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欧根亲王”号的最后奋战(1944—19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30:46
<p>&nbsp;转自国际展望 作者宋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在1943年1月,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元帅提出辞职,接替他的是卡尔·邓尼茨。这对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面对希特勒“拆毁所有大舰”的咆哮,每一个水面舰队的成员都感到提心吊胆。“欧根亲王”号在这种气氛中迎来了它的第三位舰长:韦尔纳·艾尔哈特海军上校。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往挪威的尝试失败后,“欧根亲王”号转而在波罗的海从事训练任务,没有参加“沙恩霍斯特”号驶往挪威的第三次尝试(这次尝试虽然成功,但也使“沙恩霍斯特”号最终命丧北角海战)。在邓尼茨对水面舰队的调整中,“欧根亲王”号被编入训练舰队,并担任旗舰,直到战争结束。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整个1943年剩下的时间和1944年上半年,“欧根亲王”号都在波罗的海执行索然无味的训练任务。其间可以称得上重大的事件只有两件:1943年秋天测试新的武器装备;1944年1月6日迎来了新一任舰长,也是最后一任德国舰长汉斯-约尔根·莱尼克海军上校。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4年6月,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节节失利,原本远离战场的波罗的海也嗅到了越来越浓的硝烟味。于是,隶属于训练舰队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和第六驱逐舰队被抽调出来,组成第二特遣舰队,由海军中将提尔指挥(也称为“提尔特遣队”),负责支援波罗的海沿岸德国陆军的作战。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6月19日,阔别战场2年多之后,“欧根亲王”号和两艘鱼雷艇一道前往芬兰湾,支援芬兰前线的防御,同时也对德国的“小兄弟”芬兰施加压力,确保它不会因为苏军的强大攻势而退出轴心国集团。但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参战机会,德舰一炮未发,又于27日返回格丁尼亚。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8月19日,“欧根亲王”号沉寂了2年多的主炮终于又一次打响。该舰突入里加湾,在此后两天里炮击海湾南岸的图库姆镇,协助“北方”集团军群恢复了一度被苏军攻势切断的与后方的陆上联系。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战事一发便不可收拾,“欧根亲王”号从此变得越来越忙碌,不断地出现在波罗的海北部和东部的各个地方:9月13日,由于芬兰退出轴心国集团,掩护陆军在芬兰湾内的霍格岛登陆;9月20日,与第二特遣舰队其他各舰一起前往奥兰海,保证六艘运载“拉普兰”集团军重装备的货船撤出波的尼亚湾;随后直至25日,又掩护油船和货船从芬兰与爱沙尼亚撤回德国……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苏联红军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附近发动猛烈进攻,试图截断库尔兰半岛德军的后路。“欧根亲王”号奉命前往支援左右支拙的陆军,保住位于库尔兰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最后一条陆上通道。从10日至15日,“欧根亲王”号和“吕佐夫”号以及三艘驱逐舰、四艘鱼雷艇用舰炮猛轰已冲到梅梅尔附近的苏军,德国军舰在这几天里发射了自服役以来最多的炮弹:11日和12日,“欧根亲王”号共发射633发炮弹;其后两天的数字是14日246发、15日368发。然而德国海军近乎疯狂的炮火支援并没能挽救失败的命运,库尔兰半岛的德军最终不得不接受被切断与本土陆上联系的现实。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15日,“提尔特遣队”撤往格丁尼亚。但也许是受失败感染,“幸运战舰”这一天再次遭遇不幸,弥漫在海上的大雾影响了军舰的视线,“欧根亲王”号的舰首结结实实地扎进了“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的舰体中部,几乎把对方截成两半。两艘军舰就这么卡在一起飘浮在波罗的海的水面上,损管人员紧急出动,14个小时后才成功地把它们分开,幸运的是在此期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这次碰撞给“欧根亲王”号带来的是半个月的修理,而“莱比锡”号则要悲惨得多,它从此没能恢复正常,只好作为浮动炮台使用。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1月下旬,困守瑟尔韦半岛(位于萨列马岛南端)的德军战线吃紧,“提尔特遣队”再次奉命救火。20-21日,离开船厂还不到半个月的“欧根亲王”号带领三艘驱逐舰和四艘鱼雷艇又一次满负荷使用了他们的主炮,两天之内,德国重巡洋舰发射了514发203毫米炮弹。但这几百发炮弹却无法阻止覆灭的命运,23日,苏军攻克瑟尔韦半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德国空军被迅速削弱,已经无力为陆军和海军提供空中掩护,德国军舰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空中威胁。趁着12月份波罗的海沿岸战场难得的平静,“欧根亲王”号进厂改装,加装28门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大大增强了防空能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战最后一年的到来对德国海军就意味着大撤退的开始,他们搜集一切可以搜集到的船只从库尔兰、从东普鲁士、从但泽撤出侨民和军队,从客轮到汽艇、从袖珍战列舰到鱼雷艇全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其规模和状况颇似4年半以前的敦刻尔克,但范围要大得多,当事人恐怕也发不出“我们一定会回来”之类的豪言壮语。还能作战的军舰在运人的同时承担着为船队护航和支援陆军作战的任务,繁忙的工作让“欧根亲王”号满负荷运转。1月的最后三天,“欧根亲王”号再次带领驱逐舰和鱼雷艇出动,支援萨姆兰地区的守军,这三天里它发射了855发主炮炮弹。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前一年的10月开始,“欧根亲王”号和海军其它作战舰只一起,以自己的舰炮火力最大程度地支援陆军作战,试图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但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稍微延迟了一下红军高速前进的脚步。几个月连续作战使203毫米炮弹消耗极大,1月结束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由于弹药缺乏,不得不停止对陆军的支援,转而在苏联红军的炮火下全力转移聚集在但泽附近的德国侨民和军队。在战事正激烈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的舰员们又见到了他们的首任舰长布林克曼,现在他已经是中将了,于1月6日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舰队的代理司令。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月,但泽和格丁尼亚附近的战事达到白热化,“欧根亲王”号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足够的弹药补给,重新回到但泽湾。这时,其他大舰或被击沉、或瘫痪在港内,它成了德国海军可以出动的最大舰只。为抵抗苏军的猛烈进攻,“欧根亲王”号所有火炮一齐开火,该舰的“受害者”——“莱比锡”号这时也在格丁尼亚作为浮动炮台,和重巡洋舰并肩作战,在舰炮炽热火力的掩护下,德军得以在3月22日前勉强守住从但泽到格丁尼亚的战线。但苏军在22日攻占索波特(位于但泽和格丁尼亚之间)切断了德国人的战线;28日,“欧根亲王”长期作为母港的格丁尼亚易手,两天后,苏联红军进入但泽。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泽失守的第二天,“欧根亲王”号在苏联人的空袭中被火箭弹击中,9人阵亡,这也是该舰在战争中最后一次受伤。4月4日,“欧根亲王”号执行了最后一次岸轰任务,打光了所有的203毫米炮弹。在整个3月和4月的开头几天里,该舰共发射了4871发203毫米炮弹和2500发105毫米炮弹,超过1944年10月以前4年多发射炮弹的总和。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耗尽了弹药的重巡洋舰留在前线已没有多大意义,该舰先是返回基尔,然后与“吕佐夫”号一起前往施魏因蒙德,最后单独驶往哥本哈根。途中在施魏因蒙德再到英国飞机空袭,好运气证明自己没有抛弃这艘德国军舰,该舰再次毫发无伤。4月20日,“欧根亲王”号抵达哥本哈根,与在这里驻扎的“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会合,并在这里待到战争结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p><p>&nbsp;转自国际展望 作者宋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在1943年1月,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元帅提出辞职,接替他的是卡尔·邓尼茨。这对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面对希特勒“拆毁所有大舰”的咆哮,每一个水面舰队的成员都感到提心吊胆。“欧根亲王”号在这种气氛中迎来了它的第三位舰长:韦尔纳·艾尔哈特海军上校。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往挪威的尝试失败后,“欧根亲王”号转而在波罗的海从事训练任务,没有参加“沙恩霍斯特”号驶往挪威的第三次尝试(这次尝试虽然成功,但也使“沙恩霍斯特”号最终命丧北角海战)。在邓尼茨对水面舰队的调整中,“欧根亲王”号被编入训练舰队,并担任旗舰,直到战争结束。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整个1943年剩下的时间和1944年上半年,“欧根亲王”号都在波罗的海执行索然无味的训练任务。其间可以称得上重大的事件只有两件:1943年秋天测试新的武器装备;1944年1月6日迎来了新一任舰长,也是最后一任德国舰长汉斯-约尔根·莱尼克海军上校。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4年6月,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节节失利,原本远离战场的波罗的海也嗅到了越来越浓的硝烟味。于是,隶属于训练舰队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和第六驱逐舰队被抽调出来,组成第二特遣舰队,由海军中将提尔指挥(也称为“提尔特遣队”),负责支援波罗的海沿岸德国陆军的作战。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6月19日,阔别战场2年多之后,“欧根亲王”号和两艘鱼雷艇一道前往芬兰湾,支援芬兰前线的防御,同时也对德国的“小兄弟”芬兰施加压力,确保它不会因为苏军的强大攻势而退出轴心国集团。但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参战机会,德舰一炮未发,又于27日返回格丁尼亚。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8月19日,“欧根亲王”号沉寂了2年多的主炮终于又一次打响。该舰突入里加湾,在此后两天里炮击海湾南岸的图库姆镇,协助“北方”集团军群恢复了一度被苏军攻势切断的与后方的陆上联系。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战事一发便不可收拾,“欧根亲王”号从此变得越来越忙碌,不断地出现在波罗的海北部和东部的各个地方:9月13日,由于芬兰退出轴心国集团,掩护陆军在芬兰湾内的霍格岛登陆;9月20日,与第二特遣舰队其他各舰一起前往奥兰海,保证六艘运载“拉普兰”集团军重装备的货船撤出波的尼亚湾;随后直至25日,又掩护油船和货船从芬兰与爱沙尼亚撤回德国……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苏联红军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附近发动猛烈进攻,试图截断库尔兰半岛德军的后路。“欧根亲王”号奉命前往支援左右支拙的陆军,保住位于库尔兰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最后一条陆上通道。从10日至15日,“欧根亲王”号和“吕佐夫”号以及三艘驱逐舰、四艘鱼雷艇用舰炮猛轰已冲到梅梅尔附近的苏军,德国军舰在这几天里发射了自服役以来最多的炮弹:11日和12日,“欧根亲王”号共发射633发炮弹;其后两天的数字是14日246发、15日368发。然而德国海军近乎疯狂的炮火支援并没能挽救失败的命运,库尔兰半岛的德军最终不得不接受被切断与本土陆上联系的现实。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15日,“提尔特遣队”撤往格丁尼亚。但也许是受失败感染,“幸运战舰”这一天再次遭遇不幸,弥漫在海上的大雾影响了军舰的视线,“欧根亲王”号的舰首结结实实地扎进了“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的舰体中部,几乎把对方截成两半。两艘军舰就这么卡在一起飘浮在波罗的海的水面上,损管人员紧急出动,14个小时后才成功地把它们分开,幸运的是在此期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这次碰撞给“欧根亲王”号带来的是半个月的修理,而“莱比锡”号则要悲惨得多,它从此没能恢复正常,只好作为浮动炮台使用。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1月下旬,困守瑟尔韦半岛(位于萨列马岛南端)的德军战线吃紧,“提尔特遣队”再次奉命救火。20-21日,离开船厂还不到半个月的“欧根亲王”号带领三艘驱逐舰和四艘鱼雷艇又一次满负荷使用了他们的主炮,两天之内,德国重巡洋舰发射了514发203毫米炮弹。但这几百发炮弹却无法阻止覆灭的命运,23日,苏军攻克瑟尔韦半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德国空军被迅速削弱,已经无力为陆军和海军提供空中掩护,德国军舰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空中威胁。趁着12月份波罗的海沿岸战场难得的平静,“欧根亲王”号进厂改装,加装28门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大大增强了防空能力。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战最后一年的到来对德国海军就意味着大撤退的开始,他们搜集一切可以搜集到的船只从库尔兰、从东普鲁士、从但泽撤出侨民和军队,从客轮到汽艇、从袖珍战列舰到鱼雷艇全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其规模和状况颇似4年半以前的敦刻尔克,但范围要大得多,当事人恐怕也发不出“我们一定会回来”之类的豪言壮语。还能作战的军舰在运人的同时承担着为船队护航和支援陆军作战的任务,繁忙的工作让“欧根亲王”号满负荷运转。1月的最后三天,“欧根亲王”号再次带领驱逐舰和鱼雷艇出动,支援萨姆兰地区的守军,这三天里它发射了855发主炮炮弹。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前一年的10月开始,“欧根亲王”号和海军其它作战舰只一起,以自己的舰炮火力最大程度地支援陆军作战,试图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但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稍微延迟了一下红军高速前进的脚步。几个月连续作战使203毫米炮弹消耗极大,1月结束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由于弹药缺乏,不得不停止对陆军的支援,转而在苏联红军的炮火下全力转移聚集在但泽附近的德国侨民和军队。在战事正激烈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的舰员们又见到了他们的首任舰长布林克曼,现在他已经是中将了,于1月6日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舰队的代理司令。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月,但泽和格丁尼亚附近的战事达到白热化,“欧根亲王”号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足够的弹药补给,重新回到但泽湾。这时,其他大舰或被击沉、或瘫痪在港内,它成了德国海军可以出动的最大舰只。为抵抗苏军的猛烈进攻,“欧根亲王”号所有火炮一齐开火,该舰的“受害者”——“莱比锡”号这时也在格丁尼亚作为浮动炮台,和重巡洋舰并肩作战,在舰炮炽热火力的掩护下,德军得以在3月22日前勉强守住从但泽到格丁尼亚的战线。但苏军在22日攻占索波特(位于但泽和格丁尼亚之间)切断了德国人的战线;28日,“欧根亲王”长期作为母港的格丁尼亚易手,两天后,苏联红军进入但泽。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泽失守的第二天,“欧根亲王”号在苏联人的空袭中被火箭弹击中,9人阵亡,这也是该舰在战争中最后一次受伤。4月4日,“欧根亲王”号执行了最后一次岸轰任务,打光了所有的203毫米炮弹。在整个3月和4月的开头几天里,该舰共发射了4871发203毫米炮弹和2500发105毫米炮弹,超过1944年10月以前4年多发射炮弹的总和。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耗尽了弹药的重巡洋舰留在前线已没有多大意义,该舰先是返回基尔,然后与“吕佐夫”号一起前往施魏因蒙德,最后单独驶往哥本哈根。途中在施魏因蒙德再到英国飞机空袭,好运气证明自己没有抛弃这艘德国军舰,该舰再次毫发无伤。4月20日,“欧根亲王”号抵达哥本哈根,与在这里驻扎的“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会合,并在这里待到战争结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p>
零敲碎打,德国二战的水面舰艇就是这类战术,究竟值不值?斯佩伯爵、俾斯麦、提尔比茨、沙恩霍斯特....
被这么用,可真不值。
<p>其实假如单挑,英美的巡洋舰没有一艘打得过亲王号!</p><p></p>
不要搞笑好不好,不要说装了“8英寸机枪”的德梅因,巴尔的摩就足以拍死欧根亲王了
<p>8英寸又有什么?亲王号也有!</p><p></p>
<p>单纯比较单舰战斗力,如果巴摩不算上雷达的比较的话,双方实力差不多。</p><p>并不是谁的火炮多谁就强,要说多的话高雄级和妙高火炮就多。但是对上巴摩和欧根的话并不会显的比后两位强。毕竟海战中重巡并不是主角。</p>
<p>欧根防护上就不如巴尔,火力航速方面相差不大,虽然都属于后条约舰,但是米人的设计经验远不是泡菜能比</p><p>至于“8英寸机关枪”,那不是一般理解的8寸炮,能叫做8英寸机枪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像辣酱油的6英寸水龙头一样</p><p></p>
<p>欧根亲王</p><p>皑喜欢</p>
不沉的战舰,永远的殴根....
<p>巴尔的摩防空火力比德国的强,不过没有鱼雷,水兵的火炮射击技术也不如德国人,假如单挑。。。</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cDDG</i>在2006-3-24 13:10:00的发言:</b><br/>不要搞笑好不好,不要说装了“8英寸机枪”的德梅因,巴尔的摩就足以拍死欧根亲王了</div><p>德梅因?你要不要脸? </p><p>巴尔的摩与欧根亲王不过是同一个量级的军舰,哪里看出来的谁占优势? </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cDDG</i>在2006-3-27 22:21:00的发言:</b><br/><p>欧根防护上就不如巴尔,火力航速方面相差不大,虽然都属于后条约舰,但是米人的设计经验远不是泡菜能比</p><p>至于“8英寸机关枪”,那不是一般理解的8寸炮,能叫做8英寸机枪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就像辣酱油的6英寸水龙头一样</p><p></p></div><p>来说说欧根防护上如何不如巴尔的? </p><p>至于战后的“8英寸机关枪”,你还要说导弹不?</p>
能够在同等条件下单挑击败亲王的,恐怕只有战后的德梅因了!
PS:阿拉斯加不属于重巡!
德国船就是要拖刀啊.不拖咋行. 哈哈. 游戏玩多了.:D :D
什么叫拖刀?
德国的战列舰再厉害,潜艇再多也没有用,最终还是被老美全部消灭了。
其实别的 就不说,这一端历史就是不朽的传说
原帖由 美国是上帝 于 2006-12-28 16:08 发表
德国的战列舰再厉害,潜艇再多也没有用,最终还是被老美全部消灭了。


德国的战列舰一点也不多.BISMARCK是给英国海军搞沉的,另外一艘姐妹舰提皮兹也是在挪威的船厂给炸沉的. 德国是陆权国家,当时部分战巡,和轻重巡洋舰都是拿来打商船的,破交用的. 好像德国海军溃败和美国没啥关系.
原帖由 中国闪电 于 2006-12-28 14:06 发表
什么叫拖刀?


游戏用语,原来玩过很久一阵的大海战II..通常就是指一边跑一边打,拖距离角度.你没玩过这个游戏,不好解释.:)
原帖由 中国~和风 于 2007-1-18 15:59 发表


游戏用语,原来玩过很久一阵的大海战II..通常就是指一边跑一边打,拖距离角度.你没玩过这个游戏,不好解释.:)

你说风筝就明白了
原帖由 中国~和风 于 2007-1-17 09:42 发表


德国的战列舰一点也不多.BISMARCK是给英国海军搞沉的,另外一艘姐妹舰提皮兹也是在挪威的船厂给炸沉的. 德国是陆权国家,当时部分战巡,和轻重巡洋舰都是拿来打商船的,破交用的. 好像德国海军溃败和美国没啥关系.

没错,德国的主力舰全部被英国打败的,不干老美什么事。
其实英国当时就是一战后存下来的军舰数量多, 论质量没有德国好. 德国受条约限制,主炮口径不能超过15, 所以BSM的主炮才是14.96. 而英国当时最好的英王乔治五世的14*4 14*2 14*4射程比BSM要近不少. 唯一能和BSM主炮抗衡的传说中的图纸炮RP12是从来没出现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