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银行排队太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0:11
<p>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银行排队太长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工商银行里,一位穿着迷彩服的保安挥舞着一根长棍,走向一名年轻女子。“把它给我,它是银行的!”他吼道。然后他从后者手里抢过一张薄纸片儿,上面印着一个数字,那是客户办理业务的排队序号。那个女子匆匆离开了银行。</p><p>  保安打击的是“号贩子”。由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效率不高,顾客们有时为了缴电话费要排几小时的长队,所以一门倒卖票号的行业应运而生。“号贩子”从票号机上拿号,几小时后又在银行门前向那些不想排队的人以每张3元的价格卖掉。</p><p>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大家采用电子银行手段进行交易,从而把该国勤俭的储蓄者带入21世纪,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到银行与出纳直接打交道。</p><p>  “我有下一个号码,465号,谁要?”41岁的李瑞(音)在北京一家银行门前叫卖。他用这种方式每天能赚50元钱。“我很少卖给老年人,他们有一整天时间来排队。年轻人是最好的客户,他们没什么耐心。”</p><p>  不过,与普通顾客要在蜗牛般蠕动的队伍中前进相比,那些账户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顾客属于VIP客户,他们可以不受排队之苦。今年3月瑞士信贷银行的数字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去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3%,达到每月5000元。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推广使用信用卡以及网上交易扩大内需,但效果并不明显。 </p><p>  中国人没有支票簿,即使亲自到银行交纳这些费用也是比较新的发明。北京的一位私人助理、25岁的袁迈(音)说:“以前我们都是把钱交给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的人,现在我们有了卡,每月到银行充值。”甚至精明的城市居民也喜欢老式的现金经济,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络金融丑闻也增加了人们对网上银行的怀疑。▲(摘自7月16日《每日电讯报》,原题:在银行排队中的中国黑市,作者彼得·辛普森,吴惟译)</p><p>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银行排队太长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工商银行里,一位穿着迷彩服的保安挥舞着一根长棍,走向一名年轻女子。“把它给我,它是银行的!”他吼道。然后他从后者手里抢过一张薄纸片儿,上面印着一个数字,那是客户办理业务的排队序号。那个女子匆匆离开了银行。</p><p>  保安打击的是“号贩子”。由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效率不高,顾客们有时为了缴电话费要排几小时的长队,所以一门倒卖票号的行业应运而生。“号贩子”从票号机上拿号,几小时后又在银行门前向那些不想排队的人以每张3元的价格卖掉。</p><p>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大家采用电子银行手段进行交易,从而把该国勤俭的储蓄者带入21世纪,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到银行与出纳直接打交道。</p><p>  “我有下一个号码,465号,谁要?”41岁的李瑞(音)在北京一家银行门前叫卖。他用这种方式每天能赚50元钱。“我很少卖给老年人,他们有一整天时间来排队。年轻人是最好的客户,他们没什么耐心。”</p><p>  不过,与普通顾客要在蜗牛般蠕动的队伍中前进相比,那些账户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顾客属于VIP客户,他们可以不受排队之苦。今年3月瑞士信贷银行的数字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去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3%,达到每月5000元。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推广使用信用卡以及网上交易扩大内需,但效果并不明显。 </p><p>  中国人没有支票簿,即使亲自到银行交纳这些费用也是比较新的发明。北京的一位私人助理、25岁的袁迈(音)说:“以前我们都是把钱交给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的人,现在我们有了卡,每月到银行充值。”甚至精明的城市居民也喜欢老式的现金经济,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络金融丑闻也增加了人们对网上银行的怀疑。▲(摘自7月16日《每日电讯报》,原题:在银行排队中的中国黑市,作者彼得·辛普森,吴惟译)</p>
<p>夸张了点吧,我去银行排队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七、八个人</p><p></p>
<p>要看了,大城市黄金地段的银行人当然多,稍僻静点的营业点人就会少很多。但关键是不是所有的营业点都有相同的服务内容,甚至连营业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有时不得不排长队。我一次到一个大的中国银行营业点排了2个小时,前面有150多人。不过比起那次到电信局申请ADSL排得快多了,那次等了3个小时,200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