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求量下降22% 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5:01
<p><strong>大学生需求量下降22% 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nbsp; <br/></strong>2006年07月21日 08:05:52  来源:大洋网<br/>&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br/>&nbsp;<br/>&nbsp;<br/>&nbsp;&nbsp;&nbsp; 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该项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共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 </p><p>&nbsp;&nbsp;&nbsp; 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比去年更为严峻。 </p><p><strong>一次性就业率今年或再降</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今年广东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等到9月份才公布。而对于“你们学校的一次性就业率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广东地区高校就业办负责人都讳莫如深,要么以“这个问题太敏感”,要么以“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而加以回避。 </p><p>&nbsp;&nbsp;&nbsp; 广州天河一所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李老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去年广州大部分高校‘一次性就业率’(截至去年6月底)只有50%左右,估计今年的就业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 </p><p><strong>3个22%让各方忧心</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从整体来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去年。”据广州白领世界总经理吕基富介绍,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今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将由去年的214.1万个岗位下降至166.5万个,降幅达到了22%。同时,今年整个中国内地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比去年增加了22%。而在广东,去年有24.5万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而今年增加到了30万名,这个比例上升了22%。 </p><p>&nbsp;&nbsp;&nbsp; “这3个22%确实非常巧合,但的确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真实反映。”吕基富分析道,今年招聘应届大学生的岗位需求量减少了,但是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却逐年迅猛递增。吕基富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仅仅有33.7%。不过,他认为“在广东,这个数字应该会高一些”。 </p><p><strong>大专生和文科生“最难找工作”<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本科生只要调整好心态、降低期望值,找到一份工作难度其实并不大,真正难的是大专生和文科生”。尽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许多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认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其实并不算太难,真正难找工作的是文科类专业毕业生。 </p><p>&nbsp;&nbsp;&nbsp; 据记者从广州、东莞和佛山等珠三角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了解到,目前正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中,大专生所占的比例占了70%以上。“大专生虽然只比本科生少读1年,但找工作的难度却要大许多。” </p><p>&nbsp;&nbsp;&nbsp; 广州一所公办大专的毕业生黄清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几乎都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即使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家愿意招聘大专生的公司,职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动辄至少有三五十名学生排队等着面试。 </p><p>&nbsp;&nbsp;&nbsp; 即使是那些在利用亲戚、熟人推荐就业方面有优势的广州本地生源的大专生,也感受到了“大专生已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据广州一所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小马介绍,自己班里一大半同学都是广州人,虽然“许多同学从去年起就托熟人找工作”,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没有找到工作”。 </p><p>&nbsp;&nbsp;&nbsp; 据广东一所重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小贺介绍,截止今年6月底,在她近50名同班同学中“已经签约的只有1/3左右”。 </p><p>&nbsp;&nbsp;&nbsp; 一位曾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会计等文科类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早就已经严重供大于求,这是这些专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 </p><p><strong>高职院校就业率多在60%~70%</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俨然成为“就业率”的“明星”。但事际上,高职院校的实际就业率,却并不像这些院校自己标榜的那样“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 </p><p>&nbsp;&nbsp;&nbsp; 据广州一所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职院校副院长介绍,近年许多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中称“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但实际上完没有这么乐观。据介绍,这些高职院校大多都是民办高校,由于存在招生的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来报读,而通常故意夸大了一次性就业率。他告诉记者,目前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能够达到80%就相当不错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大约在60%~70%左右。 </p><p>&nbsp;&nbsp;&nbsp; “尽管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存在着一定的水分,但这类院校的就业形势比普通高校确实是好了不少”。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院长认为,毕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生的文凭虽然没有什么优势,但因为动手能力强,所以在用人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来源:信息时报)</p><p><strong>大学毕业生正在形成新的失业群体</strong></p><p>&nbsp;&nbsp;&nbsp; 付出了昂贵的上学费用,经历了四年或更长时间校园生活的学生,毫不容易拿到学位后,曾经作为中学“佼佼者”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时,他们能否被社会欣然接纳呢?现实并不乐观。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新的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群体正在形成。甚至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投入”与“产出”之间严重不对称,在一定层面导致了“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gt;&gt;&gt;详细报道</p><p><strong>大学生就业调查:六成预期月薪一至两千元</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高栓平列举了一组人事部的调查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gt;&gt;&gt;详细报道<br/>&nbs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1 12:38:32编辑过]
<p><strong>大学生需求量下降22% 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nbsp; <br/></strong>2006年07月21日 08:05:52  来源:大洋网<br/>&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br/>&nbsp;<br/>&nbsp;<br/>&nbsp;&nbsp;&nbsp; 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该项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共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 </p><p>&nbsp;&nbsp;&nbsp; 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比去年更为严峻。 </p><p><strong>一次性就业率今年或再降</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今年广东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等到9月份才公布。而对于“你们学校的一次性就业率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广东地区高校就业办负责人都讳莫如深,要么以“这个问题太敏感”,要么以“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而加以回避。 </p><p>&nbsp;&nbsp;&nbsp; 广州天河一所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李老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去年广州大部分高校‘一次性就业率’(截至去年6月底)只有50%左右,估计今年的就业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 </p><p><strong>3个22%让各方忧心</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从整体来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去年。”据广州白领世界总经理吕基富介绍,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今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将由去年的214.1万个岗位下降至166.5万个,降幅达到了22%。同时,今年整个中国内地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比去年增加了22%。而在广东,去年有24.5万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而今年增加到了30万名,这个比例上升了22%。 </p><p>&nbsp;&nbsp;&nbsp; “这3个22%确实非常巧合,但的确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真实反映。”吕基富分析道,今年招聘应届大学生的岗位需求量减少了,但是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却逐年迅猛递增。吕基富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仅仅有33.7%。不过,他认为“在广东,这个数字应该会高一些”。 </p><p><strong>大专生和文科生“最难找工作”<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本科生只要调整好心态、降低期望值,找到一份工作难度其实并不大,真正难的是大专生和文科生”。尽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许多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认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其实并不算太难,真正难找工作的是文科类专业毕业生。 </p><p>&nbsp;&nbsp;&nbsp; 据记者从广州、东莞和佛山等珠三角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了解到,目前正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中,大专生所占的比例占了70%以上。“大专生虽然只比本科生少读1年,但找工作的难度却要大许多。” </p><p>&nbsp;&nbsp;&nbsp; 广州一所公办大专的毕业生黄清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几乎都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即使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家愿意招聘大专生的公司,职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动辄至少有三五十名学生排队等着面试。 </p><p>&nbsp;&nbsp;&nbsp; 即使是那些在利用亲戚、熟人推荐就业方面有优势的广州本地生源的大专生,也感受到了“大专生已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据广州一所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小马介绍,自己班里一大半同学都是广州人,虽然“许多同学从去年起就托熟人找工作”,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没有找到工作”。 </p><p>&nbsp;&nbsp;&nbsp; 据广东一所重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小贺介绍,截止今年6月底,在她近50名同班同学中“已经签约的只有1/3左右”。 </p><p>&nbsp;&nbsp;&nbsp; 一位曾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会计等文科类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早就已经严重供大于求,这是这些专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 </p><p><strong>高职院校就业率多在60%~70%</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俨然成为“就业率”的“明星”。但事际上,高职院校的实际就业率,却并不像这些院校自己标榜的那样“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 </p><p>&nbsp;&nbsp;&nbsp; 据广州一所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职院校副院长介绍,近年许多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中称“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但实际上完没有这么乐观。据介绍,这些高职院校大多都是民办高校,由于存在招生的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来报读,而通常故意夸大了一次性就业率。他告诉记者,目前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能够达到80%就相当不错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大约在60%~70%左右。 </p><p>&nbsp;&nbsp;&nbsp; “尽管高职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存在着一定的水分,但这类院校的就业形势比普通高校确实是好了不少”。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院长认为,毕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生的文凭虽然没有什么优势,但因为动手能力强,所以在用人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来源:信息时报)</p><p><strong>大学毕业生正在形成新的失业群体</strong></p><p>&nbsp;&nbsp;&nbsp; 付出了昂贵的上学费用,经历了四年或更长时间校园生活的学生,毫不容易拿到学位后,曾经作为中学“佼佼者”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时,他们能否被社会欣然接纳呢?现实并不乐观。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新的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群体正在形成。甚至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投入”与“产出”之间严重不对称,在一定层面导致了“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gt;&gt;&gt;详细报道</p><p><strong>大学生就业调查:六成预期月薪一至两千元</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高栓平列举了一组人事部的调查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gt;&gt;&gt;详细报道<br/>&nbs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1 12:38:32编辑过]
&nbs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font size="2"></font></div><div align="center"><img height="28" src="http://www.cjdby.net/苏州新闻网%20-%20新闻频道_files/spacer.gif" width="12" alt=""/><font color="#2577cd" size="+2"><b>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b></font></div><div align="center"><img height="25" src="http://www.cjdby.net/苏州新闻网%20-%20新闻频道_files/spacer.gif" width="12" alt=""/><font size="2"></font></div></td></tr><tr><td><hr size="1" bgcolor="#d9d9d9"/></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7月20日 <font color="#a20010">苏州新闻网</font></td></tr></tbody></table>&nbsp;<font size="2"><p>冬梅 </p><p>&nbsp;&nbsp;&nbsp;&nbsp;当家有考生的家长刚刚有点轻松的时候,轮到家有大学毕业生的家长烦恼了。“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今年大学生就业之难,显然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p><p>&nbsp;&nbsp;&nbsp;&nbsp;这并不是百姓的感觉。这几天,不少报纸就刊载了一个令这些家长睡不着的消息:“人事部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数据是惊人的冷酷。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达413万,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166.5万人。 </p><p>&nbsp;&nbsp;&nbsp;&nbsp;<strong>是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数据是这样的:我国万人中大学生人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世界每10万人中在校大学生1434人,发达国家平均为4110人,中国只是发达国家的10%。</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strong>是不是大学生要价太高了?一位叫李洁思的专家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大多数只有1000多元,而高中生也能找到1000多元的工作,怎么还在说大学生在挑三拣四呢?”</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问题出在哪?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p><p>&nbsp;&nbsp;&nbsp;&nbsp;<strong>一是经济上的“资源错配”。在知识型服务业仍处低迷、加工业制造业加速发展过程中,产品生产走向了简单、粗糙。产业结构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形成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而这些“蓝领型岗位”,又因为我们的大学喜欢走“综合大学”之路和不屑于办职业教育,又因为农民工进城队伍的惊人数量,远离了大学生的期待目光。</strong>
                </p><p>&nbsp;&nbsp;&nbsp;<strong>&nbsp;其次是大学教育自身的问题。扩招后,教授们在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学生们在这种“综合、全面教育”的四年中,究竟学会了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与市场接轨,即使名义上是接轨的,而实际上不能用,教了四年、学了四年又有何用?在务实的市场上,在理性的招聘人员面前,有的文凭,是会不如农民工肩上的扁担的。国家教育部的一项调查中表明,70%的大学生将就业难的原因归在自己身上,认为是个人技能不足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还去技校回炉学当技术工人。这些现象都值得思考。 </strong></p><p>&nbsp;&nbsp;&nbsp;<strong>&nbsp;三是学生自己的理念和素质。确实有一些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大事不会干,小事不想干,高不成低不就,择业好高骛远,等等。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说的是,孩子,正视自己吧,“大学生”只意味着一种“过去时”的身份,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某些素质,却反映不了一个人的全部情况。社会在走向理性和务实,大家都要跟上这个“潮流”。</strong>
                </p><p>&nbsp;&nbsp;&nbsp;&nbsp;大学生“找一份好工作”会越来越难。大学毕业生从“稀缺人才”到“找份工作糊口”的现实,告诉我们的是市场经济的冷酷与务实。因此,政府、企业、学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是否再多为他们想点办法,为他们多做些实事。</p></font>
小弟就是文科生,想来真有些后怕[em01]
文科生也要看你是什么专业的,如果你是会计,营销之类的专业,工作还是蛮好找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泡泡龙</i>在2006-7-21 14:48:00的发言:</b><br/>文科生也要看你是什么专业的,如果你是会计,营销之类的专业,工作还是蛮好找的。</div><p>我也是文科,但方向是数控机床等类似的,怎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