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旋风在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45:00
<p>&nbsp;</p><p>--------------------------------------------------------------------------------</p><p><br/>&nbsp;<br/>● 蔡逸儒</p><p>不久之前,笔者分别在《联合早报》及台湾媒体以“马失前蹄”主旨为文,对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的台独选项及终极统一谈话提出指教,后来也产生了一些反响。</p><p>  不过这次笔者倒是要对小马哥美国之行的表现予以称扬,不管是用“马式旋风”、“马英九效应”或“马英九光环”来形容,他这次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可圈可点。</p><p>  国民党这次总算是打了一场成功的国际及对内宣传战。马英九的2008总统大选之路总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p><p>  写到这里,其实笔者心里想到的是,那些惯于躲在台湾,目光如豆、视短器浅,只晓得利用统独纠葛、外来政权、本土意识、爱台湾与否,以及省籍差异来恶搞朝野斗争、分化社会的民进党人士,看到马英九在海外的不凡表现、脱俗谈吐、流畅外语、卓越的视野气度,不知道会不会感到自惭形秽?</p><p>  是否觉得自己除了擅于选举、长于分化之外,不但是技不如人,还连人品都远远落后?陈水扁、苏贞昌、游锡堃等诸大“天王”不知是否会羞愧地无地自容?</p><p>小马对问题有具体看法</p><p>  说真的,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确实也还没看到民进党人对马英九此行有直接的批评。大概这些政客及民意代表除了心中不是滋味,满肚子的酸葡萄心理之外,也知道再随便信口雌黄,只会增加台湾民众的不满。</p><p>  这么乱说话,也只能提醒大家注意到民进党政府不但治国无能,贪腐成风,连人品水准也有疑问了。</p><p>  所以大家只好躲躲闪闪,让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就马英九此行的花费问题,究竟应由市库或党库支付的枝节做做文章了。</p><p>  话说小马此行美国以高规格接待,当然是有意让陈水扁政府难堪。但华府也确实想近身观察小马言行,深入了解他对台湾未来、两岸关系、美日态度和军购问题的立场。</p><p>  小马此行并未实问虚答,在两岸、军购、暂行架构等问题上都有一些具体的看法,一除外人对于台湾只会否定、推托、拒绝、保守的印象。</p><p>  在两岸关系上,他不但化陈水扁“五不”的被动为主动,还提出和平、繁荣及“五要”的诉求,强调台湾未来不会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和平维护者,有意追求中、美、台三边的的多赢共荣。小马果然还是有一套。</p><p>  就目前看来,小马应该已经争取到美国方面的理解,知道在其主政之下(如果他赢得2008年大选的话),两岸关系不会躁进。</p><p>  统一或许是个遥远的理想,而且其中还有一定的前提存在,但马英九在话中说明,独立、挑衅将不会是国民党政府的选项。</p><p>  此外,北京与台北的双方关系将在维持稳定现状、动态平衡、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增加互信、推动三通、建立互信机制,以及双边对话方面有所进展。这不但合乎台湾的根本利益,也与美国的基本立场和利益相吻合。</p><p>北京应理解马英九的考量</p><p>  当然,马英九此行的另一个利害相关对象是北京,中国大陆方面对小马此行的关切绝对不会比美国更低。到目前为止,除了部分学者表达一些看法之外,北京官方没有任何评论,这确实也是一个明智的作法。</p><p>  如果北京不能让事情更圆满,但至少也没把事情搞得更困难。小马的某些谈话与认知未必让北京好受,但其追求一个自由、民主、均富、共荣、整合(统一?)中国的基本立场,应该还是在大方向上与大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叠。</p><p>  中国必须理解,小马确实也有选举政治的考量和部分民意的压力,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就目前看来,因为防独重于促统的战略需要,国共之间的争执已经变成人民内部的次要矛盾;但小马对于民主、法治的坚持和信念,未来也可能成为两岸争斗的重点,中国也未必就能捞到太多好处。</p><p>  在笔者看来,北京当前的战略重点,应该在于把握小马执政后的机会,展现灵活与善意,尽速将两岸关系导入一个不可逆转,往统一方向发展的局面。</p><p>  如果北京还要在战术层面的枝节问题上和小马计较,这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p><p>  小马此次美国之行算是相当成功的。未来如果小马能够胜选,中、美、台三方或许能够共同努力,成功遏制台独发展的逆流,改善两岸关系,增加交流。</p><p>  不过,在此目标初步实现的同时,国民党政府还是必须有所坚持,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之余,也要在政治改革及民主发展方面有所改善。</p><p>  台北愿意就此提供经验与协助,而北京方面也还是要面对、认知中华民国持续存在的事实,并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以及中国的未来发展有新的思维和安排。</p><p>  因为只有这样,中、美、台三方的利益,区域性的安全才能兼顾。唯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以及最后的和平过渡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多赢、全赢的目标。</p><p>·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br/></p><p>&nbsp;</p><p>--------------------------------------------------------------------------------</p><p><br/>&nbsp;<br/>● 蔡逸儒</p><p>不久之前,笔者分别在《联合早报》及台湾媒体以“马失前蹄”主旨为文,对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的台独选项及终极统一谈话提出指教,后来也产生了一些反响。</p><p>  不过这次笔者倒是要对小马哥美国之行的表现予以称扬,不管是用“马式旋风”、“马英九效应”或“马英九光环”来形容,他这次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可圈可点。</p><p>  国民党这次总算是打了一场成功的国际及对内宣传战。马英九的2008总统大选之路总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p><p>  写到这里,其实笔者心里想到的是,那些惯于躲在台湾,目光如豆、视短器浅,只晓得利用统独纠葛、外来政权、本土意识、爱台湾与否,以及省籍差异来恶搞朝野斗争、分化社会的民进党人士,看到马英九在海外的不凡表现、脱俗谈吐、流畅外语、卓越的视野气度,不知道会不会感到自惭形秽?</p><p>  是否觉得自己除了擅于选举、长于分化之外,不但是技不如人,还连人品都远远落后?陈水扁、苏贞昌、游锡堃等诸大“天王”不知是否会羞愧地无地自容?</p><p>小马对问题有具体看法</p><p>  说真的,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确实也还没看到民进党人对马英九此行有直接的批评。大概这些政客及民意代表除了心中不是滋味,满肚子的酸葡萄心理之外,也知道再随便信口雌黄,只会增加台湾民众的不满。</p><p>  这么乱说话,也只能提醒大家注意到民进党政府不但治国无能,贪腐成风,连人品水准也有疑问了。</p><p>  所以大家只好躲躲闪闪,让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就马英九此行的花费问题,究竟应由市库或党库支付的枝节做做文章了。</p><p>  话说小马此行美国以高规格接待,当然是有意让陈水扁政府难堪。但华府也确实想近身观察小马言行,深入了解他对台湾未来、两岸关系、美日态度和军购问题的立场。</p><p>  小马此行并未实问虚答,在两岸、军购、暂行架构等问题上都有一些具体的看法,一除外人对于台湾只会否定、推托、拒绝、保守的印象。</p><p>  在两岸关系上,他不但化陈水扁“五不”的被动为主动,还提出和平、繁荣及“五要”的诉求,强调台湾未来不会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和平维护者,有意追求中、美、台三边的的多赢共荣。小马果然还是有一套。</p><p>  就目前看来,小马应该已经争取到美国方面的理解,知道在其主政之下(如果他赢得2008年大选的话),两岸关系不会躁进。</p><p>  统一或许是个遥远的理想,而且其中还有一定的前提存在,但马英九在话中说明,独立、挑衅将不会是国民党政府的选项。</p><p>  此外,北京与台北的双方关系将在维持稳定现状、动态平衡、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增加互信、推动三通、建立互信机制,以及双边对话方面有所进展。这不但合乎台湾的根本利益,也与美国的基本立场和利益相吻合。</p><p>北京应理解马英九的考量</p><p>  当然,马英九此行的另一个利害相关对象是北京,中国大陆方面对小马此行的关切绝对不会比美国更低。到目前为止,除了部分学者表达一些看法之外,北京官方没有任何评论,这确实也是一个明智的作法。</p><p>  如果北京不能让事情更圆满,但至少也没把事情搞得更困难。小马的某些谈话与认知未必让北京好受,但其追求一个自由、民主、均富、共荣、整合(统一?)中国的基本立场,应该还是在大方向上与大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叠。</p><p>  中国必须理解,小马确实也有选举政治的考量和部分民意的压力,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就目前看来,因为防独重于促统的战略需要,国共之间的争执已经变成人民内部的次要矛盾;但小马对于民主、法治的坚持和信念,未来也可能成为两岸争斗的重点,中国也未必就能捞到太多好处。</p><p>  在笔者看来,北京当前的战略重点,应该在于把握小马执政后的机会,展现灵活与善意,尽速将两岸关系导入一个不可逆转,往统一方向发展的局面。</p><p>  如果北京还要在战术层面的枝节问题上和小马计较,这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p><p>  小马此次美国之行算是相当成功的。未来如果小马能够胜选,中、美、台三方或许能够共同努力,成功遏制台独发展的逆流,改善两岸关系,增加交流。</p><p>  不过,在此目标初步实现的同时,国民党政府还是必须有所坚持,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之余,也要在政治改革及民主发展方面有所改善。</p><p>  台北愿意就此提供经验与协助,而北京方面也还是要面对、认知中华民国持续存在的事实,并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以及中国的未来发展有新的思维和安排。</p><p>  因为只有这样,中、美、台三方的利益,区域性的安全才能兼顾。唯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以及最后的和平过渡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多赢、全赢的目标。</p><p>·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