虫都很活跃,但像今年这样频频攻击人的现象实属少见。
  据医生介绍,隐翅虫引发的皮肤病不会传染,但严重者伴有头痛、头昏、发烧、淋巴结发炎等全身症状。为防感染,患者应及早就诊。
  专家称毒性超过眼镜蛇
  “今年我市持续干旱,前不久的那场雨未下透,空气闷热,估计隐翅虫烦躁不安,便频频出来伤人。”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长李秀安分析。
  由于不具传染性,也不属报告病例,该所无法掌握全市隐翅虫的活动状况。李秀安建议有关方面及早组织人员杀虫,避免病情扩大。
  李秀安说,隐翅虫体液中含有致皮肤溃烂的酸,对付它的简单办法是:别惹它,发现它在身上爬行,将它吹走,千万别用手去拍。如果不小心将其弄碎,立即用碱性的肥皂水反复冲洗。如发现皮肤有异常反应,及时就诊。
  市疾控中心曾专门研究过隐翅虫的工作人员季恒清说,隐翅虫在南方多见,我市为高发区。季称,我市的隐翅虫为毒隐翅虫,有研究显示它所含毒液强过眼镜蛇毒。
  如何预防隐翅虫?
  如何识别隐翅虫?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季恒清说,该虫虫体细长,长约0.3-2.5厘米,形如蚂蚁,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组成,分为五节:头部黑色,有1对丝状的触角,爬行时不停地挥动;前胸、腹基部桔红色,胸部背面有翅2对,腹部全裸,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
  据季恒清研究,隐翅虫常藏身于潮湿及杂草丛生地带,夏秋夜间活动频繁,具有明显的向光性,特别是对荧光。他提供的预防办法是,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废料、杂草,让隐翅虫无孳生场所和栖息地;不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保持室内整洁;夏秋季需要夜间作业的单位,安装纱门、纱窗,减少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机会。
中广网重庆8月29日消息(记者 吴新伟) 今天下午,记者从重庆市抗旱防汛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获悉,当地旱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介绍,今夏,重庆遭受了总体上一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是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共有2100万人受灾,2000万亩农田受灾,三分之二的乡镇、街道计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8月以来共发生森林火灾92起,过火面积超过8000亩。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3。7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51。28亿元。

  目前,重庆已有三分之二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处于死水,缺水将加剧,缺水地区送水任务将加剧。市政府已紧急安排2930万专项资金用于打井。

  据介绍,在大灾面前,重庆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旱,取得了重大、阶段性的胜利。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人畜断水死亡,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没有发生疫病流行、没有发生因灾重大安全事故。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下一步,要继续鼓足干劲,抓好工农业生产,力争夺取抗旱增收新胜利。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强调,当前正值传染病高发季节,要确保大旱之后无大疫,防火防汛两手抓,用好中央安排和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在抗旱斗争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昨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节目《抗旱》,对重庆抗旱作了全面报道。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接受央视记者访问时表示,GDP远不及人命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工业限电损失可弥补

GDP远不及人命重要

  重庆发布了全国历史上首个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后,抗旱应急专向预案启动。重庆电网120万千瓦的最大电力缺口,其用电量相当于45个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最高负荷时的用电。重庆决定对工业企业限电。

  记者:8月9日,重庆发布了全国历史上首个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对于整个重庆来说意味着什么?

  汪洋:那就是意味着今年的干旱不同于往年。

  记者:对于公众来说红色预警可能只是一个信号,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这个信号代表什么?

  汪洋:实际上也是党委和政府告诉大家,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来对待这次高温干旱天气,等于是向老百姓做一个承诺。

  记者:在重庆用电的限制上首先限的是工业用电,为什么做这个决策?

  汪洋:工业是一个强势产业,工业限电以后不影响到人的生活问题,另外它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

  记者:但是损失工业(用电)可能会损失重庆这一年的GDP。

  汪洋:你说放在你面前一方面是人的性命问题,一方面无非是损失一些GDP和财政收入,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重庆今年不会有粮荒

    农民受灾收入不会减

  住在城镇的居民在自来水的保障之下安全渡过了今年的酷暑高温,而对于大部分靠天吃饭的农村村民来说,这场特大干旱带来的缺水挑战,比城区要严酷得多。

  记者:对您来说,您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汪洋:人畜饮水,山林火灾,这是最突出的,因为这都是关乎到人的生命问题。

  记者:像水稻减产这么严重,今年会不会有粮荒?

  汪洋:这个我想不会,粮食供应问题我们国家有大量储备,我相信国家有三千多亿粮食储备,就不会让重庆人饿着。

  记者:可能饿不着,但当地的老百姓今年没有收入了怎么办?

  汪洋:打工啊,我们现在组织十万人到外地打工,现在已经走了一万多了吧,十万人到外面打工,到新疆摘棉花,一个月可以挣两千块钱,我们要争取减产不减收。我经常讲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了人,再有了大牲畜,这就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把他们保下来了,没有粮食我们可以种,另外从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讲,也必须把保人放在第一位,人和物之间(相比),人是最主要的,一季性的庄稼和多年生的林地(相比),林地是最重要的,它是生态。

  为弥补农民损失,重庆市政府将组织10万农民去新疆摘棉花。同时,市政府发文,补贴困难群众,城镇每人25元,农村每人10元。

  江河环抱为何还受灾

    超六成小水库有病险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在无法回避的天灾面前,重庆人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面对这场干旱带来的巨大损失,也有人提出疑问,重庆这个被江河环抱的城市,干旱的损失为何会如此巨大呢?

  记者:我们一直觉得很奇怪,重庆的附近都是江河,但是重庆人均能够保证的灌溉面积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是怎么回事?

  严永辉(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程师):这是我们历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在这方面投入太少,再加上有些历史原因形成,60%以上小水库病险严重,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加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挥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

  记者:我们在水利局了解了一下,说在重庆60%以上的小水库实际上要么就是有病,要么就是有险,都是有隐患的。

  汪洋:这里面国家是花了钱,大中型水库基本上病险水库问题都解决了,一般省市也是给国家配套,重点也放在大中型水库上,就这个期间,你没有精力也没有资金再去管这个小型水库,所以现在矛盾突出的是小型水库了。

  记者:但是这里一出问题损失是很大的。

  汪洋:有钱难买后悔药。

  严永辉:全市现在大中型水库有55座,但全市没有一座大型水库是用于灌溉饮水的,这种比较薄弱的设施在应对今年这种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的情况下还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应该重点痛定思痛值得反思(的地方),相信今后我们市里面会想方设法的筹集公用资金,从水利的设施,从保证人畜饮水,保证农业灌溉,加大这方面建设。

  高温又起干旱仍肆虐

    旱情没完抗旱就不停

  时间已经进入8月底,短暂凉爽后高温又起,干旱还在肆虐。重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旱情一天不结束,思想一天不放松,抗旱一天不停止,誓夺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汪洋:曙光将临胜利在望的时候,别出岔子,不然的话对不起我们这些天的努力。

  记者:现在是一个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现在都盼着下雨,撑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了,但是假如不降雨怎么办?

  汪洋:我们通常讲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特别像重庆地区,长期在山区生活的人已经大概对困难有了那种坚韧不拔克服它的毅力。据央视《新闻调查》
昨天主城骄阳似火,以40.8℃创53年来历史同日最高温,比历史同日最高记录(1953年的40.5℃)还要高出0.5℃。而40℃的高温在各区县进一步扩散,昨日19区县超过40℃,綦江以43.4℃成为昨日全国最热的地方。

  市气象台昨日上午10点发布了第22期高温红色预警。16点后,主城已冲到40.8℃,与前日最高气温相比,又升高了2.2℃。截至下午16点,全市共有19个区县的气温蹿上了40℃大关,比前日上40℃的区县足足超出13个。綦江、巴南、巫溪、忠县、万盛等区县的气温还突破了42℃,其中綦江最高,为43.4℃,居全国最高温。紧随綦江的是巴南,为43.1℃。全市除酉阳一地为34.2℃以外,其余均超过35℃高温线。

  气象专家称,昨天是本月25日来最热的一天,高温反弹得厉害,预计今天热过昨天,主城仍将迈上40℃高温坎,看来本周内无望天赐凉爽了。
市经委昨天透露,为了减少电力负荷,从今天开始,全市机关办公楼每天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停电,每天停电12小时。

  市经委副主任马明媛昨天称,估计这项政策会持续1周左右,一直等到全市旱情解除,才会恢复全天24小时供电。这两天电力供应异常紧张,我市紧急从贵州买了一些电,从贵州和四川买了11万吨电煤,依然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要采取一些限电措施。

      据介绍,除了对机关办公楼停电12小时之外,市经委还要求关闭主城灯饰工程,严格实行工业企业轮休制度,对工业用电进行一定的限制,保证用电持续稳定。我市还积极争取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支持,要来了一定的天然气,装机容量8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厂已经开启发电,对电荒有所缓解,目前老百姓生活用电基本能得到保证。
-灾情

  全国1388万人遭受旱灾

  西南地区东部大范围的高温少雨天气仍在持续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亿亩,其中重旱4052万亩、干枯997万亩,有1388万人、152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入夏以来,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四川、重庆以及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旱情迅速发展,尤以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地区旱情最为严重。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田以堂分析了当前全国旱情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受旱范围广。二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十分突出。三是部分地区发生极端干旱。目前西南地区东部大范围的高温少雨天气仍在持续,重庆、四川两省市作物受旱面积3716万亩,有917万人、98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现场

  受灾村村民40多天没洗过澡

  渝北受旱灾最严重村庄,绝收土地达1500亩

  本报讯 前日下午5时许,重庆部分超市将500箱矿泉水送到了渝北区古路镇受灾最严重的希望村。这车及时水给村民们解了燃眉之急。

  40多天来没有洗过澡

  喝足水的张老汉说,在约40几天的干旱天里,村里面水井里的水所剩无几,每天只能舀出很有限的几桶浑浊的水。为了让村里老年人和孩子们能喝到水,村里年轻的壮汉们将这口出水的水井让给村里的老年人,自己则挑着水桶走1个多小时的路程到邻村去挑水。

  为节约用水,村民们洗澡都只能打湿帕子抹下干汗。“在这40多天里,村里的大人几乎没有人洗过澡。”村民蔡邦树说,“因为没有水喂猪,村里面很多人把猪卖了。”

  粮食作物已经绝收

  据古路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雷明亮介绍:旱灾持续四十多天,致使全镇人民群众人畜饮水极为困难。

  据了解,古路镇现辖7个村,总人口15600人,但受灾人口就直接达1431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36万。

  热别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希望村、草坪村大面积受灾,绝收面积已达1500亩。

  随后记者在希望村看到:田土因为无水而干裂严重,大面积的水稻都已经枯死,许多农田里稻谷甚至颗粒无收,一块蕃茄地里只有几个焉黄的小蕃茄还吊在枝头,一田姓村民指着枯死的一片红苕地,无奈地说:“家里的粮食作物基本上已经绝收了。”

  -应对

  1米长冰砖为普通公交车降温

  本报讯 昨日起,重庆市将大块大块的冰砖放到每一辆没有空调的普通公交车上,为驾乘人员降火气。该市公交集团人士称,此举将一直延续到连晴高温结束后。

  昨下午2时许,记者在江北红旗河沟公交换乘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普通公交车加冰。长约1米、行李箱大小的大冰砖被装进绿色编织袋,放到司机座位旁的发动机上。

  另一些冰砖,则被敲成小块,装进几个蓝色塑料桶里,搁在乘客座位旁。

  市公交集团人士称,每辆车每天将分到4块冰砖,上、下午各用2块。预计每块冰砖能维持1.5至2小时。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工作人员开始陆续为车辆装冰。

  綦江县紧急关闭非居民用水

  本报讯发生在乡镇的水荒漫延到了县城。昨天,綦江县水厂取水口通惠河河床几乎整个露出了水面,綦城近15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受到威胁。

  綦江县政府紧急强行关闭非居民用水,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据了解,目前,綦江县城已经关闭城区建筑施工、环卫用水和洗浴、洗车场所用水,并要求:若仍无法保证居民用水,再关闭所有大型餐饮业用水。



烈日炙烤下的山城,怎一个热字了得!昨日,记者登上牌照为“渝B70424”的611路普通公交车,和售票员小何一起蒸“免费桑拿”。

  清晨7时30分,正是上班高峰期,车内挤满了上班族。置身于这个没有安装空调的公交车里,记者感觉像被密封在罐头里一样,闷热异常。

      “麻烦让让,谢谢!”小何抱着红色的票盒,穿梭于乘客当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几个站下来,她已热得满脸通红,身上的浅蓝色体恤也被汗水浸湿了。尽管如此,她仍面带微笑提醒乘客拉好扶手,上下车注意安全。

  中午1时许,小何已在黄泥塝和南泉之间,跑了4个来回。和司机一起匆匆吃完午饭后,休息不到5分钟,他们又从黄泥塝出发了。

  此时,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车厢里犹如一个大蒸笼,在里面待上两分钟就汗如雨下。

  “哎呀!好烫人!”一位乘客刚上车坐下,就如弹簧一样从座椅上“弹”了起来。原来,在太阳的炙烤下,座椅、扶栏早已是滚烫。

  由于太热,车上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中暑了,瘫软在座椅上。小何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液,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老人身边。她快速地打开其中一支,递到老人嘴边,并用湿毛巾为其擦拭额头。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渐渐缓过劲来。

  “车里太闷了,经常有人中暑!”小何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常有乘客在车里中暑。为此,她专门准备了一些防暑降温药。说这话时,记者看到她脸上带着疲倦,胳膊、颈项处沾满了灰尘,蓝色体恤上满是白色的汗渍……

  下午2点,记者又在石坪桥登上一辆341路普通公交车。

  正值上班时间,车厢里挤满了人,格外闷热。靠近阳光照射的一面车厢座椅因为晒得发烫,全部空着。司机俞佩满头大汗,背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而他却顾不上擦一把汗,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

  “你怎么不开驾驶室顶上的风扇呢?”

  “吹的风都是烫的,吹久了容易头昏。”

  记者用温度计测量,此时车厢内温度达到43℃,驾驶座因为靠近发动机,温度是全车中最高的地方,竟高达52℃。俞师傅见记者站在驾驶座旁边,连忙好心地提醒别站在这,以防中暑。“驾驶员座位这里,简直就像个‘桑拿室’,”俞师傅指着右腿上告诉记者:“因为热毒,腿上长了一大块红斑,痒得很。”记者发现,他的右腿外侧一大块都红肿了,还布满一道道深深的抓痕。他说,这是很多司机的职业病。

  到了终点站李家沱,俞师傅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拎上已经空了的大水壶,“这种大杯我每天要喝十几杯,一杯有1升,一天少说要喝10公斤水。”俞师傅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5点50分就要赶到发车点,有时要忙到晚上7点半才能下班,每天得开上五六个来回。
我们那里以前隔三差五就大旱,这两年雨水倒是稍多了一点。
重庆人--雄起!
看完这些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泪流不止,连续两个月的连晴高温,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40度上下的酷暑,这样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至特大干旱天气重庆人民已挺过来了,在我们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时,向参与全市多处扑灭山火的武警官兵致敬!向参与灭火而牺牲的人民警察何伟致敬!向全市三千二百万勇斗高温的市民致敬!

      你们不愧为英雄的后代,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险,越战越勇!你们不愧拥有大山大河般的坚韧气质,从不低头,靠勤劳汗水不屈不扰的战胜一切!重庆人民是好样的,红岩精神和移民奉献精神及重庆人民善良勤劳的品质在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捐出自己的力所能及,为兄弟姐妹们夺取抗旱斗争的最终胜利尽点绵薄之力。人人重庆,在新重庆的人文精神号召下,我们就应该众志成诚,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为战胜顽强的对手而努力前进!

      在这里再次鄙视那些对重庆人民说三道四的人,虽然你们现在已经选择性失明了,但你们将会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上的不安,你们那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猥琐小人作风终将为人不耻。

       再次向三千万英勇抗旱的巴渝儿女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以你们为荣!希望我的泪水没有白流。
快过去了……再坚持一下……[em20][em20]
预计今天是重庆最热的一天,我家室外的温度计(离地1.5M,挂在阴凉处)显示的温度是44.7度
室内的温度是37度强,风吹过来人都受不了`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已迅速在我国发生严重灾害。不得不重视这一环境大难题。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种情况势必会更加的严重。和广泛的发生。其负面影响,会让人的后果估计严重不足。
重庆人雄起!
我是重庆綦江县的,在我居住的赶水镇已经有50多天没有下过一滴雨了.农民的水稻减产60%以上,其中很多村绝收,红苕更不用说了,满山焦黄.很多村连吃水都困难,全靠政府送水过日.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吧
29号39度
30号41度(这只是天气预报,但室外温度远高于此,明天的温度可能达到42度,谁又知道啦!只盼老天爷开恩)
50多天没有下雨,具预报9月中旬才有降雨
全镇3万人饮水困难
政府单位3个星期未休息,全部工作人员下村抗旱,防火.

清晨第一件事 抬头看看天空
我开始害怕那刺眼的眼光
期待上天的眷顾
我们不怕天空出现乌云
来一场暴风雨吧
实在受不了啦
綦江县的朋友也苦啊 我们学生还可以每天呆在家里 那些工作的人们依然要顶着烈日穿梭于火炉之中 明天我就要回成都上学了 那些重庆的兄弟们一定要坚持 夏天要过了秋天还会远嘛
  重庆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啊。
快过去了...挺住!
向三千万英勇抗旱的巴渝儿女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支持家乡的兄弟姐妹们,虽然我现在不在重庆,但作为重庆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今天是8月31日,重庆长寿区温度43度,已有80天未下透雨了,热啊。
清风自在版主:

http://news.sina.com.cn/z/sccqhq06/index.shtml

这就是转贴来源,不过前面我发的最后一篇是自己原创的,还有什么碴??
1,重庆的天气预报很少准过,这不能怪气象局,因为主城区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
2,看看今年重庆"五一"期间的气温,最高36.5度,我就知道今年夏天不会好过,要知道2005年五一期间有三天是在下雨.
向重庆人民学习!向重庆人民致敬![em17][em17][em17]
苦啊  特别是我们这种没有空调的人用电脑的时候背都疼
向重庆人民学习!!!!
给重庆的同胞们精神上的鼓励,战斗到底就是胜利
热!
好热!
相当热!
水!
喝水!
想喝水!
天!
蓝天!
下雨天------------------------------
还好我跑得快,10号就回大连了,在家也热了好几天(涪陵的,大东门对面)
现在基本上每天打电话回家关心一下老爸老妈。

是该考虑在这边买房子了,免得老人受苦

家乡人,顶一下
快要爬下了,昨天晚上半夜起床喝凉茶,睡不着啊
热啊。
师专那边起火的时候我还在家,不过当时关在空调屋子里面。还是晚上看重视的时候才知道
這是表彰  "吃的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嗎
今年重庆人苦啊。
只要雄得起,天王老子不虚你!
身为重庆人,肯定要把场子扎起。
开县最苦的是农民啊,我亲眼看见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没电啊,那空气都是...........总之,最苦的是远离城市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