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某型号发射车年产数十辆 子母弹头批生产(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8:41
<p>某型号发射车年产数十辆 子母弹头批生产(图)</p><p>孙忠绍同志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副总工程师,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2.qianlong.com/cgi-bin/script?acc=17CDEF2757&amp;spc=171&amp;width=300&amp;height=30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td></tr></tbody></table>是多个导弹、火箭型号技术负责人,多年从事型号技术管理、工艺攻关和日常技术处理工作。该同志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贮箱焊接生产实践经验,有较强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多次出色地完成集团公司、一院重大攻关课题,解决了型号研制中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p><p>  孙忠绍同志注重政治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敬业实干,深入一线,及时准确地处理日常技术问题,为型号飞行成功,为导弹研制和批生产,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p><p>  一、主要事迹 </p><p>  (一)导弹贮箱箱底焊自动化研究,1993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贡献者。 </p><p>  参与了总体方案讨论,优选出四座标三联动数控系统方案,该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孙忠绍为其中两大部分提出工艺参数和设计依据。整机调试合格后负责焊接工艺试验,为实现箱底拼焊自动化打下了基础,为后续多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的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p><p>  (二)?3000低温贮箱箱底工艺研究,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p><p>  CZ-3B三子级为低温火箭贮箱,工作环境恶劣,对焊接质量有特殊要求。贮箱箱底拼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两面三层手工焊工艺,另一种是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脉冲氩弧焊工艺,采用该工艺方法,当板材厚度大于3.5时,接头塑性较差易产生低压爆破。通过采用远红外光源加温,软焊接规范施焊等工艺措施,突破了单面焊双面成型接头延伸率低的技术难题,解决了贮箱箱底低压爆破的问题,首次实现了低温贮箱后底自动焊焊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p><p>  (三)铝合金栅格翼制造工艺研究,1999年获部设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p><p>  栅格翼制造方案初始阶段为钛合金钎焊方案和铝合金锻件整体机械加工方案,因技术和经费原因先后下马,至此栅格翼的研制成为型号的关键与短线。铝合金栅格翼焊接方案的出台,首次采用了直流正接氦弧焊,对栅格翼长短翼片增加不等量的焊接收缩余量,采用了总体装配、分步装夹、分步定位、分步焊接。设计制造自动焊接系统,边框可调节焊接工装既控制减小了焊接变形,又解决了栅格翼翼片焊接收缩应力适时释放的技术关键。该项目节省了1000万元的费用。此项制造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五)<strong>XXX型号多功能发射车批生产制造模式及流程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strong>,第三名。 </p><p>  <strong>XXX型号发射车,从研制到完成样车制造,要求3个月的时间,且两年内完成定型和XX辆批生产交付。</strong>厂里原生产组织形式为一个地面设备制造车间,以单件小批量为主,<strong>以数量最多的XXX型号发射车为例,3年共生产了5辆,制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strong>。通过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内部发射车生产制造链和外部资源供应链,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结合的批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使发射车批生产规模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批生产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厂自筹资金投入较小的情况下,<strong>目前已达到年产XX辆车生产能力,产值达1个多亿,</strong>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p><p>(六)<strong>XXX型号弹头金属壳体制造及可靠性提高工艺研究,200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名</strong>。 </p><p>  XXX型号弹头金属壳体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改进裙壳体壳滚弯成形,减小配对两半壳材料厚度差,内控裙壳体旋压精度,完善裙壳体焊接工装,加严壳段纵缝铣平要求,采用碾压校形技术,<strong>解决了67%子母弹裙壳体母线直线度超差问题</strong>。批生产中裙壳体外型尺寸超差在程度和范围上大为减少,产品合格率达85%以上,为该型号批生产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p><p>二、获奖情况 </p><p>  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一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院级技术改进一等奖六项、二等奖十一项。曾在型号研制试验中获院一等奖、院重点型号研制奖;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先进个人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p><br/><br/><br/><p>某型号发射车年产数十辆 子母弹头批生产(图)</p><p>孙忠绍同志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副总工程师,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2.qianlong.com/cgi-bin/script?acc=17CDEF2757&amp;spc=171&amp;width=300&amp;height=30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td></tr></tbody></table>是多个导弹、火箭型号技术负责人,多年从事型号技术管理、工艺攻关和日常技术处理工作。该同志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贮箱焊接生产实践经验,有较强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多次出色地完成集团公司、一院重大攻关课题,解决了型号研制中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p><p>  孙忠绍同志注重政治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敬业实干,深入一线,及时准确地处理日常技术问题,为型号飞行成功,为导弹研制和批生产,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p><p>  一、主要事迹 </p><p>  (一)导弹贮箱箱底焊自动化研究,1993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贡献者。 </p><p>  参与了总体方案讨论,优选出四座标三联动数控系统方案,该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孙忠绍为其中两大部分提出工艺参数和设计依据。整机调试合格后负责焊接工艺试验,为实现箱底拼焊自动化打下了基础,为后续多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的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p><p>  (二)?3000低温贮箱箱底工艺研究,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p><p>  CZ-3B三子级为低温火箭贮箱,工作环境恶劣,对焊接质量有特殊要求。贮箱箱底拼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两面三层手工焊工艺,另一种是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脉冲氩弧焊工艺,采用该工艺方法,当板材厚度大于3.5时,接头塑性较差易产生低压爆破。通过采用远红外光源加温,软焊接规范施焊等工艺措施,突破了单面焊双面成型接头延伸率低的技术难题,解决了贮箱箱底低压爆破的问题,首次实现了低温贮箱后底自动焊焊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p><p>  (三)铝合金栅格翼制造工艺研究,1999年获部设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p><p>  栅格翼制造方案初始阶段为钛合金钎焊方案和铝合金锻件整体机械加工方案,因技术和经费原因先后下马,至此栅格翼的研制成为型号的关键与短线。铝合金栅格翼焊接方案的出台,首次采用了直流正接氦弧焊,对栅格翼长短翼片增加不等量的焊接收缩余量,采用了总体装配、分步装夹、分步定位、分步焊接。设计制造自动焊接系统,边框可调节焊接工装既控制减小了焊接变形,又解决了栅格翼翼片焊接收缩应力适时释放的技术关键。该项目节省了1000万元的费用。此项制造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五)<strong>XXX型号多功能发射车批生产制造模式及流程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strong>,第三名。 </p><p>  <strong>XXX型号发射车,从研制到完成样车制造,要求3个月的时间,且两年内完成定型和XX辆批生产交付。</strong>厂里原生产组织形式为一个地面设备制造车间,以单件小批量为主,<strong>以数量最多的XXX型号发射车为例,3年共生产了5辆,制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strong>。通过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内部发射车生产制造链和外部资源供应链,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结合的批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使发射车批生产规模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批生产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厂自筹资金投入较小的情况下,<strong>目前已达到年产XX辆车生产能力,产值达1个多亿,</strong>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p><p>(六)<strong>XXX型号弹头金属壳体制造及可靠性提高工艺研究,200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名</strong>。 </p><p>  XXX型号弹头金属壳体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改进裙壳体壳滚弯成形,减小配对两半壳材料厚度差,内控裙壳体旋压精度,完善裙壳体焊接工装,加严壳段纵缝铣平要求,采用碾压校形技术,<strong>解决了67%子母弹裙壳体母线直线度超差问题</strong>。批生产中裙壳体外型尺寸超差在程度和范围上大为减少,产品合格率达85%以上,为该型号批生产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p><p>二、获奖情况 </p><p>  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一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院级技术改进一等奖六项、二等奖十一项。曾在型号研制试验中获院一等奖、院重点型号研制奖;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先进个人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p><br/><br/><br/>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