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要一年建设,十年还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5:22
<p>淮阳要一年建设,十年还债<br/>&nbsp;<br/>&nbsp;</p><p>&nbsp;</p><p>&nbsp;<br/>&nbsp;&nbsp; </p><p>&nbsp;&nbsp;&nbsp; 继耗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近日,淮阳县主要领导通过淮阳电视台,向全县人民表示,今年的第二届姓氏文化节要办得更为隆重。(2月28日 中国青年报)</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办第一届姓氏文化节的时候,据淮阳县一位官员则估算,“光硬件至少得两个亿”。而2003年全县实际完成财政收入1.1亿元,财政支出却达3.35亿元。</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于是,为了筹集资金,全县上下几乎人人都成了“债主”,单位部门要集资、干部职工要“自愿捐款”,就连普通农民也要“为姓氏文化节出力”。淮阳县主要领导提出要把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办得更为隆重。</p><p>&nbsp;</p><p><br/>&nbsp;<br/>首届姓氏文化节上祭祀场面很热闹</p><p>&nbsp;</p><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地领导之所以将“姓氏文化节”列为10件“实事”之首,其实不过是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一种考虑。问题关键的是“台子”建成之后,是否会有投资者愿意登台唱戏</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届“姓氏文化节”,2万多名县级财政供养人员变成了县城建设的“债主”,4000多亩耕地变成了公路两侧的绿化带,30%的乡镇干部成了专职的护林员,闹剧过后,到底给当地带来了多少的收益?<br/>&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 “淮阳要一年建设,十年还债。”这是县委主要领导当时的表态;“干部群众要舍小家,顾大家。”这是领导当时的号召。时间已经过去了2年,当年欠下的债务到底还清了多少呢?这样年复一年旧债未偿又添新债,当地领导却依然乐此不疲,这究竟是要“舍小家顾大家”,还是要“舍大家顾小家”?</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p><p>&nbsp;<br/></p><p>淮阳要一年建设,十年还债<br/>&nbsp;<br/>&nbsp;</p><p>&nbsp;</p><p>&nbsp;<br/>&nbsp;&nbsp; </p><p>&nbsp;&nbsp;&nbsp; 继耗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近日,淮阳县主要领导通过淮阳电视台,向全县人民表示,今年的第二届姓氏文化节要办得更为隆重。(2月28日 中国青年报)</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办第一届姓氏文化节的时候,据淮阳县一位官员则估算,“光硬件至少得两个亿”。而2003年全县实际完成财政收入1.1亿元,财政支出却达3.35亿元。</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于是,为了筹集资金,全县上下几乎人人都成了“债主”,单位部门要集资、干部职工要“自愿捐款”,就连普通农民也要“为姓氏文化节出力”。淮阳县主要领导提出要把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办得更为隆重。</p><p>&nbsp;</p><p><br/>&nbsp;<br/>首届姓氏文化节上祭祀场面很热闹</p><p>&nbsp;</p><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地领导之所以将“姓氏文化节”列为10件“实事”之首,其实不过是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一种考虑。问题关键的是“台子”建成之后,是否会有投资者愿意登台唱戏</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届“姓氏文化节”,2万多名县级财政供养人员变成了县城建设的“债主”,4000多亩耕地变成了公路两侧的绿化带,30%的乡镇干部成了专职的护林员,闹剧过后,到底给当地带来了多少的收益?<br/>&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 “淮阳要一年建设,十年还债。”这是县委主要领导当时的表态;“干部群众要舍小家,顾大家。”这是领导当时的号召。时间已经过去了2年,当年欠下的债务到底还清了多少呢?这样年复一年旧债未偿又添新债,当地领导却依然乐此不疲,这究竟是要“舍小家顾大家”,还是要“舍大家顾小家”?</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p><p>&nbsp;<br/></p>
真是匪夷所思啊!
&nbsp;&nbsp;&nbsp; 所谓“姓氏文化节”只是地方上的某些人,巧立名目搞个人财富积累损公肥私而已。
古人云:印子钱,一还三;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