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尊王攘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54:21
问:回顾历史,不能不提到蒙元对日本的入侵,对此次入侵你怎么看? <p>  答:对于此次入侵而招致的失败,我同意徐继畲在《瀛寰志略》里说的:“倭人自是遂有轻中国之心。”可倭人为什么会“轻中国”呢?原因还不是由于他们侥幸打败了元军,而是因为看不起蒙古人。 </p><p>  元与南宋交战,欲借道日本,多次遣使来,都被拒绝;南宋灭亡时,元又遣使来,日本竟杀之。因此,元军入侵,并非高丽人唆使,而是由来已久,履霜坚冰至。 </p><p>  问:日本为什么看不起蒙古人? </p><p>  答:理由还是华夷之辨。日本以蒙古为夷,元为夷朝而据有中国,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p><p>  日本心目中的中国是唐朝,唐朝亡于内乱,日本还能接受,可宋朝亡于夷,它就不能接受了。日本也有内乱,但日本从来没有亡于夷。宋朝可以亡,而中国不能亡,这样,它就以中国自居了。 </p><p>  问:日本与宋朝友好,却从未建立朝贡关系,是不是就是因为对宋朝有些看不起? </p><p>  答:春秋大义,尊王攘夷。而宋朝不仅未能尊王,王反而被夷人掳走;不仅未能攘夷,反而亡于夷,先亡燕云十六州于辽,再亡中原于金,最后亡全国于元,它当然看不起。日与宋友好,好在利上,不在义上。南宋不图中原,却开发海域,推动海上贸易,日本一衣带水,自然跟着获利。 </p><p>  问:有人认为,元的入侵,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了倭寇,是这样吗? </p><p>  答:徐继畲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是误会,南宋时便有倭寇,而有明一代的倭患,则另有其因,并非出于“轻中国之心”。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朝与明建立了朝贡关系,搞勘合贸易。南朝没有这项利权,就鼓动浪人武装走私,破坏北朝的勘合贸易,因其混入海盗中,没有实据。 </p><p>  而所谓倭寇,主要还是那些习惯了海上自由贸易的商人。由于海禁,自由贸易变成了走私,其中有日本商人,而更多的是中国商人,他们有家难回,就做了海盗,雇浪人来做保镖,就成了倭寇。 </p><p>  浪人的由来,缘于日本的长子继承制,财产被长子继承了,其他兄弟没有财产,要自己去谋生,他们浪迹天涯,寻求活路,就变成了浪人。中国是财产分家制,兄弟每人一份,所以没有浪人。 </p><p>  问:到了明朝,日本似乎又恢复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p><p>  答:是的。日本人对于明朝还是佩服的,因为明朝能“尊王攘夷”,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了。 </p><p>  我们试举一例。明成化年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自称日本国王,两次遣使入贡,贡物有刀、枪、马匹等,还致书中国皇帝,先歌功颂德,然后提出请求,求什么呢?一是钱,二是书,“今差使者入朝,所求在此耳”。钱连数目都有,“愿得壹拾万贯”;书也开了书单。 </p><p>宫崎滔天有代表性 </p><p>  问:日本后来也不与满清往来,为什么? </p><p>  答:这一点,徐继畲也谈到了,他说,200年间,日本与满清没有往来,可原因是什么,他没有说清楚。其实,日本对待满清的态度,就像对待蒙元一样,不把满清当中国,反而要以中国自居了。 </p><p>  因此,他们收留中国抗清志士,支持郑成功抗清,直至近代,还支持孙中山革命。 </p><p>  问:据说,日本人很佩服孙中山,有不少浪人追随孙中山革命。 </p><p>  答:就因为孙中山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在日本人眼里,就是“尊王攘夷”了。 </p><p>  孙的追随者中,有个著名人物,名叫宫崎滔天,他将自己追随孙中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名为《三十三年落花梦》,此书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他的个性很像中江兆民在《三醉人经纶问答》中的“豪杰君”,具有武士的“反骨”和儒者革命精神。可以说,他在孙中山身上,找到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p><p>  在他看来,孙中山的革命纲领,符合明治时代的精神,先“尊王攘夷”,然后“建立民国”。可中国没有王,根据儒家革命论,惟革命者为王,追随革命者,就是“尊王”,而排满就是“攘夷”。</p>问:回顾历史,不能不提到蒙元对日本的入侵,对此次入侵你怎么看? <p>  答:对于此次入侵而招致的失败,我同意徐继畲在《瀛寰志略》里说的:“倭人自是遂有轻中国之心。”可倭人为什么会“轻中国”呢?原因还不是由于他们侥幸打败了元军,而是因为看不起蒙古人。 </p><p>  元与南宋交战,欲借道日本,多次遣使来,都被拒绝;南宋灭亡时,元又遣使来,日本竟杀之。因此,元军入侵,并非高丽人唆使,而是由来已久,履霜坚冰至。 </p><p>  问:日本为什么看不起蒙古人? </p><p>  答:理由还是华夷之辨。日本以蒙古为夷,元为夷朝而据有中国,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p><p>  日本心目中的中国是唐朝,唐朝亡于内乱,日本还能接受,可宋朝亡于夷,它就不能接受了。日本也有内乱,但日本从来没有亡于夷。宋朝可以亡,而中国不能亡,这样,它就以中国自居了。 </p><p>  问:日本与宋朝友好,却从未建立朝贡关系,是不是就是因为对宋朝有些看不起? </p><p>  答:春秋大义,尊王攘夷。而宋朝不仅未能尊王,王反而被夷人掳走;不仅未能攘夷,反而亡于夷,先亡燕云十六州于辽,再亡中原于金,最后亡全国于元,它当然看不起。日与宋友好,好在利上,不在义上。南宋不图中原,却开发海域,推动海上贸易,日本一衣带水,自然跟着获利。 </p><p>  问:有人认为,元的入侵,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了倭寇,是这样吗? </p><p>  答:徐继畲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是误会,南宋时便有倭寇,而有明一代的倭患,则另有其因,并非出于“轻中国之心”。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朝与明建立了朝贡关系,搞勘合贸易。南朝没有这项利权,就鼓动浪人武装走私,破坏北朝的勘合贸易,因其混入海盗中,没有实据。 </p><p>  而所谓倭寇,主要还是那些习惯了海上自由贸易的商人。由于海禁,自由贸易变成了走私,其中有日本商人,而更多的是中国商人,他们有家难回,就做了海盗,雇浪人来做保镖,就成了倭寇。 </p><p>  浪人的由来,缘于日本的长子继承制,财产被长子继承了,其他兄弟没有财产,要自己去谋生,他们浪迹天涯,寻求活路,就变成了浪人。中国是财产分家制,兄弟每人一份,所以没有浪人。 </p><p>  问:到了明朝,日本似乎又恢复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p><p>  答:是的。日本人对于明朝还是佩服的,因为明朝能“尊王攘夷”,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了。 </p><p>  我们试举一例。明成化年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自称日本国王,两次遣使入贡,贡物有刀、枪、马匹等,还致书中国皇帝,先歌功颂德,然后提出请求,求什么呢?一是钱,二是书,“今差使者入朝,所求在此耳”。钱连数目都有,“愿得壹拾万贯”;书也开了书单。 </p><p>宫崎滔天有代表性 </p><p>  问:日本后来也不与满清往来,为什么? </p><p>  答:这一点,徐继畲也谈到了,他说,200年间,日本与满清没有往来,可原因是什么,他没有说清楚。其实,日本对待满清的态度,就像对待蒙元一样,不把满清当中国,反而要以中国自居了。 </p><p>  因此,他们收留中国抗清志士,支持郑成功抗清,直至近代,还支持孙中山革命。 </p><p>  问:据说,日本人很佩服孙中山,有不少浪人追随孙中山革命。 </p><p>  答:就因为孙中山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在日本人眼里,就是“尊王攘夷”了。 </p><p>  孙的追随者中,有个著名人物,名叫宫崎滔天,他将自己追随孙中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名为《三十三年落花梦》,此书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他的个性很像中江兆民在《三醉人经纶问答》中的“豪杰君”,具有武士的“反骨”和儒者革命精神。可以说,他在孙中山身上,找到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p><p>  在他看来,孙中山的革命纲领,符合明治时代的精神,先“尊王攘夷”,然后“建立民国”。可中国没有王,根据儒家革命论,惟革命者为王,追随革命者,就是“尊王”,而排满就是“攘夷”。</p>
中国人自己的事,就不用外人来操这份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