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舰一艘~~~~~~~~~~~~(+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3:34
<p>1979年,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为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急需建造4艘近中海侦察船的要求,并建议对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进行改装设计。708所1室进行了方案设计,经审查后认为不能满足部队使用要求。1980年3月25日海军装备技术部下文同意重新设计排水量为1500吨的近中海侦察船。708所于1980年6月30日完成了1500吨级全部方案设计。审查中,鉴于会议要求与原任务书已有较大改变,所以708所建议将排水量由1500吨增加到1800吨,会议讨论后接受了这项建议,重新议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708所1室于1982年2月和8月完成了修改方案和技术设计;于1983年8月完成了施工设计。武昌造船厂于1983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建造.于1986年6月12日下水,同年10月竣工,10月29日在青岛进行了交船试航。1987年2月至5月进行特种装备海上试验。</p><p>我就只知道这些~~~~~~~</p><p>有知道滴帮帮我不上,谢谢~~~~~!!</p><br/>
[此贴子已经被ddg167于2006-4-11 22:56:01编辑过]
<p>1979年,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为中近海跟踪,监视敌舰活动,搜集海上情报,急需建造4艘近中海侦察船的要求,并建议对635C中型海道测量船进行改装设计。708所1室进行了方案设计,经审查后认为不能满足部队使用要求。1980年3月25日海军装备技术部下文同意重新设计排水量为1500吨的近中海侦察船。708所于1980年6月30日完成了1500吨级全部方案设计。审查中,鉴于会议要求与原任务书已有较大改变,所以708所建议将排水量由1500吨增加到1800吨,会议讨论后接受了这项建议,重新议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708所1室于1982年2月和8月完成了修改方案和技术设计;于1983年8月完成了施工设计。武昌造船厂于1983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建造.于1986年6月12日下水,同年10月竣工,10月29日在青岛进行了交船试航。1987年2月至5月进行特种装备海上试验。</p><p>我就只知道这些~~~~~~~</p><p>有知道滴帮帮我不上,谢谢~~~~~!!</p><br/>
[此贴子已经被ddg167于2006-4-11 22:56:0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21:33:14编辑过]
<p><strong>635 海道测量船</strong></p><p>&nbsp;东测226 东测227 南测420 南测427 北测943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635中型海道测量船共建造5艘,基本上属于两种船型,一种是民船型的单纯测量船635I型,它包括635A,635B, 635C型共建成4艘,其中635C2艘。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另一种是军舰型的平战两用海道测量船635II型(即南侧420),专为南海建造了1艘。 上海中华造船厂于1970年1月建成第一艘(635A),1972年建成第2艘(635B)。1970年12月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635II,1975年11月建成交船。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76年海军再次提出建造两艘测量船,要求在635B基础上加以改进,即635C。1977年6月完成设计,同年10月在江西瑞昌江州造船厂开工,1982年2月建成第一艘,1983年1月建成第2艘。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本船为钢质,长首楼,双桨,双舵船,承担我国沿海及近海区域海道测量任务。635I为民船型,椭圆形尾;635II为军舰型,方形船尾。</p><br/>
<p>呵呵~~~~~~~~~</p><p></p><p>多谢~~~~~~~~~~~~~~~~~~~~~~</p>
<strong>625 625B 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船</strong>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海洋1号 海洋2号 海洋3号 海洋4号 625为3000吨级海洋测量船,由海军航海保证部和海装科技部委托沪东造船厂设计和建造.1971年4月1日,海洋一号开工。1972年2月2日,海洋一号下水,同年9月3日进行交船试验,11月30日完工签字交船。海洋四号于1980年10月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成出厂。 同类型船:海洋二号 海洋三号 海洋四号</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本船可在我国沿海及中,远海海区进行重力测量,以及可承担中,远海的水深,磁力,水文及气象等综合性测量任务。 </p><br/>
<strong>625C 海洋测量船</strong>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海洋11号 海洋12号 科学1号 实践3号 625C为3000吨级海洋测量船,由海军航海保证部和海装科技部委托沪东造船厂设计和建造,该型船共建造两艘,船名为“海洋11号”和“海洋12号”。1979年3月,海军航海保证部和沪东船长签订了《3000吨级海洋测量船技术协议》,6月和7月又签订了《补充技术协议》。 <br/><br/>&nbsp;&nbsp;&nbsp; 1980年1月完成图纸会审。1980年9月,两艘船同时开工建造,1981年6月和7月先后下水,1981年11月24日同时完工交船,服役于南海舰队第一海洋调查大队(现归并南海舰队侦察船大队)。由于这两艘船所执行任务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对外一直以地矿部第二海洋调查大队单位出现。正式执行任务时,船上工作人员一律着海员服或便服。1983年11月1日至15日两船在南沙北部海区首次正式执行海洋重力测量任务。此后,这两船在菲律宾东部海区执行海洋重力测量任务。1987年5月至6月间执行南沙海区的水文调查任务,为我国潜艇到该区巡逻提供了表流层和深流层资料。 本级船除了海军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船舶大队也拥有1艘,即科学一号。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79年12月4日,科学一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1月19日下水,归建海洋所,总投资1688万元。该船有十个实验室,作业甲板配备有海洋地质、水文物理、海洋地球物理等各种性能绞车13台套;并配有六台高压空压机及12个高压气瓶为专业考察提供了有力的声源保证。更多内容见下。 南海海洋研究所也拥有1艘本级船,即“实践三号”。用于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综合科学考察,有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万米测深仪、6台专业绞四和14个实验室。 主要技术性能 本船可在我国沿海及中,远海海区进行重力测量,以及可承担中,远海的水深,磁力,水文及气象等综合性测量任务。 </p><br/>
<p><strong>646 扫海测量船</strong> </p><p>南测426 南测428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70年代,根据海军发展规划,要求海测工作扩展到沿海200海里海区,因此需要有稳定和适航性良好,自由航速,续航力和自持力较高的新型测量船。海司航保部提出研制646扫海测量船的任务。由708所4室设计,桂江造船厂(449厂)承担试制任务。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78年12月,同时开工两艘。1982年7月25日第一艘扫海测量船K426(现名为:南测426)下水。第二艘扫海测量船K428(现名为:南测428)也于1982年12月26日下水。这2艘扫海测量船均服役于南海舰队海测大队。</p><br/>
<p><strong>636型5000吨级海洋测量船</strong></p><p>由708所1室设计,芜湖造船厂承建,1998年服役,最初定名为“海洋18号”,现已更名为“李四光”号,弦号:871。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该船是我国第一艘能在远洋执行测量任务的现代化海洋测量船,主要科学领域为船舶工程和海洋测绘。其测量系统具有定位、水深测量、重力、地形、地貌、剖面、潮位、气象观测、水文调查、采集、处理等功能。为控制水下自噪声,充分发挥各项声学测量设备性能;采用叶稍卸载大侧斜螺旋桨,使产生空泡推迟,螺旋桨上方脉动压力大大降低,仅为0.993kpa;柴油机发电机组采用浮筏减振技术和装置,振级落差达35.2dB;主机减振设计、基座及船体采取阻尼处理,振级落差达25.5dB;换能器声学平台采取软连接和吸声处理。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实船经试验证明:该船自噪声大大低于母型船,测量系统技术先进,控制规模大,测量要素多。减振降噪及声兼容设计可以推广应用于水面舰艇和潜艇设计,也适用于海洋调查船、水声试验船等设计。 </p><br/><br/>
<strong>813 电子技术侦察船(向阳红21)</strong>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向阳红21 1976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关于电子对抗雷达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的建议》,确定选用645型海洋调查船船型,按电子技术侦察的使用要求进行修改设计。 </p><p align="left">708所2室自1977年8月至1980年9月进行了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扩初设计修改,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修改等几个阶段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上海沪东造船厂于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建成,定名为:向阳红21号。 <br/>1982年9月-10月试航,1982年11月交船,于1983年3-4月进行专业设备试验,并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船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配套设备全部国产的第一艘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船体结构按中国钢质海船建造规范的B级冰区加强设计; 稳性满足我国海船稳性规范对I类航区的要求,且满足按12级风(风速53米/秒)核算抗风能力; 各种侦察设备共10台套。&nbsp;</p><br/>
<p><strong>向阳红5号</strong></p><p>原为进口波兰“Francesco Nullo”级货船。1970年,国家海洋局接受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一艘货轮“长宁”号,决定改装成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所设计,广州造船厂施工。&nbsp;</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该船于1970年6月1日开工,按调查船的要求,改装了部分船体结构,增加压载水,淡水的容积,以提高船的稳性和续航力。增设移频机室,传真机室,外频机室,雷达机组室,微波收讯室,海洋研究室,水文研究室,海面观测室等工作房间,实验室和各种专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广播系统等,改善船员和科研人员生活设施,总投资为250万元,广州造船厂于1972年12月20日全部改装竣工。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78年12月,向阳红5号海洋调查船再次改装,改装以后参加执行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任务(580任务),作为718工程船队中的一艘。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这次改装修理工程很大,涉及总体,船体,设备,轮机,电气,空调冷藏通风六个部分,860多项。改装任务仍由广州造船厂承担,1979年12月17日完成。 <br/></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22:19:58编辑过]
好象某杂志在一篇人物专访中从侧面谈起过的.
<p><strong>906靶雷水声跟踪系统工作母船---“勘察三号”</strong></p><p>是我国第一艘深水兵器试验船,能对靶雷(DMT)系统,水声跟踪(PATS)系统和水声(OCEANO)系统进行组装,检查,调试,维修,发射,回收;能布放,回收水声基阵和对测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能监测试验靶雷和水中目标的方位并能测量水文气象。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本船设计任务由国防科工委于1981年10月下达给708所2室。中华造船厂于1984年12月开工建造,1986年10月完工交船,交付海军第四试验区使用,1987年1月服役,前后共历时5年3个月。 </p><br/>
<p><strong>946 946甲 近海潜水求生船</strong> </p><p>南救502 南救504 J304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70年1月22日,海军司令部转发946近海潜水求生船方案设计会审会议纪要,会议确定由中华造船厂建造2艘,编号为“南救502”“南救504”。 </p><p align="left">1974年7月25日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于1977年5月5日下水,同年6月开始系泊试验,同年9月23日至30日进行近航试验,同年11月26日至12月19日进行远航试验。1977年12月26日完工交船签字。1978年2月两船离厂,服役于南海舰队防救大队。1978年9月,六机部和海军联合转发“946甲”近海救生船设计审查会议既要,确定由沪东造船厂建造,编号J304。1982年12月,沪东造船厂建造的946甲近海潜水救生船完工交船。</p><br/>
<p><strong>930 氦氧救生船</strong> </p><p>海救512号</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59年,我国一艘潜艇在演习中不慎失事,为了援救失事潜艇,在当时没有援助工具的情况下,只能在民用船上临时安装潜水系统和减压舱等设备,但终因无专用救生船不能及时援救,以及潜艇艇员缺乏逃生知识和经验,全艇指战员除一人因出水时身上背带大量罐头食品而减缓上身速度得以生还(但得减压病而终生残废),其余人员全部丧生。 鉴于1959年潜艇失事的沉痛教训,我国海军于1960年提出任务,要求708所着手论证设计,先后安排沪东造船厂建造930氦氧救生船,中华造船厂建造了922打捞船。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67年又开始设计建造了2艘946近海潜水救生船和1艘946甲近海潜水救生船。 1960年4月19日,船舶产品设计院收到海军船修部文,下达930氦氧救生船技术任务书。主要任务是援救失事潜艇,并可用于营救水面失事舰艇。本船设计两个方案,即南海东海,北海方案。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1965年12月8日,930氦氧救生船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67年5月27日,930在沪东造船厂下水。1968年8月31日开始航行试验。1969年7月30日,签字交船,舷号:海救512,服役于东海舰队防救大队。据有些资料报道,该舰后更改舷号为:J301 930 海救512号 </p><br/>
<strong>922 922II 922III 打捞救生船</strong>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海救403 J503 北救122 东救332 北救138 </p><p align="left">1959年,我国一艘潜艇在演习中不慎失事,为了援救失事潜艇,在当时没有援助工具的情况下,只能在民用船上临时安装潜水系统和减压舱等设备,但终因无专用救生船不能及时援救,以及潜艇艇员缺乏逃生知识和经验,全艇指战员除一人因出水时身上背带大量罐头食品而减缓上身速度得以生还(但得减压病而终生残废),其余人员全部丧生。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鉴于1959年潜艇失事的沉痛教训,我国海军于1960年提出任务,要求708所着手论证设计,先后安排沪东造船厂建造930氦氧救生船,中华造船厂建造了922打捞船。1967年又开始设计建造了2艘946近海潜水救生船和1艘946甲近海潜水救生船。 鉴于潜艇失事毕竟是罕见的,因而我国海军潜艇救生工作船要考虑能够进行水下打捞作业。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70-80年代先后建造了922II和922III就是在922打捞船和930,946潜水救生船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后成为即可打捞又可救生,并能使潜水深度从60米增加到100米的打捞救生船。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922各型号船各建造了一艘,其中: 922 打捞船 1960年10月27日,海军司令部下达关于打捞工作船技术任务书的文。1962年7月16日,海军装备部批准922打捞船设计。1963年中华造船厂开始准备建造,于1964年年初正式开工建造。1965年7月,922打捞工作船下水。1966年7月27日,922打捞工作船完成了常规航行试验,11月在旅顺进行打捞作业试验。12月,交付北海舰队使用,舷号:海救403。本船为交通部一艘3400吨级货船改装设计建造。 </p><p align="left">&nbsp;&nbsp;&nbsp; 922II 打捞救生船 1970年5月5日,708所上报文《关于南海打捞船建造》,同年7月14日,708所提出设计方岸。1971年4月15日在广州召开了922II技术设计会审会议。1971年9月20日,922II打捞船由广州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73年9月27日,下水。此后进行加压舱,潜水救生钟等设计建造。1975年8月进行系泊试验,12月24日进行常规航行试验,至1976年1月10日结束。1976年4月23日开始进行潜水打捞试验,于6月14日结束。6月30日签字交船,服役于南海舰队榆林救捞大队,舷号:J503。 922III 打捞救生船 1978年,922III正式列入国家建造计划,此后进行对922II修改设计,于1982年9月完成所有修改图纸。1982年12月20日,922III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原本计划有广州造船厂建造,于1982年5月27日决定转交)。1983年5月20日,922III在武昌下水。1986年4月17日在上海进行海上试验。同年5月28日至6月17日在舟山完成了常规航行试验,7月21日至9月2日在青岛,大连海区完成了专业试验。此后在青岛北海船厂进行保养检修,并完成一些缺陷修改。 <br/>1987年3月16日,922III在青岛正式签字交船,服役于北海舰队防救大队,舷号:北救122。</p><br/>
648 潜艇修理船 东修911 <br/>  70年代我国海军舰艇类型日趋完善,然而建船的海上修理和抢修越来越跟不上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尽快建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海上修理船,海军装备技术部于1975年10月正式下达了潜艇流动修理船队的设计任务书,有708所3室设计。 <br/>  该流动修理船队主要由潜艇修理船和举力19620千牛(2000吨力)级浮船(未建)组成,渤海造船厂建造。 <br/>  从开始设计,调研,论证,建造完毕正式交付部队使用,历时10年。 该船是我国自行研制,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设备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海上修理工作船。作为潜艇专用的修理船,在国际上亦属鲜见。它具有工艺流程先进,作业场所宽敞等诸多特点,同时兼备充气,充电,提供油水补给等多种功能。 <br/>  该船系于70年代中期研究设计,由于当时条件,还没有机舱自动化和自动导航,但就其综合修理作业水平而言,仍不失为国际同类船只的先进水平<br/>
<br/>
<p>破坏者还厉害的说</p>
<p>我们的电监和电侦,好像屡屡有被外国军舰驱逐的历史,呵呵,不过功劳大大的。</p>
<p>强贴~~~不支持不行了......</p>
同意楼上的说法
<p>强贴, 强贴, 必顶. 这些海军辅助船舰是一支现代海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和平年间比大型水面战斗舰船还重要. </p><p>但是, 这些船建造的年数都比较大, 现在海军有没有新的建造计划呢? 包括现代的电子侦察船, 应该持续建造, 每5-8年就要建造一艘, 跟踪技术, 也维持一个高效强大的侦察船队. 另外, 美日等强军都有很好的水声调查船, 我们也应该去建造, 绘制近海海底地图, 水声谱图, 希望能早日见到.</p>
<p>呵呵!还有没有??</p>[em02][em02][em02]
咱们还有这些东西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双刃剑</i>在2006-4-12 14:25:00的发言:</b><br/>咱们还有这些东西啊!</div><p>另外还有改装地下工作者</p>
人气差啊,连精华帖也没人顶
这些都是不怎么上前台的实力.一楼里面1800吨级的开始不是要4艘吗?怎么只提到1艘就完了.
这些舰艇为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强帖,我顶</p><p>支持</p>
<p><br/></p><p>8154型尾滑道冷冻拖网渔船</p><p>中国北方渔业主力船型</p><p>另有其它用途</p>
...........晕了,我爷爷那个年代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iva</i>在2006-4-22 23:47:00的发言:</b><br/><p><br/></p><p>8154型尾滑道冷冻拖网渔船</p><p>中国北方渔业主力船型</p><p>另有其它用途</p></div><p>好东西啊!打渔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11:28:19编辑过]
<p>好</p><p>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11:36:2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12:16:24编辑过]
真的很老了[em06]
潜力帖,顶!
<p>不错,不错~~~~~~</p><p>&nbsp;</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破坏者</font></strong>[em17][em17][em17][em17][em17][em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