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重要还是解决民工子女就学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45:57
<p>建设新农村重要还是解决民工子女就学重要!</p><p>到2050年估计中国80%的人口在城市 城镇!</p><p>而现在2亿多民工的子女就学难是普遍的问题!20%的没学上, 大部分只认了几个字而已!</p><p>建设新农村是为了什么?!应该把建设新农村的钱投到城市里的民工的子女身上!为了中国的未来</p><p>放弃老的 着力培养小的.老的必将过去,小的才是希望.</p><p>建设新农村重要还是解决民工子女就学重要!</p><p>到2050年估计中国80%的人口在城市 城镇!</p><p>而现在2亿多民工的子女就学难是普遍的问题!20%的没学上, 大部分只认了几个字而已!</p><p>建设新农村是为了什么?!应该把建设新农村的钱投到城市里的民工的子女身上!为了中国的未来</p><p>放弃老的 着力培养小的.老的必将过去,小的才是希望.</p>
<p>这是我看了2006年3月9日的 参考消息第8版</p><p>&lt;中国正经历大规模人口迁移&gt;和&lt;民工子女就学仍有困难&gt;</p><p>的感想!</p>
<p>两手抓</p><p>哪样都不能放松</p><p>对于民工子女就读,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民工的流动性太强,不利于子女的教育</p><p>前些时候有个小学教师在我家喝茶时,提到,自己班里大部分是民工子女.</p><p>好不容易把他们教会如何学习.如何融入本地孩子当中.其中的一半学生又要离开随父母到其他地方去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1:36:00的发言:</b><br/><p>两手抓</p><p>哪样都不能放松</p><p>对于民工子女就读,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民工的流动性太强,不利于子女的教育</p><p>前些时候有个小学教师在我家喝茶时,提到,自己班里大部分是民工子女.</p><p>好不容易把他们教会如何学习.如何融入本地孩子当中.其中的一半学生又要离开随父母到其他地方去了.</p></div><p>两手抓当然好的 但钱呢.财力是有限的!把钱投到人都想要离开的地方 值吗! </p><p>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想要好的生活 必然要到城市里!</p>
<p>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p><p>“社会主义”这词城市里还提吗?提都让人笑话,</p><p>所以就转到农村去了吧,</p><p>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上就是让农民贷款盖新房,</p><p>房子有了,债也上门了。</p><p>(只怕是形式大于实际,还记得以前的小城镇建设吗?)</p><p>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em06][em06][em06][em04][em04][em0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作战参谋</i>在2006-3-9 11:44:00的发言:</b><br/><p>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p><p>“社会主义”这词城市里还提吗?提都让人笑话,</p><p>所以就转到农村去了吧,</p><p>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上就是让农民贷款盖新房,</p><p>房子有了,债也上门了。</p><p>(只怕是形式大于实际,还记得以前的小城镇建设吗?)</p><p>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em06][em06][em06][em04][em04][em04]</div><p></p>欢迎楼上来我家乡看看.俺这地方就是农村
<strong>是应该解决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因为上学困难,现在的民工子女有很多都留在老家,被称为留守子女,不知这些留守子女以后的性格会发展成什么样?他们只认得父母的声音,只认电话里的爹妈。我女儿就在这样,想起这事我就心酸。</strong>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1:53: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作战参谋</i>在2006-3-9 11:44:00的发言:</b><br/><p>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p><p>“社会主义”这词城市里还提吗?提都让人笑话,</p><p>所以就转到农村去了吧,</p><p>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基本上就是让农民贷款盖新房,</p><p>房子有了,债也上门了。</p><p>(只怕是形式大于实际,还记得以前的小城镇建设吗?)</p><p>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em06][em06][em06][em04][em04][em04]</div><p></p>欢迎楼上来我家乡看看.俺这地方就是农村</div><p></p><p>你家乡是什么地方 不是长三角 就是珠三角 或环渤海! 这些地方 就是要建城市带的!</p><p>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p>
<p>纯粹的农业有多少发展前途?</p><p>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方,也要大力发展再加工才能获得高附加值</p><p>本地的农民敢跑到东北承包几千公顷的农田种植水稻,那么东北的当地农民呢,干什么去了?</p><p></p><p></p>
<p>长三角 就是珠三角 或环渤海 地区不是要<strong>建设新农村而是规划好怎么做</strong></p><p><strong>卫星城市的的问题 跟建设新农村无关.他们的规划应该定位在卫星城市!</strong></p>
<p>我们老家县就是江苏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p><p>我家就在乡下农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p><p>起码我还是了解我们那里农村的状况的。</p>
<p>楼上,我到今天还是生活在农村哦</p><p>在我的理解中,农民的思维方式改变比物质支持来得更为重要.</p>
<p>你们有多少是真正的农民?</p><p>你们居住的地方有多少是真正的农村?</p><p>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啊。</p>
<p>我有个亲戚在穷山村里,</p><p>家里孩子一大堆</p><p>如果把这么多孩子的钱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日子是不是过得更舒畅点?</p><p>这是观念问题吧.</p>
这不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6:38:00的发言:</b><br/><p>我有个亲戚在穷山村里,</p><p>家里孩子一大堆</p><p>如果把这么多孩子的钱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日子是不是过得更舒畅点?</p><p>这是观念问题吧.</p></div><p>这个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p>
<p>好象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哦</p><p>大刘,对吧</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极限大刘</i>在2006-3-9 16:50: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6:38:00的发言:</b><br/><p>我有个亲戚在穷山村里,</p><p>家里孩子一大堆</p><p>如果把这么多孩子的钱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日子是不是过得更舒畅点?</p><p>这是观念问题吧.</p></div><p>这个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p></div>所以教育 更重要啊!
<p>两手抓啊,教育重要,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样重要哦</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6:54:00的发言:</b><br/><p>两手抓啊,教育重要,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样重要哦</p><p></p></div><p>两手抓当然好的 但钱呢.财力是有限的!把钱投到人都想要离开的地方 值吗! </p><p>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想要好的生活 必然要到城市里!</p><p>2个人吵架 你去说都有理 都对 你们继续吧!</p><p>我们做事要面面俱到,那怕慢点 那怕不出成绩.重要是的没人骂!</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hzd01</i>在2006-3-9 17:0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6:54:00的发言:</b><br/><p>两手抓啊,教育重要,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样重要哦</p><p></p></div><p>两手抓当然好的 但钱呢.财力是有限的!把钱投到人都想要离开的地方 值吗! </p><p>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想要好的生活 必然要到城市里!</p><p>2个人吵架 你去说都有理 都对 你们继续吧!</p><p>我们做事要面面俱到,那怕慢点 那怕不出成绩.重要是的没人骂!</p></div><p></p><p>有人要离开.有人要进来,本地人均田地才零点几亩.于是外地人来本地种菜,而本地人跑到东北承包大片的土地搞大规模种植.</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7:10: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hzd01</i>在2006-3-9 17:0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6:54:00的发言:</b><br/><p>两手抓啊,教育重要,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样重要哦</p><p></p></div><p>两手抓当然好的 但钱呢.财力是有限的!把钱投到人都想要离开的地方 值吗! </p><p>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想要好的生活 必然要到城市里!</p><p>2个人吵架 你去说都有理 都对 你们继续吧!</p><p>我们做事要面面俱到,那怕慢点 那怕不出成绩.重要是的没人骂!</p></div><p></p><p>有人要离开.有人要进来,本地人均田地才零点几亩.于是外地人来本地种菜,而本地人跑到东北承包大片的土地搞大规模种植.</p><p>&nbsp;</p></div><p>你家乡是什么地方 不是长三角 就是珠三角 或环渤海! 这些地方 是要建城市带的!</p><p>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p><p>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 地区不是要<strong>建设新农村而是规划好怎么做</strong></p><p><strong>卫星城市的的问题 跟建设新农村无关.他们的规划应该定位在卫星城市!</strong></p>
<p>楼上说了这么多,那么你的建议是什么?让落后地区的农村荒芜?</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2:02:00的发言:</b><br/><p>纯粹的农业有多少发展前途?</p><p>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方,也要大力发展再加工才能获得高附加值</p><p>本地的农民敢跑到东北承包几千公顷的农田种植水稻,那么东北的当地农民呢,干什么去了?</p><p></p><p></p></div><p></p>请楼主回答我这个问题吧.
<p>城市化是必然的 在边远农村 一个家庭 或一些人&nbsp;&nbsp;承包几千公顷的农田</p><p>就可以搞好农业了!这样收入也不低!象现在这样给你几亩口粮田,只能糊口!</p><p>不可能过上好日子.</p>
<p>不吵不吵啊</p><p>中国的农业一直是按小生产模式来的啊</p><p>所以,现在要一下改变,也是有难度的啊</p><p>还有就是机械化的原因。</p><p></p>
<p>所以说,两手抓么__这也是没办法的.</p><p>你不能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也不能把他们都赶走.</p><p></p>
<p>很难的啊</p><p>我觉得还是教育更重要的。</p><p>脑袋里空空的</p><p>在那都没有用的啊</p>
千头万绪,忙不过来啊。
<p>六年前,实习时,和农办的工作人员下乡查帐.在一个很穷的地方.和当地乡政府的人闲聊时,问道.你这地方山清水秀,可以大搞种植业和养殖业么,</p><p>他们回答说:"有过这设想,当土地在刚改革时都分配到户了,现在再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当地农民不愿意啊,他们宁可守着这一亩三分田小打小闹."</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深涧悠蓝</i>在2006-3-9 17:42:00的发言:</b><br/><p>六年前,实习时,和农办的工作人员下乡查帐.在一个很穷的地方.和当地乡政府的人闲聊时,问道.你这地方山清水秀,可以大搞种植业和养殖业么,</p><p>他们回答说:"有过这设想,当土地在刚改革时都分配到户了,现在再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当地农民不愿意啊,他们宁可守着这一亩三分田小打小闹."</p></div><p>有这个原因 </p><p>也有强制农民重新合在一起的啊 </p><p>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卖不掉。 </p><p>其实,真的很难的啊 </p><p>&nbsp;</p>
做领导真难啊,干什么都有人反对
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轰炸东京!</i>在2006-3-10 8:44:00的发言:</b><br/>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div><p>这是2个问题 一个保持8亿农民 一个是推进城市化! </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hzd01</i>在2006-3-10 13:3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轰炸东京!</i>在2006-3-10 8:44:00的发言:</b><br/>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div><p>这是2个问题 一个保持8亿农民 一个是推进城市化! </p><p>&nbsp;</p></div><p></p>新农村是包括农村的城市化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轰炸东京!</i>在2006-3-10 13:38: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hzd01</i>在2006-3-10 13:3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轰炸东京!</i>在2006-3-10 8:44:00的发言:</b><br/>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div><p>这是2个问题 一个保持8亿农民 一个是推进城市化! </p><p>&nbsp;</p></div><p></p>新农村是包括农村的城市化的</div><p>哈哈 第一次听说 </p>
<p>浙江瑞安教改困局:民工子女分流地方教育资源 </p><p>--------------------------------------------------------------------------------<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3月10日15:49 新民周刊 <br/>&nbsp;<br/>  中央财政每年都要拨款给中西部地区用于义务教育;而实际上,中西部许多学生已随父母外出异地求学,享受不到这一优惠政策,他们所占用的是借读地区的教育资源。“教育助学凭证”的推行,可以化解这一现实矛盾。</p><p>  撰稿/杨艳萍(记者) 杨 江(记者) <br/>&nbsp;<br/>&nbsp;<br/>  浙江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最近遇到了一桩烦心事:自从2001年瑞安在温州地区率先推行“教育助学凭证”,迄今5年多时间里,筹集资金近千万,帮助了1万多名贫困学生按时入学。2003年,这一政策开始惠及来瑞安打工的外来民工子女。让叶耀国始料不及的是,2005年开始,民工子女在瑞安就学人数出现了明显增加,近3个学期以来,增幅越发显著,致使瑞安市教育经费捉襟见肘。</p><p>  瑞安地处民营经济异常活跃和发达的浙南地区,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2005年它的排名是39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重视教育的传统,使瑞安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国内同等规模的城市中位居前列。2002年,瑞安市财政对教育拨款2.52亿元,2003年是2.88亿元,2004年超过4亿元。然而瑞安教育投入的力度,始终无法跟上就读民工子女增长的速度。</p><p>  经过调查叶耀国发现,从2003年开始,到瑞安市借读的外来农民工子女数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秋季,在瑞安市借读的农民工子女数已过3万人大关。更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不对外招生的今年春节,居然有3000多农民工子女拥到瑞安要求转学。来自全国各地在瑞安打工的民工,不仅送来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还送来了亲戚朋友的孩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天瑞安面临的问题,是否也正在逐步向其他一些城市逼近?</p><p>  外地生源涌入瑞安</p><p>  拖家带口送孩子到瑞安读书,外来民工看中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瑞安基础教育发达。历史上瑞安就是浙江省的“教育强县”,大名鼎鼎的瑞安中学,不仅是浙江省18所重点高中之一,还位居全国重点高中百强之列。这所学校每年高考重点大学入学率都在60%以上。良好的教学质量,对外来民工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p><p>  叶耀国对记者说,“不同省份存在消费水平的差别,有的民工在瑞安月入1000元,与他在安徽月入600元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这样在孩子读完一、二年级后,父母就带着孩子返回故乡。刚回去读三年级,孩子的成绩是全镇第一。到了六年级,成绩就已经混同于一般水平。这时候有的父母就会为了孩子的学业,为了孩子的将来,重回瑞安打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p><p>  其次是孩子在瑞安读书学费便宜。2003年起,瑞安当地政府向1.8万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推出了“阳光助学”工程。规定所有在瑞安务工的外来民工,只要持暂住证和夫妻双方任何一方企业出具的证明,他们的子女就可以无条件在瑞安市学校就近入学,享受瑞安市民的“同城待遇”,免除学费;每年瑞安市还从这些民工子女中,推选出1000名家庭条件相对不好的学生,经过申报、公示等程序,报由市财政拨出专款,发放教育助学凭证,免除所有费用。</p><p>  这样一来,民工们很快发现,拥有优越教育资源的瑞安,孩子读书的费用甚至要低于安徽、贵州、江西等一些相对贫困地区。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外地适龄学生接踵而至。</p><p>  教育助学凭证</p><p>  目前,瑞安的“教育助学凭证”经费来源主要有四块:政府拨款;从市的教育基金中提取;从收费总额中提取10%;社会捐助。主体教育拨款还是流向公办学校,“教育助学凭证”的发放对象,只局限于民办普高、职高的学生和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的贫困生。2001年9月,“教育助学凭证”一经推出,在国内便引起极大反响。这种方式对国内原有的政府教育投入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其核心就在于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教育公平。</p><p>  瑞安的教育助学凭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无排富性模式”,即给所有适龄儿童等面值的教育券,家长可以自由选择收费标准不同的学校,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这主要体现于民办职高的助学政策方面。另一种是“排富性”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前一种模式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性原则,主张只给低收入者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主要体现于扶贫助学政策方面。</p><p>  “教育助学凭证”,在瑞安起步于对就读民办学校的职高学生进行补助。当时共拨款200万元,每位学生补助200元。到了2002年,这一做法进一步完善,民办普高每招收一名瑞安籍学生,奖励200元,民办职高奖励300元,学校凭教育凭证到教育局领取奖励。</p><p>  在基层从事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叶耀国对记者说,“农民平常浪费最大的资源就是时间,而时间又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农村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如果考不上普通高中该怎么办?16岁的年纪,无一技之长,他在社会上无法立足。若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p>  叶耀国说,人的一生道路漫长,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那一两步。政府关心农民问题,就应该花大力气解决他们的孩子在19岁前的职业培训。面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现实,做好农家子弟的职业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出对农民的关心,其实也是在为政府减轻就业压力。</p><p>  过去职高的收费普遍偏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就读,日常开销还不算大。到了职高,一年的学费就要3000元,再加上生活费,3年下来就需要3万,一些生活拮据的农村子弟,就此放弃了求学之路。</p><p>  实施了“教育助学凭证”制度后,瑞安民办普高和民办职高的招生数开始成倍增长,有的民办学校甚至200%完成招生计划。经济杠杆调整教育结构的有效性得到了最大释放。在瑞安,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学生刚踏上工作岗位,月收入基本能达到1000元,年收入过万就可以算脱贫。农村的孩子在19岁以后就可以养家糊口,经过努力还能成为技术员或者工程师。</p><p>  民工子女分流地方教育资源</p><p>  2003年以后,瑞安将“教育助学凭证”扩大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发放标准为低保家庭和孤儿: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520元,高中生2000元;贫困生为:小学生每人每年320元,初中生420元,高中生1500元。为了防止特困生在学期结束后辍学,当地教育局在学期结束前就发放“教育助学凭证”。</p><p>  瑞安莘塍镇第六小学,是当地最大的民工子女学校。由于学校临近瑞安最大的一个工业园区,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学校958名学生,95%都是外地民工子女,他们分别来自江西、安徽、贵州、湖南和湖北等地。今年春节开学后,又有133名外地学生转入,原先坐48个人的教室,现在间间都挤到近60人。</p><p>  莘塍六小的校长季光荣对记者说,外来打工者上班早出晚归,学校也就变成了托儿所。有的父母早上6点就把孩子送来,中午自己不能回家吃饭,孩子就留在教室里,晚上他们6点不下班,老师们就要陪孩子等下去。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原本紧张的师资力量,还要再分一部分出来轮流留校值班。</p><p>  “民工子女就像候鸟一样,流动性很强。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上百名学生流入或流出。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以前用的教材也不一样,有的是人民出版社的,有的是浙江出版社的。另外,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经常是老师把一个孩子的小毛病纠正得差不多了,他却忽然转学走了。教师在心理和体力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p><p>  新学期开始,季光荣遇到了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当地工作的民工不仅送来了自己的孩子,还带来了外甥或者侄子。民工的理由也很充分,孩子在家没人管,他出外打工只能带在身边。按照瑞安教育局的规定,如果家长没有在瑞安务工且手续不齐全,学校要尽量劝其回原籍就读。“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学校不收好像也没道理,既然送上门来,我们一般还是会收下的。”季光荣说。</p><p>  叶耀国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民工子女应该就近入学。结果就造成在工厂企业集中的区域,学校人满为患,孩子上学变成了大难题。假如家长听从政府的调配,哪所学校有空余名额就将孩子送到哪里就读,还可以解决1万-2万人。不过这种方法会给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并不为学生家长所接受。 </p><p>  瑞安现在200多所学校中,有28所中的民工子女超过60%。中西部贫困省份,中央财政每年都要拨款用于义务教育,跟随打工的父母转学外地的孩子们,享受不到这一优惠政策。瑞安地方经济实力雄厚,在教育经费上得不到国家财政拨款。这就意味着这些民工子女不仅享受不到家乡的优惠和补贴,还要占取一块瑞安的教育资源。</p><p>  叶耀国说,按照一所学校1000人的规模来计算,每年增加近5000名民工子女,满足他们读书的需求就要每年再建5所新学校。瑞安是否有能力为其他省份分担义务教育的工作?这笔日渐庞大的开支让财大气粗的瑞安市政府也开始感到了压力。</p><p>  借助国家财政化解矛盾</p><p>  “单纯依靠地方努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出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在叶耀国看来,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并不是没有。他建议,国家教育部可以在全国范围推行“教育助学凭证”制度。</p><p>  眼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是,瑞安是一个预算内可用资金达10多亿元的全国百强县,拿出近千万元推行“教育助学凭证”并不是太难的事。但是对于全国许多财政收入并不尽如人意的地区来说,上千万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这一地区“教育助学凭证”能否得到推广?如果可行它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p><p>  叶耀国认为,教育部可以将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接入,以“教育助学凭证”的方式直接发到贫困地区每个学生的手中。这一凭证可以全国通用,学生持“凭证”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的学校借读,并以此抵冲学杂费。被借读的学校最后持“凭证”向国家兑换经费。</p><p>  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一些地方截留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又可以最大限度盘活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使之更为有效发挥作用。国家、学校、学生实现“三赢”,义务教育法也可以真正落到实处。</p><p>  “当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主要还在于直接办学校。政府每年花在学生身上的钱,老百姓看不见。而用‘教育助学凭证’的形式把补助发到学生手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就变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福利。用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求得教育效益和公平的最大值,这是推行教育凭证制度的本质所在。”叶耀国说。- <br/>&nbsp;<br/></p>
<p>我认为不在“说”做什么。现行体制下,环节太多,真正用到农民和教育上的经费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多。既然观念转变更重要,教育当然应该重一些。</p>
<p>发改委官员称改变经济结构必须让更多农民进城 </p><p><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315/10362418679.shtm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315/10362418679.shtml</a><br/>&nbsp;<br/><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http://finance.sina.com.cn</a> 2006年03月15日 10:36 南方日报 <br/>&nbsp;<br/>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p><p>  改变经济结构必须让更多农民进城</p><p>  昨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闭幕。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简称“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国民 <br/>&nbsp;<br/>&nbsp; <br/>&nbsp;<br/>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纲领。</p><p>  “十五”期间各项指标进展是否顺利?“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什么障碍?日前,就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报驻京记者采访了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p><p>  “十一五”期间必须转变经济结构</p><p>  记者:您认为,“十一五”期间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p><p>  刘福垣:从目前情况看,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经济结构。现在各级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结构的转变,而是把增长的指标放在首位。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提高现代化的生产方式。</p><p>  只有当工业生产方式逐步替代小农生产方式才叫发展,把我们的GDP增长从拼土地、拼劳力、拼资源中摆脱出来。</p><p>  记者:您能否谈一下,如果这种经济结构不发生变化,将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哪些影响?</p><p>  刘福垣:“十五”计划中有一个指标叫耕地保有量没有完成,我认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我们的耕地现在是被两头占用。城市搞现代化,需要圈占耕地。在农村,农民自己也在拼命地挤占耕地。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多空壳村。很多人离开了农村,地还在那里摆着。这样两头占地国家怎么能够承受得了?据估计,如果现在把空壳村中的小农户都转移到城镇中,我们国家的耕地就能多出2亿亩。</p><p>  记者: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经济结构的转变,那么您认为制约地方政府不注重经济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p>  刘福垣:我认为,有些地方政府不注重经济结构转变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吏制和税制。也就是我们通常考核干部的指标GDP和税收。我们的干部制度、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到现在为止还是以GDP为中心。在税制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多上税,纷纷引进重化工的大项目,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多大城市没有发挥大城市的作用,而是抢夺了中小城市的饭碗。</p><p>  必须让更多的农民进城</p><p>  记者:您认为,经济结构的转变除了要改变政府的考核标准外,还有哪些解决办法?</p><p>  刘福垣:要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就必须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先有新城市。政府3万多亿元的财政收入,要优先保证农民进城。现在给农村修建高速公路,都以为是给农民好处,农民会高兴。其实,这种措施就等于保证他们将来永远是小农。</p><p>  只有改变他们的命运才是根本的大事。大多数农民进城了,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剩下的一小部分种地的人就会富裕起来。只有这样,整个经济才会往前发展。</p><p>  记者:但是,现在农民进城已经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民打工完之后依然会回到农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p>  刘福垣:农民进城确实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不能说是农村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城市。没有新城市就没有新农村。要解决好经济结构的问题就必须把城市结构开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居民住宅这三个问题解决好。</p><p>  我认为,现在户籍制度已经不是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社会保障。如果中央统一转移财政支付,这个国家的公民不管走到哪,在哪里失业就在哪里享受社会保障,由全国统筹,地方政府就没有心理障碍了,也不会排斥农民进城。</p><p>  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由中央财政统一支出。这样做,地方政府也就不会排斥农民进城。</p><p>  贫富差距悬殊</p><p>  是因为存在权力分配</p><p>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悬殊也是因为农民太多造成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p><p>  刘福垣:经济结构不变,贫富差距也就没办法解决。“十一五”的指标也就更难完成了。不过,我认为,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每年没有老老实实地按要素分配。市场经济应该按照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对大家既是公平的又是有效的。按照这个,收入是有差距的,但是不会像今天差距这么大。</p><p>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按照要素分配。有的人打着改革的旗号,把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行为是非要素分配,是暴利分配、权力分配和寻租分配。国民收入这一部分分配过大,造成了我们今天的贫富差距悬殊。</p><p>  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实习生 王丹黎<br/>&nbsp;<br/></p>
z我还是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民工子女没有文化又怎么来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