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观察:中国国防工业走出“国有”的禁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37:3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font color="#000000" style="FONT-SIZE: 22px;"><strong>华盛顿观察:中国国防工业走出“国有”的禁区</strong></font></td></tr><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br/><font style="FONT-SIZE: 14px;">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font> &nbsp;&nbsp;2006-03-28 15:26:37&nbsp;&nbsp;<font></font></td></tr></tbody></table><br/><br/><table height="2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id="zoom"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50%;"><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upload/200603/28/100116635.jpg" border="0" name="normal" alt=""/> </td></tr><tr><td align="center">中国国防工业将走出“国有”的禁区。</td></tr></tbody></table>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11期载文《中国国防工业走出“国有”的禁区》,摘要如下: <br/><br/>  在2006年3月6日中国人大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防工业的改革特别引起华盛顿分析家的瞩目。规划纲要提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分类实施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深化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nbsp; <br/><br/>  中国国防工业的多元化改革是否会动真格的?是否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衡量中国国防企业改革的成功?一些关注中国国防工业的学者就此向《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了他们的看法。&nbsp; <br/><br/>“  在过去5年中,关于中国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讨论很多,但那些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军工企业,都不在讨论的范畴内,”位于夏威夷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nbsp;Hawaii)副教授毕胜戈(Richard Bitzinger)告诉《华盛顿观察》周刊,“现在中国明确将军工企业的改革提上了日程表,目的是让私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竞争。”&nbsp; <br/><br/>  但毕胜戈认为,非国有企业要想替代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一定会阻力重重,而中国政府现在也没有让私营企业生产大件武器的心理准备,因此,改革的方案将是试验性质的,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军工企业产生太大影响。&nbsp; <br/><br/>  中国国防工业需要“断奶” <br/><br/>  “从政治上和军事上讲,大国都应该有自己的武器研制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带来的不安全感;从经济上讲,民间压力也让中国政府想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国内,用于科技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毕胜戈指出,“在从俄罗斯进口武器的问题上,现在该是中国‘断奶’的时候了,否则就该上瘾了。”&nbsp; <br/><br/>  毕胜戈的言外之意是,在中国国防工业的改革中,国家给国防工业的投资应该用在提高国内能自主生产的能力上,而非一味从外国进口武器。对此,美国着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安全问题专家柯瑞杰博士(Roger Cliff)表示赞同。&nbsp; <br/><br/>  “纯粹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比中国自己研发这些武器更合算。但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他们不愿在国防上依赖他国。中国政府的这种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为在国防上不能依赖第三国。保留自己的国防企业,也保留了就业岗位,”&nbsp;柯瑞杰指出,如果中国在俄罗斯这颗树上吊死,那么在别的国家不断进步时,中国武器装备只能停留在1980年代的水准。 <br/><br/>  “中国的经济远比俄罗斯的有活力,因此中国政府也更有资助其国防工业的实力。长远来看,中国应当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免除武器供应不可靠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让中国的国防企业超过俄罗斯,”柯瑞杰预言道。&nbsp; <br/><br/>  “中国的军事预算现在增长幅度很大,关键是看国防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投资,&nbsp;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毕胜戈提醒到。&nbsp; <br/><br/>  改革后,政府仍是大股东 <br/><br/>  毕胜戈认为,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上,中国国有大型军工企业更有可能采取一些不那么激进的措施,比如将一些零配件生产业务合同转包(subcontract)给别的企业;或者是将国防企业中纯商业的那部分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企业,吸引外资。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太公司(EADS)和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Avichina)的合作,就可以看作这方面的尝试。&nbsp; <br/><br/>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防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在中航第二集团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于2003年由中航第二集团公司联合其他几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30日,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筹资逾20亿港币,其中包括来自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太公司的3000万美元。&nbsp; <br/><br/>  “即便在国防企业市场化后,政府也不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因为军队仍然是这些企业的最大买家,企业离不开政府。同时,政府还可以控制多数股份,或者设定黄金股(golden share),”毕胜戈指出。黄金股能让持有者对公司的决定都拥有否决权,而其拥有的股份数量并没有限制。在英国,黄金股就十分流行。&nbsp; <br/><br/>  但毕胜戈同时指出,现实往往与理想有距离,“如果军工企业赔钱,但能满足军方的要求,政府是否还要支持它们,就要看中国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保留这些生产基地和就业机会了;如果军工企业赚钱,但不能提供军方所需的武器,那么中央政府就要为失败承担领导责任,毕竟军工企业的生产不单纯是商业行为。”&nbsp; <br/><br/>  军工企业步入“不扩散”雷区 <br/><br/>  “从中国的法规和国际武器不扩散规范的角度来看,中国军工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从美国的角度来说,也许这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李彬告诉《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李彬是中国军控问题专家,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nbsp; <br/><br/>  李彬解释道,目前在美国国内所谈论的“不扩散”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及其运载工具(含相关两用技术);第二层含义是:不向美国的敌对国家出售任何军事及两用技术。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扩散,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条约、组织以及机制。中国的出口管制制度符合国际普遍适用的规范,与上述国际机制基本配套、而且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因此,在第一层含义下,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会造成WMD的国际扩散,也就是说,不会冲击中国现有的出口管制制度。&nbsp; <br/>&nbsp; <br/>  “美国希望中国不向它不喜欢的任何国家出售具有军事意义的产品和技术。美国往往通过外交途径来向中国传递这类要求。当军工企业完全是国有的时候,美国的这类额外要求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中国政府内的行政管道,传递到中国军工企业。但是当后者投资主体多元化之后,这种管道就未必畅通了,”李彬指出。&nbsp; <br/><br/>  李彬最后指出,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中国一些新的军工企业未必瞭解美国不喜欢那些军售,或许也不会介意美国是否喜欢。美国对此可能会很有意见。严格来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的“不扩散”问题,只是美国的官员和学者喜欢把这类问题也叫做“不扩散”问题。</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font color="#000000" style="FONT-SIZE: 22px;"><strong>华盛顿观察:中国国防工业走出“国有”的禁区</strong></font></td></tr><tr><td align="center" colspan="2"><br/><font style="FONT-SIZE: 14px;">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font> &nbsp;&nbsp;2006-03-28 15:26:37&nbsp;&nbsp;<font></font></td></tr></tbody></table><br/><br/><table height="2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id="zoom"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50%;"><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MARGIN: 1px 7px 3px 4px;"><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upload/200603/28/100116635.jpg" border="0" name="normal" alt=""/> </td></tr><tr><td align="center">中国国防工业将走出“国有”的禁区。</td></tr></tbody></table>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11期载文《中国国防工业走出“国有”的禁区》,摘要如下: <br/><br/>  在2006年3月6日中国人大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防工业的改革特别引起华盛顿分析家的瞩目。规划纲要提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分类实施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深化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nbsp; <br/><br/>  中国国防工业的多元化改革是否会动真格的?是否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衡量中国国防企业改革的成功?一些关注中国国防工业的学者就此向《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了他们的看法。&nbsp; <br/><br/>“  在过去5年中,关于中国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讨论很多,但那些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军工企业,都不在讨论的范畴内,”位于夏威夷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nbsp;Hawaii)副教授毕胜戈(Richard Bitzinger)告诉《华盛顿观察》周刊,“现在中国明确将军工企业的改革提上了日程表,目的是让私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竞争。”&nbsp; <br/><br/>  但毕胜戈认为,非国有企业要想替代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一定会阻力重重,而中国政府现在也没有让私营企业生产大件武器的心理准备,因此,改革的方案将是试验性质的,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军工企业产生太大影响。&nbsp; <br/><br/>  中国国防工业需要“断奶” <br/><br/>  “从政治上和军事上讲,大国都应该有自己的武器研制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带来的不安全感;从经济上讲,民间压力也让中国政府想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国内,用于科技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毕胜戈指出,“在从俄罗斯进口武器的问题上,现在该是中国‘断奶’的时候了,否则就该上瘾了。”&nbsp; <br/><br/>  毕胜戈的言外之意是,在中国国防工业的改革中,国家给国防工业的投资应该用在提高国内能自主生产的能力上,而非一味从外国进口武器。对此,美国着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安全问题专家柯瑞杰博士(Roger Cliff)表示赞同。&nbsp; <br/><br/>  “纯粹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武器比中国自己研发这些武器更合算。但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他们不愿在国防上依赖他国。中国政府的这种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为在国防上不能依赖第三国。保留自己的国防企业,也保留了就业岗位,”&nbsp;柯瑞杰指出,如果中国在俄罗斯这颗树上吊死,那么在别的国家不断进步时,中国武器装备只能停留在1980年代的水准。 <br/><br/>  “中国的经济远比俄罗斯的有活力,因此中国政府也更有资助其国防工业的实力。长远来看,中国应当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免除武器供应不可靠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让中国的国防企业超过俄罗斯,”柯瑞杰预言道。&nbsp; <br/><br/>  “中国的军事预算现在增长幅度很大,关键是看国防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投资,&nbsp;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毕胜戈提醒到。&nbsp; <br/><br/>  改革后,政府仍是大股东 <br/><br/>  毕胜戈认为,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上,中国国有大型军工企业更有可能采取一些不那么激进的措施,比如将一些零配件生产业务合同转包(subcontract)给别的企业;或者是将国防企业中纯商业的那部分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企业,吸引外资。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太公司(EADS)和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Avichina)的合作,就可以看作这方面的尝试。&nbsp; <br/><br/>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防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在中航第二集团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于2003年由中航第二集团公司联合其他几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30日,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筹资逾20亿港币,其中包括来自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太公司的3000万美元。&nbsp; <br/><br/>  “即便在国防企业市场化后,政府也不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因为军队仍然是这些企业的最大买家,企业离不开政府。同时,政府还可以控制多数股份,或者设定黄金股(golden share),”毕胜戈指出。黄金股能让持有者对公司的决定都拥有否决权,而其拥有的股份数量并没有限制。在英国,黄金股就十分流行。&nbsp; <br/><br/>  但毕胜戈同时指出,现实往往与理想有距离,“如果军工企业赔钱,但能满足军方的要求,政府是否还要支持它们,就要看中国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保留这些生产基地和就业机会了;如果军工企业赚钱,但不能提供军方所需的武器,那么中央政府就要为失败承担领导责任,毕竟军工企业的生产不单纯是商业行为。”&nbsp; <br/><br/>  军工企业步入“不扩散”雷区 <br/><br/>  “从中国的法规和国际武器不扩散规范的角度来看,中国军工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从美国的角度来说,也许这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李彬告诉《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李彬是中国军控问题专家,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nbsp; <br/><br/>  李彬解释道,目前在美国国内所谈论的“不扩散”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及其运载工具(含相关两用技术);第二层含义是:不向美国的敌对国家出售任何军事及两用技术。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扩散,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条约、组织以及机制。中国的出口管制制度符合国际普遍适用的规范,与上述国际机制基本配套、而且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因此,在第一层含义下,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会造成WMD的国际扩散,也就是说,不会冲击中国现有的出口管制制度。&nbsp; <br/>&nbsp; <br/>  “美国希望中国不向它不喜欢的任何国家出售具有军事意义的产品和技术。美国往往通过外交途径来向中国传递这类要求。当军工企业完全是国有的时候,美国的这类额外要求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中国政府内的行政管道,传递到中国军工企业。但是当后者投资主体多元化之后,这种管道就未必畅通了,”李彬指出。&nbsp; <br/><br/>  李彬最后指出,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中国一些新的军工企业未必瞭解美国不喜欢那些军售,或许也不会介意美国是否喜欢。美国对此可能会很有意见。严格来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的“不扩散”问题,只是美国的官员和学者喜欢把这类问题也叫做“不扩散”问题。</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