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0P防空飛彈之研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3:57
<p>空軍上校 羅 承 烈</p><p>前言</p><p>S-300防空飛彈是前蘇聯研製的高性能防空武器系統,具有攔截高空至低空的飛機、超低空飛行的巡弋飛彈,以及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1991年第39屆巴黎國際航空展,首次展示其系統的機動性,並且在國際軍火市場展售{1},各國國防科技專家,亦大多認為S-300防空飛彈系統的性能與美國的愛國者飛彈系統(PAC-2)相當,但兩者所擔負任務卻大相逕庭,S-300防空飛彈系統是為了實現前蘇聯防空網的現代化,而愛國者飛彈系統卻是為美國陸軍野戰部隊提供防護,冷戰結束後,由於中東、歐洲與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訂單逐年的增加,使得該型飛彈擁有國家不再限於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從而使得S-300防空飛彈系統對在各區域強權的利益造成影響。</p><p>由於前蘇聯對S-300防空飛彈的功能定義相當寬廣:凡射程超過150公里,射高到達25,000~30,000公尺之間的飛彈系統,均涵蓋在該型號之中,因此,在前蘇聯陸基防空飛彈系統之內,就有兩種飛彈較符合S-300防空飛彈定義的型號,分別是S-300P及S-300V防空飛彈,因由不同設計局及工廠製造,所以是完全不同的防空飛彈,其外型、部署方式、設計理念上是大相逕庭,由公開的資料顯示這兩種飛彈主要功能分別是:S-300P設計的重點為典型的要地防空作戰,是用來針對攔截來襲飛機或巡弋飛彈,S-300V(北約稱之為SA-12a鬥士式與SA-12b巨人式)係以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為主,攔截來襲飛機則為次要功能{2}。本文僅就陸基S-300P防空飛彈系統的緣起、組成、性能及中共運用概況分別摘述。</p><p>S-300P防空飛彈之緣起</p><p>冷戰時期,前蘇聯S-200(SA-5)防空飛彈主要是對付高空威脅(如SR-71偵察機、XB-70轟炸機),60年代以後,美國將高空戰略轟炸逐步轉向低空奇襲(如AGM-86巡弋飛彈),而S-200防空飛彈系統則無法應付低空奇襲,鑑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空中攻擊能力不斷提升且技術日益精密,以致威脅大幅增加,因此前蘇聯必須發展出新的高性能防空系統,使之具有長程及全空域防衛能力;S-300係1967年前蘇聯部長會議批准研製之全天候防空飛彈,1970年由座落於莫斯科的阿瑪智科技工業公司(Almat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rp)負責設計與研發工作,飛彈部分則交由防空飛彈專家史米爾諾夫負責設計(史米爾諾夫於1996年3月20日遭謀殺遇害,兇手迄今尚未緝獲),1980年加入前蘇聯部隊服役, S-300P系統其設計的理念是必須能夠抗電子干擾,同時追蹤多個目標,並直接與其中的大多數接戰,即使在低空也可發揮功能,所以必須要多功能雷達及非常準確的飛彈配合{3}。為達到準確性的要求,因此必須選擇「發射後由飛彈自行追蹤」的(Track Via Missile,TVM)導引技術,此項技術結合了指揮導引及半主動雷達歸向導引的優點。另一關鍵性的設計則是使用垂直發射技術,因為它可連續快速的發射數枚飛彈以提高命中率,且不需轉動發射架調整發射方向,有效地彌補了防衛的死角,所以此項發射技術不久即廣為蘇聯新一代防空飛彈所採用。1984年美國將前蘇聯陸基與艦機型S-300P系統,分別命名為SA-10與SA-N-6飛彈,北約國家則稱之為「牢騷」(Grumbl){4},1980年代前蘇聯完成S-300PMU(機動型S-300P)系統研製,美國與北約則分別將機動型稱之為SA-10B(陸基型改稱SA-10A)與「牢騷MOD.1」,1991年前蘇聯約有200套S-300P(SA-10A)防空飛彈部署於境內各地,以汰換服役已久且性能較差的SA-1與SA-2防空飛彈,目前俄羅斯國協的戰略防空飛彈部隊約有65%以上是S-300防空飛彈系統,其後,1997年於莫斯科航空展則又展出S-300PMU2,1999年2月12日於俄羅斯復於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亞爾」國家飛彈測試中心成功完成S-400試射。</p><p>前蘇聯的S-300P系列已發展出S-300PM、S-300PMU(SA-10B)、S-300PMU1(SA-10C)、S-300PMU2及S-400等型式之防空飛彈系統。(S-300P武器發展循序演進如附表一)</p><p>這些防空飛彈系統在性能提升時,也同時將飛彈射程增加:S-300P使用的是5V55K型飛彈(射程47公里),S-300PM及S-300PMU使用的是5V55R型飛彈(射程90公里),S-300PMU1/ PMU2使用的是48N6型飛彈(射程150公里)及S-400使用1998年新研製的9M96E2防空飛彈(射程400公里),亦可使用S-300P系列的防空飛彈{5},目前S-300P僅俄羅斯國協使用,S-300PMU則有保加利亞、烏克蘭、塞普勒斯等國使用,中共則分別擁有S-300PMU、S-300PMU1/ PMU2等兩種型式防空飛彈;其次,S-300P系統可分為機動拖車型與機動自走型兩種,前者飛彈發射器、雷達導控車及射控裝備等均裝置在拖車上,平時於陣地中待命,俟任務需要時,由拖車頭(tractor truck,烏克蘭汽車廠製造之KrAZ-260V型6×6拖車頭)將拖車迅速拖往陣地,故機動拖車型屬半機動性設計;後者飛彈發射器、雷達導控車及射控裝備等裝置則裝設在卡車上(明斯克汽車廠製造之MAZ-7910型8×8卡車),平時於陣地中待命,戰時依任務需要隨時機動轉移駐地,越野性與機動性均甚高,配置於野戰部隊服役{6}。</p><p>基本上S-300P防空飛彈系統與美國「愛國者」(PAC-2)飛彈系統比較有許多相類似(S-300P與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比較附表二),除具有下列共同之特徵外,S-300P亦有許多獨特優點:</p><p>一、共同特徵:</p><p>(一)作戰反應時間極短。</p><p>(二)具同時接戰多目標之能力。</p><p>(三)每枚飛彈具有高殺傷率。</p><p>(四)優越的機動性,使系統可同時適用於要點、野戰防空。</p><p>(五)具有優異之電子戰防禦(EP)功能,足以應付任何電子戰的攻擊(EA)。</p><p>二、獨特優點:</p><p>(一)垂直發射過程,可使飛彈更易於攔截來自任何方向的目標,而不需調整發射方向(愛國者採30度仰角發射,需針對攔截目標調整發射方向)。</p><p>(二)超低之接戰高度(S-300P為25公尺,愛國者則為60公尺)。</p><p>(三)較佳之戰術機動性及較短之接戰反應時間(S-300P為5分鐘,愛國者則為30分鐘)。</p><p>(四)攔截目標有較高之殺傷率,S-300P使用較大之彈頭(S-300P為130公斤,愛國者約為70~90公斤)。</p><p>(五)飛彈發射筒為一氣密式的儲運發射箱,S-300P飛彈可儲存10年不需維修與檢測。</p><p>(六)部署於森林地區時,S-300P搜索雷達可運用伸縮的桅桿天線塔(40V6MD型)執行任務。</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組成、性能與發展</p><p>一、系統組成:</p><p>(一)機動拖車型(S-300PT):</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設計是以固定陣地為其主要防空陣地為考量,大部分裝備都可由拖車頭銜接後拖行,前蘇聯S-300P防空飛彈系統的部署是以防空團為主,連線管制下轄之3個飛彈防空群(最多可達6飛彈防空群),防空團指揮所使用之指揮管制系統(83M6),為整個防空團的中樞神經,係由指揮中心(54K6)與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組成;飛彈防空群下包括接戰管制中心、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A )及拖車舉升式飛彈發射車(Erector Launcher,EL)12組{7};接戰管制中心於接獲指揮所(防空團)命令時,以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捕捉目標並發射飛彈,再由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以I/J波段導引飛彈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二)機動自走型(S-300PS): </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設計是以機動陣地為其主要防空考量,大部分裝備固定於卡車底盤上,機動自走型其組成與機動拖車型配賦大致相同,所有裝備均採自走型構型,惟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採拖車構型,此外,也增加運輸補給車(TZM)及系統維護組人員,其防空團連線管制下轄之3個防空飛彈群(最多可達6個防空飛彈群),防空團指揮所使用之指揮管制系統(83M6型,為整個防空團的中樞神經),係由指揮中心(54K6型)與長程3D搜索雷達(64N6型)組成;飛彈防空群下包括接戰管制中心、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B)及運輸舉升式飛彈發射車(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12組(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及補給車{8};接戰管制中心於接獲指揮所(防空團)命令時,以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捕捉目標並發射飛彈,再由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 )導引飛彈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二、系統性能:</p><p>為滿足不同任務需求指揮管制系統可分為移動式(載重車上)及固定式(貨櫃車上)等二種形式:</p><p>(一)指揮管制系統(83M6): </p><p>係由指揮所(54K6)與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組成,每次可追蹤目標數量多達100個,目標偵測距離為300公里,目標偵測最大速度高達2,800公尺/秒(約9馬赫),能同時管制6套S-300P防空飛彈群;此外,83M6型指揮管制系統尚可與其他管制中心構聯,本系統操作人員計6人,由部署到完成接戰準備約需5分鐘{9}。</p><p>1.指揮所(54K6型):</p><p>指揮所係由管制作業工作站、多功能電腦系統、通信裝備及其他能使指管系統(83M6型)得以發揮戰力的必要裝備組成,能以下列自動模式管制S-300P防空飛彈群:</p><p>(1)控制雷達(Big Bird)掃描模式。</p><p>(2)搜捕目標與識別。</p><p>(3)識別與追蹤目標可多達100個。</p><p>(4)評估目標威脅等級,選擇最具威脅的目標,並將目標資料通告管制組。</p><p>(5)遭敵電子攻擊的環境下,確保各管制組間正常運作。</p><p>(6)各飛彈營間任務之協調。</p><p>(7)確保鄰近(或上級)間之指揮管制任務遂行。</p><p>2.長程3D搜索雷達:</p><p>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型),包括一液壓舉升式的天線組成件,及雷達廂裝置於相同之半移動式拖車(機動拖車型),其機械式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為雙面式,每12秒旋轉乙次,並以電子掃瞄(F頻段)方式達成3D搜索任務(具備偵測彈道飛彈能力),可於雜波或敵強烈的電子攻擊環境下,執行目標偵搜、追蹤及識別,偵搜距離約300公里,追蹤目標速度2,800公尺/秒(約9馬赫),在行走(軍)狀況下,運用液壓系統可將雷達天線向後水平置放。</p><p>(二)接戰管制系統: </p><p>係由接戰管制中心、低空搜索雷達(Clam Shell,76N6型)、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30N6型)、舉升式發射器(Erector Launcher,EL)及防空飛彈(S-300P,48N6E型)組成,摘述如下</p><p>1.接戰管制中心:</p><p>接受指揮所(54K6型)管制命令,負責操作低空搜索雷達,對目標實施搜捕、識別並發射飛彈,其後以相位陣列雷達,對飛彈實施追蹤與導引,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2.低空搜索雷達:</p><p>低空搜索雷達(Clam Shell,76N6型)於1970年代發展出來,1980年開始服役,北約稱之為「蛤殼」脈波都卜勒雷達,I波段(3.3GHz)的頻率追蹤目標,雷達反射截面積小於0.02平方公尺,可偵測低空(或超低空)來襲的空中目標(如:巡弋飛彈),並判定目標的實際水平距離,及時向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30N6型)提供低空目標數據;在崎嶇陸地(森林地區)或綿密電子戰攻擊狀況下,尚可運用天線塔(40V6MD型)將整個雷達天線升高距離地面約24.4~33.8公尺,以增加雷達涵蓋面,其對超低空(20~25公尺)飛行目標偵測距離為40~43公里,對低空(1,000公尺)飛行目標偵測距離約為110公里{10}。</p><p>3.相位陣列雷達:</p><p>為脈波都卜勒目標鎖控雷達(Flap Lad,30N6型),北約稱之為「拍蓋」相位陣列雷達,在I~J波段(10GHz)的頻率追蹤目標,並導引飛行中的飛彈,係多功能雷達,雷達(含車輛)重45.5公噸,雷達耗電量約為130千瓦(KW),雷達天線平時置於載具上,進入陣地後以50度仰角展開目標搜索,追蹤目標最大速度約1,450公尺/秒(約4.26馬赫),最大搜索距離約185公里,可同時處理120個目標,並導控12枚防空飛彈(或以2枚一組的方式模式提高獵殺率),攻擊不同空域(層)來襲的6個目標{11}。</p><p>4.舉升式發射載具:</p><p>舉升式發射載具(Erector Launcher,EL)擁有密封的圓筒狀飛彈發射容器,每個圓筒狀容器可儲藏、運輸及發射一枚飛彈,行進時發射系統是水平置放著,在抵達發射地點後,由液壓系統舉升到垂直的發射位置,飛彈發射時,先以高壓氣體(冷發射)將飛彈垂直彈離發射管(高度約2.5公尺),一旦離開發射器即可轉向目標,因而能以最短反應時間攔截任何來襲方向的目標物(愛國者飛彈是以30度仰角發射,攔截方向侷限於發射器的前半象限內),而成為全方位的防空飛彈,其接戰目標最大速限為4,200公里/時,舉升式發射載具可以每3秒發射一枚飛彈攔截目標。</p><p>5.防空飛彈:</p><p>S-300P防空飛彈(48N6E型),是類似美國「愛國者」飛彈的單級固態燃料火箭防空飛彈,飛彈長7公尺、彈體直徑0.45公尺,發射重量1,500公斤,飛彈由壓縮空氣從垂直發射筒中彈射出來,然後點燃火箭發動機,飛彈在12秒鐘內加速至1,900公尺/秒,飛行時巡航速度可以達到3.6馬赫以上(最大速度6馬赫),彈體其結構可承受20G飛行動作;彈體內裝有半自動雷達尋標器、無線電發送器、自動駕駛儀等設備,飛彈在中途飛行時採用慣性導引和指令修正,在末段飛行時採用類似美「愛國者」飛彈的半主動雷達尋標,(改良型S-300P防空飛彈已採用主動雷達終端導引),飛彈可攜載130公斤高能炸藥破片殺傷彈頭,及核彈頭(1~10KT)等二種彈頭。飛彈的有效射程為5~75公里,攔截目標高度為25~30,000公尺,攔截高空目標最大射程為70公里,攔截低空目標(如巡弋飛彈)最大射程為35公里,以8,000公尺/秒速度攔截(成功率80~98%),前蘇聯宣稱:飛彈發射筒為一氣密式的儲運發射箱,飛彈可儲存10年不需維修與檢測,發射前整筒裝上發射車,飛彈直接自儲運發射箱發射{12}。</p><p>三、系統發展:</p><p>由於常規的彈頭爆炸後,其爆破片是隨機向各個方向噴出,1995年阿瑪智科技工業公司(Almat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rp)負責對S-300P防空飛彈系統進行改進工作,其中彈頭裝有感應起爆系統,使爆片能更加精確的指向目標,另一項改進是在飛彈上加裝小型脈衝火箭發動機,用於攔截終端時能橫向彈道修正,使飛彈更可精確擊中目標減少失誤。</p><p>中共S-300P防空飛彈現況與運用</p><p>一、部署現況</p><p>巴黎航空展結束後的第二年(1992年),中共向前蘇聯購入四套S-300PMU(SA-10B,中共編號為紅旗-15)防空飛彈(含發射車18輛、飛彈100枚及其他相關裝備){13},其後又陸續購入四套S-300P PMU1/PMU2(SA-10C,中共編號為紅旗-15A)防空飛彈;並分別部署於北京、江西、福建及中印邊界等地區;為反制教戰機對首都要地威脅,以北京為中心周遭S-300 PMU1/ PMU2(SA-10C)陣地,係面向渤海灣呈一半圓弧狀部署,且各陣地相距約70公里,顯然中共係以該型飛彈構成一重疊飛彈網防範海上入侵之敵機(反制巡弋飛彈),以防空護衛京畿,而其部署陣地均在現有之紅旗二號飛彈陣地內;1996聯合演習期間,電視媒體曾播放中共試射1枚S-300PMU1型防空飛彈{14},其後,龍田、廈門與汕頭也陸續機動進駐S-300PMU1型防空飛彈,使福州至澄海地區各防空火力能相互重疊涵蓋,因此,龍田、廈門與汕頭(大埕)等處陣地為中共先期進駐陣地,由於S-300PMU有效射程為90公里(48.6浬),S-300PMU1/PMU2有效射程150公里(81浬),且均可涵蓋海峽中線以西,對我機任務實施影響甚鉅{15}。(S-300PMU1/ PMU2火力涵蓋判斷如附圖)</p><p>二、運用方式:</p><p>中共防空砲兵部隊在中、高空目標,以紅旗-2J及S-300P系列防空飛彈攔截為主,低空目標則以57、100毫米等二型防空高砲攔截為主;波灣戰爭後,中共調整其整體防空作戰部署,並強調「新三打三防」(打隱形戰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的戰術戰法,對於S-300P系列防空飛彈之運用將更為倚重,由於紅旗-2J仍是中共空軍防空攔截主力,因此,中共將向俄羅斯國協續購安泰(Antey)-2500或12套S-400(射程400公里)防空飛彈系統,惟大陸地區幅員遼闊,S-300P系列防空飛彈恐仍無法滿足其防空任務需求,且就數量而言仍不足以完全汰換服役已久之紅旗飛彈,未來中共將要求俄羅斯轉移相關技術, S-300P系列防空飛彈系統可能運用於「仿製」、訓練及部署京畿、邊防等重要戰略要地;由於S-300P系列是具多目標接戰能力、抗干擾能力佳及高機動的防空飛彈,為能綿密其防空網,中共將S-300P系列防空飛彈之部署採固定與機動陣地相結合,及綜合各種防空力量,構成空中攔襲與地面防空火攔截的防禦空間,形成具有較大縱深及相互銜接的「三區一體」多層次的防空網,俾能以多種手段殲滅來襲的空中目標,其運用方式為{16}:</p><p>(一)空中截擊區:於敵可能來襲的主要空域上,預置多層次的截擊及待截擊的空域,結合殲擊機及防攔機;有效發揮預先設防及待機出動相等結合之特點,殲敵機於外層。</p><p>(二)火力封鎖區:將 S-300P系列防空飛彈配置於高砲火力範圍之內側後方(前輕後重),以中、遠程防空飛彈構成對空火力殺傷區,在距一般(短縱深)目標一定距離處構成一道防線;有效發揮彈砲結合、一線展開、交錯配置及火力銜接等結合之特點,以擊敵於中層。</p><p>(三)火力阻絕區:將S-300P系列防空飛彈部署在高砲前方之適當地區(前重後輕),以中、遠程防空飛彈構成對空火力阻絕區,在距重點(大縱深)目標一定距離處構成最後一道防線;有效發揮彈砲結合、扇形防禦及協同殲敵等結合之特點,以毀敵於內層。</p><p>結語</p><p>中共的防空部隊是乙支曾使用其自製地對空飛彈擊落戰機的部隊,過去在攔截我國空軍高空偵察機,及越戰期間協助北越對抗美國軍機轟炸等任務中,累積相當豐富的經驗;為能及早發現來襲在空目標,提高防空反應速度,近年來,中共在儘量延伸其低空及超低空雷達預警能力時,也藉由外購(仿製)及自力研發等方式提升其防空火力,與以往藉大量老式飛機與火砲所組成防空火力相比較,其防空戰力現已明顯的以跳躍方式在提昇;面對中共以往量多質差的空軍與尚未擴張飛彈戰力,我空軍尚能應付,未來若是S-300P防空飛彈系統大量加入服役,將使我任務機在台海上空失去行動自由,在面對S-300P防空飛彈陣地時,如何進行火力制壓,實應未雨綢繆及早規劃。</p><p>空軍上校 羅 承 烈</p><p>前言</p><p>S-300防空飛彈是前蘇聯研製的高性能防空武器系統,具有攔截高空至低空的飛機、超低空飛行的巡弋飛彈,以及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1991年第39屆巴黎國際航空展,首次展示其系統的機動性,並且在國際軍火市場展售{1},各國國防科技專家,亦大多認為S-300防空飛彈系統的性能與美國的愛國者飛彈系統(PAC-2)相當,但兩者所擔負任務卻大相逕庭,S-300防空飛彈系統是為了實現前蘇聯防空網的現代化,而愛國者飛彈系統卻是為美國陸軍野戰部隊提供防護,冷戰結束後,由於中東、歐洲與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訂單逐年的增加,使得該型飛彈擁有國家不再限於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從而使得S-300防空飛彈系統對在各區域強權的利益造成影響。</p><p>由於前蘇聯對S-300防空飛彈的功能定義相當寬廣:凡射程超過150公里,射高到達25,000~30,000公尺之間的飛彈系統,均涵蓋在該型號之中,因此,在前蘇聯陸基防空飛彈系統之內,就有兩種飛彈較符合S-300防空飛彈定義的型號,分別是S-300P及S-300V防空飛彈,因由不同設計局及工廠製造,所以是完全不同的防空飛彈,其外型、部署方式、設計理念上是大相逕庭,由公開的資料顯示這兩種飛彈主要功能分別是:S-300P設計的重點為典型的要地防空作戰,是用來針對攔截來襲飛機或巡弋飛彈,S-300V(北約稱之為SA-12a鬥士式與SA-12b巨人式)係以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為主,攔截來襲飛機則為次要功能{2}。本文僅就陸基S-300P防空飛彈系統的緣起、組成、性能及中共運用概況分別摘述。</p><p>S-300P防空飛彈之緣起</p><p>冷戰時期,前蘇聯S-200(SA-5)防空飛彈主要是對付高空威脅(如SR-71偵察機、XB-70轟炸機),60年代以後,美國將高空戰略轟炸逐步轉向低空奇襲(如AGM-86巡弋飛彈),而S-200防空飛彈系統則無法應付低空奇襲,鑑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空中攻擊能力不斷提升且技術日益精密,以致威脅大幅增加,因此前蘇聯必須發展出新的高性能防空系統,使之具有長程及全空域防衛能力;S-300係1967年前蘇聯部長會議批准研製之全天候防空飛彈,1970年由座落於莫斯科的阿瑪智科技工業公司(Almat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rp)負責設計與研發工作,飛彈部分則交由防空飛彈專家史米爾諾夫負責設計(史米爾諾夫於1996年3月20日遭謀殺遇害,兇手迄今尚未緝獲),1980年加入前蘇聯部隊服役, S-300P系統其設計的理念是必須能夠抗電子干擾,同時追蹤多個目標,並直接與其中的大多數接戰,即使在低空也可發揮功能,所以必須要多功能雷達及非常準確的飛彈配合{3}。為達到準確性的要求,因此必須選擇「發射後由飛彈自行追蹤」的(Track Via Missile,TVM)導引技術,此項技術結合了指揮導引及半主動雷達歸向導引的優點。另一關鍵性的設計則是使用垂直發射技術,因為它可連續快速的發射數枚飛彈以提高命中率,且不需轉動發射架調整發射方向,有效地彌補了防衛的死角,所以此項發射技術不久即廣為蘇聯新一代防空飛彈所採用。1984年美國將前蘇聯陸基與艦機型S-300P系統,分別命名為SA-10與SA-N-6飛彈,北約國家則稱之為「牢騷」(Grumbl){4},1980年代前蘇聯完成S-300PMU(機動型S-300P)系統研製,美國與北約則分別將機動型稱之為SA-10B(陸基型改稱SA-10A)與「牢騷MOD.1」,1991年前蘇聯約有200套S-300P(SA-10A)防空飛彈部署於境內各地,以汰換服役已久且性能較差的SA-1與SA-2防空飛彈,目前俄羅斯國協的戰略防空飛彈部隊約有65%以上是S-300防空飛彈系統,其後,1997年於莫斯科航空展則又展出S-300PMU2,1999年2月12日於俄羅斯復於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亞爾」國家飛彈測試中心成功完成S-400試射。</p><p>前蘇聯的S-300P系列已發展出S-300PM、S-300PMU(SA-10B)、S-300PMU1(SA-10C)、S-300PMU2及S-400等型式之防空飛彈系統。(S-300P武器發展循序演進如附表一)</p><p>這些防空飛彈系統在性能提升時,也同時將飛彈射程增加:S-300P使用的是5V55K型飛彈(射程47公里),S-300PM及S-300PMU使用的是5V55R型飛彈(射程90公里),S-300PMU1/ PMU2使用的是48N6型飛彈(射程150公里)及S-400使用1998年新研製的9M96E2防空飛彈(射程400公里),亦可使用S-300P系列的防空飛彈{5},目前S-300P僅俄羅斯國協使用,S-300PMU則有保加利亞、烏克蘭、塞普勒斯等國使用,中共則分別擁有S-300PMU、S-300PMU1/ PMU2等兩種型式防空飛彈;其次,S-300P系統可分為機動拖車型與機動自走型兩種,前者飛彈發射器、雷達導控車及射控裝備等均裝置在拖車上,平時於陣地中待命,俟任務需要時,由拖車頭(tractor truck,烏克蘭汽車廠製造之KrAZ-260V型6×6拖車頭)將拖車迅速拖往陣地,故機動拖車型屬半機動性設計;後者飛彈發射器、雷達導控車及射控裝備等裝置則裝設在卡車上(明斯克汽車廠製造之MAZ-7910型8×8卡車),平時於陣地中待命,戰時依任務需要隨時機動轉移駐地,越野性與機動性均甚高,配置於野戰部隊服役{6}。</p><p>基本上S-300P防空飛彈系統與美國「愛國者」(PAC-2)飛彈系統比較有許多相類似(S-300P與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比較附表二),除具有下列共同之特徵外,S-300P亦有許多獨特優點:</p><p>一、共同特徵:</p><p>(一)作戰反應時間極短。</p><p>(二)具同時接戰多目標之能力。</p><p>(三)每枚飛彈具有高殺傷率。</p><p>(四)優越的機動性,使系統可同時適用於要點、野戰防空。</p><p>(五)具有優異之電子戰防禦(EP)功能,足以應付任何電子戰的攻擊(EA)。</p><p>二、獨特優點:</p><p>(一)垂直發射過程,可使飛彈更易於攔截來自任何方向的目標,而不需調整發射方向(愛國者採30度仰角發射,需針對攔截目標調整發射方向)。</p><p>(二)超低之接戰高度(S-300P為25公尺,愛國者則為60公尺)。</p><p>(三)較佳之戰術機動性及較短之接戰反應時間(S-300P為5分鐘,愛國者則為30分鐘)。</p><p>(四)攔截目標有較高之殺傷率,S-300P使用較大之彈頭(S-300P為130公斤,愛國者約為70~90公斤)。</p><p>(五)飛彈發射筒為一氣密式的儲運發射箱,S-300P飛彈可儲存10年不需維修與檢測。</p><p>(六)部署於森林地區時,S-300P搜索雷達可運用伸縮的桅桿天線塔(40V6MD型)執行任務。</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組成、性能與發展</p><p>一、系統組成:</p><p>(一)機動拖車型(S-300PT):</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設計是以固定陣地為其主要防空陣地為考量,大部分裝備都可由拖車頭銜接後拖行,前蘇聯S-300P防空飛彈系統的部署是以防空團為主,連線管制下轄之3個飛彈防空群(最多可達6飛彈防空群),防空團指揮所使用之指揮管制系統(83M6),為整個防空團的中樞神經,係由指揮中心(54K6)與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組成;飛彈防空群下包括接戰管制中心、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A )及拖車舉升式飛彈發射車(Erector Launcher,EL)12組{7};接戰管制中心於接獲指揮所(防空團)命令時,以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捕捉目標並發射飛彈,再由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以I/J波段導引飛彈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二)機動自走型(S-300PS): </p><p>S-300P防空飛彈系統設計是以機動陣地為其主要防空考量,大部分裝備固定於卡車底盤上,機動自走型其組成與機動拖車型配賦大致相同,所有裝備均採自走型構型,惟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採拖車構型,此外,也增加運輸補給車(TZM)及系統維護組人員,其防空團連線管制下轄之3個防空飛彈群(最多可達6個防空飛彈群),防空團指揮所使用之指揮管制系統(83M6型,為整個防空團的中樞神經),係由指揮中心(54K6型)與長程3D搜索雷達(64N6型)組成;飛彈防空群下包括接戰管制中心、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B)及運輸舉升式飛彈發射車(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12組(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及補給車{8};接戰管制中心於接獲指揮所(防空團)命令時,以都卜勒目標搜索雷達(Clam Shell)捕捉目標並發射飛彈,再由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 )導引飛彈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二、系統性能:</p><p>為滿足不同任務需求指揮管制系統可分為移動式(載重車上)及固定式(貨櫃車上)等二種形式:</p><p>(一)指揮管制系統(83M6): </p><p>係由指揮所(54K6)與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組成,每次可追蹤目標數量多達100個,目標偵測距離為300公里,目標偵測最大速度高達2,800公尺/秒(約9馬赫),能同時管制6套S-300P防空飛彈群;此外,83M6型指揮管制系統尚可與其他管制中心構聯,本系統操作人員計6人,由部署到完成接戰準備約需5分鐘{9}。</p><p>1.指揮所(54K6型):</p><p>指揮所係由管制作業工作站、多功能電腦系統、通信裝備及其他能使指管系統(83M6型)得以發揮戰力的必要裝備組成,能以下列自動模式管制S-300P防空飛彈群:</p><p>(1)控制雷達(Big Bird)掃描模式。</p><p>(2)搜捕目標與識別。</p><p>(3)識別與追蹤目標可多達100個。</p><p>(4)評估目標威脅等級,選擇最具威脅的目標,並將目標資料通告管制組。</p><p>(5)遭敵電子攻擊的環境下,確保各管制組間正常運作。</p><p>(6)各飛彈營間任務之協調。</p><p>(7)確保鄰近(或上級)間之指揮管制任務遂行。</p><p>2.長程3D搜索雷達:</p><p>長程3D搜索雷達(Big Bird,64N6型),包括一液壓舉升式的天線組成件,及雷達廂裝置於相同之半移動式拖車(機動拖車型),其機械式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為雙面式,每12秒旋轉乙次,並以電子掃瞄(F頻段)方式達成3D搜索任務(具備偵測彈道飛彈能力),可於雜波或敵強烈的電子攻擊環境下,執行目標偵搜、追蹤及識別,偵搜距離約300公里,追蹤目標速度2,800公尺/秒(約9馬赫),在行走(軍)狀況下,運用液壓系統可將雷達天線向後水平置放。</p><p>(二)接戰管制系統: </p><p>係由接戰管制中心、低空搜索雷達(Clam Shell,76N6型)、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30N6型)、舉升式發射器(Erector Launcher,EL)及防空飛彈(S-300P,48N6E型)組成,摘述如下</p><p>1.接戰管制中心:</p><p>接受指揮所(54K6型)管制命令,負責操作低空搜索雷達,對目標實施搜捕、識別並發射飛彈,其後以相位陣列雷達,對飛彈實施追蹤與導引,直到目標摧毀為止。</p><p>2.低空搜索雷達:</p><p>低空搜索雷達(Clam Shell,76N6型)於1970年代發展出來,1980年開始服役,北約稱之為「蛤殼」脈波都卜勒雷達,I波段(3.3GHz)的頻率追蹤目標,雷達反射截面積小於0.02平方公尺,可偵測低空(或超低空)來襲的空中目標(如:巡弋飛彈),並判定目標的實際水平距離,及時向相位陣列雷達(Flap Lad,30N6型)提供低空目標數據;在崎嶇陸地(森林地區)或綿密電子戰攻擊狀況下,尚可運用天線塔(40V6MD型)將整個雷達天線升高距離地面約24.4~33.8公尺,以增加雷達涵蓋面,其對超低空(20~25公尺)飛行目標偵測距離為40~43公里,對低空(1,000公尺)飛行目標偵測距離約為110公里{10}。</p><p>3.相位陣列雷達:</p><p>為脈波都卜勒目標鎖控雷達(Flap Lad,30N6型),北約稱之為「拍蓋」相位陣列雷達,在I~J波段(10GHz)的頻率追蹤目標,並導引飛行中的飛彈,係多功能雷達,雷達(含車輛)重45.5公噸,雷達耗電量約為130千瓦(KW),雷達天線平時置於載具上,進入陣地後以50度仰角展開目標搜索,追蹤目標最大速度約1,450公尺/秒(約4.26馬赫),最大搜索距離約185公里,可同時處理120個目標,並導控12枚防空飛彈(或以2枚一組的方式模式提高獵殺率),攻擊不同空域(層)來襲的6個目標{11}。</p><p>4.舉升式發射載具:</p><p>舉升式發射載具(Erector Launcher,EL)擁有密封的圓筒狀飛彈發射容器,每個圓筒狀容器可儲藏、運輸及發射一枚飛彈,行進時發射系統是水平置放著,在抵達發射地點後,由液壓系統舉升到垂直的發射位置,飛彈發射時,先以高壓氣體(冷發射)將飛彈垂直彈離發射管(高度約2.5公尺),一旦離開發射器即可轉向目標,因而能以最短反應時間攔截任何來襲方向的目標物(愛國者飛彈是以30度仰角發射,攔截方向侷限於發射器的前半象限內),而成為全方位的防空飛彈,其接戰目標最大速限為4,200公里/時,舉升式發射載具可以每3秒發射一枚飛彈攔截目標。</p><p>5.防空飛彈:</p><p>S-300P防空飛彈(48N6E型),是類似美國「愛國者」飛彈的單級固態燃料火箭防空飛彈,飛彈長7公尺、彈體直徑0.45公尺,發射重量1,500公斤,飛彈由壓縮空氣從垂直發射筒中彈射出來,然後點燃火箭發動機,飛彈在12秒鐘內加速至1,900公尺/秒,飛行時巡航速度可以達到3.6馬赫以上(最大速度6馬赫),彈體其結構可承受20G飛行動作;彈體內裝有半自動雷達尋標器、無線電發送器、自動駕駛儀等設備,飛彈在中途飛行時採用慣性導引和指令修正,在末段飛行時採用類似美「愛國者」飛彈的半主動雷達尋標,(改良型S-300P防空飛彈已採用主動雷達終端導引),飛彈可攜載130公斤高能炸藥破片殺傷彈頭,及核彈頭(1~10KT)等二種彈頭。飛彈的有效射程為5~75公里,攔截目標高度為25~30,000公尺,攔截高空目標最大射程為70公里,攔截低空目標(如巡弋飛彈)最大射程為35公里,以8,000公尺/秒速度攔截(成功率80~98%),前蘇聯宣稱:飛彈發射筒為一氣密式的儲運發射箱,飛彈可儲存10年不需維修與檢測,發射前整筒裝上發射車,飛彈直接自儲運發射箱發射{12}。</p><p>三、系統發展:</p><p>由於常規的彈頭爆炸後,其爆破片是隨機向各個方向噴出,1995年阿瑪智科技工業公司(Almat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rp)負責對S-300P防空飛彈系統進行改進工作,其中彈頭裝有感應起爆系統,使爆片能更加精確的指向目標,另一項改進是在飛彈上加裝小型脈衝火箭發動機,用於攔截終端時能橫向彈道修正,使飛彈更可精確擊中目標減少失誤。</p><p>中共S-300P防空飛彈現況與運用</p><p>一、部署現況</p><p>巴黎航空展結束後的第二年(1992年),中共向前蘇聯購入四套S-300PMU(SA-10B,中共編號為紅旗-15)防空飛彈(含發射車18輛、飛彈100枚及其他相關裝備){13},其後又陸續購入四套S-300P PMU1/PMU2(SA-10C,中共編號為紅旗-15A)防空飛彈;並分別部署於北京、江西、福建及中印邊界等地區;為反制教戰機對首都要地威脅,以北京為中心周遭S-300 PMU1/ PMU2(SA-10C)陣地,係面向渤海灣呈一半圓弧狀部署,且各陣地相距約70公里,顯然中共係以該型飛彈構成一重疊飛彈網防範海上入侵之敵機(反制巡弋飛彈),以防空護衛京畿,而其部署陣地均在現有之紅旗二號飛彈陣地內;1996聯合演習期間,電視媒體曾播放中共試射1枚S-300PMU1型防空飛彈{14},其後,龍田、廈門與汕頭也陸續機動進駐S-300PMU1型防空飛彈,使福州至澄海地區各防空火力能相互重疊涵蓋,因此,龍田、廈門與汕頭(大埕)等處陣地為中共先期進駐陣地,由於S-300PMU有效射程為90公里(48.6浬),S-300PMU1/PMU2有效射程150公里(81浬),且均可涵蓋海峽中線以西,對我機任務實施影響甚鉅{15}。(S-300PMU1/ PMU2火力涵蓋判斷如附圖)</p><p>二、運用方式:</p><p>中共防空砲兵部隊在中、高空目標,以紅旗-2J及S-300P系列防空飛彈攔截為主,低空目標則以57、100毫米等二型防空高砲攔截為主;波灣戰爭後,中共調整其整體防空作戰部署,並強調「新三打三防」(打隱形戰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的戰術戰法,對於S-300P系列防空飛彈之運用將更為倚重,由於紅旗-2J仍是中共空軍防空攔截主力,因此,中共將向俄羅斯國協續購安泰(Antey)-2500或12套S-400(射程400公里)防空飛彈系統,惟大陸地區幅員遼闊,S-300P系列防空飛彈恐仍無法滿足其防空任務需求,且就數量而言仍不足以完全汰換服役已久之紅旗飛彈,未來中共將要求俄羅斯轉移相關技術, S-300P系列防空飛彈系統可能運用於「仿製」、訓練及部署京畿、邊防等重要戰略要地;由於S-300P系列是具多目標接戰能力、抗干擾能力佳及高機動的防空飛彈,為能綿密其防空網,中共將S-300P系列防空飛彈之部署採固定與機動陣地相結合,及綜合各種防空力量,構成空中攔襲與地面防空火攔截的防禦空間,形成具有較大縱深及相互銜接的「三區一體」多層次的防空網,俾能以多種手段殲滅來襲的空中目標,其運用方式為{16}:</p><p>(一)空中截擊區:於敵可能來襲的主要空域上,預置多層次的截擊及待截擊的空域,結合殲擊機及防攔機;有效發揮預先設防及待機出動相等結合之特點,殲敵機於外層。</p><p>(二)火力封鎖區:將 S-300P系列防空飛彈配置於高砲火力範圍之內側後方(前輕後重),以中、遠程防空飛彈構成對空火力殺傷區,在距一般(短縱深)目標一定距離處構成一道防線;有效發揮彈砲結合、一線展開、交錯配置及火力銜接等結合之特點,以擊敵於中層。</p><p>(三)火力阻絕區:將S-300P系列防空飛彈部署在高砲前方之適當地區(前重後輕),以中、遠程防空飛彈構成對空火力阻絕區,在距重點(大縱深)目標一定距離處構成最後一道防線;有效發揮彈砲結合、扇形防禦及協同殲敵等結合之特點,以毀敵於內層。</p><p>結語</p><p>中共的防空部隊是乙支曾使用其自製地對空飛彈擊落戰機的部隊,過去在攔截我國空軍高空偵察機,及越戰期間協助北越對抗美國軍機轟炸等任務中,累積相當豐富的經驗;為能及早發現來襲在空目標,提高防空反應速度,近年來,中共在儘量延伸其低空及超低空雷達預警能力時,也藉由外購(仿製)及自力研發等方式提升其防空火力,與以往藉大量老式飛機與火砲所組成防空火力相比較,其防空戰力現已明顯的以跳躍方式在提昇;面對中共以往量多質差的空軍與尚未擴張飛彈戰力,我空軍尚能應付,未來若是S-300P防空飛彈系統大量加入服役,將使我任務機在台海上空失去行動自由,在面對S-300P防空飛彈陣地時,如何進行火力制壓,實應未雨綢繆及早規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