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Y时事】东海“涛声依旧” (2006年4月6日星期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4:28
【BBY时事】东海“涛声依旧” (2006年4月6日星期四) <br/>  ●“干涉日本内政”是摊牌的前兆吗 <br/>  新华社4月5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4月4日下午在主持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有关日本首相小泉及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表示无法接受胡锦涛主席3月31日在会见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时提出的不参拜靖国神社就愿意举行首脑会晤的谈话,刘建超指出,中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的。我们要求日本领导人停止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中国领导人向日方发出了明确而坚定的信息,我们希望日方积极回应中方的诚意和善意以及中方致力于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主张。中日领导人“不应该是为会晤而会晤,而应该要解决问题,日方应该拿出诚意来,拿出智慧和勇气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br/>  据来自东京共同社4月4日的消息,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以及官房长官安倍晋三4月2日一起在富士电视节目中指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的国内问题,不该由别人来说不准参拜”,“中国不应将靖国神社问题外交化,政治化,经济化”。麻生太郎还指出:“中国越是要小泉首相停止参拜,首相就越是要参拜。” <br/>  日本右翼报纸《产经新闻》4月2日则用《胡主席发言——只会招致日本国民的反感》为题发表社论。社论责问:“反反复复强调那些没有新意的主张,到底意欲何为?”“胡主席应该知道,只要继续干涉日本的内政,日中关系就无法改善”,“中国不仅非难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还企图影响下任首相,这纯属干涉内政。” <br/>  我们注意到,尽管中日关系长期以来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仍然“冰冻三尺”,但迄今为止,小泉政府还没曾公然“提升”以“干涉日本内政”之说指责北京,即使4月2日麻生及安倍晋三在电视“作秀”中也只是暗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的国内问题”。而这一次,由《产经新闻》发表社论第一次直指中国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为“干涉日本内政”,在当前东海争端升级、暂时冻结对华日元贷款、驻华使馆官员自杀、把钓鱼岛归属日本明确于教科书等问题处于“非常亢奋时期”,不能不让人们敏感的神经“蹦一蹦”。 <br/>  请注意,这个非政府《产经新闻》发表的“社论”,实际上就如同中国“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一样,如同一个政府的政策“风向标”,况且《产经新闻》一直来就是扮演小泉的“现代培戈尔”。 <br/>  显然,“干涉日本内政”不仅仅是警告北京的,更深的一层意涵是继续发挥其“煽情功力”误导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不满和仇视,当然重要的是在暗示:小泉政府为对抗“干涉内政”的“粗暴行经”,可能引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另类反弹”,甚至可能是军事上的“东海摊牌”。 <br/>  小泉内阁“三巨头”几乎同一时间“群情激昂”地表达对胡锦涛谈话的“愤慨”和“抗议”,这可是日本政界近年来少见的“情理反弹”,也许在他们看来,北京的底线已经亮出来了,而且亮出来的是一条“霸王底线”,一个“明知不能为却非要逼其就范”的“霸道逻辑”。小泉再有诚意和勇气,再把麻生太郎及安倍晋三的智慧“浓缩”到一起,恐怕他宁可与靖国神社那14位“甲级先辈”一同“并肩战斗”,也绝不会接受这种对一国总理大臣的“人格侮辱”——尽管小泉还没有忘记那14位甲级战犯的双手曾沾满了几千万亚洲受害国民众的鲜血。 <br/>  什么时候轮到北京如此“霸道”?恼羞成怒的小泉政府是否会借抗拒胡锦涛谈话之势造“日本新战略”之势?是否会借《产经新闻》抛出“干涉日本内政”之势宣示“东海摊牌”之前兆? <br/>  ●“台海模式”遭遇“滚滚寒流” <br/>  这里先看一看北京为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所表达的诚意和善意。 <br/>  胡锦涛3月31日在会见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等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时,当谈到中日关系前景时,胡锦涛重申了中方一贯立场: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他同时指出:中日关系之所以出现困难局面,责任不在中国方面,也不在日本人民,症结在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br/>  国外媒体评论说,本次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倾情中国”,这在日中民间交流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胡锦涛主席亲自接见并在在谈话中一再多次强调日本人民,无不透露出北京试图在未来可能绕过日本政府,改由亲华的民间团体和政坛人士等作为“切入点”,以取信于日本民众、以民促官的策略,寻求中日关系的最新突破。分析人士指出,这类似于北京在台湾孤立陈水扁、争取在野党、“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台湾模式”。 <br/>  我们在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以展望2006年中日关系的专文中,首次提出了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台海模式”。我们的原文是:“‘台海模式’在日本能产生效应吗?但能够对国民对大臣唯一的还有一定号召力的明仁天皇现在创造了这个‘机会’,北京如何把握这个‘恋曲2006’唯一的‘幻想’呢?” <br/>  尽管这种“幻想式”的雏形难免有人嗤之以鼻,但不乏为一个新模式。而我们现在对“台湾模式”的观点是:以论导民、以皇服民、以民促官。 <br/>  既然说北京现在推出的也是“台湾模式”,那么为什么必须先从日本媒体入手呢? <br/>  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日两国关系“花落今日”,日本媒体“居功至伟”。正如我们在1月18日《日本“亚洲新外交”的背后》中所指出的一样: <br/>  ——无论是东西方社会,媒体舆论所产生的威力和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也是一个国家新政治的“风向标”。小泉在其执政的五年里,正是巧妙、充分地利用了媒体的鼓噪和误导,不少日本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沉迷”于日本并非侵略国而是战胜国的“骄傲”里面,跟着小泉政府鄙视被侵略国家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将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转化成今天愈演愈烈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局面。毋庸置疑,日本的保守媒体在其中“功不可没”。 <br/>  ——这次由在日本社会颇具影响的《读卖新闻》主动站出来“痛定思过”,代表着日本主流媒体敢于摈弃浮躁、正视现实的一个可喜转变。中国可否把握这个良机,加强中日两国媒体之间的交流,通过日本主流媒体的“宣传力量”,引导“被误导”的日本民众回到正确认识中国、认真对待历史的轨道上来。 <br/>  在我们看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尤其目前日本亲华的民间团体和政坛人士无法形成一股有极大影响力的力量,比如说这次3月31日日访华的中友好七个团体代表团,日本的媒体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从正面宣传,反而对小泉内阁保守派“反击”北京干预参拜靖国神社大加渲染。所以说,在西方尤其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谁控制了舆论工具谁就可能控制民众的“自由思想”。 <br/>  其次,日本毕竟还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之帝国”,明仁天皇作为日本的“精神领袖”,他的一言一行,对本国民众乃至政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应该记得2005年12月22日,日本明仁天皇在其72岁生日前一天表示:“我相信,努力正确理解过去的历史及其后的时代,不仅对日本人本身,对日本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 这在日本政治中极为罕见的表态给当时“目无党纪国法”的小泉敲了个警钟,遗憾的是当时周边国家没有作出积极反响。 <br/>  我们认为,只有在舆论和天皇方面“功夫到家”,才能起到“以民促官”的积极作用。 <br/>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日本与台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台湾属于内政问题,“骨肉同胞”与曾经的“侵略者”是截然不同的,但以“台湾模式”对待中日关系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一直认为,如何破解中日关系僵局,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战争只是一种威慑手段,但并不是万能和最佳的解决方式,当年的日本征服了大半个中国但始终征服不了中国人的心,美国征服了整个伊拉克但始终征服不了伊拉克人的心。所以征服不是表面的“风光”,“以敌制敌”“堡垒从内部攻破”才是最有效最文明最彻底的“征服”方式。 <br/>  不可否认,北京对日关系的“台湾模式”不失为又一“点睛之作”,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模式刚刚“和盘托出”,即刻遭遇了来自小泉内阁及其右翼舆论的“滚滚寒流”。其实北京也是“一颗红心两个准备”,毕竟这一世代恩怨“病入骨矣,尚能治否”,但既然北京勇于迈出了这十分关键的第一步,那么自然会演绎这个连续剧的“下一集”了。 <br/>  ●麻生“中国威胁论”再闻“虎虎虎” <br/>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4月2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中声称,中国军费“不透明的部分是个问题,因为用在什么地方不清楚,所以给周边国家造成一种威胁的感觉”。 <br/>  麻生为什么在这个“风口浪尖”再次渲染“中国威胁论”呢?作为所谓民主国家的一国外长,如果屡屡“走嘴”刺激周边国家,在其它西方国家早就应该引咎辞职或就地免职了,可是小泉偏偏“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br/>  显然,麻生一直充当着小泉的一个“新政策预警器”,只有麻生“大嘴”能够道出小泉心里要说又羞于启口、即使说错了又便于道歉的“外交辞令”。这次“中国威胁论”再次登场,也不过是小泉政府在为未来的政策走向定出一个新的基调,而这个基调就是配合华盛顿在东亚继续制造紧张气氛,逼着北京跟着美日的“全球节拍”混日子。 <br/>  我们一直认为,小泉政府近年来最成功最得意的一个战略,就是“引诱”华盛顿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美日最近在日本及朝鲜海域所进行的一系列联合军演,以及6-8月份美国计划动用四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地区进行三场海上军事演习,将是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一,不仅仅是在针对朝鲜、东海和台海的,而是华盛顿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的一个全面实施阶段。 <br/>  正如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一位指挥官指出的一样,“林肯”号核动力航母舰队此次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以往的例行性部署,并充分显示了美军的战略目标开始发生变化,由全球“反恐战争”转为“应对大国威胁”,而且其重点是在亚太地区。 <br/>  毫无疑问,这一“应对大国威胁”与麻生再次抛出的“中国威胁论”是前后呼应的。这简直是对全??水,现在是来敲断中国肋骨的时候了。 <br/>  美国和日本之所以不断地鼓噪“中国威胁论”,不仅是为了达到它们无度扩军、遏制中国的目的,而且也是为了用“仅剩的人性”提醒自己的国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当中国人还在一味醉迷于“骨肉同胞”、“友好邻邦”及“崇拜美国”之“真善美梦幻世界”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对方“恩赐”给中国人的恐怕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崇尚和平发展的中国,如果不在“火药味”中保持清醒,就十分容易被“铜臭味”所熏倒。 <br/>  我们注意到,关系到日美同盟全球战略的“日美安保新宣言”没有“如日本之愿”在3月底出台。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华盛顿对日本在军事上呈现“猛虎之势”有所顾忌甚至后怕;二是一旦形成面目全非的“白纸黑字”,就将预示着美国在亚洲“与日本同在”全新军事战略的“决心已下”。 <br/>  一旦这一经过“精心烹制”的“日美安保新宣言”摆到日本人的餐桌上,这个如虎添翼的“日出之国”将会是最大受益者,那么“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即使北京或者华盛顿极不情愿,日本也要把它改成“虎虎虎”的“大日本帝国”,东海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br/>  这就是所谓的“东海本无风,日美在作浪”。 <br/>  ●“东海无银三百两隔海东瀛不曾偷” <br/>  人们应该注意到《东京新闻》最近的一个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以“中国需求增加造成稀有金属的短缺”为由,在日本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中,把铂、铟以及稀土等也列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并开始悄悄地加紧储备,而其中的铟金属首次被日本列为战略物资。值得注意的是,铟在高科技武器制造中有极重要的位置,比如制造导弹高灵敏度的导引头、隐形战斗机的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等。 <br/>  中国占有全世界的稀土资源79%的储量,而日本稀有金属的进口量,有50%必须依赖中国,稀土资源更是有83%从中国进口。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毫不讳言地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钡、锑和铟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br/>  原来如此,中国为了每年的9%GDP却放弃了对战略资源的控制,未来战争导致自己子弟兵血洒大海的,可能就是用自己国家输出的战略资源制造的美日尖端武器。人们不能不注意,日本这一“悄悄地加紧储备”,意味着“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个美国男人”的小泉政府在东海问题的立场已经不再是“底气不足”了,而是跟北京一样的“坚定不移”。 <br/>  我们还注意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最近除了“高频繁高规格”播放“中日友好”的专题节目之外,还“特别安排”本来已在3月13日首飞成功、中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音速喷气式L15型“猎鹰”高级教练机,在4月3日首次公开亮相并“成功完成汇报飞行”,而且各大媒体也在大肆宣传中国海军专家最近研发成功的一系列新一代电子战装备。 <br/>  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新闻”,中共上海市长韩正在3月27日上海市民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维护国防安全和城市安全的大局出发,要求加强防空应急准备加快构筑地下防护体,把加强民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br/>  其实,中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互探虚实、“仁尽义尽”的一系列造势,无不反映出中日已经在东海及钓鱼岛“心有灵犀”了,正所谓“东海无银三百两,隔海东瀛不曾偷”。 <br/>  ●“春暖花未开”难掩东海“涛声依旧” <br/>  在4月4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没有透露举行中日关于东海问题第五轮磋商的具体时间。这个原定3月底在东京举行的磋商,在中日“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前期工作还没到“决断”和“摊牌”的时候,小泉政府非常清楚,即使举行磋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尤其是日本在北京“态度坚定”的面前更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会扩大事态甚至带来日本(实际上是美国)还不想看到的危机和可能的冲突。 <br/>  而这一轮磋商谁更“主动请缨”,将预示着先机的归属。我们注意到,仍然是围绕着东海问题,日本继续加快推行其亚洲新战略的“套餐计划”。 <br/>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3月23日证实,日本将延期决定本财政年度的对中国的援助贷款。日本在2004年财政年度向中国提供了860亿日圆(7.35亿美元)的贷款,小泉政府毫不隐瞒地表明延期方案是基于中日关系目前继续恶化的考虑。这当然是再明白不过的,为什么还要给一个未来的敌对国提供“援助”并让对方用这种“援助”来对抗自己呢? <br/>  在发现北京根本不在乎日本这份“施舍”后,就在胡锦涛主席3月31日接见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的当天,小泉政府宣布将向印度提供1555亿日元(1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印度从而超过中国成为接受日本援助资金最多的国家。 <br/>  这又一次验证了我们在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中所述的中日战争之“第一战役”是“对决印度”。而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并举试图在战略上征服印度、牵制中国的“司马昭之心”,其中尤为“无毒不丈夫”的一招,当然就是一旦发生中日或台海冲突,联手美国或独自掐断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能源“大动脉”,让安于“小康”的中国人品尝一下和平几十年来还没尝试过的“贫血滋味”。 <br/>  如果现在还有人怀疑我们当初所提的中日战争之第一战役是“对决印度”、“日本扩军意在中国”、伊朗核问题实质就是中美对抗问题、马英九“国际空间论”意在“台独”等等观点,是在“麻痹国人”而不是在警醒国人的话,那么在当前“危机敲门”的时刻,看来国人中真的有自我麻痹的了。 <br/>  正是洞悉日本的亚洲新战略,北京向小泉政府发出了明确而坚定的信息,这就是“不应该是为会晤而会晤,而应该要解决问题”的非常意义所在。解决不了问题,停止参拜有何意义?会晤又有何意义?解决什么问题呢?当然是“台海模式”实施问题,当然是日本国内亲华派争取发言权问题,当然是钓鱼岛及东海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本扩军问题。安倍晋三“一语破的”,他说:“如果因为中国提出要求就停止参拜靖国神社,那么(中国提出的)下一个要求可能就是关于东海气田的主权争端”。看来小泉内阁还没傻到“短视”的程度,它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无不与东海及钓鱼岛有关,无不与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战略利益有关。 <br/>  正如我们以前多次评述的一样,即使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但仍然解决不了“日本扩军意在中国”这一“万恶症结”,“中日友好”的“表面风光”又有何意义呢?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北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的”,而且为什么如此“坚定”。 <br/>  <br/>  北京所强调的“坚定”,当然还包括军事上的意志和决心,而且是准备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海空军事力量,东海海域一旦“擦枪走火”,这就意味着北京已经拥有了对付美国数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方法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自美国《外交》刊登了有关“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或中国所有远程核力量”的学者专文,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出面“凑热闹”了,惟独北京“懒得搭理”。当然,北京会在合适的时间“晓之以理”,让五角大楼明白“核动力”与“核武器”实际上是“一回事”,既然是“一回事”,那么使用核武器打击核动力航空母舰就是“名正言顺”了——战争有时候是不讲“牌理”的。 <br/>  据《读卖新闻》4月5日晚间最新消息,日本政府已决定将2005财政年度对华日元贷款削减至750亿日元(6.5亿美元)。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可能会在5月份之后才能通过该笔贷款方案,原因是“4月中旬预计将举行日中东海气田问题第五轮磋商,(日方)届时有必要弄清楚中方的态度。” <br/>  小泉政府十分聪明但又十分幼稚,试图通过“打经济牌”迫使中国在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骨肉同胞”都无法如愿,“侵略者”更谈何容易。不过这个贷款决定出台的时间确实耐人寻味,而且日本有“主动请缨”的迹象,北京刚刚在靖国神社这个“感情问题”上露出一股“霸气”,小泉政府还有必要探视北京在“主权问题”上的“霸道”吗? <br/>  尽管北京推出了旨在破解中日关系僵局的“台海模式”,但“春暖花未开”难掩东海“涛声依旧”。随着美国“林肯”号核动力航母舰队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小泉政府的“第一赌注”“无毒不丈夫”也初露狰狞,而“下一赌注”“最毒妇人心”恐怕就不是“好莱坞大片”了。 <br/>  摊牌还在昏睡之中,东海的涛声依旧拍打着耳鼓。 <br/>【BBY时事】东海“涛声依旧” (2006年4月6日星期四) <br/>  ●“干涉日本内政”是摊牌的前兆吗 <br/>  新华社4月5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4月4日下午在主持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有关日本首相小泉及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表示无法接受胡锦涛主席3月31日在会见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时提出的不参拜靖国神社就愿意举行首脑会晤的谈话,刘建超指出,中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的。我们要求日本领导人停止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中国领导人向日方发出了明确而坚定的信息,我们希望日方积极回应中方的诚意和善意以及中方致力于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主张。中日领导人“不应该是为会晤而会晤,而应该要解决问题,日方应该拿出诚意来,拿出智慧和勇气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br/>  据来自东京共同社4月4日的消息,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以及官房长官安倍晋三4月2日一起在富士电视节目中指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的国内问题,不该由别人来说不准参拜”,“中国不应将靖国神社问题外交化,政治化,经济化”。麻生太郎还指出:“中国越是要小泉首相停止参拜,首相就越是要参拜。” <br/>  日本右翼报纸《产经新闻》4月2日则用《胡主席发言——只会招致日本国民的反感》为题发表社论。社论责问:“反反复复强调那些没有新意的主张,到底意欲何为?”“胡主席应该知道,只要继续干涉日本的内政,日中关系就无法改善”,“中国不仅非难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还企图影响下任首相,这纯属干涉内政。” <br/>  我们注意到,尽管中日关系长期以来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仍然“冰冻三尺”,但迄今为止,小泉政府还没曾公然“提升”以“干涉日本内政”之说指责北京,即使4月2日麻生及安倍晋三在电视“作秀”中也只是暗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的国内问题”。而这一次,由《产经新闻》发表社论第一次直指中国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为“干涉日本内政”,在当前东海争端升级、暂时冻结对华日元贷款、驻华使馆官员自杀、把钓鱼岛归属日本明确于教科书等问题处于“非常亢奋时期”,不能不让人们敏感的神经“蹦一蹦”。 <br/>  请注意,这个非政府《产经新闻》发表的“社论”,实际上就如同中国“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一样,如同一个政府的政策“风向标”,况且《产经新闻》一直来就是扮演小泉的“现代培戈尔”。 <br/>  显然,“干涉日本内政”不仅仅是警告北京的,更深的一层意涵是继续发挥其“煽情功力”误导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不满和仇视,当然重要的是在暗示:小泉政府为对抗“干涉内政”的“粗暴行经”,可能引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另类反弹”,甚至可能是军事上的“东海摊牌”。 <br/>  小泉内阁“三巨头”几乎同一时间“群情激昂”地表达对胡锦涛谈话的“愤慨”和“抗议”,这可是日本政界近年来少见的“情理反弹”,也许在他们看来,北京的底线已经亮出来了,而且亮出来的是一条“霸王底线”,一个“明知不能为却非要逼其就范”的“霸道逻辑”。小泉再有诚意和勇气,再把麻生太郎及安倍晋三的智慧“浓缩”到一起,恐怕他宁可与靖国神社那14位“甲级先辈”一同“并肩战斗”,也绝不会接受这种对一国总理大臣的“人格侮辱”——尽管小泉还没有忘记那14位甲级战犯的双手曾沾满了几千万亚洲受害国民众的鲜血。 <br/>  什么时候轮到北京如此“霸道”?恼羞成怒的小泉政府是否会借抗拒胡锦涛谈话之势造“日本新战略”之势?是否会借《产经新闻》抛出“干涉日本内政”之势宣示“东海摊牌”之前兆? <br/>  ●“台海模式”遭遇“滚滚寒流” <br/>  这里先看一看北京为破解中日关系僵局所表达的诚意和善意。 <br/>  胡锦涛3月31日在会见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等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时,当谈到中日关系前景时,胡锦涛重申了中方一贯立场: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他同时指出:中日关系之所以出现困难局面,责任不在中国方面,也不在日本人民,症结在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br/>  国外媒体评论说,本次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倾情中国”,这在日中民间交流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胡锦涛主席亲自接见并在在谈话中一再多次强调日本人民,无不透露出北京试图在未来可能绕过日本政府,改由亲华的民间团体和政坛人士等作为“切入点”,以取信于日本民众、以民促官的策略,寻求中日关系的最新突破。分析人士指出,这类似于北京在台湾孤立陈水扁、争取在野党、“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台湾模式”。 <br/>  我们在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以展望2006年中日关系的专文中,首次提出了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台海模式”。我们的原文是:“‘台海模式’在日本能产生效应吗?但能够对国民对大臣唯一的还有一定号召力的明仁天皇现在创造了这个‘机会’,北京如何把握这个‘恋曲2006’唯一的‘幻想’呢?” <br/>  尽管这种“幻想式”的雏形难免有人嗤之以鼻,但不乏为一个新模式。而我们现在对“台湾模式”的观点是:以论导民、以皇服民、以民促官。 <br/>  既然说北京现在推出的也是“台湾模式”,那么为什么必须先从日本媒体入手呢? <br/>  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日两国关系“花落今日”,日本媒体“居功至伟”。正如我们在1月18日《日本“亚洲新外交”的背后》中所指出的一样: <br/>  ——无论是东西方社会,媒体舆论所产生的威力和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也是一个国家新政治的“风向标”。小泉在其执政的五年里,正是巧妙、充分地利用了媒体的鼓噪和误导,不少日本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沉迷”于日本并非侵略国而是战胜国的“骄傲”里面,跟着小泉政府鄙视被侵略国家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将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转化成今天愈演愈烈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局面。毋庸置疑,日本的保守媒体在其中“功不可没”。 <br/>  ——这次由在日本社会颇具影响的《读卖新闻》主动站出来“痛定思过”,代表着日本主流媒体敢于摈弃浮躁、正视现实的一个可喜转变。中国可否把握这个良机,加强中日两国媒体之间的交流,通过日本主流媒体的“宣传力量”,引导“被误导”的日本民众回到正确认识中国、认真对待历史的轨道上来。 <br/>  在我们看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尤其目前日本亲华的民间团体和政坛人士无法形成一股有极大影响力的力量,比如说这次3月31日日访华的中友好七个团体代表团,日本的媒体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从正面宣传,反而对小泉内阁保守派“反击”北京干预参拜靖国神社大加渲染。所以说,在西方尤其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谁控制了舆论工具谁就可能控制民众的“自由思想”。 <br/>  其次,日本毕竟还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之帝国”,明仁天皇作为日本的“精神领袖”,他的一言一行,对本国民众乃至政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应该记得2005年12月22日,日本明仁天皇在其72岁生日前一天表示:“我相信,努力正确理解过去的历史及其后的时代,不仅对日本人本身,对日本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 这在日本政治中极为罕见的表态给当时“目无党纪国法”的小泉敲了个警钟,遗憾的是当时周边国家没有作出积极反响。 <br/>  我们认为,只有在舆论和天皇方面“功夫到家”,才能起到“以民促官”的积极作用。 <br/>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日本与台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台湾属于内政问题,“骨肉同胞”与曾经的“侵略者”是截然不同的,但以“台湾模式”对待中日关系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一直认为,如何破解中日关系僵局,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战争只是一种威慑手段,但并不是万能和最佳的解决方式,当年的日本征服了大半个中国但始终征服不了中国人的心,美国征服了整个伊拉克但始终征服不了伊拉克人的心。所以征服不是表面的“风光”,“以敌制敌”“堡垒从内部攻破”才是最有效最文明最彻底的“征服”方式。 <br/>  不可否认,北京对日关系的“台湾模式”不失为又一“点睛之作”,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模式刚刚“和盘托出”,即刻遭遇了来自小泉内阁及其右翼舆论的“滚滚寒流”。其实北京也是“一颗红心两个准备”,毕竟这一世代恩怨“病入骨矣,尚能治否”,但既然北京勇于迈出了这十分关键的第一步,那么自然会演绎这个连续剧的“下一集”了。 <br/>  ●麻生“中国威胁论”再闻“虎虎虎” <br/>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4月2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中声称,中国军费“不透明的部分是个问题,因为用在什么地方不清楚,所以给周边国家造成一种威胁的感觉”。 <br/>  麻生为什么在这个“风口浪尖”再次渲染“中国威胁论”呢?作为所谓民主国家的一国外长,如果屡屡“走嘴”刺激周边国家,在其它西方国家早就应该引咎辞职或就地免职了,可是小泉偏偏“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br/>  显然,麻生一直充当着小泉的一个“新政策预警器”,只有麻生“大嘴”能够道出小泉心里要说又羞于启口、即使说错了又便于道歉的“外交辞令”。这次“中国威胁论”再次登场,也不过是小泉政府在为未来的政策走向定出一个新的基调,而这个基调就是配合华盛顿在东亚继续制造紧张气氛,逼着北京跟着美日的“全球节拍”混日子。 <br/>  我们一直认为,小泉政府近年来最成功最得意的一个战略,就是“引诱”华盛顿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美日最近在日本及朝鲜海域所进行的一系列联合军演,以及6-8月份美国计划动用四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地区进行三场海上军事演习,将是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一,不仅仅是在针对朝鲜、东海和台海的,而是华盛顿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的一个全面实施阶段。 <br/>  正如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一位指挥官指出的一样,“林肯”号核动力航母舰队此次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以往的例行性部署,并充分显示了美军的战略目标开始发生变化,由全球“反恐战争”转为“应对大国威胁”,而且其重点是在亚太地区。 <br/>  毫无疑问,这一“应对大国威胁”与麻生再次抛出的“中国威胁论”是前后呼应的。这简直是对全??水,现在是来敲断中国肋骨的时候了。 <br/>  美国和日本之所以不断地鼓噪“中国威胁论”,不仅是为了达到它们无度扩军、遏制中国的目的,而且也是为了用“仅剩的人性”提醒自己的国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当中国人还在一味醉迷于“骨肉同胞”、“友好邻邦”及“崇拜美国”之“真善美梦幻世界”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对方“恩赐”给中国人的恐怕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崇尚和平发展的中国,如果不在“火药味”中保持清醒,就十分容易被“铜臭味”所熏倒。 <br/>  我们注意到,关系到日美同盟全球战略的“日美安保新宣言”没有“如日本之愿”在3月底出台。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华盛顿对日本在军事上呈现“猛虎之势”有所顾忌甚至后怕;二是一旦形成面目全非的“白纸黑字”,就将预示着美国在亚洲“与日本同在”全新军事战略的“决心已下”。 <br/>  一旦这一经过“精心烹制”的“日美安保新宣言”摆到日本人的餐桌上,这个如虎添翼的“日出之国”将会是最大受益者,那么“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即使北京或者华盛顿极不情愿,日本也要把它改成“虎虎虎”的“大日本帝国”,东海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br/>  这就是所谓的“东海本无风,日美在作浪”。 <br/>  ●“东海无银三百两隔海东瀛不曾偷” <br/>  人们应该注意到《东京新闻》最近的一个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以“中国需求增加造成稀有金属的短缺”为由,在日本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中,把铂、铟以及稀土等也列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并开始悄悄地加紧储备,而其中的铟金属首次被日本列为战略物资。值得注意的是,铟在高科技武器制造中有极重要的位置,比如制造导弹高灵敏度的导引头、隐形战斗机的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等。 <br/>  中国占有全世界的稀土资源79%的储量,而日本稀有金属的进口量,有50%必须依赖中国,稀土资源更是有83%从中国进口。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毫不讳言地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钡、锑和铟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br/>  原来如此,中国为了每年的9%GDP却放弃了对战略资源的控制,未来战争导致自己子弟兵血洒大海的,可能就是用自己国家输出的战略资源制造的美日尖端武器。人们不能不注意,日本这一“悄悄地加紧储备”,意味着“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个美国男人”的小泉政府在东海问题的立场已经不再是“底气不足”了,而是跟北京一样的“坚定不移”。 <br/>  我们还注意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最近除了“高频繁高规格”播放“中日友好”的专题节目之外,还“特别安排”本来已在3月13日首飞成功、中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音速喷气式L15型“猎鹰”高级教练机,在4月3日首次公开亮相并“成功完成汇报飞行”,而且各大媒体也在大肆宣传中国海军专家最近研发成功的一系列新一代电子战装备。 <br/>  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新闻”,中共上海市长韩正在3月27日上海市民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维护国防安全和城市安全的大局出发,要求加强防空应急准备加快构筑地下防护体,把加强民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br/>  其实,中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互探虚实、“仁尽义尽”的一系列造势,无不反映出中日已经在东海及钓鱼岛“心有灵犀”了,正所谓“东海无银三百两,隔海东瀛不曾偷”。 <br/>  ●“春暖花未开”难掩东海“涛声依旧” <br/>  在4月4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没有透露举行中日关于东海问题第五轮磋商的具体时间。这个原定3月底在东京举行的磋商,在中日“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前期工作还没到“决断”和“摊牌”的时候,小泉政府非常清楚,即使举行磋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尤其是日本在北京“态度坚定”的面前更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会扩大事态甚至带来日本(实际上是美国)还不想看到的危机和可能的冲突。 <br/>  而这一轮磋商谁更“主动请缨”,将预示着先机的归属。我们注意到,仍然是围绕着东海问题,日本继续加快推行其亚洲新战略的“套餐计划”。 <br/>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3月23日证实,日本将延期决定本财政年度的对中国的援助贷款。日本在2004年财政年度向中国提供了860亿日圆(7.35亿美元)的贷款,小泉政府毫不隐瞒地表明延期方案是基于中日关系目前继续恶化的考虑。这当然是再明白不过的,为什么还要给一个未来的敌对国提供“援助”并让对方用这种“援助”来对抗自己呢? <br/>  在发现北京根本不在乎日本这份“施舍”后,就在胡锦涛主席3月31日接见日中友好七个团体会长的当天,小泉政府宣布将向印度提供1555亿日元(1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印度从而超过中国成为接受日本援助资金最多的国家。 <br/>  这又一次验证了我们在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中所述的中日战争之“第一战役”是“对决印度”。而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并举试图在战略上征服印度、牵制中国的“司马昭之心”,其中尤为“无毒不丈夫”的一招,当然就是一旦发生中日或台海冲突,联手美国或独自掐断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能源“大动脉”,让安于“小康”的中国人品尝一下和平几十年来还没尝试过的“贫血滋味”。 <br/>  如果现在还有人怀疑我们当初所提的中日战争之第一战役是“对决印度”、“日本扩军意在中国”、伊朗核问题实质就是中美对抗问题、马英九“国际空间论”意在“台独”等等观点,是在“麻痹国人”而不是在警醒国人的话,那么在当前“危机敲门”的时刻,看来国人中真的有自我麻痹的了。 <br/>  正是洞悉日本的亚洲新战略,北京向小泉政府发出了明确而坚定的信息,这就是“不应该是为会晤而会晤,而应该要解决问题”的非常意义所在。解决不了问题,停止参拜有何意义?会晤又有何意义?解决什么问题呢?当然是“台海模式”实施问题,当然是日本国内亲华派争取发言权问题,当然是钓鱼岛及东海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本扩军问题。安倍晋三“一语破的”,他说:“如果因为中国提出要求就停止参拜靖国神社,那么(中国提出的)下一个要求可能就是关于东海气田的主权争端”。看来小泉内阁还没傻到“短视”的程度,它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无不与东海及钓鱼岛有关,无不与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战略利益有关。 <br/>  正如我们以前多次评述的一样,即使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但仍然解决不了“日本扩军意在中国”这一“万恶症结”,“中日友好”的“表面风光”又有何意义呢?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北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的”,而且为什么如此“坚定”。 <br/>  <br/>  北京所强调的“坚定”,当然还包括军事上的意志和决心,而且是准备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海空军事力量,东海海域一旦“擦枪走火”,这就意味着北京已经拥有了对付美国数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方法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自美国《外交》刊登了有关“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或中国所有远程核力量”的学者专文,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出面“凑热闹”了,惟独北京“懒得搭理”。当然,北京会在合适的时间“晓之以理”,让五角大楼明白“核动力”与“核武器”实际上是“一回事”,既然是“一回事”,那么使用核武器打击核动力航空母舰就是“名正言顺”了——战争有时候是不讲“牌理”的。 <br/>  据《读卖新闻》4月5日晚间最新消息,日本政府已决定将2005财政年度对华日元贷款削减至750亿日元(6.5亿美元)。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可能会在5月份之后才能通过该笔贷款方案,原因是“4月中旬预计将举行日中东海气田问题第五轮磋商,(日方)届时有必要弄清楚中方的态度。” <br/>  小泉政府十分聪明但又十分幼稚,试图通过“打经济牌”迫使中国在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骨肉同胞”都无法如愿,“侵略者”更谈何容易。不过这个贷款决定出台的时间确实耐人寻味,而且日本有“主动请缨”的迹象,北京刚刚在靖国神社这个“感情问题”上露出一股“霸气”,小泉政府还有必要探视北京在“主权问题”上的“霸道”吗? <br/>  尽管北京推出了旨在破解中日关系僵局的“台海模式”,但“春暖花未开”难掩东海“涛声依旧”。随着美国“林肯”号核动力航母舰队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小泉政府的“第一赌注”“无毒不丈夫”也初露狰狞,而“下一赌注”“最毒妇人心”恐怕就不是“好莱坞大片”了。 <br/>  摊牌还在昏睡之中,东海的涛声依旧拍打着耳鼓。 <br/>
顶,谢谢!!!
长贴,留名
<p>潜水时间太长,上来透口气。</p>
支持!!!!well done!
<p>也算是难得了,顶一个!</p>
谢谢LZ了
学习~~~~~~~~~~
兄弟们,我有个问题:假如中国核平日本美国肯冒与中国同归于尽的风险出手吗,他敢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ianmingzhe</i>在2006-4-7 0:14:00的发言:</b><br/>兄弟们,我有个问题:假如中国核平日本美国肯冒与中国同归于尽的风险出手吗,他敢吗。</div><p>布什敢但美国人民不答应!</p>
太多、太长的评论,看得眼花,一半就受不了。
<p>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战略眼光的一篇超好文!!!</p>
<p>好文!</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