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克:台灣獨立意味戰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31:22
<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p><br/><br/><font color="#000000" size="2"><br/>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font></p></font></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2"><br/>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2"><p><br/> 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十日在眾院聽證會上表示,國與國交往,誠信很重要,作出承諾就要守信,如果一些政治人物為了他們自己的政治競爭,決定要自食其言,或者不斷試探底線,那就會帶來衝突,如果這樣,那毫無疑問地,美國政府當然會作出回應。佐立克警告,台灣如果宣布獨立就是意味戰爭,而美國將會被拖下水,台灣不斷試探底線,想挑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那只會讓自己不斷地撞牆。</p><p><br/> 佐立克是在反駁眾議員譚克雷多指美國政府不應以所謂的廢統或終統的事情,而不讓陳總統過境本土的挺扁質疑時強調,在美國的外交上,要求他國信守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p><p><br/> 這是美台發生過境風波後,美國高層官員首次公開發表意見。</p><p><br/> 民主黨籍加州女眾議員華臣,是美國祝賀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典禮代表團的一員,華臣在聽證會上表示,她在聖荷西曾會晤陳總統,陳總統對她表示,美國這次處理過境的方式,讓他覺得受到傷害。</p><p><br/> 佐立克在回答華臣質詢時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華府在台灣和中國之間必須「非常小心」平衡,「我們希望支持台灣,但是同時我們不鼓勵那些試圖邁向獨立的人。」</p><p><br/><strong> 他接著說,美國不能助長台獨,因為「讓我非常清楚的說:獨立意味戰爭,那意味美國士兵、水手、空軍海軍官兵(要被捲入)( &nbsp;Because &nbsp;let &nbsp;me &nbsp;be &nbsp;very &nbsp;clear: &nbsp;Independence &nbsp;means &nbsp;war. &nbsp;And &nbsp;that &nbsp;means &nbsp;American &nbsp;soldiers, &nbsp;sailors, &nbsp;airmen &nbsp;and &nbsp;marines.)。」</strong> &nbsp;</p><p><br/> 左立克說,美台之間有許多對彼此都有利的議題有待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美國也一直在協助台灣與全球體系掛鉤,但如果台灣不在這方面與美國合作,卻一直不斷地想挑戰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做成的「一個中國」政策,那只會讓自己不斷地「撞牆」。</p><p><br/> 談到中國近期針對台灣而來的擴軍行動,譚克雷多指出,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所做的「四不一沒有」承諾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要中國無意對台動武」。如今中國通過反分裂法,言明必要時將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因此承諾的前提已經消失,陳總統當然就沒有義務繼續信守承諾,因此才會有所謂的廢統或終統的事情發生。</p><p><br/> 佐立克反駁說,陳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說,如果中國對台動武,但是「中國(至今)並沒有對台動武」。</p><p><br/> 至於中國通過反分裂法,佐立克說,那是不智之舉,中國已付出代價,許多國家都批評它的作為,歐盟也因而不取消武器禁運。</p><p><br/> 佐立克並說,陳總統後來也承認沒有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它們現在都還在那裡。</p><p><br/> 佐立克強調,在美國的外交上,要求他國信守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p><p><br/> 佐立克說,美台之間有許多對彼此都有利的議題有待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美國也一直在協助台灣與全球體系掛鉤,但<strong>如果台灣不在這方面與美國合作,卻一直不斷地想挑戰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做成的「一個中國」政策,「我認為台灣是一直在撞牆。( &nbsp;I &nbsp;think &nbsp;it's &nbsp;going &nbsp;to &nbsp;keep &nbsp;hitting &nbsp;into &nbsp;a &nbsp;wall.)」 &nbsp;</strong></p><p><br/> 他說,如果一些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政治競爭,就像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一樣,想要自食其言,或想要回去找以前的東西,或不斷擠信封(試探底線),那可能會出事,因此美國政府當然必須作出回應。</p><p><br/> 華臣主張美國政府應為這次不愉快事件,向陳總統解釋及道歉,但佐立克未特別針對這個問題作答。</p><p><br/> 華臣質疑美國不許陳總統過境本土,是因為受到中國的壓力,佐立克反駁說:「這是我們自己作的決定,我們沒有跟中國討論,也沒有跟他們交涉,我們的決定就是我們的決定。」</p><p><br/> 眾議員羅拉巴克對美國政府對一個獨裁政權的中國領導人隆重招待,而對一個民主產生的台灣領導人,卻不准其過境本土,感到不可思議,「這樣對待一名民主領導人,來巴結北京獨裁者、流氓,無法令人滿意。」</p><p><br/> 羅拉巴克質疑:「難道台灣關係法有規定不許台灣總統的座機過境美國嗎?」</p><p><br/> 佐立克在回答時說,「我們同意陳總統座機過境加油,我們也沒有不允許他下飛機,你應該去問他們後來是怎麼決定行程的。」</p><p><br/> 佐立克並說,陳總統在哥斯大黎加除了有機會會晤第一夫人蘿拉和一些國會議員之外,他在正要離開哥斯大黎加時,也接到一位國務院官員的電話,這位官員在電話中告訴陳總統,美國希望在台灣關係法及一個中國政策下,繼續與台灣維持堅強而友好的關係。</p><p><br/> 但佐立克強調,過境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過境人心裡可能有其他想法。</p><p><br/> 譚克雷多質詢佐立克,為何馬英九三月間訪問華府時,受到高規格接待,而陳水扁總統想要過境本土卻不可得,美國政府這種作法,不但送出一種複雜的訊息,而且還有干涉別國內政之嫌。</p><p><br/> 佐立克回答說,馬英九受到的接待規格,是因為他不是政府官員。如果馬英九變成總統,在「一個中國」的政策下,他所接受的待遇將會跟陳總統的規格一樣。</p><p>&nbsp;</p><p>&nbsp;中 華 日 報<br/><br/>2006/05/11 18:50 </p></font><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p><br/><br/><font color="#000000" size="2"><br/>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font></p></font></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2"><br/>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2"><p><br/> 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十日在眾院聽證會上表示,國與國交往,誠信很重要,作出承諾就要守信,如果一些政治人物為了他們自己的政治競爭,決定要自食其言,或者不斷試探底線,那就會帶來衝突,如果這樣,那毫無疑問地,美國政府當然會作出回應。佐立克警告,台灣如果宣布獨立就是意味戰爭,而美國將會被拖下水,台灣不斷試探底線,想挑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那只會讓自己不斷地撞牆。</p><p><br/> 佐立克是在反駁眾議員譚克雷多指美國政府不應以所謂的廢統或終統的事情,而不讓陳總統過境本土的挺扁質疑時強調,在美國的外交上,要求他國信守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p><p><br/> 這是美台發生過境風波後,美國高層官員首次公開發表意見。</p><p><br/> 民主黨籍加州女眾議員華臣,是美國祝賀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典禮代表團的一員,華臣在聽證會上表示,她在聖荷西曾會晤陳總統,陳總統對她表示,美國這次處理過境的方式,讓他覺得受到傷害。</p><p><br/> 佐立克在回答華臣質詢時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華府在台灣和中國之間必須「非常小心」平衡,「我們希望支持台灣,但是同時我們不鼓勵那些試圖邁向獨立的人。」</p><p><br/><strong> 他接著說,美國不能助長台獨,因為「讓我非常清楚的說:獨立意味戰爭,那意味美國士兵、水手、空軍海軍官兵(要被捲入)( &nbsp;Because &nbsp;let &nbsp;me &nbsp;be &nbsp;very &nbsp;clear: &nbsp;Independence &nbsp;means &nbsp;war. &nbsp;And &nbsp;that &nbsp;means &nbsp;American &nbsp;soldiers, &nbsp;sailors, &nbsp;airmen &nbsp;and &nbsp;marines.)。」</strong> &nbsp;</p><p><br/> 左立克說,美台之間有許多對彼此都有利的議題有待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美國也一直在協助台灣與全球體系掛鉤,但如果台灣不在這方面與美國合作,卻一直不斷地想挑戰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做成的「一個中國」政策,那只會讓自己不斷地「撞牆」。</p><p><br/> 談到中國近期針對台灣而來的擴軍行動,譚克雷多指出,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所做的「四不一沒有」承諾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要中國無意對台動武」。如今中國通過反分裂法,言明必要時將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因此承諾的前提已經消失,陳總統當然就沒有義務繼續信守承諾,因此才會有所謂的廢統或終統的事情發生。</p><p><br/> 佐立克反駁說,陳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說,如果中國對台動武,但是「中國(至今)並沒有對台動武」。</p><p><br/> 至於中國通過反分裂法,佐立克說,那是不智之舉,中國已付出代價,許多國家都批評它的作為,歐盟也因而不取消武器禁運。</p><p><br/> 佐立克並說,陳總統後來也承認沒有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它們現在都還在那裡。</p><p><br/> 佐立克強調,在美國的外交上,要求他國信守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p><p><br/> 佐立克說,美台之間有許多對彼此都有利的議題有待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美國也一直在協助台灣與全球體系掛鉤,但<strong>如果台灣不在這方面與美國合作,卻一直不斷地想挑戰美國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做成的「一個中國」政策,「我認為台灣是一直在撞牆。( &nbsp;I &nbsp;think &nbsp;it's &nbsp;going &nbsp;to &nbsp;keep &nbsp;hitting &nbsp;into &nbsp;a &nbsp;wall.)」 &nbsp;</strong></p><p><br/> 他說,如果一些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政治競爭,就像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一樣,想要自食其言,或想要回去找以前的東西,或不斷擠信封(試探底線),那可能會出事,因此美國政府當然必須作出回應。</p><p><br/> 華臣主張美國政府應為這次不愉快事件,向陳總統解釋及道歉,但佐立克未特別針對這個問題作答。</p><p><br/> 華臣質疑美國不許陳總統過境本土,是因為受到中國的壓力,佐立克反駁說:「這是我們自己作的決定,我們沒有跟中國討論,也沒有跟他們交涉,我們的決定就是我們的決定。」</p><p><br/> 眾議員羅拉巴克對美國政府對一個獨裁政權的中國領導人隆重招待,而對一個民主產生的台灣領導人,卻不准其過境本土,感到不可思議,「這樣對待一名民主領導人,來巴結北京獨裁者、流氓,無法令人滿意。」</p><p><br/> 羅拉巴克質疑:「難道台灣關係法有規定不許台灣總統的座機過境美國嗎?」</p><p><br/> 佐立克在回答時說,「我們同意陳總統座機過境加油,我們也沒有不允許他下飛機,你應該去問他們後來是怎麼決定行程的。」</p><p><br/> 佐立克並說,陳總統在哥斯大黎加除了有機會會晤第一夫人蘿拉和一些國會議員之外,他在正要離開哥斯大黎加時,也接到一位國務院官員的電話,這位官員在電話中告訴陳總統,美國希望在台灣關係法及一個中國政策下,繼續與台灣維持堅強而友好的關係。</p><p><br/> 但佐立克強調,過境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過境人心裡可能有其他想法。</p><p><br/> 譚克雷多質詢佐立克,為何馬英九三月間訪問華府時,受到高規格接待,而陳水扁總統想要過境本土卻不可得,美國政府這種作法,不但送出一種複雜的訊息,而且還有干涉別國內政之嫌。</p><p><br/> 佐立克回答說,馬英九受到的接待規格,是因為他不是政府官員。如果馬英九變成總統,在「一個中國」的政策下,他所接受的待遇將會跟陳總統的規格一樣。</p><p>&nbsp;</p><p>&nbsp;中 華 日 報<br/><br/>2006/05/11 18:50 </p></font>
<p>再来看段自慰言论</p><p></p><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台聯:國務院配合中國演出,聽一聽就好<br/><br/></font></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2"><br/>&nbsp; &nbsp;記者李正傑/台北報導</font></p><font color="#000000" size="2"><p><br/>&nbsp;&nbsp;&nbsp;對於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佐立克指台獨意謂戰爭,美國不支持台獨,台聯何敏豪認為,美國國務院的立場一向跟中國一致,站在中國的觀點打壓台灣,大家聽一聽就好,不會影響到台美戰略伙伴的關係。</p><p><br/>&nbsp;&nbsp;&nbsp;佐立克還指台灣如果不斷挑戰美國早已定調的「一個中國」政策,就是一直在撞牆,至於四不一沒有,他也說,中共至今沒有對台動武,要台灣方面遵守承諾。</p><p><br/>&nbsp;&nbsp;&nbsp;何敏豪表示,佐立克講的是美國國務院長期以來的立場,國務部一直以來都跟中國打交道,與中國同一陣線,在幫中國講話,中國因為日前胡錦濤訪美過程的不順利,因此近來不斷向國務院施壓,國務院也配合中國打壓台灣與總統陳水扁過境美國一事。</p><p><br/>&nbsp;&nbsp;&nbsp;何敏豪指出,事實上美國國務院、白宮與國防部在對台立場各有不同,這是美國的國內生態,國務院的說法大家聽一聽就好,台美關係不一、兩句話就可以改變,也不會影響到台美戰略伙伴的關係。</p><p><br/><br/><br/>中 華 日 報<br/><br/>2006/05/11 20:33 </p></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