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教会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7:06
教会小学通常是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在开办学校的教会及传教士中,来自美国的最多,其次是英国。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崇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学习中国经书一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再者也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和地方官绅接触,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至于被传统知识分子歧视。三是西方科学知识。开设诸如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意义重大的启蒙作用。另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课的设立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渠道,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 教会小学通常是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在开办学校的教会及传教士中,来自美国的最多,其次是英国。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崇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学习中国经书一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再者也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和地方官绅接触,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至于被传统知识分子歧视。三是西方科学知识。开设诸如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意义重大的启蒙作用。另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课的设立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渠道,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
<br/><br/><br/>
<br/><br/><br/>
<br/><br/><br/>
<br/><br/><br/>
<br/>
30年代的文人总认为基督教是骑着洋枪大炮来到中国.或者是进驻到世界各地的.但是在宗教自由的今天.不知,还没\有没人对信仰,还加以战争暴力的名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