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位边防士官的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35:34
<p></p><p></p><p></p><p><font color="#ff0000">解放军报社&nbsp; 版权所有&nbsp; 未经授权&nbsp; 不得转载</font></p><p><br/>  ●张彦甫 吉尔 记者蔡利君 </p><p><br/>  海军总医院住院部二层的一个手术室里,解放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田增民等4位专家、医生,正在紧张有序地给一名患者做开颅手术。无影灯下,他们已站了5个多小时,当他们一次只能像切一个小米粒般地把“蛛网膜囊肿”一片一片给彻底切除时,麻木的双腿几乎有些支撑不住了。 </p><p><br/>  接受手术的患者叫王凯,今年11岁,是海军某水警区一个偏远水库供水员--高级士官王信臣的儿子。8月3日夜,当王信臣火急火燎地赶到手术室时,手术已经顺利结束了。面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这位身材高大的中原汉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p><p><br/>  13年前,20岁出头,正在某护卫艇当机电班长的王信臣被调到龙门水库当抽水兵。龙门岛缺水已有多年历史。为了解决守岛部队和岛上七八千居民吃水困难,20多年前,岛上建成了一座水库。水库离龙门镇居民区有十几里,抽水站则建在水库一角,几乎与世隔绝,成为一座孤岛。王信臣的任务就是守护这个抽水站,每天为岛上1万多军民供水。 </p><p><br/>   数年之后,部队领导破例将王信臣的妻子陈敬华招到岛 上当临时工,协助他看护水库。 后来,他们一年年长大的儿子--王凯也成了水库的一个“小兵” 。爸爸修理机器时,他帮忙递工具;放假了,他陪爸爸在荒寂的巡查道上聊天;爸爸妈妈去维护堤坝了,他跟两条狗一起看家…… </p><p><br/>  1998年10月的一天,王信臣发现王凯本来在班上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到中下水平。开始,王信臣以为孩子贪玩,后来王凯几次哭着喊头疼,王信臣和妻子心里起毛了,合计着抓紧带孩子到医院作检查。 </p><p><br/>  到县城,做CT时果然查出了病情:孩子右后脑部位长有一个瘤状物,这家医院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病症。几天后,王信臣又带着孩子自费住进了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信臣在医院里了解到:一个25岁的男青年动手术3年花了10多万元,至今还躺在床上;一个在18岁时动手术的病人,手术后情况一直很不好。难道小王凯也要像他们那样?因为医院拿不出一个有把握的治疗方案,无奈之下,儿子住了10多天院后,王信臣带着他又回到了供水站。 </p><p><br/>  小王凯每天都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王信臣一家每天以泪洗面,默默祈祷儿子能够得到医治。 </p><p><br/>  组织上对小王凯的病情十分关心,千方百计联系医院为其诊治。同时,部队党委还专门研究,破例给王信臣报批生二胎的指标。王信臣谢绝了组织的关心。 </p><p><br/>  1999年春,新华社军事记者查春明深入孤岛,把王信臣一家的最新情况在媒体上作了报道。 北京一家医药公司的医疗专家们研究后确定了治疗方案。2000年 8月上旬,该公司的高经理冒着酷暑把两大盒价值7000多元的灵芝孢子粉交给记者,让他转寄给远在孤岛上的王信臣一家。小王凯服用灵芝孢子粉之后病情有些好转。11月,高经理又专程请王凯母子进京复查。 </p><p><br/>  然而,小王凯的病情依然时有发作。 </p><p><br/>  2001年5月,《人民海军》报社副社长赵兴德、主任记者章汉亭、副处长窦为龙一行到该水警区采访,部队政委丌玉台又一次向他们介绍了这位老“水兵”的事迹。他们到水库再次深入采访,被王信臣一家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带回了小王凯的病历及其治疗材料,并在海军报发了反映王信臣一家情况的《小岛人家》的报道,图文并茂,感人至深。 </p><p><br/>  返京后,赵副社长便带着小王凯的病历和CT检查结果通过各种渠道跟医学界的同志联系。在一次联谊会上,赵副社长跟海军总医院的徐武夷副院长提及小王凯的病情。随后,徐副院长向院党委汇报了此事。院长段蕴铀、政委杨千湖、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田增民等领导听了徐副院长的情况介绍后,也深深地被打动了。他们说,基层官兵的困难就是海军总医院的困难,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是部队医院的责任,表示要用本院最好的专家、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设备,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王信臣一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会上,院党委还把这件事作为该院今年实践“三个代表”、“为兵服务年”的大事来抓。 </p><p><br/>  7月29日午夜1点,小王凯在妈妈的陪护下第二次来到了北京。海军报社派专车、专人接站,并把母子俩一路护送到海军总医院。 </p><p><br/> <font color="#0000ff"> 海军王守业副司令员获悉情况后,专程到病房看望了王凯,并指示海军总医院要把这件为兵服务的事做好。 </font></p><p><br/>  作为全军医疗系统的神经外科中心,海军总医院与某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的机器人定向手术,不需开颅,主刀医生不需上手术台,只要在电脑控制室里轻击鼠标即可做脑外科手术。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一是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脑瘫,致使患者成为植物人;二是王凯的年龄小,手术风险的概率更大;三是如果不趁年龄小开颅,以后发生了粘连、压迫了其它脑神经,就会更难治。医疗组经过数次会诊、分析,认为开颅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并决定田副院长亲自主刀,另有赵全军、刘锐、胡炜3名专家、医生作助手。他们把手术的风险降到了最低限度。 </p><p><br/>  5个多小时过去了,手术非常成功。 </p><p><br/>  如今,小王凯又像往日一样活泼、聪明、调皮,王信臣和妻子笑了。 </p><p></p>
[此贴子已经被ytgk9999于2006-7-1 0:31:54编辑过]
<p></p><p></p><p></p><p><font color="#ff0000">解放军报社&nbsp; 版权所有&nbsp; 未经授权&nbsp; 不得转载</font></p><p><br/>  ●张彦甫 吉尔 记者蔡利君 </p><p><br/>  海军总医院住院部二层的一个手术室里,解放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田增民等4位专家、医生,正在紧张有序地给一名患者做开颅手术。无影灯下,他们已站了5个多小时,当他们一次只能像切一个小米粒般地把“蛛网膜囊肿”一片一片给彻底切除时,麻木的双腿几乎有些支撑不住了。 </p><p><br/>  接受手术的患者叫王凯,今年11岁,是海军某水警区一个偏远水库供水员--高级士官王信臣的儿子。8月3日夜,当王信臣火急火燎地赶到手术室时,手术已经顺利结束了。面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这位身材高大的中原汉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p><p><br/>  13年前,20岁出头,正在某护卫艇当机电班长的王信臣被调到龙门水库当抽水兵。龙门岛缺水已有多年历史。为了解决守岛部队和岛上七八千居民吃水困难,20多年前,岛上建成了一座水库。水库离龙门镇居民区有十几里,抽水站则建在水库一角,几乎与世隔绝,成为一座孤岛。王信臣的任务就是守护这个抽水站,每天为岛上1万多军民供水。 </p><p><br/>   数年之后,部队领导破例将王信臣的妻子陈敬华招到岛 上当临时工,协助他看护水库。 后来,他们一年年长大的儿子--王凯也成了水库的一个“小兵” 。爸爸修理机器时,他帮忙递工具;放假了,他陪爸爸在荒寂的巡查道上聊天;爸爸妈妈去维护堤坝了,他跟两条狗一起看家…… </p><p><br/>  1998年10月的一天,王信臣发现王凯本来在班上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到中下水平。开始,王信臣以为孩子贪玩,后来王凯几次哭着喊头疼,王信臣和妻子心里起毛了,合计着抓紧带孩子到医院作检查。 </p><p><br/>  到县城,做CT时果然查出了病情:孩子右后脑部位长有一个瘤状物,这家医院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病症。几天后,王信臣又带着孩子自费住进了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信臣在医院里了解到:一个25岁的男青年动手术3年花了10多万元,至今还躺在床上;一个在18岁时动手术的病人,手术后情况一直很不好。难道小王凯也要像他们那样?因为医院拿不出一个有把握的治疗方案,无奈之下,儿子住了10多天院后,王信臣带着他又回到了供水站。 </p><p><br/>  小王凯每天都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王信臣一家每天以泪洗面,默默祈祷儿子能够得到医治。 </p><p><br/>  组织上对小王凯的病情十分关心,千方百计联系医院为其诊治。同时,部队党委还专门研究,破例给王信臣报批生二胎的指标。王信臣谢绝了组织的关心。 </p><p><br/>  1999年春,新华社军事记者查春明深入孤岛,把王信臣一家的最新情况在媒体上作了报道。 北京一家医药公司的医疗专家们研究后确定了治疗方案。2000年 8月上旬,该公司的高经理冒着酷暑把两大盒价值7000多元的灵芝孢子粉交给记者,让他转寄给远在孤岛上的王信臣一家。小王凯服用灵芝孢子粉之后病情有些好转。11月,高经理又专程请王凯母子进京复查。 </p><p><br/>  然而,小王凯的病情依然时有发作。 </p><p><br/>  2001年5月,《人民海军》报社副社长赵兴德、主任记者章汉亭、副处长窦为龙一行到该水警区采访,部队政委丌玉台又一次向他们介绍了这位老“水兵”的事迹。他们到水库再次深入采访,被王信臣一家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带回了小王凯的病历及其治疗材料,并在海军报发了反映王信臣一家情况的《小岛人家》的报道,图文并茂,感人至深。 </p><p><br/>  返京后,赵副社长便带着小王凯的病历和CT检查结果通过各种渠道跟医学界的同志联系。在一次联谊会上,赵副社长跟海军总医院的徐武夷副院长提及小王凯的病情。随后,徐副院长向院党委汇报了此事。院长段蕴铀、政委杨千湖、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田增民等领导听了徐副院长的情况介绍后,也深深地被打动了。他们说,基层官兵的困难就是海军总医院的困难,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是部队医院的责任,表示要用本院最好的专家、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设备,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王信臣一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会上,院党委还把这件事作为该院今年实践“三个代表”、“为兵服务年”的大事来抓。 </p><p><br/>  7月29日午夜1点,小王凯在妈妈的陪护下第二次来到了北京。海军报社派专车、专人接站,并把母子俩一路护送到海军总医院。 </p><p><br/> <font color="#0000ff"> 海军王守业副司令员获悉情况后,专程到病房看望了王凯,并指示海军总医院要把这件为兵服务的事做好。 </font></p><p><br/>  作为全军医疗系统的神经外科中心,海军总医院与某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的机器人定向手术,不需开颅,主刀医生不需上手术台,只要在电脑控制室里轻击鼠标即可做脑外科手术。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一是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脑瘫,致使患者成为植物人;二是王凯的年龄小,手术风险的概率更大;三是如果不趁年龄小开颅,以后发生了粘连、压迫了其它脑神经,就会更难治。医疗组经过数次会诊、分析,认为开颅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并决定田副院长亲自主刀,另有赵全军、刘锐、胡炜3名专家、医生作助手。他们把手术的风险降到了最低限度。 </p><p><br/>  5个多小时过去了,手术非常成功。 </p><p><br/>  如今,小王凯又像往日一样活泼、聪明、调皮,王信臣和妻子笑了。 </p><p></p>
[此贴子已经被ytgk9999于2006-7-1 0:31:54编辑过]
如果这件事是个案或特事特办,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那个王守业就是一个大贪官和老色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