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平型关战役照片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1:35
<p>这幅照片级为经典。</p><p>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面,提到平型关战斗,这张照片是最为经典的一张。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提出过疑问,我仅我的资料查考了一番,果真有完全不同甚至南辕北辙的说法。<br/>  这里把不同的说法介绍出来,不是考证,也不是结论,仅仅是介绍,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br/>  说法一:平型关战斗说<br/>  照片拍于37年9月25日早上7点左右,拍摄者是苏静,时任115师司令部二科科长(解放后最高任总参军务部部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br/>  说法二:仁安羌战斗说<br/>  照片拍于42年19日10-11时左右。拍摄者是一位英军记者。此说的出处是原国民党起义将领王楚英。时任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王楚英为了撰写回忆录,在搜集照片资料的时候,托当年一起从军的好友从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翻拍出来的。<br/>  <br/>  对于后一种说法,令人匪夷所思。<br/>  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后一种说法并不是完全荒诞的。可能大家对这个疑案早有研究,请发表。<br/>  </p><p>&nbsp;</p><br/><p>这幅照片级为经典。</p><p>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面,提到平型关战斗,这张照片是最为经典的一张。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提出过疑问,我仅我的资料查考了一番,果真有完全不同甚至南辕北辙的说法。<br/>  这里把不同的说法介绍出来,不是考证,也不是结论,仅仅是介绍,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br/>  说法一:平型关战斗说<br/>  照片拍于37年9月25日早上7点左右,拍摄者是苏静,时任115师司令部二科科长(解放后最高任总参军务部部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br/>  说法二:仁安羌战斗说<br/>  照片拍于42年19日10-11时左右。拍摄者是一位英军记者。此说的出处是原国民党起义将领王楚英。时任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王楚英为了撰写回忆录,在搜集照片资料的时候,托当年一起从军的好友从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翻拍出来的。<br/>  <br/>  对于后一种说法,令人匪夷所思。<br/>  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后一种说法并不是完全荒诞的。可能大家对这个疑案早有研究,请发表。<br/>  </p><p>&nbsp;</p><br/>
平型关一说,有一些矛盾的地方。<br/>  从时间上看,部队是24夜进入阵地的。25日早敌情出现,天刚蒙蒙亮,林彪、聂荣臻等来到伏击地点东南方的一个小山岗上。<br/>  从看到的书籍中描述,也有不同的地方。<br/>  蔡仁照同志的《中国元帅聂荣臻》中说:“师指挥所设在东南的一个小山头上,这里举起望远镜就可以纵观全沟。当聂荣臻接到部队部署完毕的报告之后,兴奋的举起望远镜,向指挥所前侧的山头望去,……正当这时,一位有远见的同志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拍下了聂荣臻和林彪在平型关战役指挥所的照片。”<br/>  当代中国出版社的《聂荣臻传》记载的比较具体:“林彪单腿跪在聂荣臻身边的草地上,也用望远镜观察伏击阵地和沟道通路。……站在一旁的苏静不失时机的举起照相机,拍摄了这两位平型关战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前沿阵地指挥的照片。”这里指出了苏静是照片的拍摄者。<br/>  在战斗结束后,由杨得志与副团长陈正湘写的《平型关战斗详报》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毫无遮挡的指挥所里,穿着蓝衣没有扎绑腿的林彪站起来……”,这句话值得注意。<br/>  从拍摄的时间上看,在战斗打响之前的时间应该是7点多,至多8点多战斗打响。照片应该是在战斗打响前拍的,9月底的处于高纬度的山西高原地区,太阳的高度不会那么高。另外,从地形上看,照片必须由南向北方向拍摄,此时阳光应该从右边射过来,而且角度不会这么高。这是一个疑点。<br/>  <br/>
还有人员的位置问题,说法混乱。<br/>  张宏志的《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认为:“拿望远镜者是师长林彪(左三)。” 长城出版社的《聂荣臻元帅》画册则说:“左一为林彪、左二为聂荣臻。” 当代中国出版社的《聂荣臻传》又说:“左一为林彪、左三为聂荣臻。” 而重庆聂荣臻研究会的《聂荣臻文物》又认为:“林彪单腿跪在聂荣臻身旁的草地上,全神贯注的观察伏击的阵地。”也就是说林彪的位置在左五。<br/>  这是令人吃惊的细节。我们也没有注意到会如此矛盾。<br/>  另外,杨得志等写的战斗详报中,说林彪“穿蓝衣,没扎绑腿”。可是照片上并没有这样的人物。<br/>  特别是五人中,有一人穿戴头套的风衣,而且脚上穿的鞋是有浅跟的,这与当时八路军穿的军衣与布鞋草鞋等决然不同,这也是我们不注意的地方。<br/>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反映我党我军历史的照片包括影片,有些是事后补拍的,这就难免能够完全复原实际事件发生时的场景与时间。这就复杂了。<br/>
仁安羌战斗一说<br/>  仁安羌战役的具体过程不再叙述,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查阅有关资料。<br/>  王楚英托人从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翻拍来的照片注明:左一为国民党新编第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左三手持望远镜者为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左四身穿风衣、脚穿皮鞋的是英军联络官韦尔斯上校。<br/>  据王楚英回忆,42年4月19日上午11时左右,战役基本结束,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这时突然传来了第一营营长张崎阵亡的消息,孙立人闻讯立即与刘放吾等爬上501高地,一方面向阵亡将士致哀,一方面在阵前观察敌情。这时一位英军陆军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br/>  从照片上看,在低纬度的缅甸上午11点左右,阳光的照射是正确的。<br/>  从照片上显示的植物看,似更像是南方的阔叶植物,与9月底山西高原地带的植被相差较大。<br/>  王楚英是在90年代写有关回忆录时,托台湾的朋友向定居在澳大利亚的原113团三营副营长胡德华搜集一些资料,于是胡德华在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找到了这张照片。<br/>  王楚英为什么要到澳大利亚找资料呢?原来在缅甸指挥英军作战的斯利姆将军战后曾任澳大利亚总督,很多资料都留在了澳大利亚。<br/>  值得注意的是,王楚英并没有跟随孙立人上501高地,没有目睹照片的拍摄。<br/>  如果这张照片是我军拍摄的,怎么会跑到英军的缅甸作战资料里面呢?<br/>  还有,二战期间英军有无带头套的风衣,样式与照片上的是否一致?请大家考证。<br/>  <br/>  <br/>
这成迷团了,再过几年可能更没人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了,包括照片的作者也不晓得了
<p>苏静将军已经作古。</p><p>王楚英所托澳大利亚的朋友也作古了。</p>
<p>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根本不会去作认真的探讨,关键是定势思维造成的。 <br/>  令人诧异的是,到目前为止,照片上林彪与聂荣臻的位置都说不清,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br/>  如果照片为苏静将军所摄,那么如此经典的照片,苏静将军会把背景、时间、人物身份与位置交代得清清楚楚,也不至于有今天的混乱说法。 </p><p>  照片中身穿风衣者,值得研究。 <br/>  首先,这决不是八路军的制式服装。 <br/>  要说是日军的服装的话,也不可能。 <br/>  鞋也明显的不是布鞋或者草鞋。 <br/><br/>  如果按第二种说法,是仁安羌战斗的话,4月份的缅甸应当很热了,穿这样一件风衣是不是有点过分呢?如果此人是英军联络官韦尔斯上校,那么英军此间有无这样的风衣呢?<br/></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0" border="0" style="MARGIN-BOTTOM: 0px;"><tbody><tr><td class="c01">据王楚英回忆,拍摄照片的英军记者名字已经记不清,只记得有"莫尔"2个字.</td></tr><tr><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td></tr></tbody></tabl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如果说那个穿风雨衣的是个英军上校的话我也有点儿纳闷儿,他头上戴的很明显是中国军队的那种平顶圆帽,作为英方的联络官似乎没有必要换上中国军队的军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0" border="0" style="MARGIN-BOTTOM: 0px;"><tbody><tr><td class="c01">身穿带头套风衣的人现在是关键,如果是中国人,它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衣服,也可能就是所谓的“小棉猴”,那么这张照片也许就是平型关战役战场的照片。反过来说如果是英军联络官韦尔斯上校,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拍摄于仁安羌战役。大师分析的太细致了。不过,我还是同意第一种观点。</td></tr><tr><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td></tr></tbody></tabl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我军拍摄的这幅照片,第一次公开发表是在何时? <br/>  怎么会跑到英军缅甸作战的资料中呢?那边的亲历人员与历史研究者怎么没有反应呢? <br/>  如果是仁安羌战斗的照片,如何会在我们的资料文献中出现? <br/>   <br/>  平型关战斗早于任安羌战斗好几年,无论是哪种情形,这样的照片出现如此这样的 <br/>“差错”,真是不可思议。
应该是鬼子的黄呢子军大衣
<p>从照片上看,几名军人穿着的应该都是相当普通的布制军服,如果照片中确实为刘放吾和孙立人的话,此二人都是上校以上军衔的高级军官,按照国民党中央军的作风来说,这种级别的军官打扮恐怕不会如此朴素。那件风衣如果理解为军用雨衣的话我觉得也能讲得通,我记得平型关战斗前战场地区确实下过大雨而且还导致山洪爆发以至于344旅688团未能投入战斗,虽然战斗打响时没有下雨,但是9月份的山西天气已经相当凉,穿上雨衣以御寒也很正常。</p>
关于雨衣的问题最近翻14集团军的战史又看到一点资料:14集团军的最早前身是薄一波拉起来的山西新军青年抗日决死队第一纵队,部队组建时当时的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曾经拨了不少的装备,其中就包括帆布制成的雨衣。皖南事变以前,国民政府曾经向八路军提供过经费、装备和弹药补给,具当时担任115师685团团长的李天佑上将回忆,115师在参战前每一名战士都有一百多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看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二战区提供的补给品,由此可见,八路军中有帆布制成的风雨衣不是不可能的事。
<p>又看到一份资料:</p><p>  平型关大捷后,国民党的“扫荡报”记者去采访八路军。带有电影机与照相机。</p><p>  由于是战后,于是请林彪、聂荣臻等来到指挥所位置进行“情形再现”拍摄。</p><p>  那个时候由于照相还是很罕见的,所以很多人都去凑热闹,拍了不少照片。在以后,就被认为是平型关的实战历史照片。</p>
我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不说其他的,就是穿风雨衣的那人身上,注意他的脚,上面有绑腿,但是很短,只有几寸,和周围的人的整个小腿绑腿比起来非常短,在二战中,用这样的绑腿的应该是英联邦的军队,如果说这个人是英国联络官的话,那么还是说得过去的。帽子的解释就不知道是不是战场的需要而临时戴的啦,毕竟史迪威当时也临时戴过国军的帽子
这个问题在飞扬有过讨论: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58/1002/238801.html
alaser的链接很好,看来这个照片确实是反映平行关战斗的
一知 发表于 2006-3-7 03:58
苏静,曾任总参军务部部长。他的儿子苏小林80年代也曾人该部参谋。
天涯论坛有一篇难得一见的高水平原创性文章,应该可以彻底揭开平型关战斗之谜。
作者水平远远超过杨奎松、萨苏、谢幼田以及张宏志。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798.shtml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不了解啊···
图挂了
照片发来看看
是否把照片再传一下,我们呢这些草民都看不见。


飞扬里面讨论的很清楚了  条顿骑士团等的发言

王楚英同志的习惯性“回忆”错误
国军老战士们记忆力,是越远越清晰
你不发图怎末讨论?
了解了解
楼主发在一楼的图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