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伊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现状与前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25:47
<p>  近日,伊朗核危机不断加剧,美国调兵遣将,威胁对伊动武,伊朗不甘示弱,举行大规模演习和盛大阅兵活动,试射各种新型武器,展示武力。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中东地区上空战争阴云密布。<br/>  </p><p>  目前,美国正在积极进行政治、外交和军事准备,美国高官近日纷纷向俄罗斯施压,要求俄停止向伊朗出口先进武器装备,特别是“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遭到俄方的断然反对。4月19日,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莫斯科会见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琼斯将军时强调,“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不是战略武器,只是用来加强伊朗的防空能力,俄方坚持向伊朗提供这种武器。<br/>  </p><p>  “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由俄罗斯安泰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1991年开始装备部队,完全用于防御。可在低空拦截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等飞行目标,是第5代通用机动防空导弹系统。根据俄伊去年12月签署的合同,俄将向伊提供30套总价值14亿美元的“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俄伊近年来最大一笔武器交易。在此背景下,俄伊军事技术合作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可能关系到美国武力解决伊核危机的前景。<br/>  </p><p>  俄伊武器交易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伊朗一直是苏俄制武器主要潜在采购大国之一,上世纪90年代曾是俄武器出口第三大国。但是,90年代末,在美国高压下,俄伊双边军事技术合作中断,进入新世纪后开始恢复,但规模不大,前景也不太乐观。  俄伊军技合作历史悠久</p><p>  俄伊军技合作历史比较漫长,先是沙俄帝国,之后是苏联,现在是俄罗斯。两国关系特殊,沙俄和苏联曾在伊朗长期(1911-1918年、1920年、1941-1946年)驻军,公开干预伊朗内政,支持亲俄(苏)政治派别和力量,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br/>  </p><p>  二战后,伊朗国王巴列维开始转向与美国结盟,密切合作,靠出口石油获得巨额收入,不仅恢复了国家独立,而且开始实施国家全方位现代化建设,打造地区大国。70年代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后,伊朗工业化发展迅速,巴列维国王开始设想恢复波斯帝国往日荣耀,把伊朗建成世界第6大国,组建强大军队,从西方采购大量现代化军事装备。</p><p>  在与美国情意绵绵之时,巴列维还借助军技合作努力平衡、维持与苏联的良好关系。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苏制武器在伊朗陆军武器装备方面占主导地位,直到70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德黑兰从英国采购大批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同时还与西方国家商谈空军和海军换装问题。<br/>  </p><p>  巴列维时期,苏联向伊朗提供的先进武器主要有T-55中型坦克、PT-76轻型坦克、BMP-1步兵战车、BTR-50PK、BTR-60、 BTR-152装甲运输车、122毫米D-30牵引榴弹炮、152毫米D-20榴弹炮、130毫米M-46火炮、ZSU-57-2、ZSU-23-4自行高炮、“箭-1M”自行防空导弹系统、“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婴儿”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另外还有吉尔、嘎斯、马兹、卡马兹、瓦兹军用车辆、移动式武器系统维护设备、工程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其他装备。为保障苏制火炮、坦克装甲车辆和军用车辆的维修,1973-1976年苏联协助伊朗在德黑兰附近建成了巴巴克大型维修厂,至今仍是伊朗陆军主要维修基地,伊朗还在苏联协助下在德黑兰、伊斯法罕、希拉兹等地建设了一系列维修企业和军事基础设施。<br/>  </p><p>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上台,导致伊苏关系急剧恶化。之后苏军入侵阿富汗,两伊战争爆发,苏联支持伊拉克,伊朗冻结了与苏联签署的所有军技合作协议,长达10年之久。</p><p>  <strong>全面恢复合作<br/></strong>  </p><p>  两伊战争结束,苏军撤离阿富汗,苏联开始改革调整内政外交方针,伊朗实用派领导上台,美国及其盟国自1979年开始对伊制裁。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伊朗根本无法采购西方现代化武器,开始转向进口苏联武器,俄伊军技合作开始全面恢复。<br/></p><p>  近日,伊朗核危机不断加剧,美国调兵遣将,威胁对伊动武,伊朗不甘示弱,举行大规模演习和盛大阅兵活动,试射各种新型武器,展示武力。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中东地区上空战争阴云密布。<br/>  </p><p>  目前,美国正在积极进行政治、外交和军事准备,美国高官近日纷纷向俄罗斯施压,要求俄停止向伊朗出口先进武器装备,特别是“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遭到俄方的断然反对。4月19日,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在莫斯科会见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琼斯将军时强调,“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不是战略武器,只是用来加强伊朗的防空能力,俄方坚持向伊朗提供这种武器。<br/>  </p><p>  “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由俄罗斯安泰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1991年开始装备部队,完全用于防御。可在低空拦截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等飞行目标,是第5代通用机动防空导弹系统。根据俄伊去年12月签署的合同,俄将向伊提供30套总价值14亿美元的“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俄伊近年来最大一笔武器交易。在此背景下,俄伊军事技术合作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可能关系到美国武力解决伊核危机的前景。<br/>  </p><p>  俄伊武器交易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伊朗一直是苏俄制武器主要潜在采购大国之一,上世纪90年代曾是俄武器出口第三大国。但是,90年代末,在美国高压下,俄伊双边军事技术合作中断,进入新世纪后开始恢复,但规模不大,前景也不太乐观。  俄伊军技合作历史悠久</p><p>  俄伊军技合作历史比较漫长,先是沙俄帝国,之后是苏联,现在是俄罗斯。两国关系特殊,沙俄和苏联曾在伊朗长期(1911-1918年、1920年、1941-1946年)驻军,公开干预伊朗内政,支持亲俄(苏)政治派别和力量,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br/>  </p><p>  二战后,伊朗国王巴列维开始转向与美国结盟,密切合作,靠出口石油获得巨额收入,不仅恢复了国家独立,而且开始实施国家全方位现代化建设,打造地区大国。70年代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后,伊朗工业化发展迅速,巴列维国王开始设想恢复波斯帝国往日荣耀,把伊朗建成世界第6大国,组建强大军队,从西方采购大量现代化军事装备。</p><p>  在与美国情意绵绵之时,巴列维还借助军技合作努力平衡、维持与苏联的良好关系。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苏制武器在伊朗陆军武器装备方面占主导地位,直到70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德黑兰从英国采购大批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同时还与西方国家商谈空军和海军换装问题。<br/>  </p><p>  巴列维时期,苏联向伊朗提供的先进武器主要有T-55中型坦克、PT-76轻型坦克、BMP-1步兵战车、BTR-50PK、BTR-60、 BTR-152装甲运输车、122毫米D-30牵引榴弹炮、152毫米D-20榴弹炮、130毫米M-46火炮、ZSU-57-2、ZSU-23-4自行高炮、“箭-1M”自行防空导弹系统、“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婴儿”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另外还有吉尔、嘎斯、马兹、卡马兹、瓦兹军用车辆、移动式武器系统维护设备、工程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其他装备。为保障苏制火炮、坦克装甲车辆和军用车辆的维修,1973-1976年苏联协助伊朗在德黑兰附近建成了巴巴克大型维修厂,至今仍是伊朗陆军主要维修基地,伊朗还在苏联协助下在德黑兰、伊斯法罕、希拉兹等地建设了一系列维修企业和军事基础设施。<br/>  </p><p>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上台,导致伊苏关系急剧恶化。之后苏军入侵阿富汗,两伊战争爆发,苏联支持伊拉克,伊朗冻结了与苏联签署的所有军技合作协议,长达10年之久。</p><p>  <strong>全面恢复合作<br/></strong>  </p><p>  两伊战争结束,苏军撤离阿富汗,苏联开始改革调整内政外交方针,伊朗实用派领导上台,美国及其盟国自1979年开始对伊制裁。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伊朗根本无法采购西方现代化武器,开始转向进口苏联武器,俄伊军技合作开始全面恢复。<br/></p>
<p>  1989年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访问莫斯科,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条约,苏联发表协助伊朗巩固国防的声明。1989-1991年间,苏伊签署4项巨额军购合同,1990年一年之内苏联就向伊朗提供了7.33-8.9亿美元的武器。<br/>  </p><p>  1993年,乌拉尔机车厂向伊朗提供了100辆T-72S坦克,1994年又提供了20辆,1996年2辆。从1996年起,乌拉尔机车厂开始提供T-72S坦克组装生产所需的部件,到1999年前供应了300套,伊朗组装的首批T-72坦克于1998年7月服役。1993年,库尔干机械制造厂向伊朗提供了80辆BMP-2步兵战车,1996年2辆,之后向伊朗提供了331套组装部件。</p><p>  这样,1993-2000年间俄罗斯共向伊朗提供了422辆T-72S坦克、413辆BMP-2步兵战车及其弹药,包括1993年提供的800枚9M11反坦克导弹,总价值6.68亿美元。</p><p>  俄伊还进行了其他军技合作。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115架战机转移到了伊朗境内,其中包括4架米格-29、12架米格-23、7 架苏-25K、22架苏-24MK、40架苏-22、4架苏-20、24架幻影F.1EQ、2架远程预警机(以伊尔-76运输机为载体),后来被伊朗据为己有。俄专家参与上述苏制战机的维修和改进工作,俄企业提供发动机和零配件,保障大量战机纳入伊朗空军战斗编成,特别是40架苏-22。<br/>  </p><p>  1994年,喀山直升机厂向伊朗出口了12架米-17直升机,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向伊朗提供了5架米-171直升机。据西方媒体报道,1994年伊朗似乎还从俄罗斯进口了100套9K38“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br/>  </p><p>  90年代后半期,有媒体报道称伊朗似乎准备与俄签署大额武器采购合同,其中包括许可生产米格-29歼击机,采购S-300PMU1或S- 300VM防空导弹系统。1996年有消息称,伊朗准备从俄罗斯采购110架战机,其中包括12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24架苏-24MK前线轰炸机、24架米格-31高空歼击截击机、48架米格-29歼击机、2架A-50远程预警机。这些报道虽然随后被俄伊方面否认,却也反映出两国军技合作得到了全面恢复,发展前景较为广阔。<br/>  </p><p>  <strong>俄美《戈尔-切尔诺梅尔津协定》及其影响<br/></strong>  </p><p>  好景不长,俄伊军技合作很快遭到来自美国的严重挑战。1995年6月30日,俄总理切尔诺梅尔津和美国副总统戈尔秘密签署一项协定,列举了俄方应在1999年12月31日前履行的对伊军事供应义务,规定俄之后不得再向伊出口任何武器,提供任何军事援助,美方则严格保密协定内容,采取措施防止美制武器由近东和中东国家非法流入俄邻国。协定同时规定俄美加强防务技术合作,美方协助俄方进入国际防务技术市场。<br/>  </p><p>  不难发现,俄美秘密协定是不平等的。俄方做出了大量具体的让步,美方只做了很笼统的承诺,没有具体义务限制。显然,这是叶利钦在96年总统大选前为争取美国的支持有意迎合克林顿。<br/>  </p><p>  在签署秘密协定前,俄方已完全履行了1989年11月5日签署的飞机和防空导弹系统出口合同,其他3项共30亿美元尚未完全履行的合同于 2000年被俄方单方面撕毁。当时,俄方还应再向伊朗供应578套T-72S坦克组装部件、1087套BMP-2步兵战车组装部件,提供相应的许可技术文件、技术设备、弹药和其他服务。坦克和战车合同的70%未能履行,潜艇合同也只履行了一半,俄方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亿多美元。<br/>  </p><p>  俄方事后对秘密协定极为不满,叶利钦连任后就开始想方设法解除协定义务。1997年俄总统批准了俄伊军技合作系统计划,决定在继续与美国合作的同时逐渐摆脱秘密协定束缚,直到完全废除所有限制。<br/>  </p><p>  叶利钦辞职、普京当选后,俄彻底废除了俄美秘密协定。2000年11月3日俄方向美方通告了俄领导人的决定,俄外长随后致函美国国务卿,宣布俄将从2000年12月1日起恢复向伊朗供应武器和军事装备。经过艰苦的幕后谈判,美国人事实上同意了俄方的决定,条件是俄应谨慎行事,只能提供规定的防御性武器。 <br/></p><p>  俄方退出《戈尔-切尔诺梅尔津协定》后,媒体和专家纷纷对俄伊武器合同进行猜测。 2000年12月,时任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尼古拉耶夫表示,伊朗采购订单高达70亿美元。2000年12月底,俄防长访问伊朗,之后媒体报道称,伊朗希望采购俄先进的航空装备和防空兵器,主要是8个营的S-300PMU1防空导弹系统、1000套9K38“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8架苏-25K 强击机、25架米-171运输直升机,之后还可能采购S-300VM防空导弹系统、“音阶-DE”和“种姓-2E2”雷达以及其他军事产品。伊朗还想采购苏-30M、苏-34、米格-29SMT战机、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T-80U、T-90S主战坦克、“山毛榉”、“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E”弹炮合一系统、“红宝石”反舰巡航导弹。<br/>  </p><p>  但是,这种规模的武器合同并没有成为现实,不是因为美国施压,而是伊朗自己不愿大量进口俄制武器。伊朗并未恢复T-72S坦克、BMP-2步兵战车的许可生产项目,1989-1991年签署的世纪合同完全被废除。进入新世纪的前几年,双方未签署一项大额武器合同。显然,俄方在美国压力下单方面撕毁合同深深刺痛了伊朗人,认为俄是一个不稳定、不可靠的伙伴。另外,近20年来,伊朗国家军事技术政策优先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开始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行研制和生产新型武器。从两伊战争时期开始,伊朗在维修和仿制美国武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后,开始把军工领域的自给自足定为国防建设的优先方向。<br/>  </p><p>  目前,伊朗正自行研制和生产所有类型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从超音速歼击机、巡航导弹到主战坦克、潜艇,打下了相对稳固、前景广阔的科研和试验设计基础。伊朗领导人不断斥巨资自行研制“伊斯兰坦克”和“伊斯兰歼击机”,保障国家对外部武器供应的完全独立。<br/>  </p><p>  2001年10月2日,俄伊国防部签署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其规模有限,未能取得莫斯科期望的突破。近年来,伊朗事实上只从俄罗斯少量采购不太昂贵的航空装备。根据2001年4月签署的合同,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向伊朗海军供应21架米- 171运输直升机,2002年1月交付完毕。2001年底至2002年初,媒体报道称俄伊签署新的合同,俄方出口30架米-171SH多功能武装运输直升机,装配9M114“强击-V”反坦克导弹,价值1.5亿美元,计划在02-03年交付。2005年1月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官方发言人宣布,从1998年起,工厂共向伊朗出口了38架米-171系列直升机,12架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2000-2001年,工厂曾与伊朗直升机公司商谈米-171 直升机许可生产问题,但未能达成协议。2005年3月,喀山直升机厂向伊朗红十字会提供了3架米-17V5直升机。2003年,俄向伊朗供应了3架苏- 25强击机和苏-25UB教练战斗机。2004年伊空军苏-25UB飞机图片在互联网上曝光。<br/>  </p><p>  2005年10月27日,俄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使用“宇宙-3M”运载火箭为伊朗发射一颗170千克重的ZS-1地球探测卫星,实际上是侦察卫星。2005年1月双方又签订一个1.32亿美元的卫星合同,计划于2007年使用“联盟”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伊朗还在招标研制并发射ZS-4和Sepehr前景通信卫星,俄罗斯可能会成为主要合作伙伴。<br/>  </p><p>  伊朗尽量在吸引俄航空公司和专家参与的情况下自行研制和生产军事装备,特别是导弹和战机项目,其中获得证实的是伊朗Shafagh教练战斗机项目。俄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和穆哈梅多夫领导的独立专家小组参与了伊朗战机项目,飞机是在穆哈梅多夫小组1990年向俄当局提出未被采纳的“勇士-2000”和“曙光”战斗机设计方案基础上研制的。德黑兰航空大学从2000年开始研制“勇士- 2000”的现实版Shafagh战机,这是一种教练机和轻型战术歼击机相结合的新型战机,计划装配俄制RD-33发动机。2002年,这种飞机的模型首次亮相德黑兰航空展,引起较大关注,原型机计划于2008年升空。<br/>  </p><p>  总之,俄伊军技合作目前暂时局限于有限装备采购、零配件和弹药供应、维修服务保障上。2003年8月,美国宣布对俄图拉仪表制造设计局实施制裁,理由是俄企业向伊朗出口155毫米“红土-M”导弹炮,但遭到俄方否认。俄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局高官宣称,当时俄伊在军技合作领域未签署任何合同。2004年初,有报道称伊朗拟采购200辆T-80U主战坦克,后被否认。2005年初,有消息称俄北德文斯克市“星火”企业维修和改进了伊海军3艘877EKM潜艇,装配了“俱乐部-S”反舰导弹系统,至今尚未得到证实。2005年底,在伊核危机不断加剧之时,俄伊签署“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大额合同,遭到美以强大压力,履行前景不容乐观。<br/>  </p><p>  <strong>小结<br/></strong>  </p><p>  不难看出,俄伊军技合作保密程度较高,许多合同细节和履行情况极少被公众所知。俄伊是否签订了包括S-300在内的现代化防空导弹系统出口合同至今仍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伊朗急需这些武器,特别是在伊核危机不断激化、美国军事打击威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在此方面有合作,也必定是极为机密的,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曝光。<br/>  </p><p>  从整体上看,在俄废除《戈尔-切尔诺梅尔津协定》后,俄伊在武器出口方面的合作是失败的,双方此间签署的合同价值总额不超过3-4亿美元(不包括太空合作项目),而且大部分是军民两用直升机。目前俄伊军技合作并没有迅速明显改善的趋势,鉴于现在的伊核危机复杂局势,在美国持续高压下,俄伊军技合作前景更加不容乐观。<br/>  </p><p>  总之,苏联解体后,俄伊军技合作规模在很大程度上由美国立场决定,这已成为俄罗斯在推行独立外交和国防政策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从近期前景看,俄退出美俄秘密协定有限制地向伊朗提供武器,并不是在展示俄在武器出口和对外政策上的独立自主,而是在试探美国的反应和承受极限,因此,今后俄不大可能向伊大量提供现代化武器,双边军技合作前景将面临更大挑战</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