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哈尔滨天价医疗费背后的黑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9:51:52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g/2005_content_bg.gif" border="0"><tbody><tr><td class="news_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哈尔滨天价医疗费调查内幕:医院多收20余万元 </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30">&nbsp; </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3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width="13"><img height="21" alt="" src="http://www.xawb.com/img/2005_content_source_left.gif" width="13"/></td><td width="300" bgcolor="#f2f2f2"><div align="center">www.xawb.com 2006-02-21 09:06:35 西安晚报 </div></td><td width="12"><img height="21" alt="" src="http://www.xawb.com/img/2005_content_source_right.gif" width="13"/></td></tr></tbody></table></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10">&nbsp;</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g/2005_content_bg.gif" border="0"><tbody><tr><td width="20">&nbsp; </td><td class="news_cont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class="Author"></p><blockquote class="Abstract"></blockquote><blockquote class="Source"></blockquote><p>  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一则关于“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引起举国关注。 </p><p>  卫生部调查组于2005年11月、12月、2006年1月中旬三赴哈尔滨,就哈医大二院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调查,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哈医大二院确实存有多收费的重大问题,并在病历管理、会诊制度、输血和血液运输等方面存有违规。凡此种种,显示哈医大二院在此次医患纠纷中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p><p>  然而,三次调查,仍无法证实这一罕见事件应由医院单方面承担全部责任,患者住院67天花费百余万元的住院医疗费仍是基本事实;调查中,甚至无法证实占500万元医疗费主要部分的自购药所谓总值400万元的“天价”数字,更无法确认病人家属指称有关药品“被盗卖”的猜测与指控。因此,这一集中于追究哈医大二院责任的结论,很可能仍远逊此前舆情之预期。 </p><p>  事实本身更具有说服力。显然,这一罕见“天价医药费事件”,已经远超出了一家医院应当承担管理之责的范畴,且有着更深刻的制度背景。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揭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迫切性;然而如果单方面将矛头指向医院,视之为黑心医院榨取普通百姓血汗的典型,则无助于认识目前中国医疗体制问题的本质;其结果,只会恶化本来就相当脆弱的医患互信关系,更使亟待开局的全面医疗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p><p>  过度收费缘由 </p><p>  在翁文辉病案中,哈医大二院收费总数为1388392.44元。在翁强自述550万元的总费用中,其余410万元为病人自购药。 </p><p>  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哈医大二院收费部分确实存在多收费。《财经》获知,调查组确认哈医大二院多收20余万元,占总收费的16%左右。以此计算,则此次翁老先生67天抢救的费用仍在110万元以上。诚然,20万元也是大数目,且与哈医大二院此前承认的多收费数目差别颇大。据专家们解释,这牵涉到一种计算方法,即所谓“分解收费”。 </p><p>  所谓分解收费,就是将一项收费化解为多项收费。这也是现行医疗体制下,国内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常用手法。例如,各省物价部门对腹部B超的收费标准一般定在200元左右,包含肝、肾、胃等多脏器检查。而一些医院经常将一项腹部B超检查分解为肝、肾等多项检查,每项分别收取一次费用。 </p><p>  哈医大二院高达20余万元的多收费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分解收费,其中大头是血滤一项的收费。 </p><p>  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向《财经》透露,如血滤这类昂贵项目,目前国内除少数单位严格执行每小时300元左右的“包干式”收费标准,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解收费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此项检查的成本相对较高,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水平较低的“包干式”收费标准,医院很难获利。而在国家长期不予投入的情况下,“创收”在所有的医院中,早已是理所当然。 </p><p>  专家们还介绍说,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的财务制度非常不健全,更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的低效和混乱。“大多数医院共存着多套不同时期购入的计费系统,药房、检查、医嘱各网络互不相联,微机管理系统也相当混乱。”一位多年从事医院财务工作的老专家说。 </p><p>  从去年开始,卫生部要求实行按天结算费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意在使患者及时了解每天发生的实际费用,杜绝乱收费。但这类措施主要着眼于“治表”而非“治本”,执行过程中极易适得其反。倘若医生下医嘱发生了费用,但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用药量临时发生改变,当天结算反可能造成多收或者漏收。此外,ICU病房通常实行“滴定式治疗方式”,即医生下口头医嘱,护士记录立即执行。因此,这类多收和漏收几乎在每家医院的ICU病房都存在。 </p><p>  在哈医大二院早期自查时,除查出管理混乱造成的多收费,亦发现漏收费。当时发现的漏收金额约1万多元。 </p><p>  据《财经》了解,卫生部调查组第一次赴哈医大二院调查时,基本确定漏收现象的存在,数额不详。但第三次调查形成的初步报告并未涉及漏收的内容。据悉,这一做法亦引起争议。 </p><p>  是涂改还是修改病历? </p><p>  翁老先生住院病历的准确性,曾被广泛质疑。此前,主治医生王雪原曾对媒体表示,真正由他签署的医嘱只占25%,大部分均由实习医生签署。他表示,这违反了哈医大二院的三级医生查房制度。 </p><p>  《财经》获悉,哈医大二院长期以来执行的并非三级医生制度,而是责任医生制度,即由一个主治医生从头至尾负责处理患者的全部医疗事务,包括签医嘱。当主治医生无法下医嘱又必须下医嘱时,其下级医生只能签主治医生的名字。调查组打开其他ICU病历,发现也有类似情况。 </p><p>  调查组发现,哈医大二院确实存在大量涂改病历现象,甚至有些化验单、检查报告也都有涂改痕迹。此外,翁氏的病历还有个别“故意修改”的内容。 </p><p>  至少在一些专家看来,涂改病历在国内医院并不少见。一位北京三甲医院ICU主任告诉记者,实际工作中,病历往往是很多人写成的,不可能杜绝涂改,关键在于不可有意改变病程记录。专家们同时承认,医院应当努力追求病历书写的规范化。 </p><p>  是否过度治疗 </p><p>  翁强曾向媒体展示过一连串庞大的数字:收费化验2925次,平均一天44次,其中血糖化验达565次,平均一天近9次;肾功能检查186次,平均每天3次;曾经在48小时内做了43次血气分析;某日做痰培养54次,某日输液106瓶,输血94次,等等。他认为,医院对其父亲“过度治疗”。 </p><p>  哈医大二院的专业解释是:根据最新报道和国内著名专家会诊意见,危重患者(包括重症感染者)的血糖需要严密监控,控制在4.0~7.5之间,否则,死亡率会明显增加。该患者住院82天,化验血糖563次,平均每天6.83次是出于病情需要。 </p><p>  对于在央视节目中重点提出的106瓶盐水和94次输血的问题,哈医大二院也做了说明,称由于患者为恶性肿瘤晚期,并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需要进行长时间血滤治疗。血滤即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是通过置换液的一次性进出,来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而输血费是按输血泵每输100毫升血制品收取一次处置费(每次10元),即按流量计算;因此“94次输血费”并非指94次输血操作和输了94袋血。 </p><p>  这些解释和说明,都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同。 </p><p>  在用药问题上,翁强质疑最甚者,为一种生长激素“珍怡”的使用。“珍怡”为肿瘤患者慎用的药品。翁强称,“珍怡”被用于翁老先生,与于玲范接受“珍怡”生产厂商邀请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不无关系。这种接受药厂邀请出国的行为亦为卫生部所明令禁止。然而,中华医学会向卫生部调查组出示的意见认为“珍怡”用于翁文辉病例并非失误。 </p><p>  一位调查组人士告诉记者,调查报告并基本否认了过度治疗的指责。据《财经》杂志 </p><p>上述的新闻大家在各大媒体均能看见,可以看出某重要媒体所说的500万天价医疗费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其会在调查没有得出结果的时候急于跳出来公布一个不真实的新闻呢?大家可以猜想这位翁老先生的儿子的巨大能耐,这次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实际上具我说知,其父亲在北京住院期间,已经成功敲诈某著名医院30万医疗费,产生的结果就是北京没有一家医院肯接受,这大家很好理解,为什么病人会千里迢迢的从北京到哈尔滨,然后在哈尔滨治疗,然后去请北京的专家,实际上这位翁先生,早就打好了敲诈医院的算盘,他想捞个大鱼,从到哈尔滨二院的第一分钟开始,这位先生及其家属就开始录音录像,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病人,会这样做吗?所以这位哈尔滨二院的院长一开始就犯错了,他把这个病人收下来就是个错误。医院是贪财的,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所以我想包括我自己以及所以的医生,规范行医,合理收费。</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8 19:57:24编辑过]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g/2005_content_bg.gif" border="0"><tbody><tr><td class="news_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哈尔滨天价医疗费调查内幕:医院多收20余万元 </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30">&nbsp; </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3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width="13"><img height="21" alt="" src="http://www.xawb.com/img/2005_content_source_left.gif" width="13"/></td><td width="300" bgcolor="#f2f2f2"><div align="center">www.xawb.com 2006-02-21 09:06:35 西安晚报 </div></td><td width="12"><img height="21" alt="" src="http://www.xawb.com/img/2005_content_source_right.gif" width="13"/></td></tr></tbody></table></td></tr><tr><td class="news_subtitle" 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10">&nbsp;</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0" align="center" background="../../../../img/2005_content_bg.gif" border="0"><tbody><tr><td width="20">&nbsp; </td><td class="news_cont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class="Author"></p><blockquote class="Abstract"></blockquote><blockquote class="Source"></blockquote><p>  2005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一则关于“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引起举国关注。 </p><p>  卫生部调查组于2005年11月、12月、2006年1月中旬三赴哈尔滨,就哈医大二院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调查,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哈医大二院确实存有多收费的重大问题,并在病历管理、会诊制度、输血和血液运输等方面存有违规。凡此种种,显示哈医大二院在此次医患纠纷中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p><p>  然而,三次调查,仍无法证实这一罕见事件应由医院单方面承担全部责任,患者住院67天花费百余万元的住院医疗费仍是基本事实;调查中,甚至无法证实占500万元医疗费主要部分的自购药所谓总值400万元的“天价”数字,更无法确认病人家属指称有关药品“被盗卖”的猜测与指控。因此,这一集中于追究哈医大二院责任的结论,很可能仍远逊此前舆情之预期。 </p><p>  事实本身更具有说服力。显然,这一罕见“天价医药费事件”,已经远超出了一家医院应当承担管理之责的范畴,且有着更深刻的制度背景。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揭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迫切性;然而如果单方面将矛头指向医院,视之为黑心医院榨取普通百姓血汗的典型,则无助于认识目前中国医疗体制问题的本质;其结果,只会恶化本来就相当脆弱的医患互信关系,更使亟待开局的全面医疗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p><p>  过度收费缘由 </p><p>  在翁文辉病案中,哈医大二院收费总数为1388392.44元。在翁强自述550万元的总费用中,其余410万元为病人自购药。 </p><p>  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哈医大二院收费部分确实存在多收费。《财经》获知,调查组确认哈医大二院多收20余万元,占总收费的16%左右。以此计算,则此次翁老先生67天抢救的费用仍在110万元以上。诚然,20万元也是大数目,且与哈医大二院此前承认的多收费数目差别颇大。据专家们解释,这牵涉到一种计算方法,即所谓“分解收费”。 </p><p>  所谓分解收费,就是将一项收费化解为多项收费。这也是现行医疗体制下,国内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常用手法。例如,各省物价部门对腹部B超的收费标准一般定在200元左右,包含肝、肾、胃等多脏器检查。而一些医院经常将一项腹部B超检查分解为肝、肾等多项检查,每项分别收取一次费用。 </p><p>  哈医大二院高达20余万元的多收费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分解收费,其中大头是血滤一项的收费。 </p><p>  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向《财经》透露,如血滤这类昂贵项目,目前国内除少数单位严格执行每小时300元左右的“包干式”收费标准,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解收费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此项检查的成本相对较高,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水平较低的“包干式”收费标准,医院很难获利。而在国家长期不予投入的情况下,“创收”在所有的医院中,早已是理所当然。 </p><p>  专家们还介绍说,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的财务制度非常不健全,更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的低效和混乱。“大多数医院共存着多套不同时期购入的计费系统,药房、检查、医嘱各网络互不相联,微机管理系统也相当混乱。”一位多年从事医院财务工作的老专家说。 </p><p>  从去年开始,卫生部要求实行按天结算费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意在使患者及时了解每天发生的实际费用,杜绝乱收费。但这类措施主要着眼于“治表”而非“治本”,执行过程中极易适得其反。倘若医生下医嘱发生了费用,但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用药量临时发生改变,当天结算反可能造成多收或者漏收。此外,ICU病房通常实行“滴定式治疗方式”,即医生下口头医嘱,护士记录立即执行。因此,这类多收和漏收几乎在每家医院的ICU病房都存在。 </p><p>  在哈医大二院早期自查时,除查出管理混乱造成的多收费,亦发现漏收费。当时发现的漏收金额约1万多元。 </p><p>  据《财经》了解,卫生部调查组第一次赴哈医大二院调查时,基本确定漏收现象的存在,数额不详。但第三次调查形成的初步报告并未涉及漏收的内容。据悉,这一做法亦引起争议。 </p><p>  是涂改还是修改病历? </p><p>  翁老先生住院病历的准确性,曾被广泛质疑。此前,主治医生王雪原曾对媒体表示,真正由他签署的医嘱只占25%,大部分均由实习医生签署。他表示,这违反了哈医大二院的三级医生查房制度。 </p><p>  《财经》获悉,哈医大二院长期以来执行的并非三级医生制度,而是责任医生制度,即由一个主治医生从头至尾负责处理患者的全部医疗事务,包括签医嘱。当主治医生无法下医嘱又必须下医嘱时,其下级医生只能签主治医生的名字。调查组打开其他ICU病历,发现也有类似情况。 </p><p>  调查组发现,哈医大二院确实存在大量涂改病历现象,甚至有些化验单、检查报告也都有涂改痕迹。此外,翁氏的病历还有个别“故意修改”的内容。 </p><p>  至少在一些专家看来,涂改病历在国内医院并不少见。一位北京三甲医院ICU主任告诉记者,实际工作中,病历往往是很多人写成的,不可能杜绝涂改,关键在于不可有意改变病程记录。专家们同时承认,医院应当努力追求病历书写的规范化。 </p><p>  是否过度治疗 </p><p>  翁强曾向媒体展示过一连串庞大的数字:收费化验2925次,平均一天44次,其中血糖化验达565次,平均一天近9次;肾功能检查186次,平均每天3次;曾经在48小时内做了43次血气分析;某日做痰培养54次,某日输液106瓶,输血94次,等等。他认为,医院对其父亲“过度治疗”。 </p><p>  哈医大二院的专业解释是:根据最新报道和国内著名专家会诊意见,危重患者(包括重症感染者)的血糖需要严密监控,控制在4.0~7.5之间,否则,死亡率会明显增加。该患者住院82天,化验血糖563次,平均每天6.83次是出于病情需要。 </p><p>  对于在央视节目中重点提出的106瓶盐水和94次输血的问题,哈医大二院也做了说明,称由于患者为恶性肿瘤晚期,并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需要进行长时间血滤治疗。血滤即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是通过置换液的一次性进出,来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而输血费是按输血泵每输100毫升血制品收取一次处置费(每次10元),即按流量计算;因此“94次输血费”并非指94次输血操作和输了94袋血。 </p><p>  这些解释和说明,都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同。 </p><p>  在用药问题上,翁强质疑最甚者,为一种生长激素“珍怡”的使用。“珍怡”为肿瘤患者慎用的药品。翁强称,“珍怡”被用于翁老先生,与于玲范接受“珍怡”生产厂商邀请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不无关系。这种接受药厂邀请出国的行为亦为卫生部所明令禁止。然而,中华医学会向卫生部调查组出示的意见认为“珍怡”用于翁文辉病例并非失误。 </p><p>  一位调查组人士告诉记者,调查报告并基本否认了过度治疗的指责。据《财经》杂志 </p><p>上述的新闻大家在各大媒体均能看见,可以看出某重要媒体所说的500万天价医疗费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其会在调查没有得出结果的时候急于跳出来公布一个不真实的新闻呢?大家可以猜想这位翁老先生的儿子的巨大能耐,这次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实际上具我说知,其父亲在北京住院期间,已经成功敲诈某著名医院30万医疗费,产生的结果就是北京没有一家医院肯接受,这大家很好理解,为什么病人会千里迢迢的从北京到哈尔滨,然后在哈尔滨治疗,然后去请北京的专家,实际上这位翁先生,早就打好了敲诈医院的算盘,他想捞个大鱼,从到哈尔滨二院的第一分钟开始,这位先生及其家属就开始录音录像,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病人,会这样做吗?所以这位哈尔滨二院的院长一开始就犯错了,他把这个病人收下来就是个错误。医院是贪财的,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所以我想包括我自己以及所以的医生,规范行医,合理收费。</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8 19:57:24编辑过]
<p>上述的新闻大家在各大媒体均能看见,可以看出某重要媒体所说的500万天价医疗费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其会在调查没有得出结果的时候急于跳出来公布一个不真实的新闻呢?大家可以猜想这位翁老先生的儿子的巨大能耐,这次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实际上具我说知,其父亲在北京住院期间,已经成功敲诈某著名医院30万医疗费,产生的结果就是北京没有一家医院肯接受,这大家很好理解,为什么病人会千里迢迢的从北京到哈尔滨,然后在哈尔滨治疗,然后去请北京的专家,实际上这位翁先生,早就打好了敲诈医院的算盘,他想捞个大鱼,从到哈尔滨二院的第一分钟开始,这位先生及其家属就开始录音录像,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病人,会这样做吗?所以这位哈尔滨二院的院长一开始就犯错了,他把这个病人收下来就是个错误。医院是贪财的,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所以我想包括我自己以及所以的医生,规范行医,合理收费。</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p>  同意,觉得这个儿子原来就不厚道</p><p></p>
<p>呵呵</p><p>都不是好鸟啊</p><p>我到觉得,应该好好公布公布着翁老儿子的情况</p><p>感觉,不一般啊。</p><p></p>
作为医务工作者,生活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刚才看新闻,我们的高大部长又出现在屏幕上,声情并茂的面对话筒:“(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啊,这里面有药厂的问题,有药商的问题,有医院医生的问题......”我就狐疑了,怎么卫生行政部门怎么就没问题呢?每次那么昂贵的药物进入医保目录,不摆平高层卫生行政人员怎么行呢?
<p>呵呵</p><p>都不是好鸟啊</p><p>摆明了想玩医院,哪有这么傻地人.............</p>
<p>同意大刘,一般的人怎么会看得起呢?而且医院怎么敢要这么高的收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