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问题:中日均需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8:59
<p>联合早报</p><p>邱震海(香港)</p><p>  第二届“北京—东京”论坛8月3日至4日在东京举行。在这次由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组织的论坛上,云集了中日双方一些有影响的政界、媒体、企业和学术界人士,其中有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英凡、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石广生等。中日双方如此众多的有影响人士云集会议,本身就证明双方对中日关系的重视。</p><p>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上的发言人士,无不重申中日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并呼吁双方发挥政治智慧、加强沟通和理解。但实际上,人人都知道,重视中日关系是一回事,但如何操作中日关系,尤其是在林林总总的中日各类矛盾中找出切入口,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予以解决,则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呼唤政治智慧之余,如何从中日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中找出近期(亦即即将来临的“后小泉时代”)的解决切入口,应该成为中日两国人士需要讨论的当务之急。</p><p><strong>对现状的务实判断</strong>  </p><p>  回顾过去五年多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人们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地冲撞了中日关系;二是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势头,中日关系开始步入历史上第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过程,其间双方都面临处理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问题。</p><p>  上述两个现象在同一时段出现,虽不互为因果,但却使得中日关系呈现异常复杂和充满情绪化的局面。在这过程中,靖国神社问题成为双方博弈的一个焦点,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日结构性矛盾呈现焦点模糊的现象。更何况,靖国神社问题远非分祀或日政治人物停止参拜就可以解决的,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所对历史问题的篡改,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既然双方都重申中日关系的重要性,那么就有必要在“后小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找出为靖国神社问题解套的切入口和具体策略。</p><p>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承认,日本社会近一二十年出现右滑趋势,新一代的右倾保守政治家开始主导日本政坛,成为靖国神社问题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须看到,靖国神社问题上也有日本传统的文化观因素,而日本右翼政治人物正是利用了其中的文化观因素来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和战争观服务。</p><p>  在分祀问题尚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既不丧失民族感情的大原则,同时也不因文化观不同而影响对中日结构性矛盾的聚焦,这需要对中日关系作相当缜密的分析和评估。</p><p>  对“后小泉时代”的政治家来说,由于小泉时代日本外交的失误,因此目前阶段都刻意回避靖国神社问题;再加上天皇笔录和《朝日新闻》关于反对参拜人数居多的民意调查,其实都为其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找到一个下台阶提供了机会。  </p><p><strong>约法三章各退一步</strong>  </p><p>  既然这样,中日双方的政治人物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即:中日之间目前真正的问题是两国国内正分别发酵的民间情绪;靖国神社问题若处理不好,反而会加剧这种民间情绪的发酵。因此,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新思维对双方都已是当务之急。</p><p>  就目前而言,双方均须抱着求同存异或“退一步,进两步”的原则,寻求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沟通。双方不妨通过内部沟通渠道达成“约法三章”,诸如不以官式身份参拜和不在重要、敏感日子参拜,国会议员不以集体方式参拜,以及加快推进分祀问题等。</p><p>  在这一问题上,既然明知有些事情难以改变,而有些事情则又必须改变或推进,那么中日双方政治人物就必须各退一步,以寻求更大和更为灵活的互动空间。</p><p>  以近日披露的安倍晋三今年三四月间所谓秘密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而言,必须指出安倍晋三的所谓秘密参拜时的不公开于众和不坐政府公车等元素,基本上可以被认可为不以官式身份参拜;但其在留言簿上明确写上“内阁官房长官”,则又与上述原则相冲突。</p><p>  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问题上,需要中日双方一来二回的据理力争和磨合,以确立可以为双方基本认可的标准。这一各退一步、各留面子的妥协做法,实际上可以为中日解决深层结构性矛盾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p><p>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p>联合早报</p><p>邱震海(香港)</p><p>  第二届“北京—东京”论坛8月3日至4日在东京举行。在这次由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组织的论坛上,云集了中日双方一些有影响的政界、媒体、企业和学术界人士,其中有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英凡、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石广生等。中日双方如此众多的有影响人士云集会议,本身就证明双方对中日关系的重视。</p><p>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上的发言人士,无不重申中日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并呼吁双方发挥政治智慧、加强沟通和理解。但实际上,人人都知道,重视中日关系是一回事,但如何操作中日关系,尤其是在林林总总的中日各类矛盾中找出切入口,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予以解决,则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呼唤政治智慧之余,如何从中日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中找出近期(亦即即将来临的“后小泉时代”)的解决切入口,应该成为中日两国人士需要讨论的当务之急。</p><p><strong>对现状的务实判断</strong>  </p><p>  回顾过去五年多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人们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地冲撞了中日关系;二是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势头,中日关系开始步入历史上第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过程,其间双方都面临处理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问题。</p><p>  上述两个现象在同一时段出现,虽不互为因果,但却使得中日关系呈现异常复杂和充满情绪化的局面。在这过程中,靖国神社问题成为双方博弈的一个焦点,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日结构性矛盾呈现焦点模糊的现象。更何况,靖国神社问题远非分祀或日政治人物停止参拜就可以解决的,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所对历史问题的篡改,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既然双方都重申中日关系的重要性,那么就有必要在“后小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找出为靖国神社问题解套的切入口和具体策略。</p><p>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承认,日本社会近一二十年出现右滑趋势,新一代的右倾保守政治家开始主导日本政坛,成为靖国神社问题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须看到,靖国神社问题上也有日本传统的文化观因素,而日本右翼政治人物正是利用了其中的文化观因素来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和战争观服务。</p><p>  在分祀问题尚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既不丧失民族感情的大原则,同时也不因文化观不同而影响对中日结构性矛盾的聚焦,这需要对中日关系作相当缜密的分析和评估。</p><p>  对“后小泉时代”的政治家来说,由于小泉时代日本外交的失误,因此目前阶段都刻意回避靖国神社问题;再加上天皇笔录和《朝日新闻》关于反对参拜人数居多的民意调查,其实都为其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找到一个下台阶提供了机会。  </p><p><strong>约法三章各退一步</strong>  </p><p>  既然这样,中日双方的政治人物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即:中日之间目前真正的问题是两国国内正分别发酵的民间情绪;靖国神社问题若处理不好,反而会加剧这种民间情绪的发酵。因此,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新思维对双方都已是当务之急。</p><p>  就目前而言,双方均须抱着求同存异或“退一步,进两步”的原则,寻求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沟通。双方不妨通过内部沟通渠道达成“约法三章”,诸如不以官式身份参拜和不在重要、敏感日子参拜,国会议员不以集体方式参拜,以及加快推进分祀问题等。</p><p>  在这一问题上,既然明知有些事情难以改变,而有些事情则又必须改变或推进,那么中日双方政治人物就必须各退一步,以寻求更大和更为灵活的互动空间。</p><p>  以近日披露的安倍晋三今年三四月间所谓秘密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而言,必须指出安倍晋三的所谓秘密参拜时的不公开于众和不坐政府公车等元素,基本上可以被认可为不以官式身份参拜;但其在留言簿上明确写上“内阁官房长官”,则又与上述原则相冲突。</p><p>  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问题上,需要中日双方一来二回的据理力争和磨合,以确立可以为双方基本认可的标准。这一各退一步、各留面子的妥协做法,实际上可以为中日解决深层结构性矛盾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p><p>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
<p>&nbsp;&nbsp;&nbsp; 早就从之前他的文章中一次次指出核心错误之所在,就是把“中倭友好”的口号当了真,于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友好”,结果只能是越错越厉害,越走越远。</p><p>&nbsp;&nbsp;&nbsp; “中倭友好”一定要时时喊,不喊是愚蠢的,但当真了就更蠢!</p><p></p>
<p>半数中国人认为 分祭也不能参拜靖国</p><p>&nbsp;&nbsp;&nbsp;&nbsp;&nbsp; 东京讯)根据一项民调显示,半数以上中国受访者表示,即使目前合祭在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被分开祭祀,也不允许日本政治家前往靖国神社参拜。</p><p>  &nbsp;&nbsp; 日本《共同社》报导,这次由日本非营利团体“言论NPO”和中国北京大学联合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30.4%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如果甲级战犯被分开祭祀,那麽日本政治家可以前往参拜,但另有51.1%的人认为,无论任何条件都不应进行参拜。</p><p>  &nbsp;&nbsp; 此外﹐还有3.3%的受访者称,在目前情况下日本政治家可以进行参拜,另有4.2%的人认为这是日本内政问题,中国不应给於干涉。</p><p>  &nbsp;&nbsp; 这次民调在今年5至6月联合进行的﹐共对1000名日本人和1600名中国城市居民接受了调查。</p><p>  <strong>小泉执政中日交恶</strong></p><p>  &nbsp;&nbsp; 调查显示,多达62.7%的中国人和55.5%的日本人都认为,两国关系在过去5年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恶化。小泉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已引发亚洲邻国的强烈批评。</p><p>  &nbsp;&nbsp;&nbsp; 民调还显示﹐两国70%以上的受访者都认为,历史问题仍是阻碍双边关系的主要因素。在回答哪个国家对日本是个威胁时,72.4%的日本受访者认为是朝鲜,42.8%的人称中国对日本是个威胁。 (星洲日报/国际?2006/08/06)</p>
<p><font color="#f73809" size="5">“中倭友好”一定要时时喊,不喊是愚蠢的,但当真了就更蠢!</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5">支持</font></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p>  邱先生总想各退一步,如何能够实现中日友好?</p>
<p>中倭是不可能友好的!</p><p>台面说好话,背后插两刀才是真的!</p>
<p>干吗总想着“退一步”</p><p>和畜生打交道,用得着这么君子么??</p><p>这种所谓的“专家”迂腐到了极点!!!</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umuyu</i>在2006-8-7 20:22:00的发言:</b><br/><p>在回答哪个国家对日本是个威胁时,72.4%的日本受访者认为是朝鲜,42.8%的人称中国对日本是个威胁。 (星洲日报/国际?2006/08/06)</p></div><p></p><p>72.4%&nbsp;&nbsp; 42.8% 这似乎超过100%了吧?</p><p></p>
历史的经验表明,小日本是你越揍它就越对你好
<p>中倭友好,也只能喊喊,不能当真。喊是为了掩盖磨刀的声音的。</p>
<p>喊是要喊的```最主要的是喊给别人看````就好比对钓鱼岛每年一次的口头宣誓主权``:)</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碧落黄泉</i>在2006-8-7 21:32:00的发言:</b><br/><p></p><p>72.4%&nbsp;&nbsp; 42.8% 这似乎超过100%了吧?</p></div>估计是多选吧.
充分利用附加效果,对于本身无需在意。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8-8 10:02:03编辑过]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刊文章:日本是如何想象中国和看待自己的</p><p><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3/30/content_4362285.htm">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3/30/content_4362285.htm</a></p><p></p><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中国是个威胁,因为它是中国。”这似乎是日本国家安全圈子里盛行的潜在论断 </font></strong></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日本对华关系一波三折的根源在于它自古以来不能容忍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平起平坐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日本对中国充满疑心的背后原因是日本社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沸沸扬扬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其实是日本有些羞于启齿但终于承认自己的相对衰落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只要靖国神社问题依然是一个外交疮疤,只要日本纠缠不清1945年的意义所在,日本的任何政治理念在国外都不大可能得到接受</strong></font></p><p>新华网消息:美国《世界政策杂志》季刊近日发表文章认为,中日外交关系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谷。小泉纯一郎首相去年11月组建的内阁证实了外交政策强硬派日渐得势,这预示着日本对华关系暂时不会改善。越来越多的日本问题观察人士把中日关系恶化归咎于日本,称其对华政策愚笨而富有挑衅性、自以为是且毫无依据。就连日本“唯一的朋友”美国也开始表现出不安。这篇题为《日本是如何想象中国和看待自己的》文章要点如下: </p><p><strong>&nbsp;&nbsp;&nbsp;&nbsp;眼里有两个中国</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在当今日本,看起来就好像有两个中国似的。经济关系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的主要投资伙伴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1/5,中国引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大大促进了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尽管两国外交关系冷淡,但人们普遍承认,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与比较成熟的日本经济是互补的。经济与政治分开曾经是冷战时期的日本对华交往准则,但这一准则已经站不住脚。然而,日本外交政策机构似乎并不急于出台新的战略方针。 </p><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nbsp;&nbsp;&nbsp;&nbsp;日本强硬态度的背后是对中国主导亚洲事务的担忧。在竞相同东南亚国家联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过程中,中日两国毫无共识可言,足见它们之间的对立。不仅如此,日本和中国的自尊心在相互竞争。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作用,两套具有歧视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可能会相互促进,不仅给东南亚、也给日本和中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 </p><p>&nbsp;&nbsp;&nbsp;&nbsp;“中国是个威胁,因为它是中国。”这似乎是日本国家安全圈子里盛行的潜在论断。有人对中国的军费支出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感到担忧,中国是想跟美国平起平坐吗?日本近来不断调整它在安全方面的姿态,举措之大胆前所未有。 </p><p> <strong> 日本民族主义复兴?</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时事出版社去年夏天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受访者声称不喜欢中国,只有不到5%的人表示喜欢中国。然而事实上1990年至2004年间,声称喜欢和不喜欢中国的日本人比例基本持平,而且就对华态度发表看法的人徘徊在30%左右。换言之,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与此同时,中国在日本人出国旅游的热点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韩国。 </p><p>&nbsp;&nbsp;&nbsp;&nbsp;当今日本的国家特性模糊不清,主流政治阶层感到不安,致力于向国民灌输根深蒂固的爱国热情。在这一点上,外国关于日本民族主义复兴的批评切中要害。执政的自民党正在起草新宪法,有传闻说其中把爱国主义列为一项公民义务。但该党去年秋天公布宪法草案时,爱国主义条款已被删除。自民党领导人敏锐地推测公众不会愿意接受爱国主义。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人对中国的淡漠就好比有的日本人对天皇———“国家统一的象征”———毫无特殊情感。 </p><p> <strong> 追求“正常国家”地位</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自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以来,日本正首次重新考虑把武力威胁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外交政策机构的主导势力觉得日本受到“摧残”、如今需要再度变得“正常”。从本质上讲,他们所说的正常国家就是要拥有一支合理合法的军队。争议焦点是修改约60年前的宪法,这部宪法宣布日本人民永不拥有军队。 </p><p>&nbsp;&nbsp;&nbsp;&nbsp;虽然正式修订宪法需要若干年时间,但小泉首相实际上已经大大改变了宪法。“9·11”事件后,他向印度洋派出军舰支援以美国为首的部队同阿富汗作战;后来,他又向伊拉克派出地面部队。这是1945年以来日本自卫队首次以日本武装力量的身份走出国门。与此同时,小泉同美国又签订了一份集体安全协议共同开发导弹防御系统。2005年2月,日本首次明确声称台湾涉及美日联盟的共同战略利益,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海问题”。这一貌似宽厚的言论彻底改变了以前关于在美日联盟中不正式提及台湾的政策。 </p><p>&nbsp;&nbsp;&nbsp;&nbsp;“正常国家”主张和强硬派民族主义有相同之处。原指望宪法把爱国主义列为公民义务的日本人属于前一类。强硬派民族主义走得更远,它背负着感情包袱和各种支离破碎的观点。当然,并非所有“正常国家”倡导者都是强硬派民族主义者,但很难把两者明确区分开来。追求正常国家地位的呼声对强硬派民族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p><p>&nbsp;&nbsp;&nbsp;&nbsp;布什政府试图把日本变成“亚洲的英国”。过去五年间,华盛顿如愿以偿。但美日联盟的加强导致了东北亚国家疏远日本,假如没有美国的鼓动,日本谋求正常国家地位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向前推进。中国经济越发展,日本就越强烈地渴望拿美国当后盾。日本对华关系一波三折的根源在于它自古以来不能容忍与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平起平坐。 </p><p>&nbsp;&nbsp;&nbsp;&nbsp;<strong>日本社会没有信心</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对中国充满疑心的背后原因是日本社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始于1991年的长期经济下滑不仅阻碍了经济增长也导致了急转直下的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带来严重的精神伤害。如今的年轻人是二战结束后第一代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日本人。日本的社会批评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年轻人专注于自我的倾向,他们认为这一代人特立独行、不关心社会。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新闻媒体和政治阶层最早流露出对中国经济威胁的担忧是在2001年,当时,中年人自杀事件骤增,日本人开始谈论20世纪9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日本着手实施从管制到竞争的痛苦转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以大多数人意见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成为过去。因此,沸沸扬扬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其实是日本尽管有些羞于启齿但终于承认了它的相对衰落。 </p><p>&nbsp;&nbsp;&nbsp;&nbsp;小泉在政治混乱中上台也是在2001年。按照传统的党派政治规则,小泉根本不可能当上首相。他受益于民众渴望拥有明确无畏的前进方向,受益于人们普遍对政界的笨手笨脚感到愤慨。 </p><p>&nbsp;&nbsp;&nbsp;&nbsp;去年,小泉解散了国会,于9月举行大选,他的自民党以巨大优势获胜。在这次竞选中,小泉需要与之斗争的是党内那些反对改革的人,这些人长期主宰着日本政治。小泉把他们基本上肃清出去,解除了保守派的职务,其中恰恰大多是对华问题上的温和人士。 </p><p> <strong> “重新激活”历史</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正是在小泉执政时期,日本同中国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争议最大的问题是<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20/content_3942185.htm" target="_blank">小泉坚持每年参拜靖国神社</a>,那里供奉着250万战争亡灵,包括14名被同盟国列为甲级战犯者的灵位。为此,北京取消了中日之间的首脑访问。 </p><p>&nbsp;&nbsp;&nbsp;&nbsp;以前也曾有几位奉行民族主义的首相试图重振靖国神社的地位,但在中国和韩国提出严正抗议后很快打了退堂鼓。去年春天,中日关系变得十分糟糕,就连曾自诩为民族主义者的中曾根康弘也公开提醒小泉缓和姿态。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战败后,把日本人描述成受害者的言论风行全国并深入人心。这种受害论———关于广岛和长崎,关于民众对战争的恐惧与痛恨———是达成共识摒弃使用武力、谴责一切战争的关键。然而,声称一切战争都令人反感(的确如此)忽略了历史及其来龙去脉。于是,在日本人的想象中,人民是虚构战争而非美国炸弹的受害者。由于这种无视历史的想象,再加上受害论,人们无暇去回顾日本的侵略行径。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日本的反美情绪很淡。现在许多人觉得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居心不良、该受指责。 </p><p>&nbsp;&nbsp;&nbsp;&nbsp;事实上,“正常国家”倡导者和强硬派民族主义者谋求使日本摆脱这种无视历史的想象,因为他们希望修复主权国家地位与交战权之间的联系从而“重新激活”历史。在中国看来,这样做似乎是对过去那场战争缺乏负罪感和忏悔心。 </p><p>&nbsp;&nbsp;&nbsp;&nbsp;<strong>自尊与认可</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势头曾经锐不可挡。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开始寻求外界认可其成就和确立其三等国家地位。日本是一个希望自己招人喜欢的国家,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想象出一个“日本威胁”。日本最想得到的是美国的认可,但美国境内掀起了抨击日本的浪潮。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了。 </p><p>&nbsp;&nbsp;&nbsp;&nbsp;日本的经济衰退使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其它地方,这时,未来似乎在于中国而非日本。“失去的十年”当中的日本也失去了凝聚力和前进方向。 </p><p>&nbsp;&nbsp;&nbsp;&nbsp;随着日本越来越孤立、越来越疏远东北亚其它国家,随着这种孤立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失日渐明显,较温和的政治力量应当会浮现出来。 </p><p>&nbsp;&nbsp;&nbsp;&nbsp;在经济效率得到提高、政治体制经过改革的日本逐渐崛起的过程中,日本人应当会看到,他们能给予世界的不仅仅是制造品和组织技巧,就“软实力”而言也能给予世界很多。然而只要靖国神社问题依然是一个外交疮疤,只要日本纠缠不清1945年的意义所在,日本的任何政治理念在国外都不大可能得到接受。(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8 11:32:24编辑过]
<p>中倭之争主要还在倭国在亚洲给自己的定 位,小国想做霸主,国民思想又很狭隘!</p><p>邱之流就是现代的绥靖思想的代表,以爱国晃子,主要还是怕,怕什么?怕中倭交恶,以他为代表的一邦子人,既得权利利益的丧失!</p><p>中倭之争我们只能在强硬 主导下的让步,才能让倭国人认清自己姓什么!做出正确的自己国家在区域中的定位!</p><p>只有这样中倭才能友好,获得相对长久时期的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下去!</p><p>妥协下的让步只能是战术性的,不能解决根本的矛盾!而邱学者们,却可以在这种方式下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能体面的做人!</p><p>国人要清醒,要认清这种所谓新思维!</p>
<p><font color="#f73809" size="5">“中倭友好”一定要时时喊,不喊是愚蠢的,但当真了就更蠢!</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5">顶。</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