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民主中的茶壺風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5:16
<p>台湾苹果日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英國大學教師組成的「高等與推廣教育教師全國聯合會」,5月底通過決議,要求會員抵制未與以色列政府種族分離政策劃清界線的學者。由於聯合會是英國最大、也是最有勢力的高等教育組織,決議雖不具約束力,仍然引起很大的爭議。</p><p><br/><strong>美國封殺兩位學者</strong></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並不是特別敵視以色列的國家,社會中也沒有強烈的反猶太主義運動,但是聯合會這樣的做法要是換在美國就幾乎不可思議了。美國的親以色列勢力之龐大舉世皆知。最近美國學界發生的一件事,正足與說明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英國,幾乎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兩位著名的政治學者,芝加哥大學的米夏摩 (John Mearsheimer) 和哈佛大學的華特 (Stephen Walt) 聯名寫了1篇批評以色列遊說團如何扭曲美國外交政策的長文,投給了頗具影響力的《大西洋月刊》。《大西洋月刊》先是採納,後來又出於不明原因拒絕刊出。兩位學者只好轉投英國的《倫敦書評》獲得刊出。本來像米、華這樣等級的學者,文章在哪裡刊登都不會影響文章受重視的程度,更何況《倫敦書評》也是英語世界中極有份量的雜誌。但是兩位美國學者討論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在美國國內登不出來,反而要投到大西洋的彼岸,豈不是怪事一件。</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米、華的文章指出,對於以色列毫不猶疑的支持一直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但這並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美國每年給以色列30億美金的外援,遠超過對任何盟邦的援助;美國還提供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和最精密的軍事科技;此外,自1982年來還為以色列在聯合國動用過32次否決權;一向反對核子擴散的美國,甚至對以色列的核子武力睜一眼,閉一眼。</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兩位教授說,如果以色列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或者在道德上具有絕對優勢,那麼這樣的援助還說得過去,但情況並非如此。而且911後,以色列甚至成為美國中東政策的包袱。美國對以國無條件的支持只會疏離美國的阿拉伯盟友。</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為什麼美國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以色列,毫不打折?兩位學者的答案很簡單─完全拜國內以色列遊說團之賜。以色列遊說團對國會,對行政部門,對智庫都有整套的做法。遊說團財力雄厚,人才濟濟,足以讓以色列的批評者在國會選舉中落選。</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遊說團還密切關注大學校園的活動,觀察教授們對以色列的言論,如果出現對以色列不友善的教授,遊說團就會動員學生和透過其他管道向學校或直接向教授施壓。哥倫比亞大學已過世的明星教授薩伊德和現任的中東問題講座教授卡里迪(Rashid Khalidi)都曾經是被施壓的對象。</p><p><strong>點出「國王的新衣」</strong></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米、夏兩位教授的文章刊登之後,果然引發強烈的反應。呼應之聲固然不乏,但還是批評居多。米、華兩位教授表示,兇猛的批評都在意料之中,而且從事後的批評不難預料這篇文章根本就無法在美國發表。</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平心而言,兩位大學者寫的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引述的資料也都是報章雜誌上隨處可見的報導。和他們在國際關係上的幾本力作相比,這篇文章水準未見特出。但是他們唯一的貢獻就是點出「國王的新衣」。以色列遊說團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幾乎是人人皆知,但礙於以色列遊說團的勢力,沒有人願意正面去評論,生怕被貼上「反猶太主義」的標籤。久而久之,以色列問題就成了禁忌。</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過去幾年,在美國對猶太人濫用「大屠殺」強化猶太人受傷意識的批評者絕大多數也是猶太裔,捲入論爭的其他族裔少之又少。這次寫文章的米夏摩本人也是猶太裔,但是猶太裔的身分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保護。美國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族群問題的敏感性適足說明了這個民主中也有自由的不足,米、華兩位教授的文章投遞無門正好給「不自由的民主」做了註腳。</p><p>杜念中</p><p>台湾苹果日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英國大學教師組成的「高等與推廣教育教師全國聯合會」,5月底通過決議,要求會員抵制未與以色列政府種族分離政策劃清界線的學者。由於聯合會是英國最大、也是最有勢力的高等教育組織,決議雖不具約束力,仍然引起很大的爭議。</p><p><br/><strong>美國封殺兩位學者</strong></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英國並不是特別敵視以色列的國家,社會中也沒有強烈的反猶太主義運動,但是聯合會這樣的做法要是換在美國就幾乎不可思議了。美國的親以色列勢力之龐大舉世皆知。最近美國學界發生的一件事,正足與說明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英國,幾乎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兩位著名的政治學者,芝加哥大學的米夏摩 (John Mearsheimer) 和哈佛大學的華特 (Stephen Walt) 聯名寫了1篇批評以色列遊說團如何扭曲美國外交政策的長文,投給了頗具影響力的《大西洋月刊》。《大西洋月刊》先是採納,後來又出於不明原因拒絕刊出。兩位學者只好轉投英國的《倫敦書評》獲得刊出。本來像米、華這樣等級的學者,文章在哪裡刊登都不會影響文章受重視的程度,更何況《倫敦書評》也是英語世界中極有份量的雜誌。但是兩位美國學者討論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在美國國內登不出來,反而要投到大西洋的彼岸,豈不是怪事一件。</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米、華的文章指出,對於以色列毫不猶疑的支持一直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但這並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美國每年給以色列30億美金的外援,遠超過對任何盟邦的援助;美國還提供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和最精密的軍事科技;此外,自1982年來還為以色列在聯合國動用過32次否決權;一向反對核子擴散的美國,甚至對以色列的核子武力睜一眼,閉一眼。</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兩位教授說,如果以色列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或者在道德上具有絕對優勢,那麼這樣的援助還說得過去,但情況並非如此。而且911後,以色列甚至成為美國中東政策的包袱。美國對以國無條件的支持只會疏離美國的阿拉伯盟友。</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為什麼美國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以色列,毫不打折?兩位學者的答案很簡單─完全拜國內以色列遊說團之賜。以色列遊說團對國會,對行政部門,對智庫都有整套的做法。遊說團財力雄厚,人才濟濟,足以讓以色列的批評者在國會選舉中落選。</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遊說團還密切關注大學校園的活動,觀察教授們對以色列的言論,如果出現對以色列不友善的教授,遊說團就會動員學生和透過其他管道向學校或直接向教授施壓。哥倫比亞大學已過世的明星教授薩伊德和現任的中東問題講座教授卡里迪(Rashid Khalidi)都曾經是被施壓的對象。</p><p><strong>點出「國王的新衣」</strong></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米、夏兩位教授的文章刊登之後,果然引發強烈的反應。呼應之聲固然不乏,但還是批評居多。米、華兩位教授表示,兇猛的批評都在意料之中,而且從事後的批評不難預料這篇文章根本就無法在美國發表。</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平心而言,兩位大學者寫的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引述的資料也都是報章雜誌上隨處可見的報導。和他們在國際關係上的幾本力作相比,這篇文章水準未見特出。但是他們唯一的貢獻就是點出「國王的新衣」。以色列遊說團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幾乎是人人皆知,但礙於以色列遊說團的勢力,沒有人願意正面去評論,生怕被貼上「反猶太主義」的標籤。久而久之,以色列問題就成了禁忌。</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過去幾年,在美國對猶太人濫用「大屠殺」強化猶太人受傷意識的批評者絕大多數也是猶太裔,捲入論爭的其他族裔少之又少。這次寫文章的米夏摩本人也是猶太裔,但是猶太裔的身分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保護。美國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族群問題的敏感性適足說明了這個民主中也有自由的不足,米、華兩位教授的文章投遞無門正好給「不自由的民主」做了註腳。</p><p>杜念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