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美经济“共生”好景不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6:12
<p>英国金融时报</p><p>作者: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br/>2006年2月8日 星期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中经济“共生”(symbiotic)的故事已经讲得够多了。在过去五年中,这个故事看来皆大欢喜:美国的消费者驱动着全球需求,中国的生产者则越来越驱动着全球供给。中国在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融资中扮演着超出自身经济规模的角色,这只会让这个故事更可信。但我的建议是:别沉溺于此。如同夜色中两艘擦身而过的航船,中美的目的地可谓大相径庭。</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中美储蓄与消费的不平衡:美国2005年消费/GDP比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71%,总国民储蓄率只有13.5%;而中国即便上调了GDP规模之后,消费率仍跌破50%,总储蓄率则超过了去年45%的水平——是的,中国该多花钱少存钱,美国则相反;这总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的确应成为两大经济体越来越紧迫的议事日程。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难以在原来的速度上持续,就像美国国内储蓄短缺将越来越难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一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非从下两个方面着手,否则美国的赤字问题难以解决:降低公共部门不愿储蓄的倾向,以及开征某种形式的消费税。就后者而言,我偏好于全国性的销售税,并对中低收入家庭作出相应减让。只有这样,美国财政当局才能扭转今天消费和明天消费的相对价格,从而增加国内储蓄。遗憾的是,目前还很少有乐观的证据证明华盛顿将拥抱这一项储蓄倾斜的政策:预算赤字更高了。&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中国若要摆脱其增长对储蓄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并向国内私人消费倾斜,则将是现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我看来,中国需要两方面的鼓励消费政策:其一,建立一个安全网(养老金、社会保障、工人培训以及失业保险),以免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工作与收入不稳定;其二,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提高其庞大人口的购买力</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在平衡储蓄与消费方面,中国已经走在美国的前面。安全网(尤其是社会保障)的试点已经建立,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未来3~5年国内服务业的开放将加速。我的经验告诉自己,绝不要低估中国领导人推进主要经济已成的决心。仅就这一原因,中国促进消费的努力就不能被忽视。</font>相反,美国月参议院初刚通过达7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这只会让其财政赤字问题更棘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积极的政策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在改革道路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核心原因。中国正力求以28年前推进改革与增长一样的热忱来解决其储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尽管在一个长期缺乏消费文化的国度中,这一努力难以轻易成功,但经验也提醒我们不要在失败一方押注:失败绝非中国改革者的选择。我想这一次更不是。和华盛顿对提高储蓄的漫不经心相比,这一决心更显突出。</font>这迟早会给美国带来麻烦。就像夜航中两船相遇,美国将通过痛苦并姗姗来迟的经常账户调整感受到中国的觉醒——一个“共生新世界”的白日梦早该醒来了。</p><p>作者为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p>英国金融时报</p><p>作者: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br/>2006年2月8日 星期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中经济“共生”(symbiotic)的故事已经讲得够多了。在过去五年中,这个故事看来皆大欢喜:美国的消费者驱动着全球需求,中国的生产者则越来越驱动着全球供给。中国在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融资中扮演着超出自身经济规模的角色,这只会让这个故事更可信。但我的建议是:别沉溺于此。如同夜色中两艘擦身而过的航船,中美的目的地可谓大相径庭。</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中美储蓄与消费的不平衡:美国2005年消费/GDP比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71%,总国民储蓄率只有13.5%;而中国即便上调了GDP规模之后,消费率仍跌破50%,总储蓄率则超过了去年45%的水平——是的,中国该多花钱少存钱,美国则相反;这总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的确应成为两大经济体越来越紧迫的议事日程。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难以在原来的速度上持续,就像美国国内储蓄短缺将越来越难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一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非从下两个方面着手,否则美国的赤字问题难以解决:降低公共部门不愿储蓄的倾向,以及开征某种形式的消费税。就后者而言,我偏好于全国性的销售税,并对中低收入家庭作出相应减让。只有这样,美国财政当局才能扭转今天消费和明天消费的相对价格,从而增加国内储蓄。遗憾的是,目前还很少有乐观的证据证明华盛顿将拥抱这一项储蓄倾斜的政策:预算赤字更高了。&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中国若要摆脱其增长对储蓄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并向国内私人消费倾斜,则将是现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我看来,中国需要两方面的鼓励消费政策:其一,建立一个安全网(养老金、社会保障、工人培训以及失业保险),以免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工作与收入不稳定;其二,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提高其庞大人口的购买力</fon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在平衡储蓄与消费方面,中国已经走在美国的前面。安全网(尤其是社会保障)的试点已经建立,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未来3~5年国内服务业的开放将加速。我的经验告诉自己,绝不要低估中国领导人推进主要经济已成的决心。仅就这一原因,中国促进消费的努力就不能被忽视。</font>相反,美国月参议院初刚通过达7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这只会让其财政赤字问题更棘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33">积极的政策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在改革道路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核心原因。中国正力求以28年前推进改革与增长一样的热忱来解决其储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尽管在一个长期缺乏消费文化的国度中,这一努力难以轻易成功,但经验也提醒我们不要在失败一方押注:失败绝非中国改革者的选择。我想这一次更不是。和华盛顿对提高储蓄的漫不经心相比,这一决心更显突出。</font>这迟早会给美国带来麻烦。就像夜航中两船相遇,美国将通过痛苦并姗姗来迟的经常账户调整感受到中国的觉醒——一个“共生新世界”的白日梦早该醒来了。</p><p>作者为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
<p>个人觉得他说的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解决方法也中肯,就看政策决定者了。</p><p>养老,教育,住房,医疗四大难题,不解决不行了。</p>
不解决,谁敢消费
<p>把经济活动产生的利益用于解决国内的安全,而不是给美国人填补亏空,从长期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p><p>但是,在做法上要做到平稳渐进,因为美国一旦亏空太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崩溃,而我国又没有能力填补真空的话,对于我国的损害也是很大的。</p><p>所以在这样做的同时,一定要同时一方面争取友好国家,加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修改规则;一方面加强军备,防止美国狗急跳墙日本浑水摸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