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春晚(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6:58:11
今年的春晚好有一比。如人的配件,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爪爪等等都长的不错,单拆零看很有细致精巧的可爱劲,虽然手指可能不太均匀,脚板可能大了点,但不影响视觉上独自欣赏时的美丽。可把这些零件组合在一起……就不那么好看了。你说这怎么了,眼睛也水汪汪,嘴巴也樱桃点,可搭配在一起咋看咋那么别扭。本来应该是张美丽清晰的面孔,却看得人犯困。这问题算谁的?这是谁的问题? <br/><br/>(一)曲艺类 <br/><br/>《邻居》 <br/>这个节目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说最深刻呢?因为黄宏开头第一句就把台词说错了。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不显山露水地稍微沉吟后,几乎没停顿地重新开始,但还是让观众领略了这场口误。 <br/>“去年给人家看房……去年给人家砸墙,今年给人家看房。”黄宏为什么刚上台就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是因为感觉熟练,没把春晚当回事?还是年纪大了,胆子越来越小,谨慎中出错? <br/>邻居是去年黄宏小品装修的续集,总体感觉上没有去年设计的精到。虽然还是百姓生活事,可看着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不对味。 <br/><br/>《马大姐外传》&nbsp;&nbsp; <br/>从看闲人马大姐到党员马大姐,一直相信这个人物原形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可一直以来很讨厌蔡明表现出来的装傻动作。承认她是个好演员,可在某些时候她装傻装的让观众感觉到自己反而成了傻子。艺术表现有夸张不奇怪,可夸张到让百姓意识到愚弄人的境地,这种夸张就做作了。像年三十给我做发型的理发师说的,太作了,就没劲了。 <br/>此小品街坊出众的长舌妇表演、未婚女友近似傻子似的豁达、流氓鳏夫脚踩两只船的无耻,让观众没有在春晚的大戏上领悟到有价值的东西,纯粹一场闹剧而已。 <br/><br/>《招聘》 <br/>此小品寓意还算是深刻的,尖锐地揭露了现在找工作难,企业同样招聘难的问题。除了第一个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外,第二个既透漏了现代年轻人总体无知的局面和现代女孩子从业的一种误区,这与现实社会展现给年轻人的信息有关系。从而也说明了学校教育尴尬的处境。一些基本的知识都不懂,在当下的学生中很普遍。第三个则反映了企业在用人上的无知。表象的东西不能代表一切,其实,如何用人、如何招聘还真是个问题。在今年的几次招聘中,我对应聘者的状态也很迷茫,从而,自己反而学到了很多在应聘中的表现手法。 <br/><br/>《打工幼儿园》 <br/>揭示了目前城市中许多流动人口小孩不能正常接受高质量教育的事实。这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群自己的悲剧。从而一个个将来可能成就为大家的孩子,被环境扼杀了其优势的发展。这种幼儿园其实就应该取缔,在建立健全教育方面,封……是个必然的结果,国家需要做的是扶持一些有办学能力的人,而这个幼儿园的总体师资能说明什么?再派两个三个专业幼儿教育的人过来就能解决问题吗?他们和这样的文盲能和谐相处吗?为什么不资助那些专业的人才办这样的学校呢?可能小品想揭示的内容太深奥了,看不懂,但稍微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幼儿园必然存在诸多隐患,等发生了事故,也许才会后悔封的太晚了。 <br/><br/>《实诚人》 <br/>跟实诚人打交道累,跟爱面子的打交道更累。前者做事说话不经过大脑,虽然没有虚伪的表现让你鄙视,可与这样的打交道,说实话,常常让你吃亏。与后者相处更累,为人不坦率,虚情假意的,你老得猜测他的真实想法。比较而言,前者最多让你尴尬一两次,后者却常常让你吃大亏。 <br/><br/>《跟着媳妇当保姆》 <br/>很现实的社会状况,夫妻间的不信任装在心底还好相处,若一再这么瞎折腾,后果可想而知。爱不是闹腾,而是在观察中亡羊补牢,虽然暂时丢失一些,但缝补起来后还可以安心使用很多年。其实,婚姻这东西,不是谁折腾不起,主要是懒得折腾。记得一个旅居加拿大的女人说,不管离婚这场战役是谁挑起来的,或者谁更盼望出去,其结果对双方来说都是扒了层皮,都有伤害。所以,对待婚姻和对待老人孩子不同。有的人评论说为了看守国外的媳妇而扔下国内的老娘。我却觉得这种做法值得称道。母亲、媳妇、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母亲可以细心寻找照料的人,媳妇却不能这么对待。母亲总是自己的母亲,媳妇却不一定总是自己的媳妇。 <br/><br/>《谁让你是优秀》 <br/>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和上个小品一样,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睁眼就可以看到的状况。虽然表演稍显夸张,可这类事情随处可见,也可以说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多少取决于表现于外的程度。比方拿我们熟悉的论坛来说。某些人的帖子在一定范围内很惹眼后,就有很多人讨厌这个人。某些斑竹用在版面的心思多了一些,其他斑竹就坐在凳子上嗑瓜子闲看。某些版面火起来以后,其他版面就冷嘲热讽找刺。谁让你优秀呢?中国人的劣根性,你有、我有、他也有。希望这种劣根性尽量埋藏在自己内心,不要影响其他人。当然,仅仅希望而已。&nbsp; <br/><br/>《追·炫》 <br/>部队过硬的作风才能出这样的作品,沈阳军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很能体现这种作风的。成都军区的也不错。为什么同样的招牌下,别人能做到呢?这已经不再是谁优秀的问题,而是谁一直在追求着做的更好的问题。 <br/>&nbsp; <br/>《新五女拜寿》 <br/>说实话,潘长江的评剧唱的确实难恭维。看的时候,老乡议论说咋没咱们的秦腔。我委婉地说,秦腔这个剧种不适合这样的晚会。老乡说再等等,我说不必了,肯定没有,挑大梁的一定是京剧,那是国粹哦,果然不出所料。名家点唱,过了把瘾,却不晓得评剧大师们看完后会不会为评剧被长江糟蹋而郁闷。做个戏曲联唱,也不同这么画蛇添足地折腾吧,好好的东西,这么一包装,就丧失了应有的滋味。 <br/><br/>(二)歌舞类 <br/><br/>到现在都记得去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时若干评委对艺术与大众口味的对比。艺术是什么?是只有艺术家或者深谙此道者才能看懂的东西吗?好像答案差不多就这样。那么春晚的节目有多少是赢得了艺术人士的鼓掌、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印象的呢?我想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杨莉萍。记得看春晚的时候,我和一部队的老乡在谈杨教扭伤的事情,而余者并不认识这个女人。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表情,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码扑克。 <br/><br/>在全民造星的年代,为广大人民群众而生的春晚不能照顾到经典的艺术是很正常的。星光大道让多少艺术家评委扼腕叹息,网络论坛让多少让人惊觉的小散诗歌沉埋在泱泱众贴中。艺术能说明什么?广大老百姓喜欢看的就是乐,就是色彩,就是一看就能吸引目光,让他们叫好的节目。老百姓错了吗?所谓艺术错了吗?艺术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远? <br/><br/>去年千手观音金灿灿的光环让老百姓的目光在春晚中再次寻找那种灿烂,但是他们失望了,因为失望而对其他并非金灿灿,而是冷玉闪烁的精品视而不见。能理解那种状态,也能理解去年的千手观音给今年歌舞类节目带来的阴影。 <br/><br/>杨的舞蹈我向来不是太懂,但每次看都能感觉到一种深深的震撼。那种意境让我似乎对舞蹈这种东西重新有了点喜爱的感觉。记得写关中大地时,一张图片就是取自她舞蹈的一个镜头,镜头里的女人很痴迷很狂野。这个图片好似更能体现我文中企图塑造的那些沉默、坚韧的关中女性。舞蹈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升华,这点说的没错,一个能让外行也融入其中的舞蹈家,我想她的舞蹈生涯无疑是成功的。就如同去年的观音震撼了中国人一样,只是,直到现在,我依然承认,观音是金灿灿的让人眼球应接不暇,而杨是内在的让人震动让人共鸣。 <br/><br/>《俏夕阳》可以说是一场不错的节目,主要是它的演员搭配。很欣赏年龄高达七十四岁的老人依然能在这样的舞台坚持跳这么久的毅力。有一点我相当清楚,晚会一般尽可能避免用老人演出,尤其是演出活动量比较大的节目。春晚的导演若非很看好这个节目,是绝对不会下决心让这些老人上台拿现场直播开玩笑的。做过这行的人都清楚它的风险有多大。不说这些老人的舞蹈如何,只说这些老人的精神,只看这些老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只揪心她们气喘吁吁的演出就可以了。 <br/><br/>《吉祥三宝》是歌曲类节目给我感觉最好的。并不是他们唱的多好,对唱歌,我同样不在行。但是那种感觉很舒服,演员的声音很舒服,接唱的节奏很舒服。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喜欢一家三口和谐的程度超过喜欢这个节目本身的艺术性。看着那调皮的孩子,就能想起自己的孩子,听着父母关于太阳、月亮的解释,就能想起给自己孩子讲解希奇古怪问题的情景。这个节目感染了做父母的人,也暖着做父母的人那颗柔软脆弱的心灵。 <br/><br/>《2005流行风》里让我难忘的是那个曾经唱过江南的小伙子的声音,林俊杰的嗓音我一直很喜欢,如同喜欢唱红颜的小胡。其实,我更喜欢坐在电脑前单纯听他们的声音。比方庞龙吧,我以前确实很喜欢他的歌曲,可是自从他频繁显身后,反而淡了。因为这个时候,听他的歌曲,不再是单纯的美好享受了,会很容易地想起这个唱歌的已经快四十了,和他一起出道的人已经红了十几年了。喜欢一种音乐或者歌曲,还是不要知道的太具体。如同吃鸡蛋不一定非得要认识那只鸡一样。 <br/><br/>《礼赞春天》里的造型太难看了,穿白衣服的舞蹈者发型看起来就如同一只只米老鼠。 <br/><br/>《五福临门》这首歌没听出来啥味道,光顾着议论这位歌唱家的政治诽闻了。看来某件事情只要大家都听说了,不管是真是假,都会把这个消息传播下去。人言啊,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br/><br/>《班长告诉我》,郁老师每次出来演唱我都能想起高一时,我和他所在的中国第四代诗人联谊会上,他那些在我现在看来很稚嫩的诗歌。说实话,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注意过他的声音、歌词。 <br/><br/>好的部件没有装配出好的长相,怪谁?只能怪策划人。如果用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情节、三流的导演来比喻春晚的曲艺类节目,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br/>今年的春晚好有一比。如人的配件,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爪爪等等都长的不错,单拆零看很有细致精巧的可爱劲,虽然手指可能不太均匀,脚板可能大了点,但不影响视觉上独自欣赏时的美丽。可把这些零件组合在一起……就不那么好看了。你说这怎么了,眼睛也水汪汪,嘴巴也樱桃点,可搭配在一起咋看咋那么别扭。本来应该是张美丽清晰的面孔,却看得人犯困。这问题算谁的?这是谁的问题? <br/><br/>(一)曲艺类 <br/><br/>《邻居》 <br/>这个节目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说最深刻呢?因为黄宏开头第一句就把台词说错了。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不显山露水地稍微沉吟后,几乎没停顿地重新开始,但还是让观众领略了这场口误。 <br/>“去年给人家看房……去年给人家砸墙,今年给人家看房。”黄宏为什么刚上台就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是因为感觉熟练,没把春晚当回事?还是年纪大了,胆子越来越小,谨慎中出错? <br/>邻居是去年黄宏小品装修的续集,总体感觉上没有去年设计的精到。虽然还是百姓生活事,可看着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不对味。 <br/><br/>《马大姐外传》&nbsp;&nbsp; <br/>从看闲人马大姐到党员马大姐,一直相信这个人物原形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可一直以来很讨厌蔡明表现出来的装傻动作。承认她是个好演员,可在某些时候她装傻装的让观众感觉到自己反而成了傻子。艺术表现有夸张不奇怪,可夸张到让百姓意识到愚弄人的境地,这种夸张就做作了。像年三十给我做发型的理发师说的,太作了,就没劲了。 <br/>此小品街坊出众的长舌妇表演、未婚女友近似傻子似的豁达、流氓鳏夫脚踩两只船的无耻,让观众没有在春晚的大戏上领悟到有价值的东西,纯粹一场闹剧而已。 <br/><br/>《招聘》 <br/>此小品寓意还算是深刻的,尖锐地揭露了现在找工作难,企业同样招聘难的问题。除了第一个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外,第二个既透漏了现代年轻人总体无知的局面和现代女孩子从业的一种误区,这与现实社会展现给年轻人的信息有关系。从而也说明了学校教育尴尬的处境。一些基本的知识都不懂,在当下的学生中很普遍。第三个则反映了企业在用人上的无知。表象的东西不能代表一切,其实,如何用人、如何招聘还真是个问题。在今年的几次招聘中,我对应聘者的状态也很迷茫,从而,自己反而学到了很多在应聘中的表现手法。 <br/><br/>《打工幼儿园》 <br/>揭示了目前城市中许多流动人口小孩不能正常接受高质量教育的事实。这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群自己的悲剧。从而一个个将来可能成就为大家的孩子,被环境扼杀了其优势的发展。这种幼儿园其实就应该取缔,在建立健全教育方面,封……是个必然的结果,国家需要做的是扶持一些有办学能力的人,而这个幼儿园的总体师资能说明什么?再派两个三个专业幼儿教育的人过来就能解决问题吗?他们和这样的文盲能和谐相处吗?为什么不资助那些专业的人才办这样的学校呢?可能小品想揭示的内容太深奥了,看不懂,但稍微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幼儿园必然存在诸多隐患,等发生了事故,也许才会后悔封的太晚了。 <br/><br/>《实诚人》 <br/>跟实诚人打交道累,跟爱面子的打交道更累。前者做事说话不经过大脑,虽然没有虚伪的表现让你鄙视,可与这样的打交道,说实话,常常让你吃亏。与后者相处更累,为人不坦率,虚情假意的,你老得猜测他的真实想法。比较而言,前者最多让你尴尬一两次,后者却常常让你吃大亏。 <br/><br/>《跟着媳妇当保姆》 <br/>很现实的社会状况,夫妻间的不信任装在心底还好相处,若一再这么瞎折腾,后果可想而知。爱不是闹腾,而是在观察中亡羊补牢,虽然暂时丢失一些,但缝补起来后还可以安心使用很多年。其实,婚姻这东西,不是谁折腾不起,主要是懒得折腾。记得一个旅居加拿大的女人说,不管离婚这场战役是谁挑起来的,或者谁更盼望出去,其结果对双方来说都是扒了层皮,都有伤害。所以,对待婚姻和对待老人孩子不同。有的人评论说为了看守国外的媳妇而扔下国内的老娘。我却觉得这种做法值得称道。母亲、媳妇、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母亲可以细心寻找照料的人,媳妇却不能这么对待。母亲总是自己的母亲,媳妇却不一定总是自己的媳妇。 <br/><br/>《谁让你是优秀》 <br/>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和上个小品一样,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睁眼就可以看到的状况。虽然表演稍显夸张,可这类事情随处可见,也可以说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多少取决于表现于外的程度。比方拿我们熟悉的论坛来说。某些人的帖子在一定范围内很惹眼后,就有很多人讨厌这个人。某些斑竹用在版面的心思多了一些,其他斑竹就坐在凳子上嗑瓜子闲看。某些版面火起来以后,其他版面就冷嘲热讽找刺。谁让你优秀呢?中国人的劣根性,你有、我有、他也有。希望这种劣根性尽量埋藏在自己内心,不要影响其他人。当然,仅仅希望而已。&nbsp; <br/><br/>《追·炫》 <br/>部队过硬的作风才能出这样的作品,沈阳军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很能体现这种作风的。成都军区的也不错。为什么同样的招牌下,别人能做到呢?这已经不再是谁优秀的问题,而是谁一直在追求着做的更好的问题。 <br/>&nbsp; <br/>《新五女拜寿》 <br/>说实话,潘长江的评剧唱的确实难恭维。看的时候,老乡议论说咋没咱们的秦腔。我委婉地说,秦腔这个剧种不适合这样的晚会。老乡说再等等,我说不必了,肯定没有,挑大梁的一定是京剧,那是国粹哦,果然不出所料。名家点唱,过了把瘾,却不晓得评剧大师们看完后会不会为评剧被长江糟蹋而郁闷。做个戏曲联唱,也不同这么画蛇添足地折腾吧,好好的东西,这么一包装,就丧失了应有的滋味。 <br/><br/>(二)歌舞类 <br/><br/>到现在都记得去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时若干评委对艺术与大众口味的对比。艺术是什么?是只有艺术家或者深谙此道者才能看懂的东西吗?好像答案差不多就这样。那么春晚的节目有多少是赢得了艺术人士的鼓掌、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印象的呢?我想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杨莉萍。记得看春晚的时候,我和一部队的老乡在谈杨教扭伤的事情,而余者并不认识这个女人。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表情,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码扑克。 <br/><br/>在全民造星的年代,为广大人民群众而生的春晚不能照顾到经典的艺术是很正常的。星光大道让多少艺术家评委扼腕叹息,网络论坛让多少让人惊觉的小散诗歌沉埋在泱泱众贴中。艺术能说明什么?广大老百姓喜欢看的就是乐,就是色彩,就是一看就能吸引目光,让他们叫好的节目。老百姓错了吗?所谓艺术错了吗?艺术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远? <br/><br/>去年千手观音金灿灿的光环让老百姓的目光在春晚中再次寻找那种灿烂,但是他们失望了,因为失望而对其他并非金灿灿,而是冷玉闪烁的精品视而不见。能理解那种状态,也能理解去年的千手观音给今年歌舞类节目带来的阴影。 <br/><br/>杨的舞蹈我向来不是太懂,但每次看都能感觉到一种深深的震撼。那种意境让我似乎对舞蹈这种东西重新有了点喜爱的感觉。记得写关中大地时,一张图片就是取自她舞蹈的一个镜头,镜头里的女人很痴迷很狂野。这个图片好似更能体现我文中企图塑造的那些沉默、坚韧的关中女性。舞蹈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升华,这点说的没错,一个能让外行也融入其中的舞蹈家,我想她的舞蹈生涯无疑是成功的。就如同去年的观音震撼了中国人一样,只是,直到现在,我依然承认,观音是金灿灿的让人眼球应接不暇,而杨是内在的让人震动让人共鸣。 <br/><br/>《俏夕阳》可以说是一场不错的节目,主要是它的演员搭配。很欣赏年龄高达七十四岁的老人依然能在这样的舞台坚持跳这么久的毅力。有一点我相当清楚,晚会一般尽可能避免用老人演出,尤其是演出活动量比较大的节目。春晚的导演若非很看好这个节目,是绝对不会下决心让这些老人上台拿现场直播开玩笑的。做过这行的人都清楚它的风险有多大。不说这些老人的舞蹈如何,只说这些老人的精神,只看这些老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只揪心她们气喘吁吁的演出就可以了。 <br/><br/>《吉祥三宝》是歌曲类节目给我感觉最好的。并不是他们唱的多好,对唱歌,我同样不在行。但是那种感觉很舒服,演员的声音很舒服,接唱的节奏很舒服。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喜欢一家三口和谐的程度超过喜欢这个节目本身的艺术性。看着那调皮的孩子,就能想起自己的孩子,听着父母关于太阳、月亮的解释,就能想起给自己孩子讲解希奇古怪问题的情景。这个节目感染了做父母的人,也暖着做父母的人那颗柔软脆弱的心灵。 <br/><br/>《2005流行风》里让我难忘的是那个曾经唱过江南的小伙子的声音,林俊杰的嗓音我一直很喜欢,如同喜欢唱红颜的小胡。其实,我更喜欢坐在电脑前单纯听他们的声音。比方庞龙吧,我以前确实很喜欢他的歌曲,可是自从他频繁显身后,反而淡了。因为这个时候,听他的歌曲,不再是单纯的美好享受了,会很容易地想起这个唱歌的已经快四十了,和他一起出道的人已经红了十几年了。喜欢一种音乐或者歌曲,还是不要知道的太具体。如同吃鸡蛋不一定非得要认识那只鸡一样。 <br/><br/>《礼赞春天》里的造型太难看了,穿白衣服的舞蹈者发型看起来就如同一只只米老鼠。 <br/><br/>《五福临门》这首歌没听出来啥味道,光顾着议论这位歌唱家的政治诽闻了。看来某件事情只要大家都听说了,不管是真是假,都会把这个消息传播下去。人言啊,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br/><br/>《班长告诉我》,郁老师每次出来演唱我都能想起高一时,我和他所在的中国第四代诗人联谊会上,他那些在我现在看来很稚嫩的诗歌。说实话,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注意过他的声音、歌词。 <br/><br/>好的部件没有装配出好的长相,怪谁?只能怪策划人。如果用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情节、三流的导演来比喻春晚的曲艺类节目,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br/>
陪老妈看了十分钟...
看《武林外传》了。
没有最好,只有最差!!!
市场决定工厂,批来批去的多累