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谈谢富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43:22
<p><br/>秦基伟谈谢富治&lt;5860&gt;字节</p><p>东涂西抹2006-5-1 12:01:51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gt;业主论坛&gt;中外文艺业主论坛 xhpz.wuhan.soufun.com</p><p><br/>  谢富治1980年开除党籍,1981年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这个人物已经死去25年。他没有看到历史对他的缺席审判,但他的在天之灵会安宁吗?他就是红安藉将军谢富治。 </p><p>  红安人谈到他,都说这个人应该写一写,历史就是历史嘛,不能光说好的不说坏的。就像林彪一样,还是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他,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他后来坏了就否定他的一切。假若他在战争中没有特殊贡献,是不能在共和国的将军名单中列为上将军衔的。他恐怕到死也为他的一生骄傲。他是属于那种“春风得意”的人。尤其是后来登上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和权力顶峰,他完全是忘乎所以了。他没有想到他死后留下的污点让人憎恨和鞭挞。用他弟弟谢富礼的话来形容他:“要是不有那么多的鬼心思,怕不会死得这么早。”认真说来,谢富治根红苗壮。他参加红军不到一年即入党,不到两年就升任团政治处主任,后任师、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已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他九死一生。抗战中,他有参与“百团大战”的殊荣。又有参加“上党战役”,歼灭国民党“天下第一军”的精锐第一旅和保卫陕甘宁等功勋。解放前夜他在洛阳之战、围歼黄维兵团等重大战役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回顾军史,特别是谈到解放战争,不能不谈到“陈谢兵团”和“陈谢兵团”的情况。那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之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以陈赓、谢富治的4纵队为骨干,组织“陈谢集团”,渡河西征,出师豫西。后根据战略态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又将秦基伟的9纵和原西北军的38军纳入“陈谢兵团”,并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委员除陈赓、谢富治外,还有秦基伟、黄镇及38军军长孔从洲和政委汪锋。前委书记为陈赓,副书记为谢富治。以后下达军政命令,都以他们两人的名义签发。可见,谢富治当时在二野已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p><p>  秦基伟回忆说:“我对陈赓和谢富治一直都很尊重,他们都是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政治水平高,在作战指挥上很有一套……虽然同是纵队首长,但接受陈谢的指挥,我没有任何别的想法。纵队其他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也都很明确,我们是新纵队,小兄弟,4纵是386旅的老底子,红军部队,战斗作风硬,是老大哥。”秦基伟比喻说:“如果把刘邓跃进大别山形容为给蒋介石当胸一拳,那么‘陈谢兵团’突破黄河天险,师出豫西,就好比是朝蒋介石肋骨上又端了一脚。”以后,“陈谢兵团”在横水镇一仗打得十分漂亮。为此 *** 太行区党委、太行行署、太行军区给他们发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电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陈赓、谢富治、韩钧、孔从洲、秦基伟诸将军及全体指战员:诸将军统帅之反攻大军,先后于六月、八月下旬,强渡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及豫西后,横扫蒋匪,连下二十七城。太行翻身农民闻讯,喜形于色,争相传告:封建老根快倒了!我们谨代表太行六百万人民向你们致敬,祝贺你们伟大的胜利,祝贺中原父老重获解放,并誓作你们的后盾。” </p><p>  谢富治作为刘邓大军的重要一员,功不可没,这样说应该不算夸张。 <br/>  秦基伟的15军入朝谢富治帮着说了好话,否则,秦基伟未必能有上甘岭的辉煌,秦基伟也就未必是现在的秦基伟了。从朝鲜战场归来,秦基伟和谢富治又走在了一起。那段时间,谢富治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但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p><p>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二野”的战斗序列中,排在首位的第三兵团便是由陈锡联、谢富治率领,对外号称的“陈谢兵团”。陈锡联任司令,谢富治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2军。从4月开始,“陈谢兵团”参加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挺进皖南,截断微杭路,南出浙赣线,解放安庆,接管鞠湖,大快人心。接着,挥师南进;解放重庆和成都。此后,“陈谢兵团”回师川东南和川南。当时秦基伟在陈赓所辖的4兵团15军任军长。西昌战役后,他率主力赴川南地区剿匪,与陈锡联、谢富治所率的3兵团汇合。 </p><p>  后来秦基伟回忆说,15军能人朝参战,他还走了谢富治的“后门”。那是1949年10月29日, *** 西南局在重庆召开会议,商议抽调部队入朝的议程。秦基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前,秦基伟已得到消息:西南局内定他为西南公安军司令员,指挥包括15军3个师在内的5个满员师。公安军司令部设在重庆。如果秦基伟是个安享太平的人,他完全可以接受这个美差。但他是一个军人,军人不打仗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于是请缨入朝,3个师长都打电话支持他。在此次会议上,他表示了15军请求入朝参战的决心和理由,然而当天的会议上却没有被批准。会后,秦基伟急了,他想到了谢富治,“陈谢兵团”时谢富治就是他的上司,现在又是3兵团政委,请他帮忙说好话,这比他一个人唱“独角戏”强。秦基伟软磨硬缠,终于打动了谢富治。在第二天计论入朝问题时,谢富治表了态:“我看老秦的意见有道理,15军没有地方任务,可以考虑他们去朝鲜……”他这么一说,果然奏效了。尽管意见并不十分统一,但最后邓小平拍了板:“好,就这么定了,15军去!”。 </p><p>  有意思的是,秦基伟的15军入朝谢富治帮着说了好话,秦基伟从朝鲜战场归来他和谢富治又走在了一起,就任云南军区副司员。谢富治是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他同时又是云南省委书记。谢富治的主要精力放在省委那边,军区的重要会议请他回来参加一下,一般的事情他不管。这样军区挑大梁的任务实际上落在了秦基伟的头上。那段时间,谢富治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下边的故事就要谈到),但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没有割断与家乡红安的情感联系,只是他的夫人刘湘屏已开始摆首长太太的架子了。<br/>红安县采购员刘金汉简直成了一个神秘人物,都是因为谢富治。直到九十年代,红安县把他当“路条”,沟通在京各大将军的联系。 他被称为红安“活档案”。 </p><p>  笔者一行人到达红安的第二天使见到了他。他是红安通胡耿介绍来的。名叫刘金汉。退休前是红安民政局局长。五十年代是红安供销社的采购员,以后做了供销社生产资料部的经理。他那时的任务就是“满天飞”,与将军们联系,请他们支援家乡红安。直到九十年代退休后,一代又一代的县领导仍把他当“路条”叫到北京。到全国一一拜望将军们。 </p><p>  </p><p><br/>秦基伟谈谢富治&lt;5860&gt;字节</p><p>东涂西抹2006-5-1 12:01:51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gt;业主论坛&gt;中外文艺业主论坛 xhpz.wuhan.soufun.com</p><p><br/>  谢富治1980年开除党籍,1981年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这个人物已经死去25年。他没有看到历史对他的缺席审判,但他的在天之灵会安宁吗?他就是红安藉将军谢富治。 </p><p>  红安人谈到他,都说这个人应该写一写,历史就是历史嘛,不能光说好的不说坏的。就像林彪一样,还是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他,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他后来坏了就否定他的一切。假若他在战争中没有特殊贡献,是不能在共和国的将军名单中列为上将军衔的。他恐怕到死也为他的一生骄傲。他是属于那种“春风得意”的人。尤其是后来登上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和权力顶峰,他完全是忘乎所以了。他没有想到他死后留下的污点让人憎恨和鞭挞。用他弟弟谢富礼的话来形容他:“要是不有那么多的鬼心思,怕不会死得这么早。”认真说来,谢富治根红苗壮。他参加红军不到一年即入党,不到两年就升任团政治处主任,后任师、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已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他九死一生。抗战中,他有参与“百团大战”的殊荣。又有参加“上党战役”,歼灭国民党“天下第一军”的精锐第一旅和保卫陕甘宁等功勋。解放前夜他在洛阳之战、围歼黄维兵团等重大战役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回顾军史,特别是谈到解放战争,不能不谈到“陈谢兵团”和“陈谢兵团”的情况。那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之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以陈赓、谢富治的4纵队为骨干,组织“陈谢集团”,渡河西征,出师豫西。后根据战略态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又将秦基伟的9纵和原西北军的38军纳入“陈谢兵团”,并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委员除陈赓、谢富治外,还有秦基伟、黄镇及38军军长孔从洲和政委汪锋。前委书记为陈赓,副书记为谢富治。以后下达军政命令,都以他们两人的名义签发。可见,谢富治当时在二野已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p><p>  秦基伟回忆说:“我对陈赓和谢富治一直都很尊重,他们都是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政治水平高,在作战指挥上很有一套……虽然同是纵队首长,但接受陈谢的指挥,我没有任何别的想法。纵队其他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也都很明确,我们是新纵队,小兄弟,4纵是386旅的老底子,红军部队,战斗作风硬,是老大哥。”秦基伟比喻说:“如果把刘邓跃进大别山形容为给蒋介石当胸一拳,那么‘陈谢兵团’突破黄河天险,师出豫西,就好比是朝蒋介石肋骨上又端了一脚。”以后,“陈谢兵团”在横水镇一仗打得十分漂亮。为此 *** 太行区党委、太行行署、太行军区给他们发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电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陈赓、谢富治、韩钧、孔从洲、秦基伟诸将军及全体指战员:诸将军统帅之反攻大军,先后于六月、八月下旬,强渡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及豫西后,横扫蒋匪,连下二十七城。太行翻身农民闻讯,喜形于色,争相传告:封建老根快倒了!我们谨代表太行六百万人民向你们致敬,祝贺你们伟大的胜利,祝贺中原父老重获解放,并誓作你们的后盾。” </p><p>  谢富治作为刘邓大军的重要一员,功不可没,这样说应该不算夸张。 <br/>  秦基伟的15军入朝谢富治帮着说了好话,否则,秦基伟未必能有上甘岭的辉煌,秦基伟也就未必是现在的秦基伟了。从朝鲜战场归来,秦基伟和谢富治又走在了一起。那段时间,谢富治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但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p><p>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二野”的战斗序列中,排在首位的第三兵团便是由陈锡联、谢富治率领,对外号称的“陈谢兵团”。陈锡联任司令,谢富治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2军。从4月开始,“陈谢兵团”参加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挺进皖南,截断微杭路,南出浙赣线,解放安庆,接管鞠湖,大快人心。接着,挥师南进;解放重庆和成都。此后,“陈谢兵团”回师川东南和川南。当时秦基伟在陈赓所辖的4兵团15军任军长。西昌战役后,他率主力赴川南地区剿匪,与陈锡联、谢富治所率的3兵团汇合。 </p><p>  后来秦基伟回忆说,15军能人朝参战,他还走了谢富治的“后门”。那是1949年10月29日, *** 西南局在重庆召开会议,商议抽调部队入朝的议程。秦基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前,秦基伟已得到消息:西南局内定他为西南公安军司令员,指挥包括15军3个师在内的5个满员师。公安军司令部设在重庆。如果秦基伟是个安享太平的人,他完全可以接受这个美差。但他是一个军人,军人不打仗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于是请缨入朝,3个师长都打电话支持他。在此次会议上,他表示了15军请求入朝参战的决心和理由,然而当天的会议上却没有被批准。会后,秦基伟急了,他想到了谢富治,“陈谢兵团”时谢富治就是他的上司,现在又是3兵团政委,请他帮忙说好话,这比他一个人唱“独角戏”强。秦基伟软磨硬缠,终于打动了谢富治。在第二天计论入朝问题时,谢富治表了态:“我看老秦的意见有道理,15军没有地方任务,可以考虑他们去朝鲜……”他这么一说,果然奏效了。尽管意见并不十分统一,但最后邓小平拍了板:“好,就这么定了,15军去!”。 </p><p>  有意思的是,秦基伟的15军入朝谢富治帮着说了好话,秦基伟从朝鲜战场归来他和谢富治又走在了一起,就任云南军区副司员。谢富治是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他同时又是云南省委书记。谢富治的主要精力放在省委那边,军区的重要会议请他回来参加一下,一般的事情他不管。这样军区挑大梁的任务实际上落在了秦基伟的头上。那段时间,谢富治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下边的故事就要谈到),但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没有割断与家乡红安的情感联系,只是他的夫人刘湘屏已开始摆首长太太的架子了。<br/>红安县采购员刘金汉简直成了一个神秘人物,都是因为谢富治。直到九十年代,红安县把他当“路条”,沟通在京各大将军的联系。 他被称为红安“活档案”。 </p><p>  笔者一行人到达红安的第二天使见到了他。他是红安通胡耿介绍来的。名叫刘金汉。退休前是红安民政局局长。五十年代是红安供销社的采购员,以后做了供销社生产资料部的经理。他那时的任务就是“满天飞”,与将军们联系,请他们支援家乡红安。直到九十年代退休后,一代又一代的县领导仍把他当“路条”叫到北京。到全国一一拜望将军们。 </p><p>  </p>
刘金汉与我们一接触就谈起了他当年与谢富治和秦基伟等人的交往。那是1958年,他当采购员,很长一段时间住在昆明他记得第一次见谢富治,是带着红安县委的信去向谢富治要汽车。那天,打完电话后,谢富治的秘书很快就派车把他接到军区去了。去时谢富治正在开会,刘金汉在那里等。不一会儿,谢富治从会议室出来了,在办公室接待刘金汉。刘金汉一想到谢富治是云南最大的头儿,不免有些紧张。开初说话都结结巴巴,手和脚不知往哪里放,头上一个劲地冒汗。谢富治看完他呈上的信后,满脸堆笑地说:“小老乡嘛,多大了?入党了吗?”当谢富治知道他才27岁又是党员时,目光中透出了信赖和欣赏的眼神。说:“湖北那么好,长江大桥都通了。我们云南属于边疆,又闭塞,比不上湖北啊!你还跑我们这里来要东西……”。刘金汉见谢富治说话和气,也不摆首长架子,胆子也大起来,说:“首长,红安穷啊!县里什么东西都短缺,尤其是车辆指标红安就没有。你们云南交通不便,中央又处处照顾云南,不如把你们的物资匀一些给我们,算是对家乡的支持,我回去也好交差呢!”“哈哈,你这个青年人不简单,讲起话来人情人理,派你来挖我的‘墙角’,我不给你也得给啊!”说完,他吩咐秘书马上把后勤部何德部长叫来了,谢富治对他说:“这是我的红安小老乡,他们缺一些物资,能给解决尽量解决一下。”何部长一看是谢政委指示,哪敢怠慢,他把刘金汉接到了他的家,不仅盛情款待还把后勤部的车管处、营管处的几个处长都找来了,对他们说:“这是谢政委的老乡,红安人民有困难,请我们云南支持一下,帮忙解决一些物资。”几个处长看了刘金汉本子上写的东西,一致表态:要什么给什么。 <p>  刘金汉走时住的招待所的房问号和电话都留给了他们。回招待所后,他又给县里打了电话,汇报他见谢富治阶情况,县里表扬了他,并说可能的话,一些紧缺的东西也请给解决一下,刘金汉又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何部长。好家伙,那些天,刘金汉在招待所简直成了一个神秘人物,一会儿是何部长和几个处长去看他,一会儿又是秦基伟司令员和夫人去看他,一会儿找他的电话又来。搞得招待所的服务员和一些店客都对他另眼相看。没几天,一切需要的物资均备妥。最让刘金汉高兴的是,通过谢富治秘书给云南省商业厅长写信,给红安解决了一台解放牌汽车。刘金汉回忆说:“这是红安全县第一台解放牌汽车啊!”后来,这批物资部队又帮忙办了托运,通过云南到越南的火车辗转运到湖北。 </p><p>  还是1958年,红安修革命烈士纪念词,需要大理石,刘金汉将这件事报告了谢富治,他也痛快,说:“这个我有,算我们云南支援,’你写具体一点,要什么材料,我们全满足。”谈起这些事,刘金汉说:“那时谢富治还是够意思,还有家乡观念,后来官当大了,就不行了。” </p><p>  谢富治在云南当省委书记。干得不错,云南人民记着他。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云南没饿死人,这有谢富治的功劳。有一个云南司机就亲口对我说过:“没有谢书记,就没有云南人民的命 </p><p>  谢富治给刘金汉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他组织观念特别强。他也许是既当政委又当省委书记,抓党的工作一刻也不放松。连刘金汉这个红安党员也管了起来。那是1958年的春节(腊月30),部队会餐,秦基伟没有忘记刘金汉这个出门在外的红安小老乡。派车把他接去了。到了饭堂,谢富治不知为什么没去。秦基伟在那里唱主角。他一见刘金汉来了,忙把他拉过去,一一介绍给大家,说:“这是谢政委的老乡2”其实刘金汉也是秦基伟的老乡,秦基伟这么说,无疑是尊重谢富治。在场的人多是头头脑脑,又是过年,一听说是谢政委的老乡,岂能饶刘金汉。大家你一杯我一杯给刘金汉敬酒,刘金汉被吓住了。前边我们已经知道,秦基伟是个“酒仙”,他在酒场上是从不认输的。他鼓励刘金汉说:“你年纪轻轻的,不要伯,他们都是纸老虎!跟他们干,几杯酒就将他们打倒了。”秦基伟一鼓励,刘金汉也豁出去了,有敬必喝,全都是首长,喝死也干。他记得闹得最凶的是13军副军长崔建功,他和刘金汉连干几大杯,喝得刘金汉恨不得钻桌子。那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人都喝得飘飘然然,刘金汉尽管没倒下,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他在朦朦胧胧中被秦基伟领到篮球场的主席台上看打球,以后又去看苏联专家跳舞。那一夜刘金汉住在秦基伟家,因为是席梦思床,他在床上“翻烙饼”,很晚才人眠。 </p><p>  清早醒来,秦基伟拿着收音机已出去散步了。早饭后,崔副军长到了秦基伟家,说一起去给谢政委拜年。谢富治的家和秦基伟的家只是一墙之隔,打开后院的门就到谢富治的家。 </p><p>  这时谢刚起床,还未吃早餐,据说昨夜陪友人欢度除夕疲劳过度,所以今天起晚了。先在客厅等他,他女儿端来水果,泡了茶。不一会儿谢出来了,看上去一脸倦容,想必昨夜喝多了一些。“你这个懒家伙,我们不来还睡吧?老乡都给你拜年来了。”秦基伟向谢打招呼。“啊,是小刘啊,你又来了哇,来几天了?住在哪里?这回又来搞什么呀?…不待刘金汉问好,谢富治就发出连串的问话。刘金汉连连作答后,看到谢富治还没吃饭(全家人都在旁边等着),打算问好后就告辞。心想反正今天住在秦家再过来拜望他也方便。谁知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机会接见人的谢富治,这时并没有吃饭的意思,就和刘金汉聊起来了。接着谢很严肃地说:“你到我这里来我就要管你,我没有时间就交给他们两个(指秦和何)负责。不能让你在外成了野人,你不应该住在外边呀!应该搬到我们这里来住。你是个党员,不过组织生活不行,你的组织关系转过来没有?”刘说没有。谢富治说:“那不行要把组织关系转来。” </p><p>  谈了一会秦基伟请谢富治吃饭,说等他吃完饭再说。谢富治进了饭厅,又拉过一把椅子,叫刘金汉坐到他的身边,他一边吃一边对刘说:“你什么时候回去?在你回去之前,我可能没时间接见你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不是到处开会就要下去检查工作,所以我现在就对你谈几点意见,你回去转达县委:</p><p><br/> 1.前不久我去武汉开会,没有应大家的要求回家乡看看,听说你们县委书记权志也在武汉开会,我都没时间接见他。很对不起。<br/> 2.你说红安县委规划59年要粮油亩产双万斤是平均还是个别?这是个多大的数字啊?我看试验田也可能,大面积能实现吗?我认为实现不了,太高了。<br/> 3.咱们黄安,现在叫红安,影响蛮大的。提出学红安,赶红安,红安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吹牛,要实事求是。<br/> 4.在红安当个干部是很光荣的,但一定要好好学习,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要看看最近《人民日报》的社论《试验田又红又专》。我这次在武汉开会,听人说红安高桥区农民在骂一个县里干部,说他在田埂上走穿着鞋袜,这就不好了,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嘛!<br/>可以看出,当时的谢富治很讲突出政治的,他讲实事求是精神今天看来也是对的。尽管他身上带有“左”的色彩,但当时他应该算一个好干部。 </p><p>  刘金汉今天评说(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谢富治不是他老婆刘湘屏,可能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刘湘屏也是个老红军,陕西人,是当时的昆明市委副书记。她给我的印象不好,打官腔。有一次我去和谢富治告别,她坐在葡萄架下,冷冰冰的。连个起身也懒得动,好傲慢哎!还阴阳怪气地说:‘全国一盘棋嘛,你们不要再向云南要东西了……,我走了连个招呼也不打。我有时在谢富治家吃饭,谈什么她都不表态,不说话,总之感到她不热情。但我还是实话实说,谢富治在云南当省委书记,干得不错,云南人民记着他。尤其是二年自然灾害,云南没饿死人,这有谢富治的功劳。有一个云南司机就亲口对我说过:“没有谢书记,就没有云南人民的命……” </p><p>  随着政坛风云变幻,谢富治的野心和手中的权力一起膨胀,他的第一次脱颖而出便满座皆惊。谢富治六十年代初从云南到北京接替罗瑞卿出任公安部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谢富治不禁踌躇满志,他太了解他的位置的重要性了。他的前任罗瑞卿是解放军大将,卸任公安部长后又委以重任,不仅是 *** 中央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还是掌握军队大权的军委秘书长和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么重要的人物的位置腾出来给他,充分说明他已是中央要害部门的要害人物。谢富治是聪明的,他知道官场中有一个站队问题,所以他步步跟着感觉走。1965年底罗瑞卿倒台和紧接着的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谢富治敏锐地嗅到了一股味道,他开始投机取巧........</p>
很少看到对谢的回忆。
是啊,几乎都不知道这人究竟是干吗的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谁敢保证没犯过错误。秦基伟抱着邓小平的大腿爬上来,他自己会打仗吗。
<p>看不到对谢的回忆就对了,政治嘛</p><p>其实跟谢差不多的人有不少,只是在历次明争暗斗中站错了队而以</p>
<p>  其实老毛以莫须有之罪名搞掉罗瑞卿,就是为了给发动文革铺平道路。</p><p>  对于替补上来的谢,老毛当然要尽拉拢之能事了。谢的行为,当然就好理解了。</p><p>  后来那个陶铸却是个死脑筋,老毛当众亲切跟他打招呼,那是多大的荣耀啊,他都不开窍。唉,先死的都是国家忠臣。</p>
不错,还有没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好多事情都是坏在枕边风上啊,江青之于毛泽东;叶群之于林彪;王光美之于刘少奇;刘湘屏之于谢富治。。。</p><p>唉,女人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ianmingzhe</i>在2006-5-18 20:25:00的发言:</b><br/>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谁敢保证没犯过错误。秦基伟抱着邓小平的大腿爬上来,他自己会打仗吗。</div><p>这话说得... </p><p>那个年头的军事主官,有不会打仗的?</p>
不错,楼主继续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62</i>在2006-5-18 21:37:00的发言:</b><br/><p>  其实老毛以莫须有之罪名搞掉罗瑞卿,就是为了给发动文革铺平道路。</p><p>  对于替补上来的谢,老毛当然要尽拉拢之能事了。谢的行为,当然就好理解了。</p><p>  后来那个陶铸却是个死脑筋,老毛当众亲切跟他打招呼,那是多大的荣耀啊,他都不开窍。唉,先死的都是国家忠臣。</p></div><p></p><p>这话……??</p><p>不过“先死的都是国家忠臣”倒是有趣,紫阳真人当年手上也有命案啊!陈赓要是不背蒋公、那陈赓不是成了叛徒,蒋某人倒是和廖仲恺一样?</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市迷彩</i>在2006-5-19 2:54:00的发言:</b><br/><p>好多事情都是坏在枕边风上啊,江青之于毛泽东;叶群之于林彪;王光美之于刘少奇;刘湘屏之于谢富治。。。</p><p>唉,女人啊。。。</p></div><p></p><p>呵呵,把罪过归结到女人身上是否太过于低估这些在中国现代史上呼风唤雨男人们的水平?像这些人岂是区区几个女人可以指使的?驱动他们的恐怕还是那一点炙热的政治野心罢?</p><p>罪过归结到女人身上那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后蜀<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size="3">花蕊夫人诗中早已有云</font>:</font></p><p><font size="2">:“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font color="#c60a00">十四万人齐解甲</font>,更无一个是男儿”。</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