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假如不再有沙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4:05
<strong>有关沙龙和以色列的假设:假如不再有沙龙<br/><br/></strong><br/><br/><font size="3"><strong>假如沙龙健康如昔<br/><br/>假设一:巴以和平进程重启</strong> </font><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沙龙在今后几年的政治生涯中的主线,就是被他和他的追随者奉为以巴和平的惟一途径--脱离接触计划。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政府曾表示:以色列通过1967年的"六日战争"控制了犹地亚、撒马利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这些地区归属问题争执了几十年,以色列占领那些有争议的地区并不是为了掠夺土地,而是为实现持久和平的最终谈判做准备。沙龙的表态使世界相信,他有诚意与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展开和谈,并最终实现和平。他的主张同样赢得了大部分以色列人的支持。 </font></p><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沙龙没有脑溢血,他所领导的前进党赢得3月28日的大选似乎毫无悬念,以色列民间机构的民意调查结果干脆地向世人展示这样一幅画面:3月28日之后,摆脱了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利库德少壮派束缚的沙龙将与同样主张和谈的工党(已因佩雷斯等人离去而大伤元气)组成联合政府,成为以色列政坛真正意义上的强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于2006年3月28日赢得大选,并完成组阁后,美国因为沙龙政府执行路线图计划,向以色列提供额外援助,以帮助安置从被拆除定居点内迁出的犹太人(加沙和西岸北部)。原先反对的犹太定居者因为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补偿,并在新地方重新开始生活,生活质量没有下降,而安全指数却大幅提高,逐渐开始认同脱离接触计划。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巴勒斯坦方面因为恢复了对加沙和西岸北部地区的主权,以阿巴斯为首的法塔赫主流派民意上升,遂与以色列展开最终地位谈判,但在难民回归和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上卡壳。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联合国介入,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方同意放弃难民回归权,以巴双方同意搁置耶路撒冷争议,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临时首都定在拉马拉,以色列政府机构依旧设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交由联合国托管。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与阿巴斯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签约仪式,小布什站在中间,场面与当年拉宾、阿拉法特和克林顿共同出席和平协议签字仪式一样。沙龙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与阿巴斯共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又是与拉宾和阿拉法特一样)。<strong> </strong></font></p><p><strong><font size="3">假设二:拉宾悲剧重演 </font></strong></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国际社会对沙龙的脱离接触计划多表赞赏,以色列国内也是支持者多于反对者,民意测验表明,支持沙龙计划的人占以色列人口的70%。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支持者虽然是多数,但反对者的能量也不容忽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的很多犹太定居者,从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就迁居至此,他们的后代生于斯长于斯,对于他们来讲,这些被占领土就是他们的"故乡",故土难离是所有人难以摆脱的一个情结。由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对定居点的袭击活动不断,除了早期移民,很少有新移民迁居到此,地价的相对低廉使得这些犹太定居者的居住环境相当舒适。而以色列政府准备将这些定居者迁往的内盖夫和加利利的地价都不便宜,最近更是由于拆除定居点计划的强制实行使得住房需求大增而上涨,政府补贴根本无法使迁居者达到以前的住房水平。以色列国内对沙龙抱有敌意的犹太极端分子不少,其中宗教界人士更甚,他们把拆除加沙定居点内的犹太教堂视作对神的亵渎,这种观点还得到了美国一些右翼宗教人士的支持。曾经扬言美国应该将"不听话"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暗杀掉的美国基督教联盟主席帕特·罗伯逊,在沙龙中风之后就曾表示,沙龙罪有应得,因为他将上帝"恩许"给犹太人的土地给了巴勒斯坦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这种政治气氛与拉宾遇刺前很相像:犹太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希望通过暗杀等极端行为将倡导"和平"的人从肉体上消灭,从而达到阻止向巴勒斯坦归还土地的行动。如果沙龙没有中风,在他赢得3月28日大选之后,在某次的群众集会上,正当他激昂地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时,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又一个拉宾倒下了。他所倡导的和平主义精神再次成为泡影,犹太和阿拉伯两个民族继续他们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的仇杀。<strong> </strong></font></p><p><strong><font size="3">假设三:中止脱离接触政策 </font></strong></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沙龙明确表示,脱离接触计划并不能取代谈判,只有在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能够解决恐怖主义问题,达到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支持的路线图计划的预期,以巴之间才能就最终地位问题进行直接谈判,从而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建立起全面友好的和平关系。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巴勒斯坦武装派别是否愿意放下武器,停止针对犹太人目标的恐怖袭击,以政党的形式参与到最终地位谈判中来。2005年3月7日,沙龙政府的外长沙洛姆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所作的讲演中说:"我们相信,为解决我们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之间的冲突所付出的努力将对更加广泛的其他国际关注的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愿意致力于这一使命。我们准备为和平承担任何风险。"话虽这么说,但"和平的风险"一旦爆发,是谁都难以承担的。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沙龙没有中风,赢得了大选,继续推行他的脱离接触计划,就可能出现一种局面: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民众支持率降低,以强硬姿态出现的哈马斯、杰哈德等组织拒绝交出武器,沙龙撤出的土地被这些组织全面掌控。这种局面与以色列单方面撤出黎巴嫩后的局势很相似(大片南黎巴嫩土地被真主党武装控制,真主党的基层组织迅速渗透到这些地区的各个角落),这些地区最终成为进攻以色列的桥头堡,以色列的撤军反而鼓舞了激进势力的拥护者。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的脱离接触计划本身就是单边行动,有关撤离的过程、时间和地区等一切情况都没有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协商。阿拉伯政治分析家对此早有批评,他们评论道,沙龙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以色列"脱离"了与巴武装人员的"接触"就可以保证以色列的安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目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以色列撤出的土地,这些地区将很快被哈马斯填满,以色列的"脱离"最终事与愿违。没有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参与,以色列单方面做出的任何行动都不可能实现永久的和平。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当人体炸弹炸得以色列的国会议员和民众失去了耐心的时候,沙龙将不得不终止他失败的脱离接触计划,重新占领撤出地区,回到以前靠铁丝网和大量检查站维护定居点安全,靠这些"孤悬"在巴控区的犹太定居点作为巴勒斯坦人和犹太城市之间的缓冲带。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的政治命运将与工党前总理巴拉克一样在黯淡中收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以上所有的假设都是建立在沙龙如果没有中风入院,依然健康如昔的假设基础上,虽有分析依据,但也未必全部合情合理,仅供参考,权当漫谈。<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font>&nbsp;</p><p><font size="3"><strong>假如不再有沙龙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fcfccc"></font><br/>假设一:前进党是生是死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strong>&nbsp;以色列即将于3月28日举行选举,沙龙的政治生命在此时终结,给中东和平进程留下了许多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去年11月,在形势逼迫下,沙龙曾做惊人之举:退出多年为之服务的老党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前进党是一个倾注着沙龙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党,沙龙在党内,拥有着绝对的领袖地位。党内同僚全部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不像在利库德集团之时,什么事情都受到来自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少壮派"的掣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前进党在后沙龙时代面临的首要考验就是即将到来的大选,大选的成败关系到这个年轻政党的存亡。在沙龙中风以前,选举的形式对前进党十分有利,沙龙以"惟一能够与巴勒斯坦进行领土划界、实现和平的以色列领导人"形象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心。沙龙住院后,以色列一些民间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要是马上就大选,前进党依旧能大获全胜。这与沙龙的高级顾问辛吉关于前进党将在大选中继续沙龙路线的表态有很大关系,因为这等于是向以色列选民许下了长久和平的政治诺言。但距离3月28日的选举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变数还是很大的。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在未来两个月中,如果执政的前进党能够稳住局势,与巴勒斯坦方面(不仅包括阿巴斯的法塔赫主流派,还包括那些激进的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展开对话,确保在大选前不发生大规模的自杀式爆炸事件,让以色列选民切实感受到"沙龙路线"的积极意义,再加上选民对沙龙病危或者说病逝的"同情心",前进党赢得选举不成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但如果前进党没能控制住局面,以色列境内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将会使原本支持前进党的选民对沙龙的继承者们的政治能力产生怀疑,转而将选票投入其他政党的票箱。前进党内部也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贯主张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采取强硬手段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沙乌勒·莫法兹近日表示,如果哈马斯赢得立法委员会选举,并且宣布解除武装,以色列将准备与其展开对话。这被解读为前进党向巴激进派别示好的一种姿态。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前进党本身就是一个为3月28日大选而成立的政党,赢得这次选举,这个新党也就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输掉选举,这个到目前为止完全由政治明星组成、没有组织结构和基层组织的松散政治联盟将陷入崩溃的险境。<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假设二:以巴和谈进入冰冻期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在选举前这段时间,以色列各个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向选民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以期赢得大选。在大选结束之后,按照以色列政坛的惯例,各个政党又将展开一场合纵连横的大戏,为权力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在野的和在朝的大党将对各个小党展开拉拢活动。在这段时期内,以色列根本无暇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实质性接触,以巴和谈也将进入冰冻期。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前进党在大选中获胜,"沙龙主义"将得以延续,和平在近期内还有曙光,但问题在于新的前进党政府是否有沙龙那样的魄力去解决拆除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一次由沙龙导演的拆除加沙犹太人定居点行动让全世界看到了以色列内部对此类事件的激烈对抗。有以色列政治分析家不无忧虑地说:"我看不出有谁做事能够像沙龙那样强悍。"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年轻气盛的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胜,那情况基本上会与2000年沙龙强行参观圣殿山时的局势相近,巴以之间新的一轮暴力冲突很可能爆发。路线图计划也将被再次"无限期"拖延。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至于工党,年轻的党主席佩雷茨至今都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和平计划,和平进程前景堪忧。<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假设三:叙以、黎以和平进程将怎样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与以色列有领土纠纷的国家目前有三个,即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对黎巴嫩和叙利亚,沙龙政府一直是持比较强硬的政策,拒绝归还黎巴嫩的萨巴阿农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叙以和黎以之间的和平谈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沙龙个人立场的转变,叙以和黎以之间的领土纠纷似有转机,以色列不止一次表示承认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以色列目前的占领只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叙利亚保证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有效约束总部设在大马士革的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和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以色列不是不可以将戈兰高地全面归还叙利亚。而叙利亚由于目前陷在"哈里里遇刺案"中难以自拔而没有对以色列的表态作出回应。沙龙的离去,及带来的以色列对外政策的变化,可能使叙利亚在很长时间内失去解决被占领土问题的机会。<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假设四:不管怎样假设……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回顾沙龙的生平不难发现,他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坚定的鹰派分子。但从2003年沙龙宣布脱离接触计划开始,他变成了一个和平的使者。他说:"路线图计划是得到以色列、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美国以及大部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惟一政治计划。我们愿意为实施该计划而努力: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共同生活在宁静、安全与和平中。"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没有人知道沙龙那已经脑溢血的头颅中曾经怎样思考过这些问题,他的脑细胞是如何经历了从战士到天使的转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意识到,就像阿拉伯人不可能将犹太人赶进大海一样,犹太人也不可能将阿拉伯人从巴勒斯坦全部赶出去,正如他自己说的:"去放弃那些毫不现实的幻想,去征服那些阻碍和平的力量。"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从拉宾到佩雷斯再到巴拉克,每一位深谋远虑的以色列政治家都看到了:只有和平才是中东局势最终的宿命。曾经有分析指出,内塔尼亚胡与沙龙其实在政见上是没有分歧的,有的只是权力之争,内塔尼亚胡目前所持的立场只是为了争取保守力量的选票,登上权力的巅峰。这种说法也反映出今天的以色列右翼政治势力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和平"这一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果强硬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其执政前期肯定会保持他的强硬姿态,但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必须认真考虑政策的转化。也就是说,即使是以传统鹰派形象出现的内塔尼亚胡,也必须顺从历史的潮流,否则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未来的以色列政坛,不管是前进党上台坚持"沙龙主义",还是内塔尼亚胡上台搞出一个什么"内塔尼亚胡主义",抑或是工党那还没出炉的"佩雷茨主义",最终,他们都要归结到"和平"这个出发点。</font></p><strong>有关沙龙和以色列的假设:假如不再有沙龙<br/><br/></strong><br/><br/><font size="3"><strong>假如沙龙健康如昔<br/><br/>假设一:巴以和平进程重启</strong> </font><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沙龙在今后几年的政治生涯中的主线,就是被他和他的追随者奉为以巴和平的惟一途径--脱离接触计划。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政府曾表示:以色列通过1967年的"六日战争"控制了犹地亚、撒马利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这些地区归属问题争执了几十年,以色列占领那些有争议的地区并不是为了掠夺土地,而是为实现持久和平的最终谈判做准备。沙龙的表态使世界相信,他有诚意与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展开和谈,并最终实现和平。他的主张同样赢得了大部分以色列人的支持。 </font></p><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沙龙没有脑溢血,他所领导的前进党赢得3月28日的大选似乎毫无悬念,以色列民间机构的民意调查结果干脆地向世人展示这样一幅画面:3月28日之后,摆脱了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利库德少壮派束缚的沙龙将与同样主张和谈的工党(已因佩雷斯等人离去而大伤元气)组成联合政府,成为以色列政坛真正意义上的强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于2006年3月28日赢得大选,并完成组阁后,美国因为沙龙政府执行路线图计划,向以色列提供额外援助,以帮助安置从被拆除定居点内迁出的犹太人(加沙和西岸北部)。原先反对的犹太定居者因为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补偿,并在新地方重新开始生活,生活质量没有下降,而安全指数却大幅提高,逐渐开始认同脱离接触计划。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巴勒斯坦方面因为恢复了对加沙和西岸北部地区的主权,以阿巴斯为首的法塔赫主流派民意上升,遂与以色列展开最终地位谈判,但在难民回归和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上卡壳。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联合国介入,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方同意放弃难民回归权,以巴双方同意搁置耶路撒冷争议,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临时首都定在拉马拉,以色列政府机构依旧设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交由联合国托管。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与阿巴斯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签约仪式,小布什站在中间,场面与当年拉宾、阿拉法特和克林顿共同出席和平协议签字仪式一样。沙龙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与阿巴斯共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又是与拉宾和阿拉法特一样)。<strong> </strong></font></p><p><strong><font size="3">假设二:拉宾悲剧重演 </font></strong></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国际社会对沙龙的脱离接触计划多表赞赏,以色列国内也是支持者多于反对者,民意测验表明,支持沙龙计划的人占以色列人口的70%。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支持者虽然是多数,但反对者的能量也不容忽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的很多犹太定居者,从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就迁居至此,他们的后代生于斯长于斯,对于他们来讲,这些被占领土就是他们的"故乡",故土难离是所有人难以摆脱的一个情结。由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对定居点的袭击活动不断,除了早期移民,很少有新移民迁居到此,地价的相对低廉使得这些犹太定居者的居住环境相当舒适。而以色列政府准备将这些定居者迁往的内盖夫和加利利的地价都不便宜,最近更是由于拆除定居点计划的强制实行使得住房需求大增而上涨,政府补贴根本无法使迁居者达到以前的住房水平。以色列国内对沙龙抱有敌意的犹太极端分子不少,其中宗教界人士更甚,他们把拆除加沙定居点内的犹太教堂视作对神的亵渎,这种观点还得到了美国一些右翼宗教人士的支持。曾经扬言美国应该将"不听话"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暗杀掉的美国基督教联盟主席帕特·罗伯逊,在沙龙中风之后就曾表示,沙龙罪有应得,因为他将上帝"恩许"给犹太人的土地给了巴勒斯坦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这种政治气氛与拉宾遇刺前很相像:犹太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希望通过暗杀等极端行为将倡导"和平"的人从肉体上消灭,从而达到阻止向巴勒斯坦归还土地的行动。如果沙龙没有中风,在他赢得3月28日大选之后,在某次的群众集会上,正当他激昂地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时,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又一个拉宾倒下了。他所倡导的和平主义精神再次成为泡影,犹太和阿拉伯两个民族继续他们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的仇杀。<strong> </strong></font></p><p><strong><font size="3">假设三:中止脱离接触政策 </font></strong></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沙龙明确表示,脱离接触计划并不能取代谈判,只有在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能够解决恐怖主义问题,达到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支持的路线图计划的预期,以巴之间才能就最终地位问题进行直接谈判,从而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建立起全面友好的和平关系。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巴勒斯坦武装派别是否愿意放下武器,停止针对犹太人目标的恐怖袭击,以政党的形式参与到最终地位谈判中来。2005年3月7日,沙龙政府的外长沙洛姆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所作的讲演中说:"我们相信,为解决我们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之间的冲突所付出的努力将对更加广泛的其他国际关注的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愿意致力于这一使命。我们准备为和平承担任何风险。"话虽这么说,但"和平的风险"一旦爆发,是谁都难以承担的。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沙龙没有中风,赢得了大选,继续推行他的脱离接触计划,就可能出现一种局面:以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民众支持率降低,以强硬姿态出现的哈马斯、杰哈德等组织拒绝交出武器,沙龙撤出的土地被这些组织全面掌控。这种局面与以色列单方面撤出黎巴嫩后的局势很相似(大片南黎巴嫩土地被真主党武装控制,真主党的基层组织迅速渗透到这些地区的各个角落),这些地区最终成为进攻以色列的桥头堡,以色列的撤军反而鼓舞了激进势力的拥护者。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的脱离接触计划本身就是单边行动,有关撤离的过程、时间和地区等一切情况都没有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协商。阿拉伯政治分析家对此早有批评,他们评论道,沙龙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以色列"脱离"了与巴武装人员的"接触"就可以保证以色列的安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目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以色列撤出的土地,这些地区将很快被哈马斯填满,以色列的"脱离"最终事与愿违。没有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参与,以色列单方面做出的任何行动都不可能实现永久的和平。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当人体炸弹炸得以色列的国会议员和民众失去了耐心的时候,沙龙将不得不终止他失败的脱离接触计划,重新占领撤出地区,回到以前靠铁丝网和大量检查站维护定居点安全,靠这些"孤悬"在巴控区的犹太定居点作为巴勒斯坦人和犹太城市之间的缓冲带。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沙龙的政治命运将与工党前总理巴拉克一样在黯淡中收场。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以上所有的假设都是建立在沙龙如果没有中风入院,依然健康如昔的假设基础上,虽有分析依据,但也未必全部合情合理,仅供参考,权当漫谈。<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font>&nbsp;</p><p><font size="3"><strong>假如不再有沙龙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fcfccc"></font><br/>假设一:前进党是生是死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strong>&nbsp;以色列即将于3月28日举行选举,沙龙的政治生命在此时终结,给中东和平进程留下了许多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去年11月,在形势逼迫下,沙龙曾做惊人之举:退出多年为之服务的老党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前进党是一个倾注着沙龙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党,沙龙在党内,拥有着绝对的领袖地位。党内同僚全部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不像在利库德集团之时,什么事情都受到来自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少壮派"的掣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前进党在后沙龙时代面临的首要考验就是即将到来的大选,大选的成败关系到这个年轻政党的存亡。在沙龙中风以前,选举的形式对前进党十分有利,沙龙以"惟一能够与巴勒斯坦进行领土划界、实现和平的以色列领导人"形象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心。沙龙住院后,以色列一些民间机构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要是马上就大选,前进党依旧能大获全胜。这与沙龙的高级顾问辛吉关于前进党将在大选中继续沙龙路线的表态有很大关系,因为这等于是向以色列选民许下了长久和平的政治诺言。但距离3月28日的选举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变数还是很大的。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在未来两个月中,如果执政的前进党能够稳住局势,与巴勒斯坦方面(不仅包括阿巴斯的法塔赫主流派,还包括那些激进的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展开对话,确保在大选前不发生大规模的自杀式爆炸事件,让以色列选民切实感受到"沙龙路线"的积极意义,再加上选民对沙龙病危或者说病逝的"同情心",前进党赢得选举不成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但如果前进党没能控制住局面,以色列境内出现大规模社会动荡,将会使原本支持前进党的选民对沙龙的继承者们的政治能力产生怀疑,转而将选票投入其他政党的票箱。前进党内部也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贯主张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采取强硬手段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沙乌勒·莫法兹近日表示,如果哈马斯赢得立法委员会选举,并且宣布解除武装,以色列将准备与其展开对话。这被解读为前进党向巴激进派别示好的一种姿态。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前进党本身就是一个为3月28日大选而成立的政党,赢得这次选举,这个新党也就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输掉选举,这个到目前为止完全由政治明星组成、没有组织结构和基层组织的松散政治联盟将陷入崩溃的险境。<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假设二:以巴和谈进入冰冻期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在选举前这段时间,以色列各个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向选民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以期赢得大选。在大选结束之后,按照以色列政坛的惯例,各个政党又将展开一场合纵连横的大戏,为权力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在野的和在朝的大党将对各个小党展开拉拢活动。在这段时期内,以色列根本无暇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实质性接触,以巴和谈也将进入冰冻期。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前进党在大选中获胜,"沙龙主义"将得以延续,和平在近期内还有曙光,但问题在于新的前进党政府是否有沙龙那样的魄力去解决拆除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一次由沙龙导演的拆除加沙犹太人定居点行动让全世界看到了以色列内部对此类事件的激烈对抗。有以色列政治分析家不无忧虑地说:"我看不出有谁做事能够像沙龙那样强悍。"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如果年轻气盛的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胜,那情况基本上会与2000年沙龙强行参观圣殿山时的局势相近,巴以之间新的一轮暴力冲突很可能爆发。路线图计划也将被再次"无限期"拖延。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至于工党,年轻的党主席佩雷茨至今都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和平计划,和平进程前景堪忧。<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假设三:叙以、黎以和平进程将怎样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与以色列有领土纠纷的国家目前有三个,即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对黎巴嫩和叙利亚,沙龙政府一直是持比较强硬的政策,拒绝归还黎巴嫩的萨巴阿农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叙以和黎以之间的和平谈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沙龙个人立场的转变,叙以和黎以之间的领土纠纷似有转机,以色列不止一次表示承认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以色列目前的占领只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叙利亚保证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有效约束总部设在大马士革的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和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以色列不是不可以将戈兰高地全面归还叙利亚。而叙利亚由于目前陷在"哈里里遇刺案"中难以自拔而没有对以色列的表态作出回应。沙龙的离去,及带来的以色列对外政策的变化,可能使叙利亚在很长时间内失去解决被占领土问题的机会。<strong>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假设四:不管怎样假设…… </strong></font></p><p><font size="3"><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回顾沙龙的生平不难发现,他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坚定的鹰派分子。但从2003年沙龙宣布脱离接触计划开始,他变成了一个和平的使者。他说:"路线图计划是得到以色列、巴勒斯坦临时权力机构、美国以及大部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惟一政治计划。我们愿意为实施该计划而努力: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共同生活在宁静、安全与和平中。"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没有人知道沙龙那已经脑溢血的头颅中曾经怎样思考过这些问题,他的脑细胞是如何经历了从战士到天使的转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意识到,就像阿拉伯人不可能将犹太人赶进大海一样,犹太人也不可能将阿拉伯人从巴勒斯坦全部赶出去,正如他自己说的:"去放弃那些毫不现实的幻想,去征服那些阻碍和平的力量。"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从拉宾到佩雷斯再到巴拉克,每一位深谋远虑的以色列政治家都看到了:只有和平才是中东局势最终的宿命。曾经有分析指出,内塔尼亚胡与沙龙其实在政见上是没有分歧的,有的只是权力之争,内塔尼亚胡目前所持的立场只是为了争取保守力量的选票,登上权力的巅峰。这种说法也反映出今天的以色列右翼政治势力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和平"这一问题。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果强硬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其执政前期肯定会保持他的强硬姿态,但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必须认真考虑政策的转化。也就是说,即使是以传统鹰派形象出现的内塔尼亚胡,也必须顺从历史的潮流,否则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未来的以色列政坛,不管是前进党上台坚持"沙龙主义",还是内塔尼亚胡上台搞出一个什么"内塔尼亚胡主义",抑或是工党那还没出炉的"佩雷茨主义",最终,他们都要归结到"和平"这个出发点。</font></p>
大家似乎忘记了当年若不是沙龙插一脚跑巴人的清真寺去,惹出这近十年的动荡,巴拉克的和平计划也许早就实现了。
<p>因为当时的沙龙就处在今天的内塔尼亚胡的位置上……</p><p>人类只有经历过某些事情,才会理解……</p>
沙龙挂的真是时候啊——提出一个伟大构想然后翘掉,是最好的结果——成功了,都记得他;失败了,都怪继任者没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